APP下载

大兴安岭林区发展森林碳汇经济的潜力与策略

2016-03-01王平达吕忠敏

贵州农业科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

王平达, 吕忠敏, 王 琦

(1.东北农业大学 文法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2.东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大兴安岭林区发展森林碳汇经济的潜力与策略

王平达1, 吕忠敏2, 王 琦2

(1.东北农业大学 文法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2.东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为促进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碳汇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大兴安岭林区发展森林碳汇经济的自身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环境带来的机会和威胁,据此提出促进其发展森林碳汇经济的对策。结果表明:林区发展森林碳汇经济的优势是丰富的森林资源、政策支持和森林碳汇项目的成功试点;劣势是森林资源的质量和管理水平不高;机会是国家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相关战略的契机;威胁是人才、技术、法律和交易平台的支持不足,并且面临国内外的激烈竞争。应改善森林资源管理模式、引进先进人才和技术,实现森林资源的质量提高和可持续经营,并建立独立的森林碳汇交易平台。

大兴安岭林区; 森林碳汇; SWOT分析

现今,全球气候环境逐渐恶化,极端自然灾害现象不断发生。在应对这一变化的种种措施中,森林系统因其具有的强大的气候调节功能而受到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重视。森林具有的碳汇功能使森林生态系统储存着陆地上最多的碳,约占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57%[1]。森林具有的碳汇功能主要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物、植被及土壤中,以此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2]。森林植被每生长1 m3,其吸收二氧化碳的量约为1.83 t[1]。森林生态系统巨大的碳汇能力,使其成为碳汇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

碳汇经济是指由碳源碳汇相互关系及其变化所形成的对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的经济,即碳资源的节约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提高,其本质是一种低碳经济。1998年,我国成为《京都议定书》的签约国,我国在碳汇经济上也做出了不少的努力。目前,我国共有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湖北、重庆和深圳7个碳排放交易市场。中国林业碳汇网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1月底,7个碳排放市场累计成交二氧化碳4653 t,累计成交额13.51亿元,表明我国在碳汇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7年全国碳市场将全面启动,国家十三五规划也将加强对碳汇经济的重视,我国碳汇经济的发展前景广阔,国内学者也愈加关注对碳汇经济的研究,但由于起步较晚,研究尚不深入,多是在对森林碳汇的研究[3-7]中有所涉及,鲜见综合性的研究[8-10]。

大兴安岭是我国森林面积最大的林区,近年来,大兴安岭林区在发展森林碳汇经济方面做了较大的努力。加格达奇林业局、松岭林业局、十八站林业局和韩家园林业局实施了森林碳汇试点工作,完成约4000 hm2碳汇造林项目和加漠公路0~9 km两侧碳汇造林项目;2015年召开的地区两会明确将森林碳汇作为林区的产业之一。林区现有的33万hm2人工林每年预计产生的碳汇效益可超过1亿元,林区发展森林碳汇经济的潜力巨大。目前针对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碳汇经济发展的研究[11-12]仍然较少,为促进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碳汇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笔者运用产业发展研究中常用的SWOT分析法,从林区发展森林碳汇经济自身具有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环境对其发展森林碳汇经济带来的机会和威胁4个方面综合分析林区发展森林碳汇经济的潜力,并据此提出促进林区发展森林碳汇经济的策略。

1 大兴安岭林区发展森林碳汇经济的潜力

1.1 优势

1.1.1 丰富的森林资源 大兴安岭是黑龙江省森林面积最大的林区,也是国家重点森林保护区。从表看出,截至2013年,大兴安岭有林地面积683.66万hm2,森林覆盖率达81.86%,森林总蓄积量约为5.60亿m3。其中,中幼龄林面积比例逐年增多,生长力旺盛,固碳能力较强。以黑龙江省森林碳密度标准,即每公顷林地能够固碳47 t估算,大兴安岭林地能够固定的二氧化碳量为3.21亿t[13]。富饶的森林资源,为大兴安岭林区发展森林碳汇经济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表 2010—2013年大兴安岭森林资源统计

注:数据来自2011—2014年《大兴安岭年鉴》。

Note: The data are fromDaxing’anlingYearbookduring 2011-2014.

1.1.2 政策支持 大兴安岭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林区之一,不仅被纳入天保工程中,同时也享受大兴安岭林区经济转型战略、林地资源保护、生态保护区、西部大开发、低碳经济示范区、小微企业助保金贷款和税收优惠等多项政策支持。这些政策使得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特别是天保工程,不仅为林区发展森林碳汇经济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提供资金等保障,为发展森林碳汇经济构建坚实后盾。

1.1.3 森林碳汇试点初见成效 2011年,大兴安岭森林碳汇试点建立,获得667 hm2造林任务并最终顺利完成;2012年完成国家1 334 hm2造林任务,并将加漠公路0~9 km植树造林绿化项目纳入碳汇造林项目。2013年,造林任务增加到4 002 hm2,加漠公路绿化项目也顺利完成。造林面积的不断增加,既增加了林区的森林面积,同时也增强了林区森林的固碳能力,为林区发展森林碳汇经济打下良好基础。

1.2 劣势

1.2.1 森林资源质量不高 改革开放以来,为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兴安岭一直承担为国家提供木材原料的重任。截止2013年底,大兴安岭共向国家输送1.3亿m3优质木材。尽管多年来大兴安岭林区开展封山造林、义务植树等活动,并且在2014年已经不再进行商业性森林采伐,但由于历史原因,大兴安岭林区过度开采,使得林木消耗过度,加之森林树种结构单一、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森林资源质量不高,降低了森林的固碳能力。

1.2.2 森林资源管理模式不合理 长期以来,大兴安岭林区森林工业企业的森林管理实行政企合一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政府和企业的职责难以划分清楚,在某些职权方面,政府和企业相互交叉,企业管理者同时也是政府官员,经营者与监督者的身份重合,使得企业对森林的经营管理失去外部监督,森林资源得不到最有效的管理和保护。森林碳汇项目应由政府主持,企业实施,而政企职责的交叉不利于林区森林碳汇经济相关工作的开展。

1.3 机会

1.3.1 天保工程二期 1998年,大兴安岭被国家确立为天保工程实施试点之一,在天保工程一期实施期间,大兴安岭森林资源的管理和建设取得较大的成效,森林蓄积量增加0.14亿m3。按照森林植被每增加1 m3可吸收1.83 t二氧化碳计算[1],增加0.14亿m3的森林蓄积量可固定约0.256亿t二氧化碳。2011年,大兴安岭地区天保工程二期建设全面启动,新一期工程建设更加注重森林资源的有效管理,充分发挥森林资源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目标是2020年林区森林蓄积量增加到5.70亿m3,森林固碳量增加到10.431亿t。天保工程二期不仅为大兴安岭林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也为其发展森林碳汇经济创造了机会。

1.3.2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期间,黑龙江省的经济、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实现了较大的改善。大兴安岭林区应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切实围绕战略指导意见中的生态建设,绿色经济主题,结合自身特点,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将发展森林碳汇项目融入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发展中,使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碳汇经济的发展得到更好的项目支持。

1.3.3 大小兴安岭生态保护区建设实施规划 大小兴安岭生态保护区建设实施规划是国家对大兴安岭林区生态地位的又一次肯定。大兴安岭林区由于长期的过度开采,使得林木数量和质量下降、森林植被破坏严重等问题突出,森林的生态功能不断弱化,林区的经济发展面临挑战。而发展森林碳汇项目,能够给林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商机,还能够有效地改善林区的生态环境。这一规划的提出,将着力于对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的修复与保护,通过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措施改善森林的生态功能,将为大兴安岭林区发展森林碳汇经济创造有利条件。

1.4 威胁

1.4.1 森林碳汇项目的国内外竞争激烈 森林碳汇是现阶段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最经济、生态效益最好的解决方法,因此越来越受重视,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国外,如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家,由于其自身的条件比较好,森林资源比较丰富,更有利于开展森林碳汇项目;而在国内,自森林碳汇项目开始实施以来,广西、北京、云南等地已经建立了森林碳汇项目基地,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14]。这些国家和省份开展森林碳汇项目比较早,技术更加成熟,经验更加丰富,与之相比,大兴安岭林区在森林碳汇方面起步较晚,经验比较缺乏。在未来森林碳汇项目的开展过程中,大兴安岭林区将面临国内外的激烈竞争。

1.4.2 缺乏专业技术和人才 森林碳汇对于大兴安岭林区来说还是一个新兴事物,林区在森林的固碳能力、森林碳汇的交易、森林碳汇资源的管理以及森林碳汇项目的评估和监测等方面缺乏专业的人才和技术支持。专业力量的薄弱,成为大兴安岭林区发展森林碳汇经济的主要障碍。

1.4.3 缺乏森林碳汇交易的平台及相关法律 目前国内已有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湖北省、广东省及深圳市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而黑龙江省并没有被纳入其中,这不利于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碳汇经济的发展。另外,我国至今还没有一部专门规范森林碳汇的法律法规,只是在《森林法》和《环境法》等法律中有一些零散的规定[15]。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发展森林碳汇经济无法可依。

2 大兴安岭林区发展森林碳汇经济的策略

2.1 改变森林资源管理模式,提高森林资源管理水平

实践证明,现行的政企合一模式已不再适应林区的发展,必须对现有的模式进行改革,明确划分企业和政府的职责。企业的管理者负责森林工业企业的管理和监督,应加大对森林资源管理的重视,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对森林资源的管理进行明确的分工,并在内部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等进行监督。政府部门应对企业进行正确的引导,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与大力支持,并作为外部监管力量,充分发挥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作用。

2.2 加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提高森林资源质量

实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能够保证当前和未来的森林碳汇项目实施过程中具有充足的物质基础。尽管大兴安岭林区在森林培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现有的森林资源质量仍不是很高,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应引进不同树种,优化树种结构;对于幼龄林要更加重视,积极做好防虫防灾工作;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有效的保护机制。通过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能够增强森林的固碳能力,使大兴安岭林区在森林碳汇交易中更具优势,更具话语权。

2.3 引进先进人才和技术,提高林区自身的竞争力

先进的人才和技术能够为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碳汇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和科技支持,具有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大兴安岭林区管理者可以通过与国内各大院校合作,进行人才交流,林区工作者可到各院校学习,各院校的学生也可到林区实习。同时,可以聘请懂技术、愿意投身森林碳汇的人才到林区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注重学习和引进国内外森林碳汇管理和实施的先进技术[12],并结合自身实际,创造符合自身发展的经验技术,提高大兴安岭林区发展森林碳汇经济的竞争力。

2.4 建立独立的森林碳汇交易平台,完善森林碳汇交易体系

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将在2017年全面启动,现有的7个碳交易所将发展到10个。大兴安岭林区发展森林碳汇经济需要抓住这一机遇,力争进入全国统一碳交易体系。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应在森林碳汇项目的开发、注册、交易、管理、监管以及森林资源经营、森林生态保护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积极申请建立黑龙江森林碳汇交易所,主要开展森林碳汇项目的交易,并配合建立与国家碳汇计量监测体系统一的森林碳汇计量监测体系,使森林碳汇交易更加有序地进行[3]。在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中,森林碳汇交易的定价才能更加合理,更有利于双方之间交易的达成。

3 总结

大兴安岭林区作为我国最大的林区,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随着森林碳汇项目试点初见成效和相关政策的支持,并依托国家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相关战略的契机,其发展森林碳汇经济的潜力较大。但是,森林资源质量不高、资源管理模式不合理、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法律和交易平台的支持,加之当前和未来需要应对森林碳汇经济领域国内外的激烈竞争,其发展森林碳汇经济面临诸多障碍。为此,需要改善森林资源管理水平,加强人才和技术支持,综合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保障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并把握好加入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体系的机会,更加有效地发挥发展森林碳汇经济的潜力,助力林区森林碳汇经济的后发赶超。

[1] 国家林业局.中国森林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重大贡献[EB/OL].(2007-07-17)[2009-12-13]http://www.china.com.cn/ch-xinwen/content/news070717-2. htm.

[2] 李怒云.中国林业碳汇[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3] 胡庆学,王雪松,黄志强,等.提高和保护森林碳汇加快林业碳汇经济的发展[J].中国林副特产,2011(4):109-110.

[4] 赵伟伟,安 文,赵广龙.低碳经济与森林碳汇[C]//绿色经济与林业发展论——第六届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

[5] 张 颖,吴丽莉,苏 帆,等.森林碳汇研究与碳汇经济[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3):288-291.

[6] 孙明学.提高和保护森林碳汇加快林业碳汇经济的发展[C]//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出版者不详],2011.

[7] 谢本山,李 峰,王 涛.森林碳汇在低碳经济中的作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0(23):205-206.

[8] 李友华.关于发展中国碳汇经济的几个问题[J].学术交流,2008(3):87-91.

[9] 邓军文,吴文花,聂呈荣,等.中国碳排放特征及碳汇经济建设分析[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7(3):81-85.

[10] 崔俊富,苗建军,陈金伟.低碳经济与中国碳汇发展研究——基于森林碳汇、土壤碳汇和地质碳汇的讨论[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7(3):1-6.

[11] 宋保伟,张忠华.浅议黑龙江大兴安岭森林碳汇研究前景[J].防护林科技,2013(7):48-49.

[12] 徐青乔.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国有林区森林碳汇量的计量及发展潜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5.

[13] 杨 华.国有林区发展碳汇经济大有可为——对黑龙江省伊春市的调查分析[J].中国金融,2009(16):44-45.

[14] 续珊珊.森林碳汇项目态势分析——以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为例[J].生态经济,2012(3):115-116.

[15] 王平达.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 黄筑斌)

Potential and Strategy of Developing Forest Carbon-sink in Daxing’anling Forest Region

WANG Pingda1, LV Zhongmin2, WANG Qi2

(1.CollegeofHumanitiesandLaw,NortheastAgriculturalUniversity,Harbin,Heilongjiang150030; 2.CollegeofEconomicsandManagement,NortheastAgriculturalUniversity,Harbin,Heilongjiang150030,China)

The advantage, disadvantage, opportunity and threat to develop forest carbon-sink economy in Daxing’anling Forest Region were analyzed by SWOT analysis, and then the countermeasures to develop forest carbon-sink economy are proposed 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development of forest carbon-sink economy in Daxing’anling Forest Region. Results: The advantages to develop forest carbon-sink economy in Daxing’anling Forest Region are abundant forest resources, policy support and successful pilot project of forest carbon-sink. The disadvantages to develop forest carbon-sink economy in Daxing'anling Forest Region are quality of forest resources and lower management level. The opportunity is the relative strategic opportunity of national economical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The threats are insufficient talents, technology, law and trading platform support and fierce competition at home and abroad. The countermeasures should include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pattern of forest resources, introducing advanced talents and technology, realizing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forest resources and building the independent trading platform of forest carbon-sink.

Daxing’anling Forest Region; forest carbon-sink; SWOT analysis

2015-12-29; 2016-01-29修回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2542008);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年度重点项目(14B007);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2015A007);2014年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yjscx14027);黑龙江省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JGXM-HLJ2014015)

王平达(1968-),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农林经济与法律建设研究。E-mail:945158887@qq.com

1001-3601(2016)03-0142-0175-04

S-9; S326.27

A

农业经济·农业管理

Agricultural Economy·Agricultural Management

猜你喜欢

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
吕梁山林区白皮松育苗技术
森林保护和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大兴安岭不会忘记你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大兴安岭的铁道兵
2架增雨飞机为大兴安岭送雨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大兴安岭四季(四首)
新形势下北方森林资源保护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