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增长特征与趋势

2016-03-01蔡学斌石汝娟

贵州农业科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食品工业总产值成本费用

冯 伟, 蔡学斌, 杨 琴, 石汝娟, 夏 虹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 100125)

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增长特征与趋势

冯 伟, 蔡学斌*, 杨 琴, 石汝娟, 夏 虹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 100125)

为促进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利用1952—2012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相关统计数据,归纳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增长趋势、行业结构变化、区域布局调整以及经济效益情况。结果表明:建国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年均增速达15%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不断上升,但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呈持续下降趋势。食品工业在农产品加工业中的比重明显上升,纺织工业占比显著下降,两者合计产值占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70%。中西部及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差距显著缩小。农产品加工业的总资产贡献率、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逐年提高,资产负债率逐年下降。

农产品加工业; 产业增长; 结构变化; 经济效益; 中国

农产品加工业是以人工生产的农产物料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加工品为原料进行工业生产活动的总称。农产品加工业作为连接初级农产品生产与居民最终消费的中间产业,不仅是农业的延伸和继续,而且是国民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工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1]。发达国家发展的历史证明,农产品加工业是比农业规模大、效益高、贡献多的产业,也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初期和中期优先发展的领域[2]。当前,中国正处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时期,农产品加工业对于解决中国农业在新的历史阶段上面临的突出问题,推动整个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农产品加工业在国民经济和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这些研究从发展现状、发展趋势[4-6]、科技支持[5]、产业布局[7-8]、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9-10]和政策选择[1-3]等方面对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但从产业增长、行业结构、区域布局和经济效益等方面深入研究和分析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状况,这在目前的研究中尚不多见。为此,笔者利用1952—2012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相关统计数据,归纳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增长趋势、行业结构变化、区域布局调整以及经济效益情况,为促进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1 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增长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以现价计算,1952年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为193.5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55.4%,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是0.42∶1;1985年产值规模增长为2 802.38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28.8%,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是0.77∶1;2000年产值达21 201.22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24.7%,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是0.85∶1;2012年产值达191 472.48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20.6%,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是2.14∶1。从中看出,农产品加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呈持续下降趋势,而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值不断上升。分阶段看,中国农产品加工的产业增长可以大致划分为3个阶段:建国初至改革开放初期的初步建设阶段、改革开放初期至2000年左右的快速发展阶段和2000年以来的高速增长阶段(表1)。

1.1 建国初至改革开放初期的初步建设阶段

新中国成立以后,农产品加工业取得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农产品加工业体系。但由于长期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农业以及包括农产品加工业在内的轻工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发展速度相对缓慢[1]。截至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相比建国初期的1952年,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增长6.34倍,年均增长速度为7.97%,其中食品工业、纺织工业、造纸工业仅分别增长3.85倍、4.6倍和6.95倍,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3%、6.9%和8.3%。同期,全国工业总产值增长14.99倍,轻工业产值增长8.68倍,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1.3%和9.15%。可见,农产品加工业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整个工业[1]。

1.2 改革开放初期至2000年左右的快速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农村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巨大成功,一方面农业生产水平大幅度增加,农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显著提高,使得全社会对加工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产生强力拉动。农产品加工业开始进入自身发展的黄金时期,其发展速度明显加快。1979—2000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年均增长速度为13.06%,比1952—1978年的年均增长率提高5.09百分点,其中:食品工业年均增速为13.21%,增速提高6.91百分点,纺织工业年均增速为11.78%,增速提高4.88百分点,造纸工业年均增速为17.56%,增速提高9.26百分点。同时,这一时期的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企业数量也呈现快速增加态势,1978年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农产品加工业企业的数量为9.4万个,1985年增加到14.3万个, 1990年增加到15.3万个,1995年增加到17.6万个。1998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数量为5.7万个,2005年增加到8.8万个,2010年增加到14.1万个。

1.3 2000年以来的高速增长阶段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增长呈现出井喷态势,年均增长速度达20.95%,比1979—2000年的年均增长率继续提高7.89百分点,超过同期轻工业产值增速,与全国工业总产值增速保持接近。其中,食品、纺织、造纸、木材、橡胶5大类子行业的年均增速分别达22.93%、18.10%、19.01%、26.91%和21.41%,均接近或超过同期轻工业产值增速。这一时期,农产品加工业高速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以下方面:首先,经过近30年的改革与发展,中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产品卖难问题凸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趋势加快,客观上推动了农产品加工业加速发展[1]。其次,中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对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需求量迅速增加,且消费趋向于深加工化,由此产生的市场需求变化成为农产品加工业加速发展的持久动力[3]。最后,加入WTO后,中国对外开放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为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出口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极大地拉动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增长。

表1 不同时期中国工业、轻工业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的年均增长率

Table 1 Average annual growth rate of production value of industry, light industry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industry during different periods in China %

注: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下同)。

Note: The data are fromChinaStatisticalYearbookandChinaIndustrialEconomyYearbook. The same below.

2 农产品加工业的行业结构

从行业产值结构看,食品工业和纺织工业是农产品加工业中的两大主要行业,合计产值占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的比重超过70%,而木材、造纸和橡胶工业比重较小,合计产值的占比不足30%。2012年,5大类子行业产值比重分别约为:食品46.80%、纺织31.90%、造纸9.00%、木材8.40%、橡胶3.90%。从表2看出,改革开放以来食品工业在农产品加工业中的比重明显上升,从1985年的36%提升到2012年的46.80%;纺织工业比重显著下降,从1985年的46.80%下降到2012年31.90%;造纸、木材和橡胶工业在农产品加工业中所占比重基本保持不变。

表2 不同年份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子行业的产值占比

Table 2 Proportion of output value of sub-industrie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industry in different years in China %

从行业就业结构看,纺织工业从业人数在农产品加工业企业从业人数中的占比始终最高,约为50%,其次是食品工业和造纸工业。1985年,纺织工业从业人数1 014.87万,占农产品加工业企业从业人数的比重为53.32%;食品工业从业人数446.37万,占比为23.45%;造纸工业从业人数219.63万,占比为11.54%。1995年,纺织工业从业人数1 286.23万,占农产品加工业企业从业人数的比重为53.66%;食品工业从业人数573.87万,占比为23.94%;造纸工业从业人数287.9万,占比为12.01%。2005年,纺织工业从业人数1 165.86万,占农产品加工业企业从业人数的比重为56.89%;食品工业从业人数452.24万,占比为22.07%;造纸工业从业人数197.04万,占比为9.61%。2012年,纺织工业从业人数1 242.19万,占农产品加工业企业从业人数的比重为49.71%;食品工业从业人数728.22万,占农产品加工业企业从业人数的比重为29.14%;造纸工业从业人数215.81万,占比为8.64%。从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对比看出,纺织工业的劳动密集程度高,而食品工业的资本密集程度高。

3 农产品加工业的区域布局

从区域布局的特征看,长期以来中国农产品加工业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从表3看出,2005年,东、中、西及东北地区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为72.4∶12.6∶9.9∶5.1,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总和占全国比重尚不足30%,而东部地区占比超过70%,这一比例甚至比1997年的东部地区占比还高近6百分点。其中,纺织、服装和皮革工业的地区分布不均衡尤为突出,2005年全国纺织业的85%以上、服装制造业的90%以上和皮革制造的85%以上均分布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及东北地区所占份额很少。而食品工业地区分布相对均衡,2005年东部地区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份额为55.2%,比东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占比低17.2百分点。

但近十年来,中国农产品加工业东强西弱的格局发生了明显改变。2010年,东、中、西及东北地区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为61.8∶18.3∶11.9∶8.0,与2005年相比,东部地区下降近10百分点,而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各分别增加5.7、2.0和2.9百分点。2012年,东、中、西及东北地区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之比进一步变化为57.8∶20.6∶12.3∶9.2,东部地区继续下降4百分点,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量与东部地区差距进一步缩小(表3)。

表3 不同年份中国不同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及其子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比

Table 3 Proportion of main business incom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industry and its sub-industries in different regions in different years in China %

4 农产品加工业的经济效益

总资产贡献率反映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是评价和考核工业盈利能力和经营业绩的核心指标。从总资产贡献率看,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农产品加工业及其子行业的总资产贡献率出现一个先降后升的U型变化趋势(图示)。1985年农产品加工业总资产贡献率为32.8%,1995年下降为8.4%,1998年下降至历史最低点7.4%;此后开始逐年恢复上升,2000年达10%,2005年上升为15.9%,2010年上升为23.7%。分行业看,1985—2000年和2000年以来2个时期呈现明显不同的变化规律。1985—2000年,食品工业和橡胶工业的总资产贡献率较高,且高于全行业总体水平;造纸工业、纺织工业和木材工业总资产贡献率较低,低于全行业总体水平。2000年以来,橡胶工业和造纸工业的总资产贡献率开始走低,且在2008年以后造纸工业总资产贡献率始终处于行业最低;而木材工业和纺织工业的总资产贡献率有所上升,且木材工业2005年以后的总资产贡献率超越纺织工业、橡胶工业和造纸工业,处于全行业第二。此外,1985年以来食品工业总资产贡献率始终高于其他子行业及全行业总体水平。

图示 1985-2013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及其子行业的 总资产贡献率

Fig. Total capital contribution rat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industry and its sub-industries during 1985-2013 in China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是评价工业资产利用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变化趋势上,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与其总资产贡献率类似。1985年,农产品加工业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年均4.0次;1990年下降为年均3.2次,2000年进一步下降为年均1.8次;2005年则回升为年均2.5次,2013年则上升至年均3.2次。

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是反映工业生产成本及费用投入的经济效益指标,同时也是反映降低成本的经济效益指标。从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表4)看,2000年以来农产品加工业及其子行业的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2000年,农产品加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为3.54%,低于工业5.56%的总体水平,其中食品工业和造纸工业的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高于农产品加工业总体水平,橡胶、纺织和木材工业低于农产品加工业总体水平。2005年,农产品加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上升1.94百分点,与工业总体水平的差距有所缩小,其中食品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上升较快,超过工业总体水平。2010年,农产品加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继续上升,并超过工业总体水平0.01百分点,其中食品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继续呈现较快上升态势,超过农产品加工业和工业总体水平近1.6百分点。2013年,受国内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的整体趋势影响,农产品加工业及其子行业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有所下降,但农产品加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依然高于工业总体水平。

表4 2000年以来中国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及其子行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

Table 4 The profits to cost ratio of industry,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industry and its sub-industries since 2000 in China %

与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整体上升趋势相伴随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产品加工业及其子行业的资产负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1995年,农产品加工业资产负债率达72.1%,2000年下降为64.2%,2005年进一步下降为56.5%,2010年为51.7%,2013年为50.1%,比工业总体资产负债率低7.7百分点。分行业看,各子行业资产负债率相差不大,其中食品工业基本处于行业最低水平,纺织工业在2000年之前的资产负债率高于其他子行业,2000年之后橡胶工业超过其他子行业保持较高的资产负债率水平。

5 结论与讨论

新中国成立60多年以来,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取得长足发展,特别是近十年来,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了年均15%以上的高速增长,在产业结构、地区布局、经济效益等方面存在明显改善,总体呈现以下特点:1)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不断上升,但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呈持续下降趋势。2) 食品工业在农产品加工业中的比重明显上升,纺织工业占比显著下降,两者的合计产值占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的比重超过70%。3) 农产品加工业东强西弱的产业布局格局发生明显改变,中西部及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显著缩小。4) 农产品加工业经营业绩得到持续改善,总资产贡献率、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逐年提高,资产负债率逐年下降。

然而,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一是专用原料缺乏,直接影响加工制成品的质量和效益;二是初加工水平低;三是技术装备水平落后,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装备主要依赖进口;四是税赋重融资难,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五是生产成本上升过快,出口难度加大[11]。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增长进入由高速发展向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对加快转变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3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为13.8%,比去年同期下降3.4百分点;2014年,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进一步下降为8.2%,比去年同期下降5.6百分点。表明,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下,进一步发展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争取政策扶持,努力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由规模扩张向效益提升和结构优化方向转变。

[1] 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课题组.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与政策选择[J].中国农村经济,1999(12):4-15.

[2] 张润清,李崇光.中国农产品加工业优先发展的经济学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4(10):66-69.

[3] 马晓河.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市场供求前景与政策选择[J].管理世界,2000(2):157-162.

[4] 文 学.我国农产品加工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J].农业工程学报,1998,14(4):194-199.

[5] 葛毅强,陈 颖.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发展前景与科技支持[J].农业工程学报,2003,19(2):1-5.

[6] 魏益民.国外农产品加工与食品产业发展趋势[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4(4):27-29.

[7] 朱 明,沈 瑾,孙 洁,等.中国农产品产地加工产业布局分析及发展对策[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1):1-6.

[8] 李里特.中国产地农产品初加工的现状及建议[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1):7-10.

[9] 何 艳.FDI对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出口溢出效应分析——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8(2):86-91.

[10] 赵 燃,骆 乐,韩 鹏.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生产率长[J].中国农村经济,2008(4):24-32.

[11] 宗锦耀.关于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问题的思考[EB/OL].(2014-03-27)[2015-10-16]http://www.app.gov.cn/HotNewsDs.aspx?nid=99273.

(责任编辑: 黄筑斌)

Industrial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Industry in China

FENG Wei, CAI Xuebin*, YANG Qin, SHI Rujuan, XIA Hong

(InstituteofPlanningandDesign,MinistryofAgriculture,Beijing100125,China)

The industrial growth trend,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 regional distribution adjustment and economical benefit of China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industry were analyzed inductively based on the related statistical data from 1952 to 2012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policy-making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industry in China. Results: The development speed of China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industry has accelerated continuously since 1952, especially recent decade and the annual average growth rate is over 15%. The propor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industry in total agricultural output value rises continuously but the proportion in total industrial output value shows a continuous declining trend. The proportion of food industry 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industry rises obviously but the proportion of textile industry 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industry decreases significantly and the proportion of the output value from food and textile industries in total output value from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industry is over 70%. The development gap 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industry between Eastern Region and Midwest Region, Northeast Region is narrow significantly. Total asset’s contribution rat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industry and total profit rate of industrial costs and expenses increase with years and the asset-liability ratio declines year by year.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industry; industrial growth; structural change; economic benefit; China

2015-10-19; 2016-01-28修回

农业部“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前期研究重大课题“十三五农产品加工业布局、发展重点和技术攻关方向研究”(23)

冯 伟(1984-),男,工程师,博士,从事农产品加工业经济及产业政策研究。E-mail:fengwei925@163.com

*通讯作者:蔡学斌(1970-),男,高级工程师,博士,从事农产品加工工程、机械及政策研究。E-mail:cxb@app.gov.cn

1001-3601(2016)03-0144-0183-05

S-9; S37

A

猜你喜欢

食品工业总产值成本费用
完善冷链物流企业成本费用制度建设的对策
基于合同管理下的成本费用精益化管控
2019年来宾市蔗糖业总产值近100亿元
浅谈计算机科学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制酒业企业成本费用内部控制
成本费用与定额控制在高速公路运营期间的应用分析
· 《粮食与食品工业》征订启事·
食品工业清洗助剂的开发
中国食品工业清洁技术论坛在沪召开
陕西林业总产值今年将突破千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