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古诗词“读悟拓”教学模式分析

2016-03-01

关键词:古诗教学小学高年级教学模式

王 涛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第十一小学 四川巴中 636001 )



小学高年级古诗词“读悟拓”教学模式分析

王 涛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第十一小学 四川巴中 636001 )

摘 要: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古诗词具有字数少、意象多的特点,另外因为古诗词产生的年代久远,与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差距很大,诗词内容不容易让学生理解和产生共鸣,本论文主要探讨小学语文高年级古诗词教学实践怎样通过“读、 悟、 拓”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古诗教学 小学高年级 教学模式 “读、悟、拓”

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扎实有效的教学经验的同时,也应不断的开拓新的教学模式,教学应该遵循教学方式有变化,模式不固定的思想,提出了“读、悟、 拓”理念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并经过实验证明该教学模式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现特选几篇常见的古诗词,以此为例谈谈古诗词教学的做法。[1]

一、读

1.初读

读是教师的教学主线,读应该被教师贯穿全课;读同时也是学生的学习主线,学生只有在读中才能获得感悟。古诗词不读不足以入其境诗词品读的具体方法如下:

(1)读准古诗词声调

古诗词课上引导学生读准古诗词声调是教师的首要任务,读古诗词要字正腔圆,不可多读不可少读或者错读,只有在读的准确的基础上做到读的流畅才会让古诗词的朗读变得有意义。古诗词从古至今的读法都是“多诵遍数”,方得 “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2)读准古诗词节奏

古诗词的学习中,古诗词的节奏最能表达古诗的情感表达,区分古诗词节奏的主要有音节单位和意义单位两种划分方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古诗适当处用“/” 画出古诗词的节拍,例如按音节将《钱塘湖春行》划分为三个节拍,“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按意义划分将《过故人庄》划分成两个节拍“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能够读准节奏的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诗意。

(3)读准古诗词的语调及语速

欢快的语速用来表达“喜”的情调,主要传达愉悦、激动、开朗一类的情感,例如阅读《西江月》上阙就需要用高亢、愉悦的语速表达丰收的喜悦之情。另外缓慢、低沉的语速更多的用来表达古诗悲切的心情。

2.精读

学生对诗的感悟是一个反复品味、咀嚼、想像画面感悟诗情的过程,精读的过程也是深化理解的过程,以下是《枫桥夜泊》的精读案例:

(1)一品一读品物境

学生通过边吟边诵、边品边吟的方法通过对诗中物境的品读使任务鲜活起来,诗中的意象乌鸦、月亮、白霜、渔船、枫树、灯不再是单纯的事物,而是凝聚了诗人的感情、构成多姿多彩的画面。

(2)再品再读品情境

诗的情感孕育于景物之中,通过景物能够想像到一定的情境,例如看到“月”便想像到了夜,看到了“乌”就想像到了“孤” 的情境,读到“霜”便想像到“寒冷”,愁眠想像到了“无助”,整首诗蕴含凄凉之情,学生通过精读能够体会。

(3)三品三读品意境

学生品出诗的意境后,诗中的景物越来越模糊,会感受到离乡之人的迷惘、凄惨,步入物我两忘的境界。真正达到与诗词意境的融合,才算真正读懂了一首古诗。

二、悟

悟是指领悟、感悟,对古诗词的解读是把古诗词变“厚”的过程,在解读的过程中也是把人物变得丰满的过程,悟在古诗词学习中是立体的环节,是把诗中的人与物鲜活化的过程。

1.形象再现

读书的过程就是把无声文字变成有声语言的过程,最终通过有声的语言想像出画面的过程,例如学生对《别董大》一诗中“千里黄云”的理解,就是通过对形象的描述实现的。另外学生脑海中的春意盎然图可以通过“红杏枝头春意闹”等诗句表达出来,大漠落日图可以通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想象出来,等等古诗词中有很多神来之笔能够将诗画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2.空白的填补

诗句的跳跃性和含蓄性造成学生大脑的空白,通过启发学生大胆想象最终丰富诗句的画面和语言。例如《村居》这首诗,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填补诗句“空白”,最终将嘘嘘如生的放风筝的儿童形象展现出来。

三、拓

1.诗意拓展

古诗词教学中诗意的关联性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诗的含义,例如李绅的《古风》中“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学生不难理解,但是“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学生无法理解,这时可以采用诗意拓展将聂夷中的《田家》:“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只需要对“劚,秀”等字加以讲解,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便能够充分理解“农夫犹饿死”的原因。[2]

2.写法拓展

古诗词教学之中写法的对比也是用来帮助学生深入分析和理解古诗词的常用教学方法,《枫桥夜泊》一诗教学中,学生通过初读对诗中的“乌啼、月落、渔火、江枫”等意象有了初步了解,已经感受到了诗人愁郁的心情。教师在此刻可以把另外一首诗《题金陵渡》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星火、夜江是诗人常用的衬托自己身在异地的意象,从而表达诗人夜宿他乡难以入眠的惆怅之情。通过对比,学生会发现两首诗具有相同的写法,及时两首诗所表达的环境、地点、时间均有不同,但是两首诗的诗人却有着“同病相怜”的写照,有着共同的感受。

结语:

综上所述,古诗词教学以读为基础,从悟中得收获,从拓中延伸悟带来的感受,读、悟、拓三者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交融并不是单一的教学环节,“读、悟、拓”教学模式最终能够让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获得新知。

参考文献:

[1]邵雪华.小学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时代教育.2014(36).

[2]何祥炳.古诗教学,寓教于美[J].考试周刊.2011(05).

猜你喜欢

古诗教学小学高年级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古诗教学如何激发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教学研究
对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渗透的思考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英语趣配音对小学高年级学习英语的影响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