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女将彭子冈的职业素养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典范

2016-03-01孙思齐

西部学刊(新闻与传播) 2016年6期
关键词:战地记者职业素养

孙思齐



新闻女将彭子冈的职业素养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典范

孙思齐

摘要:彭子冈是中国现代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她的报道针砭时弊、语言酣畅泼辣,揭露国民党政府的腐化堕落,稿件频频被国民党当局扣发或者删除。除了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一针见血的笔法外,她还有着果敢坚毅、直言不讳、刚正不阿的性格,对祖国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她坚持公义又体恤民情,心系底层群众的生活,关注妇女儿童,最终成长成为新闻界的巾帼战士。她身上所展现出的新闻从业者应有的素质至今都值得我们学习,“那个爽朗敏锐,漂亮洒脱,穿着大红毛衣在国统区跑来跑去的彭子冈也早已定格在历史中”。[1]231本文对彭子冈的新闻职业素养进行探讨与研究,认为她为当下新闻工作者提供了学习效仿的典范。

关键词:彭子冈;职业素养;战地记者

彭子冈,原名彭雪珍,1914年2月出生在江苏苏州,她的父亲是留日回国的植物学教授,自幼生长在书香世家的子冈,七岁有余就被父亲送进了学堂。文思敏捷的她在少年时就曾投稿《中学生》杂志,并受到了叶圣陶的夸奖与鼓励。1934年彭子冈入北平中国大学读书,后因不满于“味同爵蜡”的大学生活,她主动申请退学,应沈兹九之邀,在《妇女生活》杂志担任助理并采写专稿,从此开始了记者生涯。1938年,彭子冈入《大公报》就职,其间先后辗转武汉重庆,在国统区做了大量揭露日军罪恶行径的报道,与浦熙修和杨刚被并成为新闻界的“三剑客”(三人与戈杨被誉为新闻界的“四大名旦”)。

一、专业素养:敏锐的观察能力与深厚的文字功底

彭子冈22岁时受邀为《妇女生活》杂志工作,工作之初就显示出她过硬的采访与写作能力,她善于观察、记忆力好,因此写出的文章极具现场感,能够生动地再现事件的整体与细节。彭子冈所采写作品的角度既有宏观也有微观,有的涉及大家关注的热点,也有部分来自于她独特的观察视角。她用“慧眼、神笔”来概括记者的修养,力主记者要用自己敏锐的观察力,运用有个性的语言来写新闻。

1936年10月,鲁迅先生去世,上海学生自发组织游行,应《大众生活》主编邹韬奋的约稿,彭子冈也参加了鲁迅先生的葬礼,并写出《伟大的伴送》一文。起初彭子冈是心存犹疑的,对自己并不自信,直到文章写成,邹韬奋先生看过后大加赞赏,并决定“全文发表”。“堵在大家心头的是空虚、苍凉,望望前面是没有走完的辽远的路。一个苦笑在青年人脸上划过,把步子放大了自拔,跟着‘老朋友’的指示,他去安息了哟。”此文一出,引来了各界好评,并被收录于延安出版的《鲁迅纪念文集》之中。1937年,她取道浙江入赣,报道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巨变中的江西农村妇女》等文从红色老区的妇女生活状态入手,描绘了被白色恐怖包围下底层人民的命运和他们怀念红军又有所避讳的心情。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参加国共和谈,彭子冈又运用她女性特有的敏感与笔触,描绘出了一个区别于国民党贪腐奢靡之风的毛泽东,“他的手指被香烟烧的焦黄”“我看到他的鞋底还是新的”“他完全像一位来自乡野的书生”,[2]45这篇题为《毛泽东先生到重庆》的特写,用寥寥数百字轰动了整个大后方。当今,一些新闻作品往往成了过眼烟云,与其作者的专业素养不足不无关系。要出新闻佳作,没有捷径可走,唯有狠下死功,提升观察能力,充实文字功底,练就三昧真火,才能拿出让人感慨万端的作品。

二、“重庆百笺”:心系底层群众,展现人文关怀

除了上述报道外,彭子冈还曾采访过冰心、宋庆龄、郭沫若等人,然而她的作品也并不仅仅局限于政治和文化新闻,还包括一些社会新闻,她所采写的社会新闻大多着眼于战时群众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关注底层人民生活,彰显了记者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抗日战争打响之后,后方经济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对于此类问题,彭子冈很是关注。她通过平日里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描绘了惨淡的后方经济情况,“就是昨天,一个四口之家的主妇对我说,昨天一天,她们吃了一元四角前的米还没够。人们存着防盗贼的心理在惴惴地探问煤米价格,手中法币宽裕的人们也小心地做起囤积勾当来……”,当她问一个囤积20担煤的朋友但不担心煤被炸的时候竟然得到了“被炸的可能性仿佛比煤炭涨价的可能性要少些”[3]21的回答。她生动地描绘出了底层百姓在通货膨胀下的惶恐,并警告当权者:“人民在抗战中不能仅仅依赖空气和风雨生活”“后方民生的安定可以影响前方的一切”。她还针对诸如此类的民生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建议,体现出新闻工作者应有的社会责任担当与人文关怀。

徐城北是彭子冈和徐盈的独子,他说自己的母亲“对‘陪都’民生百态做了真实描绘,但重庆的新闻检查厉害,于是她就把这些篇章寄到桂林《大公报》发表,后来新闻界称之为‘重庆百笺’。”[4]78自1941年起,几乎每周一篇的“重庆航讯”成了《大公报》桂林版的特色。这部分通讯作品传达了底层社会的声音,描写了小人物的生存状态,表达了他们的痛苦和挣扎,是当时社会状态最真实的记录。除了描写底层小人物的生活状态外,彭子冈对妇女和儿童也表现出温情的关心。诸如《擦鞋童献金救国》《重庆的孩子们》《绿川英子偶访》等文,让一批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不难看出,新闻作品,要接地气,反映民众心声,表达民众诉求,源自于民,服务于民,才有强的生命力。

三、“跑新闻”:冲锋在一线的新闻斗士,追求真相的彭子冈

新闻是“跑”出来的,只有站在最前线,才能对事实真相做出最客观、最公正、最真实的记录。抗战期间的中国,战火硝烟不断,别人唯恐不及,而彭子冈却毅然地冲在最前面,一字一句记下日寇的罪行与国民政府的腐化奢靡。

1936年,邹韬奋、史良等七人遭到国民党逮捕,其中史良作为唯一的女性,被单独关押在苏州司前街女监。[5]25对于“七君子”,国民党当局看押严紧,对进出人员更是严加核查控制,而彭子冈却以史良表妹的身份只身前往女监采访,并写出《堂姐史良会见记》一文,将史良一番慷慨激昂的论述呈于大众眼前,发出了“救国无罪”的呼吁。[6]391938年,日军先后轰炸武昌和汉阳,仅8月11日一天,汉阳与武昌两地的伤亡人数就达到了888人。面对如此惨状,彭子冈进行了最真实的记录,“是甲长同时也是防护团员的杨新丹炸死了,他的老母亲哭呆了,尽管为她静静躺在竹床上的儿子打扇,像是他仍旧晓得热似的”“警报!时钟指着十二点一刻,天空明亮得如同点着万千盏汽油灯,愤怒地准备监视人间强盗的屠杀……”

彭子冈从不畏惧现实的可怕,也从不忌惮权贵,真相是她唯一的追随。作为抗战时期最为活跃的记者之一,她单枪匹马冲锋陷阵在舆论的战场。“我行我素、胸无城府、直来直去”的性格让她的文章犀利如刀,字字见血地直达敌人心脏。她的身上所展现出的勇气与坚韧、对百姓的关心以及社会责任感都是当下的新闻从业者们应当学习的。彭子冈不畏险阻、不屈权贵者何也?目的只有一个,求真!求真,是新闻的价值所在,也是新闻人的铮铮铁骨震撼人心之处,其对世人的启迪,已经超出新闻的范畴。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效仿吗?

参考文献:

[1]傅国涌.文人的底气[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

[2]彭子冈.子冈作品选[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

[3]徐城北.挥戈驰骋的女斗士[M].北京: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87.

[4]徐城北.直上三楼[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

[5]李伟,彭子冈.白色恐怖中的红色女记者[J].文史春秋,2006(06).

[6]杨晓霞.女记者彭子冈[J].新闻战线,1981(10).

(作者系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2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6)06-2-0042-02

猜你喜欢

战地记者职业素养
萧乾战地报道风格及当代价值分析
奋战在灭火救援一线的“战地记者”
伊格纳季耶夫:从“战地记者”到“新人”政治家
简论中外战争中活跃的战地记者
教育国际化视阈下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之职业素养培育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八路军战地记者的日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