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教育“个别孩子”
2016-03-01罗巧
罗巧
(四川省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实验幼儿园)
浅谈如何教育“个别孩子”
罗巧
(四川省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实验幼儿园)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个性,以及独特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个别孩子”是教师时常遇到的学生群体。经过长期的实践发展,有些研究者提出对于“个别孩子”要采用个别化教育。
“个别孩子”;个别化教育;依据;实践
一、“个别孩子”要采用个别化教育计划的依据
在学校教育中,除了要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还要关注学生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个别孩子”是学校教育当中较为特殊的一类,也代表了一个必然会出现的群体。教师要承认“个别孩子”的存在是一种教育常态,正视这种教育现象才能寻求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1.“个别孩子”的心理差异决定要采取个别化教育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运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知识基础,与周围的环境产生碰撞,在获取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获取一定的心理特点。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总结发现,除了一些该年龄阶段特有的心理特征之外,还有一些个人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兴趣爱好、学习习惯、思维方式、个人性格、情绪情感等方面。“个别孩子”很明显的外在表现就是,跟班级其他学生的某些方面相比,较为特殊。有些是在学习能力上,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差、理解新知识的速度较慢;还有些是在情绪情感上,较为活泼外向、难以管束;还有些是在性格上,较为孤僻、难以接近等。“个别孩子”在心理特征上体现的特殊性,决定了个别化教育的必要性。
2.对“个别孩子”实行个别化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一体化的要求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体化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方向。学生家长和教师是学生教育的两大主体。二者是相互支持、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的关系。家庭和学校要在教育目标与教育手段上保持高度一致,才能发挥双方教育的最大价值。“个别孩子”的形成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的成果。准确来说,家庭教育在“个别孩子”的形成上的影响要更大些。要想转化“个别孩子”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就必然需要教师与家长的联合。家长向学校提供全面的学生成长信息,学校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表现,关注孩子在转变中的细微变化。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体化的模式之下,对“个别孩子”实行个别化教育势在必行。
3.“最近发展区”理论是对“个别孩子”施行个别化教育计划的重要依据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维果茨基提出的。他在著作中将儿童的发展分为两种水平:一种水平是他们现在具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水平是他们可能发展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部分。他认为只有那些走在学生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优秀的教学。因此,我们关注的教学重点就应当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推测他们可能发展到的状态,选择“最近发展区”,采用最大效果的教学方式。“个别孩子”是特殊的受教育群体,对这类孩子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是关注孩子“最近发展区”的重要措施。“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二、针对“个别孩子”进行个别化教育的实践分析
对于学生的个别教育计划需要由教师、家长和专业人员共同研讨而制定,其中专业人员主要包括教育与心理研究人员和语言、科学等方面的专业人士。家长参与学生教育计划的制定,才能突出家长在学生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其对计划的执行更加认真负责。专业人员主要任务就是确保“计划”的科学性,而教师则是“计划”的主要执行者。
1.分析“个别学生”现有发展水平
通过对现有的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和研究,制定学生个别教育计划的第一项主要任务就是确定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教师、家长和专业人员必须对每位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进行了解,这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制定者需要通过家长和教师收集有关学生心理测试方面的有效信息,从而总结出各个学生的发展现状。
2.分析“个别学生”的发展目标
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确立“个别学生”的最近发展目标。发展目标就是期望学生达到的水平。发展目标的制定受到学生年龄阶段的影响、个性化特征的影响。针对“个别学生”要采用个别化的教育目标。从“个别学生”差异的外在表现分析,从“个别学生”的优点着手,运用有效的引导措施,以学生可能达到的最佳知识水平为基本目标。
3.设置有效的家庭学校一体化教育模式
在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确立学生可能达到的最佳水平之后,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者就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设置有效的家庭学校教育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即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适用于他们的一体化模式,将教育效果放大化。
“个别孩子”虽然属于一个特别的群体,但是也具有这一群体鲜明的普遍特性。除了一些特殊的先天性智力发展障碍的孩子,大部分的“个别孩子”都只是因为个性差异、情感情绪差异而形成“个别特性”。因此,在对“个别孩子”进行转化教育时,学校和教师要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分析“个别孩子”形成的主要原因。然后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分析“个别孩子”能够达到的最佳知识水平,并以此为教育目标,设置有效的个别化教育计划。
[1]胡晓毅.论特殊需要儿童家庭与专业人员合作的几个核心问题[J].中国特殊教育,2005(12).
[2]赵方春,罗文达.“特教中心学校”在“随班就读”师资培训中的功能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4(10).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