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策略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与应用
2016-03-01陈洪洁
陈洪洁
(江苏省淮安市苏嘴镇中心小学)
写作策略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与应用
陈洪洁
(江苏省淮安市苏嘴镇中心小学)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写作主体用语言文字来展现自我、表达情感的需要,是对世界及生活的认知和体现,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但是,在小学现阶段,一提到写作,学生就会感觉是一件很头疼的事,大脑一片空白,或者即使头脑中有东西也写不出来,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及技巧,针对这种情况,和大家共同讨论一下“写作策略知识”方面的话题,希望能对教学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写作策略;写作策略
一、小学语文写作
小学语文写作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用语言文字来展现自我表达情感的需要,是对世界及生活的认知和体现,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但现阶段经常出现这种现象:一提到写作,学生就会感觉到头疼,感觉是件很痛苦的事情,大脑中一片空白,没有素材可写,或者即使头脑中有素材,却不知怎么组织语言来表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引入写作策略这个话题。
二、写作策略
所谓的写作策略是指写作主体对与写作行为有关的一切活动的整体性把握,它讲究写作的方式方法,讲究写作的技巧等,以达到最有效的沟通交流的目的,由此可见,写作策略是影响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因素,所以,对写作策略知识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我们需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进行写作策略知识培训,不断丰富小学生的语文写作策略知识,促使学生写作能力的快速提高。
三、写作策略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1.能够有效解决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写作策略不仅教给学生如何写作,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去发现写作素材,对这些素材该怎么去描写,采用什么样的写作手法,又怎样表达自己的感受等,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做到言之有物,解决学生在写作时觉得无事可写或对事物描述不具体的现象发生。如,在描写“春天”这个话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树木发芽、河水融化等来描写,同时可以采用排比、拟人等手法,从而表达自己喜爱春天、热爱大自然之情。
2.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对于小学生来说,写作过程是十分枯燥无味的,我们通过对学生进行写作策略知识的讲解,即通过语法结构、句型结构和文章结构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情,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促使学生自身写作水平的迅速提高。
既然写作策略知识对学生的写作有着这么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就有必要了解一下,写作策略知识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四、写作策略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对写作策略知识的指导
只对考试中的重点题型进行练习,考什么就培训什么,因此,学生不能正确地掌握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2.很多教师对写作策略知识的教学不够重视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很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写作策略的教学没有足够地重视,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写作策略知识的讲述过少,使学生无法掌握写作策略知识,更别提在写作中灵活地运用了。有些教师认为小学生根本听不懂写作策略知识或者认为讲述这些知识会使整个课堂变得枯燥等,因而不重视写作策略知识的传授,导致学生写作水平进步比较缓慢。
五、写作策略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的示范作用来进行写作策略知识的传授,从而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我们都知道,现阶段的语文教材都是经过充分的考察,层层筛选挑拣出来的,每篇课文都运用了高超的写作策略,并且十分符合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贯穿写作策略知识,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增长写作策略知识。以三年级上册“小露珠”为例,作者是采用什么写作手法来描写小露珠的呢?通过这些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来表达作者什么的感情等,教师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来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学会灵活地运用。
2.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策略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由于缺乏换位思考,往往很难描述除自己以外的人物心理等,因此,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充分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状态,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如,在学习五年级《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时,为了体会“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自己编话剧,然后在课堂上表演,通过表演既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又可以让学生体会“给”者与“拿”者两个人物的心理是怎样的,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从而无形之中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综上所述,写作策略知识对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方法来加强写作策略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从而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1]张桂芝.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问题与提高策略[J].文学教育,2013(7).
[2]陈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学习(下),2014(3).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