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16-03-01龚春莲
龚春莲
(江西省南昌县莲塘第三小学)
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龚春莲
(江西省南昌县莲塘第三小学)
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状态,微课也是这一状态下的产物,它的出现给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微课的设计和实施可以帮助小学生提升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知识接受能力。为此,将对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微课;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新媒体技术应用更加深入教育教学中,并让教育资源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形成共享。其最突出的表现为“微课”,微课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育,以短小视频为主要形式,通过线上、线下传播,对语文教学中的某一知识点进行短暂、直观、集中的讲解。微课能够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需求和变化改变课堂内容,教学效果十分显著,也因此受到学生和广大家长的认可。
一、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1.集成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微课主要形式是微视频,它的拍摄和制作都是以基础的多媒体教学技术为主,通过生动形象、直观互动的多媒体教学,能够展现出微课的集成性和多样性优势,从而实现知识的有效传递,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2.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发现,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一般不会超过20分钟,这是由于他们的心理发展阶段和年龄特点造成的。而微课的教学内容展示侧重于形象认知,5~8分钟的授课时间与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也是十分契合的,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3.产生“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
5~8分钟的授课时间要求微课的教学内容必须是核心成分,保留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孩子们只需要接受少量的核心知识,但是对这些知识的关注度往往会高于传统课堂,因此,而留下深刻的影响。微课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简单、直接都能提升语文教学的聚焦性。
4.借助微课优势,优化内容,提高效率
微课体系中的微反思可以让授课者以受众的身份感受和体验自己微视频的组织和教学情况,这与教学过程中的评价阶段类似。教师通过回放,进行自我评价和分析,找出授课中的不足和问题进行改正。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录像观察孩子们课堂反应,以此观察孩子们的兴趣、盲点,以此进行课堂总结和更新,提高微课教学效率。
二、小学语文微课的设计
1.微课创新性设计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而小学生思维不成熟,并体现出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他们会显得很没有耐心。但是动态的、色彩鲜明的、直观的事物对他们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例如,在《掌声》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小学生自己参与掌声这一行为,通过主体的参与感受,引起小学生的兴趣,创建具有生动效果的动画视频,通过对有故事的人物形象的展现,利用视频、APP等多种形式进行微课创作,这些内容、形式上的创新都能为优质微课的创作提供帮助。
2.微课情感化设计
微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视为一种教育产品,这种产品如果想在学习者身上达到应有的效果,则需要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加入情感化的设计,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欲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在小学语文微课设计中,教师应该通过课程文本设置相应的积极情感的微课课程,这种积极的情感能够在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愉悦、信任的情感体验,这些积极的情感可以使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对知识的渴望,激发好奇心与创造力,更有助于知识的获取及思维的开放。
3.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性设计
小学语文课程是一门以语言为主的课程,其内容涵盖了我国几千年的文化精髓。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以小学生为教学主体,在互动交流与学习中自主成长。这种以学生为主题的互动性设计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在微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走向,问答形式的互动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2)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除了需要掌握基本的知识点外,还需要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微课设计过程中,可以加入学生提问题并参与讨论的环节,提升学生之间的互动能力。(3)学生与知识之间的互动。微课视频的时间有限,因此,其展示的知识点也必然是受到限制的。因此,教师可以在微课中设置延展知识,让学生能够自主获取与文本学习有关的知识内容,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与知识互动的能力。
总之,微课是源于教师教学实践的一种课堂拓展教学模式,它能够很好地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拓展教师教学手段和工具,帮助教师更好地完善自我发展。为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可以联合微课的优势进行适当的改革,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微课的出现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教师应将小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在微课设计过程中更加注重其实用性和创新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
[1]刘丽娜.让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闪光[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
[2]郑炜冬.微课情感化设计:理念、内涵、模型与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4(6).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