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学生德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究与实践
2016-03-01张倩
张倩
(宁波艺术实验学校)
高雅学生德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究与实践
张倩
(宁波艺术实验学校)
目前,各中小学校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课程改革,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整合德育资源,构建德育课程体系,组建一个严密的大德育网络,并使之规范化、序列化、个性化、品牌化,成为学校德育工作主要方向。
德育课程体系是指将校内外德育课程资源按顺序排列,是德育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德育课程体系由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等组成。
一、德育课程三级目标彰显科学化
(一)总目标的确立
高雅学生德育课程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小学德育纲要为准则、以学校办学理念为依托构建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小学德育纲要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是引领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旗帜,统领学校德育工作,学校德育渗透办学理念。
(二)二、三级目标的确立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心理学林崇德教授认为,德育是有规律可循的,就是要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因此,根据不同年龄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与思想基础,整合当前社会时政热点,创建、分化出德育课程体系的二、三级目标,这是德育科学性的起点。每个年级在总目标下有各自的二、三级目标,这样就犹如把颗颗“珍珠”串成了一条“项链”,由一条主线贯穿整个学期,甚至整个学年,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
二、德育课程内容凸显生活化
目前德育教育很受重视,但效果不是很明显,主要问题是与学生生活实际、社会实际相脱离,所以,内容的选择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触动学生内心深处,以学生喜爱的形式开展,才有实效性。
同时,学校德育课程内容以严谨、丰富为准则,群策群力共建而成。主要流程如下:首先,上网寻找古今中外对“雅”的诠释,为“雅”的定义提供科学依据,做到有理可循,有据可查;接着,通过班主任及全体教师共同研讨,进一步深化“雅”课程内涵,并且以学生家长问卷调查、个别访谈为重要手段,丰富“雅”内容,增加可行性;再向家长收集儒言雅行案例,归纳“学生儒言雅行100例”作为德育重要内容。
三、德育课程的实施
(一)德育基础课程校本化
1.“启雅”课程(幼小衔接)
学生升入小学后,在生活上、学习上有一个适应过程,学校在开学前应设置一周启雅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课堂常规教育(坐姿、站姿、学具摆放等)、各门学科课堂规范教育和训练、队列训练、生活常规教育(洗手、漱口、如厕等)……如,语文学科规范教育包括阅读习惯训练、练习拿书姿势等,又如,美术学科规范教育包括学会爱护自己和学校的美术工具等。
2.“汇雅”课程(思想品德课整合)
目前品德课教材包括《小公民》《品德与社会》《人·自然·社会》三套,内容多,主题重复。可以将三套教材整合出五个主题:学会负责、诚实有爱、乐学善思、遵纪守法、热爱家乡,这五个主题涵盖了浙江名人故事、美丽的浙江、浙江公益、浙江天气、安全你我他等多项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在丰富地方风土人情的同时,又落实了德育目标。
3.“触雅”课程(主题式班队课)
学期初时,学生发展中心结合德育阶段性目标及各月德育主题,以“菜单式”为各年级列出班会课主题,确保课程的有序开展与实施,内容来源于学生学习生活,紧紧围绕三级目标,既有针对性,又接地气。
(二)德育拓展课程精品化
开设此类课程主要是为了整合家长资源、社会资源等丰富的校外资源,以克服校内资源有限这一问题,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
主要包括:社会小义工活动、暑期童子军活动、“东方遇见西方”文化活动、家长客座教师、德育大雅堂等。
上述德育拓展课程,充分挖掘、利用了家长和社会资源,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的育人体系,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合力。
四、德育课程评价彰显过程化
德育课程评价要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合,改革原有的“三好学生”评价方式,引领学生人人争当“星级学生”。首先是过程性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行为情况,发放学科卡、文明卡、艺术卡,每月兑换学科星、文明星、艺术星。第二是阶段性评价,平时,教师及时将学生信息输入学生评价系统,到期末由系统自动生成相应的银星、金星、钻星,这一评价方式完全体现了高雅学生德育课程的特征,而且充分体现了学生“由评到争”的转变,大大激发了全体学生争优的积极性。
德育课程是学校发展的内在驱动,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需要长期在实践中探索的系统工程。乘着课程改革的东风,让学校德育课程体系构建逐步完善。
[1]魏贤超.德育课程论[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4.
[2]张人利.德育有效的关键是“双主体”[J].上海教育,2012(3).
[3]张人利.后“茶馆式”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编辑 贺轶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