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教育思想初探
2016-03-01姚洋洋长春师范大学吉林长春130000
姚洋洋( 长春师范大学 吉林长春 130000)
曾国藩教育思想初探
姚洋洋
( 长春师范大学 吉林长春 130000)
摘 要:曾国藩被誉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中国近代史历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与此同时他也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他的教育思想在《曾国藩家书》中有充分的体现。对于子女的教育,他有着独特的方法,他的教育思想更是令后人传诵。下面本文就从《曾国藩家书》中初探曾国藩的教育思想。
关键词:曾国藩 教育 思想
一、立志立业的教育思想
做人应当从立志开始。曾国藩认为,立志坚韧是成就事业的基础。他不断教导后辈"君子之立志……若夫一体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之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1]他认为从小树立已天下为己任的远大志向,自强不息,将来才能有所作为。我想,这对增强青年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来说,是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在曾国藩看来,立志立业也要持之以恒,不懈追求。道光二十二年,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余病根在无恒,今日立条,明日仍散漫,无常规可循,将来莅众必不能信,做事必不成,戒之。”[2]在立业上,曾国藩对其子弟也有教诲。他提出:"不能勤奋以图自立,则仍无以兴家而立业。”[3]“吾所望于诸弟者,不在科名之有无,第一则孝悌为端,其次则文章不朽。”[4]曾氏家族人才辈出,是离不开曾国藩的教育的。
二、以德育人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教育思想
曾国藩一生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的培养。在人才培养方面,他特别强调德才并重。他曾说:"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余谓德才不可偏重。”[5]德才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二者缺少任何一方,都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成长。他在给六弟的信中写道:"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德,则孝悌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6]现在有些父母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却不关心孩子的品德教育。其实,这一方面的教育比学习还重要,因为道德品行会影响人的一生。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指引,即便有再好的成绩,将来也未必成才,甚至还会做出有违社会道德的事情。所以,有关曾国藩的德育思想是值得现代人的借鉴的。
另外,曾国藩还非常重视因材施教。当时,人人都想自己的子孙能够在官场上有所作为,能够飞黄腾达。曾国藩处于那样显赫的地位,给自己子孙做官的机会,真是易如反掌。但是,他却并没有这样要求子孙们。曾国藩认为,孩子读书未必是为了做官,读书在于明白事理。所以,他致力于培养孩子们读书的兴趣,根据他们的爱好来培养、塑造孩子。当长子曾纪泽连着三次考科举不成功,向父亲提出不再走科举之路的时候,曾国藩同意了。他写信告诉曾纪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曾纪泽后来的路,在当时人看来绝对是旁门左道。1881年2月24日,曾纪泽以外交官的身份代表清政府在彼得堡谈判并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成功收回了伊犁城。这是清末外交史上唯一的一次胜利。而谈判的成功,得益于曾纪泽对西学的了解和他那熟练的英语。长子曾纪泽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官。次子曾纪鸿也在父亲的指导下学有所长。但他同样没有像父亲那样做官。而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自然科学,曾国藩思想开明,懂得因材施教,能够让子女自由发挥自己的特长,很是难得。我想,这对于当今社会父母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来说,也是有深远影响的。
三、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教育思想
曾国藩特别重视教育者本人的榜样作用,认为“凡做好人,做好官,做好将,俱要好师、好友、好榜样。”[7]曾国藩对于古训“身教重于言教”的理解十分深刻。他从亲身体会出发,以商量的口吻,中肯地向儿子提出一些建议。比如,曾国藩在咸丰八年(1858年)八月二十日给曾纪泽的信是这样写的:“余生平有三耻:学问歌途皆略涉其涯涘,独天文算学,毫无所知,虽恒星五纬亦不识认,一耻也;每做一事,治一业,辄有始无终,二耻也;少时作字,不能临摹一家之体,遂致屡变而无所成,迟钝而不适于用。近岁在军,因作字太钝,废阁殊多,三耻也。”[8]曾国藩从亲身经历讲起,就像是在跟自己的某个朋友谈话一样,没有父亲教育儿子的那种威严的口气,而更多让人感觉亲切。他以非常尊重的态度给儿子写信,共同探讨一些学习上的事情,进而潜移默化地植入曾纪泽的心理。不仅如此,他还以身作则,处处给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他每天日理万机,自晨至晚,勤奋工作,从不懈怠。他坚持写日记,直到临终前一日才停止。不论从工作上还是学习上他都给子女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自道光十八年(1828)曾国藩被点为翰林之后,他公事繁忙,很少有回家的机会。但他没有因此疏于对子女的教育,他通过写信的方式,在家书中殷殷教诲子女。从咸丰二年(1852年)到同治十年(1871)的二十年中,他写给两个儿子近两百封信,包括如何读书、作文、做人等各个方面。正是因为曾国藩教子有方,他的子孙后辈也都有所成就。比如,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诗文书画俱佳,又以自学通英文,成为清末著名外交家;曾纪鸿不幸早亡,研究古算学也取得了相当成就。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承继传统精华、突显时代特征。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对湖湘文化乃至整个近代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1]林岚.曾国藩家书[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P165-166.
[2]裴向敏.向曾国藩借智慧[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P163.
[3]曾国藩.曾文正公家书[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97:P7333.
[4]曾国藩.曾国藩家书[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97:P7153.
[5]萧一山.曾国藩传[M].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社,2001:P55.
[6]林岚.曾国藩家书[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P174.
[7]周殿富.求阙斋日记类钞[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P18.
[8]周殿富.曾国藩家书选注[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P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