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2016-03-01周佳明

新课程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小班习惯培养

□周佳明



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周佳明

【摘要】3~6岁是幼儿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进行教学活动。教学适应幼儿,是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保证。比如,小班应该以学习生活自理能力、尊敬长辈、有礼貌地与他人相处等为主。教师要制订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学目标。学前教育是教育基础中的基础,又是从小班开始的,因此,小班教育对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就显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小班;幼儿;习惯;培养

学前教育阶段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幼儿常规习惯的培养需要从小事出发,一点一滴去改变。常规习惯从广义上讲,包括生活、学习中的常规和行为交往的习惯,教师都要根据幼儿一日生活的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不同年龄的幼儿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如对于小班幼儿,在艺术表现与创造中,应要求他们能够经常自哼自唱或模仿有趣的动作、表情和声调;经常涂涂画画、粘粘贴贴并乐在其中。到了中班,就要求幼儿能够经常唱唱跳跳,愿意参加歌唱、律动、舞蹈、表演等活动。而到了大班,则要求幼儿能够积极参与艺术活动,能用多种工具、教材或者不同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象。每个年龄段都有适合教师培养的重点,这些内容都必须要从小班开始,循序渐进,否则就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

一、明确规矩,积极鼓励

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制定明确的班规约束孩子的行为。在制定规矩时,教师要从发号命令的角色中走出来,创建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例如,在进行活动前要和幼儿谈话,告诉幼儿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禁止的,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幼儿正处于他律道德阶段,皮亚杰指出:他律道德阶段的幼儿认为规则是万能的、不变的,他们单方面尊重权威,以成人的道德判断标准作为自己的判断标准。陈鹤琴指出:积极鼓励比消极刺激好得多。良好的习惯是教师鼓励表扬出来的,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口头赞扬和物质奖励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有效方法。

二、正面教育,宽严相济

中国古代教育家颜之推主张宽严相济。在常规的建立上,班级内的老师要相互配合,有共同的行为处事标准。表扬或是批评要针对具体的事,要让孩子明确知道自己哪里是正确的,哪里是错误的。只要今天比昨天有进步就应该给予肯定,教师要看到他们为改变不良习惯所做的努力,让孩子感受到进步的喜悦,为自己的努力感到骄傲。中国古代学前教育倡导者王守仁指出:对待幼儿要年幼以宽,年长以严。年幼的孩子主要以身体养护为主,过多地斥责会让孩子的身心受到危害,进而影响其未来的发展。而对待稍大一些的幼儿,则应严格要求。

三、树立榜样,作用示范

教师要寻找适当的中介来进行教育,如孩子感兴趣的现象、人、事、物,以及幼儿崇拜的对象,作为幼儿教育的中介。利用孩子之间最基本的交往,让他们相互学习、彼此教育,这也是教育活动中比较常用的方式。孩子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往往是在观察别人的言行,别人受到的奖励或者批评往往会影响其学习或者抑制某种行为。孩子们天性喜欢模仿,特别是他身边的同伴,有时候只是需要老师一句表扬的话,他们就可以做得很好。但是当孩子们做得很过分的时候,应该及时制止,并予以小小的惩罚。孩子犯错,可以让他在旁边坐着反思或不允许他参与游戏,幼儿受到惩罚后会收敛很多。这些不愉快刺激的增加,会使幼儿更加注意自己的行为。

四、循序渐进,反复训练

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下定决心很容易,但坚持很难。在这个过程中,刚开始时孩子可能很乐于养成良好的习惯,把它当成一件很好玩的事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兴趣会越来越淡。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转移,需要成人的提示和帮助。例如,搭积木的时候,有的孩子经常把玩具弄得到处都是,每次挑玩具都会发出很响的声音,而自己却浑然不觉。此时,笔者会和他们好好谈一谈,教他们玩玩具的正确方法,如果还有不爱护积木的行为出现,就要及时制止并重点教育。要把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渗透到孩子们生活的各个环节,一方面要进行教育,另一方面要提示、引导。

五、家园配合,步调一致

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两大方面,这两大方面对幼儿的影响必须同方向、同步调,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在幼儿园和家里的表现完全不同,从这可以看出,家园在教育上存在着不一致性。为了达到家园同步的配合教育,家园双方要围绕着孩子的发展经常联系,相互沟通,让家长了解具体教育目标及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与幼儿园取得共识,使家园同步教育,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良好常规的培养,不是这三两句就说得清道得明。要想让幼儿树立起良好的常规,就一定要有耐心,才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郭敏.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3,(2).

[2]邱雪华.培养小班幼儿群体观念的活动[J].早期教育,1998,(6)

[3] (瑞士)皮亚杰.儿童道德判断[M].傅统先,陆有铨译.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

[4]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编辑:易继斌)

作者简介:周佳明,江苏省昆山市张浦镇第二幼儿园舜江分园教师。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06-0108-02

猜你喜欢

小班习惯培养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上课好习惯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