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区高校公共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6-03-01美朗宗贞

西藏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专业课堂教学课程

◆美朗宗贞

我区高校公共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美朗宗贞

随着全球化与现代性发展,政府、企业与第三部门对于公共管理学科的应用性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一门较为年轻的学科,公共管理学在我区高校的教学内容、培养目标、教学流程管理与实践形式上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借鉴国内外先进教学理念和实践经验,分析我区公共管理学科师资结构、学生能力与专业特点,重点探究如何加强公共管理学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互补,优化教学理念、方法与效果,并提出相应的教改对策。

公共管理教学;问题及对策

20世纪80年代开始,英、美、加、澳、新等西方国家掀起了以“私有化”、“市场化”、“社会化”和“地方化”为特征的公共管理学科改革运动。与此同时,随着改革开放,我国也把变革“政府机构”;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公共事业治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提上了议事日程。这对于全国乃至民族地区高校公共管理专业提出新要求,即如何培养一批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技术、方法和应用能力的管理应用型高级人才队伍,能在文、教、体、卫、环保、社保等公共单位及行政管理和企业部门从事公共管理工作目标。然而,由于我国传统人治思想与公共管理专业开设时间较短,长期存在着“灌输式教学”方法和“填鸭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多以介绍西方理论为主,忽略了对学生的实践性、能动性以及创造性培养,使学生只是被动地掌握有限“静止知识”、“记忆知识”与“模式化知识”,使得培养人才与社会需求出现供需矛盾。针对这一困境,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探讨改进公共管理专业教学内容、方法与实践措施。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的合作、体验、探究,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无缝链接,突出教学模式设计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以多方参与、比较优势原则创建教学管理机制与考核评价运行机制,最终促进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在功能上的互补融通。

一、我区高校公共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从教学过程规律而言,高校公共管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在功能上是互补融通,但目前我区高校仍然存在相脱节的现象。

(一)对“默会知识建构型”教学认识论的理解不够

在“知识传递型教学认识论”与“知识建构型教学认识论”中。目前越来越多的教育学家和管理实践者认为,真正有价值的教学过程和实效性,主要涉及人类“默会知识建构型”教学认识论。因为,任何学习都是一种主观能动性,都是一种对话交流、自我认知与文化实践活动,绝不是教师片面“灌输”和“填鸭式”教学模式,让学生被动和非自觉条件下接受知识。目前我区高校在“默会知识构建型”教学维度中,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过程缺乏构建更广泛的教学平台,未能通过自我实践经历,参与观察来了解社会、体察民情与发现公共价值。对现实公共关系与治理中的对话交流、价值认同与供需现象,不仅仅是学生,连教师也缺乏感知社会现状、再现复述以及分析公共问题和治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的偏离

公共管理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一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高级专职人员,适应新形势下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与第三部门(或非营利性机构)工作需要,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政策素质、掌握先进分析方法及技术、精通一些具体政策领域的专业化管理者、领导者、政策分析人才以及中高级专职人员。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加强国际视野、理论前沿和注重实际能力。但是,在我区高校具体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仍偏重于生疏理论探究和知识灌输,教学安排中课堂教学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环节比例严重失调,或者在课程设计上过分追求操作,强调技术课而忽实践视能力开发课。这种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的偏离,对公共管理人才的行业需求和岗位定位缺少规定,能力培养目标不明确,导致了公共管理教学必然不能完全实现其设立的目标。

(三)教学内容组织与教学实践制度不规范

从目前我区高校公共管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来看,一是部分院校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实践教学现象,完全照搬西方国家的教材内容,与区情相脱节,教学难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二是只注重单一课程的设置,而忽视各门课程的整合与跨学科互补性教学方法,只重视课程中单一的理论分析,而忽视在现代管理中的社会交往、组织文化与全球化视野等。而且,由于认知能力与分析方法缺陷,导致培养出的公共管理人才更像局部性职能管理人才,缺乏综合、公共价值与创新能力;三是实践教学普遍缺乏教学制度规范和保障,不少高校无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进行公共管理案例资源库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调研数据库建设,导致公共管理案例资源库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数据库的建设严重滞后,案例缺乏时效性和针对性。

(四)教学流程管理与实践形式相脱节

自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以以来,我区各高校公共管理专业加强制定和规范教学计划、教案、上课、布置和批改作业及课后辅导、考试、检测、评定学生成绩等,积极发挥常规教学流程管理职能作用。但是,课程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社会实践、假期见习、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等流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突出问题:一是大多数院校尚未建立公共管理相关电子政务、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公共部门财务、地方政府行政、政府绩效管理与评估、计量分析、公务员考试等模拟系统与实践平台、实习基地、经费支持等软硬件建设滞后,使公共管理课程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缺乏应用功能;二是多数院校规定公共管理专业学生专业实习时间规定在暑假7-8月和寒假1-2月期间,由于学生离开学校基本处于无管治和规范指导而放任自流状态,无基地实训、无导师指导、无监管与评价;三是毕业论文从选题、开题、写作到答辩,虽然规范流程管理,但学生迫于就业竞争压力或备考公务员考试,很少真正用心独立构思和创作,抄袭现象极其严重;四是制度、规章残缺不全或流于形式,已有资源整合度差,缺少有效统筹和整合,效率较低。

(五)师资队伍建设与实践教学相脱节

师资水平是我区高校公共管理专业办学水平高低的关键,没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不可能形成公共管理专业的特色品牌效应,公共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也无法保证,而公共管理专业办学对师资的要求又与一般人文科学专业对师资的要求有很大的不同。公共管理专业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知识背景和理论功底,还要有丰富的公共部门实际工作经验,能够同时胜任课堂教学和教学实践的双重要求。目前我区公共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理论水平、知识结构与全球视野方面知识存在诸多问题:首先,不少教师主要是依托原来的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等专业发展起来,是半路出家,自学成才,对政府部门、企业单位和第三部门工作环境、工作程序以及决策程序缺乏了解;其次,本专业专职教师较为年轻,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缺乏相关的管理实践,教师自身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第三,从事本专业教学教师很少有对这门学科知识体系进行过深入研究,甚至有些人错误的认为人人都能教授公共管理学。所以,担任该门课程教学任务的老师,不论理论水平、知识体系与实践能力水平都比较低。而且,很少有学生和同行提出反对意见,这也正是当前我区高校公共管理学教学缺乏高效、权威与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重要原因。

二、对我区高校公共管理课程教学的建议

(一)成立管理组织,规范管理目标

首先,我区各高校应由教务部门牵头,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成立由二级院系负责组织实施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专家与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院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工作,起草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关各类文案规章、统计评估、协调、督导和归档工作;小组成员由本院系学术、学科带头人和校级以上优秀教师及离退休专家教师组成,各相关人员应分工明确,责权清晰;其次,小组负责人应高度重视公共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镶嵌性,深入研究、设计、完善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科学规划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课程和课时比重,制定相关的成绩评定方法和标准,达到效率最大化;第三,公共事业管理课程源于实践,而管理实践又决定了公共管理课程具有实践性的特点,积极聘请校外成功人士或任职多年的从事高管工作的往届毕业生,到学校兼职讲座与和交流,他们在事业上的成功与失败都会对学生产生较深刻的影响和激励作用;第四,应适时要求学生在课余、小长假和长假三个阶段进行实践体验,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法定节日和寒暑假期间,积极参与政府、企业与第三部门实践,可将理论与实践灵活的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公共管理学的真谛。

(二)加强课堂教学,完善实践教学

首先,精准把握理论教学原则。在理论基础和知识体系的分析上,要大胆地开拓全球性与地方性知识的镶嵌性与拓展和延伸,并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把理论教学嵌入到实践教学当中,提高实践教学效率;其次,优化实践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结构和知识水平层次不齐,依照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方法,规划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再次,规范毕业论文写作。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充分体现专业特点,坚持前沿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在选题方式上,指导教师结合自身积累研究经验与成果,对学生相应提供一些选题参考意见,而学生经过查阅资料,结合自己的公共管理专业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论文题目,避免盲目选题、半途而废的现象。在论文写作的各个环节中,应本着“教师尽其所导,学生尽其所学”的指导方针,两者相互促进。遏制拼凑抄袭或枪手作品,写出有创新价值的毕业论文。

(三)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实践能力

公共管理课程坚持以能力为本位,教与学的方法更多地体现了直观性、启发性和实践性。即要合理设计各章的学习目标(知识点、技能点与思考)、课前趣味阅读(管理案例、成功人士成败故事)、复习思考题、实训题、案例分析等项目。在管理知识与技能练习中,注重利用录像案例、管理漫画、管理技能测试与情景模拟教学等,取代传统的纯粹书写习题模式。启发学生思维,并在学习的快乐中体会管理的真谛和乐趣,从而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完善团队式案例研究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使管理理论更贴近实践,具有生动性、启发性、趣味性与可操作性,从而较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中领悟管理的真谛,同时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容易消化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真正实现公共管理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效果得以保证的关键,必须要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能力,顺应变革,实现角色的转换,变单一理论型师资结构为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复合型师资队伍。一是,要将现有的专职教师纳入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改革的体系中,通过交流、沟通与讨论,对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形成统一认识,确实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特别是对于中青年教师,各校要加大培养经费投入,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种专业研讨班和学术交流会及向名牌高校输送访问学者,通过沟通交流,开阔中青年教师眼界,学习名牌高校同等专业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经验;二是,鼓励本专业年富力强的专家型教授积极主动主持各种高规格专业培训班、学术研讨会,积极承担并完成本专业相关课题研究,达到“产学研”相结合目的,并适当增加民族地区综合高校高水平师资受援工作力度。而且,部分专家型教授可借助寒暑期间指导或带领中青年教师和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及本科生,完成实地调研和参加适当的管理实践活动,提高中青年教师的学术水平、科研意识与实践能力;三是,与相关单位合作,选派中青年教师到政府、企业与第三部门从事或兼职服务和管理工作,真正参与管理实践工作,可以使教师对政府、企业与第三部门管理有真切的体会和感性的认识,提高管理技能,为公共管理学研究积累一定的经验。另外,从校外聘请一批相关管理和服务单位学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公共政策娴熟、理论基础扎实的在职或离退休领导和公务员与事业单位干部,参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指导,为各校实现培养目标添砖加瓦。

(五)采取菜单式管理,实现教学资源最优化

任何高校的各项资源是高校办学的基础,其主要包括师资、生源、财力以及各项基础设施等软硬件环境和要素。一个学校的资源越充足,质量越高,就越有利于办学目标的实现,反之则难以顺利完成办学任务。然而,实际上任何学校的资源都是有限的,而且,公共管理专业是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社会培养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是该专业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高校是组织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主体,公共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需要学校的高度关注和较大投入,从而对各校实现管理目标带来巨大挑战,在这样的情形下,若实行菜单式管理方法,就能实现教学资源最优化。具体而言,我区各校从全校范围内选定任课教师,优化课程设置,平衡课堂教学与教学实践总学时,加大选修课的力度,鼓励学生自由选课。在学生个性方案培养上,结合学校推行班主任制度,积极尝试个性化导师制。

[1]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修订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学的研究途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钟启泉.“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J].教育研究,2007(6).

[4]谭立章,钱津津.以创业实践为载体提高创业教育实效性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

[5]黄兆信,赵国靖.中关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比较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1).

作者单位:西藏大学经管学院

责任编辑:韩秀梅

猜你喜欢

专业课堂教学课程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