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综合课程视角的中职公共艺术课程建构策略研究

2016-03-01郑宪恒胥筝筝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中职艺术

郑宪恒,胥筝筝

(1.绍兴市柯桥区园艺学校,浙.绍.312000;2.绍兴文理学.纺织服装学院,浙.绍.312000)

基于综合课程视角的中职公共艺术课程建构策略研究

郑宪恒1,胥筝筝2

(1.绍兴市柯桥区园艺学校,浙.绍.312000;2.绍兴文理学.纺织服装学院,浙.绍.312000)

. 要:中职公共艺术课程借助于国家政策文件的实施得以在各地开设,但由于对文件理解的不同、执行力度的不同,各地学校呈现出千差万别的实施效果。文章从综合课程的视角出发,分析中职公共艺术课程的建构策略,从而在理论层面上丰富了中职公共课程理论,有效推动中职公共课程的实施。

综合课程;中职公共艺术课程;建构;策略

2013年3月21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1],指出“公共艺术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这为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政策依据。通过对教学大纲内容进行分析,笔者发现该大纲对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如何开设,相关学科如何进行有效整合,并未给出明确的回答。故提出建构基于综合课程视角的中职公共艺术课程这一问题,从理论角度探讨如何建构基于综合课程视角的中职公共艺术课程。

一、学科化、模块化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一)综合权重——处理好中职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内部各模块之间的权重关系

中职公共艺术课程的内容结构各模块之间应合理分配权重比例,这种权重比例是建构课程内容层级结构的基础。“所谓综合课程的内容结构,是指不同课程内容通过一定形式的组织所形成的关系和形态。这里的关系,主要是指不同内容在整个课程内容体系中的权重关系,而形态则是指在特定权重关系规范下所形成的综合课程内容的层级结构。”[2]157中职公共艺术课程体系的建立应按照国家文件规定,符合学生学习水平,这其中涵盖的内容既应有学科知识,又应有学生需要获得的主体经验。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为便于学生学习,中职公共艺术课程内容分为基础和拓展两个模块。

1. 大纲对基础模块的内容进行了规定。

第一,中职公共艺术课程将符合学生认知基础、学生喜闻乐见的音乐和美术内容作为所有学生基础模块中必修的基础性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的延续,教学时数为36,其中音乐和美术各为18。通过基础模块的学习,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将得到提升。

第二,音乐教学应通过选择中外经典性、代表性和时代感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学习音乐基础知识、技能与原理,掌握音乐欣赏的正确方法与音乐表现的基本技能,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鉴赏不同体裁、特点、风格和表现手法的音乐作品,知晓音乐与生活、社会、文化、情感的联系,了解各时期、各地区、各民族音乐所蕴涵的多元文化内涵,理解其特殊的艺术精神品质。

第三,美术教学应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绘画、书法、雕塑、工艺、建筑、摄影等不同美术类型的基础知识、技能与原理,学习这些美术门类的特殊表现形式、审美特征和发展演变。引导学生从自然、社会、文化和艺术等角度对具有经典性、代表性和时代性的美术作品进行鉴赏,理解美术作品中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统一。引导学生了解并尊重各民族文化差异,更好地理解各民族美术作品的思想情感与人文内涵,同时了解中外美术文化的差异,培养开放的艺术态度。

第四,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艺术课堂学习活动理性地学习、观摩艺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比较分析不同艺术类型作品的文化差异,引导学生通过理性的分析、评价和判断,尊重和包容不同的审美价值取向;体验艺术作品所要表达的感情和内涵,理解形式美与内涵美的统一;进而发掘学生的表现潜能,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不同艺术创作活动,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创造艺术的乐趣。

2. 大纲对拓展模块的开设进行了规定。

第一,拓展模块下限定选修内容的开设适应了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学时数为36学时。这些限定选修学习内容包括基础模块艺术门类的专项拓展、其他艺术门类的拓展、与所学专业相结合的艺术门类拓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内容拓展等。课内包括4个艺术特色课程模块,每一个艺术特色课程模块为18学时,学生应当选择这些艺术特色模块中的任意两个模块进行学习。大纲要求根据不同学生的专业和个性特点开展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和学,鼓励学生参观课外艺术展览、观摩艺术活动等艺术第二课堂或社团活动,丰富艺术学习,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与职业素质。

第二,拓展模块教学要求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学习、讨论分享等多种形式,培养有效的合作和沟通能力。还要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过程,有效整合各种文化艺术资源,拓展和延伸中职公共艺术课程的边界,加强情感体验,掌握审美方法,积累审美经验,提高审美能力。

另外,结合国家文件规定,增强课程适应性、实用性、层次性,可以针对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划分内容和学时。如,适当降低中职公共艺术课程的理论和技能深度,扩大其知识和技能;根据学生的专业和生活实际需要进行中职公共艺术课程内容的编制和选择,使教学内容符合多种需要;适当调整传统艺术知识和现当代艺术知识的比例,使学生的学习更具发展性。

(二)融会贯通——各中职公共艺术学科课程体系内容的互相渗透

在综合课程内容的开发过程中,整个课程内容体系中的权重关系和层级结构是选择和确定课程内容的前提,选择和确定课程内容是起始环节,接下来对这些课程内容进行行之有效的组织是另一个环节,“使之形成一个具有特定逻辑关系和价值关系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内容体系。”[2]150在综合课程的内容体系下,课程开发者对原有艺术分科课程内容进行有机整合而开发出新型的课程,使教师和学生开阔视野,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共同的艺术探索提供了培养创造思维的诸多视角和可以深度拓展的空间。在这种体系下,学科之间的关联仍然大量存在,务必强调学习的关联性,知识内容的连贯,以便获得完整的学习经验[3]。例如,在学习“艺术与历史”时,鉴赏《开国大典》这幅油画可以联系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历程和音乐欣赏。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艺术与历史的关系”这一问题,在美术学科中渗透音乐学科的内容,同时,对于历史学科也是一种整合,实现多学科课程的综合。可以说,这种融会贯通会使学生加深对艺术及与艺术有影响的历史、文化、社会和人生的理解。

(三)以主题为中心的中职公共艺术课程教学

课程研究者在综合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探索出了以概念、方法、主题、问题和类型为中心的多种组织方式,其中以主题为中心的组织方式应用较为广泛。“以主题为中心的组织课程内容,意即选取和确定一个主题,并将与该主题相关的内容组织起来。”[2]152以主题为中心的组织方式通常表现为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主题,并围绕这一主题,将所掌握的不同学科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形成系统、完整的认知结构。这种组织方式有助于中职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实现课程的学科化和模块化。

当然,无论怎样选择与确定主题,主题最终是要服务于内容的。合理恰当的学习主题应适应社会对学生艺术素质的要求、符合学生的特定生活文化背景、反映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只有这样的主题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素质提高的要求和学生自身对艺术素质提升的要求。有学者直接指出“综合课程的来源主要有:学生的生活、自然世界和社会”[4]。主题的确定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组建以艺术学科教师为领导、学生代表主动参与的主题选择小组。教师和学生确定主题要在符合教学大纲的基本理念和目标的前提下,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尝试选择跨艺术门类的主题,或者与艺术相关的跨学科主题,这样主题的选择和确定过程可以让学生达到学习迁移的目的。同时,主题的选择还需要综合考虑课程内容的学习规律、课程目标、教师的教学经验、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要等,有些内容特别是最初的知识和技能学习等,仍需要传统的教学来完成。一个好的主题既能让学生体验到艺术学习的实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在学习迁移的过程中发展其他方面的素质。

以主题为中心的中职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情况和学生情况来确定,保持教学模式的灵活和机动,探索可供推广的公共艺术主题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上,可在一节课中使用单个小主题教学,也可以在同一主题下若干节课组成的单元系列课中进行,确保教学设计的灵活和实用。

二、中职公共艺术课程资源与技术

虽然国家多方面出台政策支持艺术课程的有效实施,但部分学校由于固有的对艺术课程的偏见,缺乏必要的物质、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有效的中职公共艺术课程建构需要学校层面资源与技术的支持,为使基于综合课程视角的中职公共艺术课程有效实施,学校需要对综合课程视角下中职公共艺术课程作整体规划,系统分析和评估建构课程的资源与技术优势和阻力,并进行有效整合。完善的教学资源与技术应包括:物质设备、人力资源、时空资源、媒体与技术等。

第一,物质设备上,学校应根据所开设的公共艺术课程配置专门的教室和多功能室,增加或更新艺术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教科书、音视频光盘、杂志、画册、书籍等等,供教师备课及上课、学生自学或合作学习时使用。公共艺术教师应选用内容和体系均符合中职各专业学生学习的通用的中职公共艺术课程教科书。物质设备是教师开展艺术教学的基本教学条件,这些资源的完备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保证。

第二,人力资源上,学校应建立以美术、音乐教师为主体的艺术教育教研室(或中心),各校之间也应允许艺术学科师资交流。由于长期以来中职学校重职业技能,忽视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艺术学科教师学历不达标、发展愿望不足,这就需要学校采取多种方式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配齐艺术学科师资,建立艺术教育教研室(或中心),打破以往美术教研室或音乐教研室各自为战的状态。各校艺术师资交流也可以有效弥补学校在各艺术学科校本课程开设上的不足,做到优势互补。艺术学科教师是综合课程与教材的编选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课程的实施者,他们对于课程实施的创新性、积极性和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中职公共艺术课程实施的效果。

第三,时空资源上,学校应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的课程开发态度,按照大纲要求多层次多维度开拓公共艺术课程的时空资源。广泛利用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艺术家工作室、古代遗迹、现代城市的环境艺术、自然景观等校外课程资源,组织师生外出写生、参观画展、参加音乐会、采访民间艺人,开展校内艺术汇演或歌咏比赛,请专业的音乐家到校表演、举办音乐讲座,请专业的美术家到校创作、举办美术讲座等。同时,将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的内容与学生艺术社团相结合也有助于学生提升艺术素养。相信这样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有助于教师信心百倍的开展教学,有助于学生更有兴趣的参与公共艺术课程学习。

第四,媒体与技术上,信息技术被应用到公共艺术课程中,为公共艺术教学使用网路课程资源提供了便利。学校应对师生参与校内外公共艺术交流持包容、鼓励和开放的态度,积极鼓励师生使用校内或校外网络获得最新的公共艺术课程资源,开展各层次的学生作品、教师教学成果等方面的交流,鼓励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公共艺术作品,为师生展现教与学的成果,丰富学生学习经验,提供物力和制度上的支持。

三、开放型、建设型的中职公共艺术课程评价

建构中职公共艺术课程本身就是一项具有开拓性的创新,需要克服传统课程的种种问题。在建构课程的过程中要建设一个开放型、建设型的课程评价体系,这一体系应有助于基于综合课程的中职公共艺术课程的建构,有助于教师获得准确的信息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反馈功能,帮助学生提升艺术素质。

第一,中职公共艺术课程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师生共同参与的、具有发展性的课程,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应以大纲、教师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情况为基础。制定符合大纲理念和目标的教学方案,制定具有开放性的、能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师教学的以及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指标。教学方案和评价指标的制定既要关注学生掌握公共艺术课程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学生艺术素养的达成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第二,公共艺术课程评价应提倡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等多主体评价,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性评价和对学习成果的终结性评价,注重学生学习的纵向评价和学生对学习全过程的自我评价,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职校生观察和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可以通过自评和互评来锻炼,鼓励学生进行积极、客观和有效的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作品;家长积极和客观的评价会使学生学习公共艺术课程的态度更加积极和主动。注重质性评价,削弱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提倡成长记录评定,如,使用公共艺术课程学习档案袋,定期展示创作的艺术作品等,突出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评价的促进功能,使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评价更合理、更全面。

第三,教师评价学生的公共艺术课程作业要基于提高作业质量和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目标,反对生搬硬套成人艺术作品评价标准,用多种收集方式收集学生的表现信息,采用分数、等级或评语等形式评价学生的公共艺术课程作业,以学生在公共艺术课程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为基础,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和变化,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

第四,建立促进公共艺术课程教师成长的评价体系,以教师自评为主,教师互评、家长和学生评价为辅。在这一体系中,对公共艺术教师的评价应区别于专业课教师,摆脱艺术学科教师评价中重技能轻素养的倾向,合理、客观的评价是促进公共艺术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中职艺术教师的学科教研和培训应与专业课区分开来,以真正适应艺术学科的特点和要求,这就意味着评价应切合艺术学科实际。通过有效的评价,公共艺术教师可根据评价意见,反思和改进自己在课程开发或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使教师主动地参与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良性轨道上来,促进教师有效教学的发展。

四、结语

《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作为中职公共艺术课程实施的指导性文件,是中职公共艺术课程开设的政策依据。我国中职公共艺术课程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在政策落地不理想、配套制度不健全、师资准备不充分、学生综合素质亟待提高的情况下,建构基于综合课程视角的中职公共艺术课程在理论与实践层面总会存在诸多问题,这或许便是改革初期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开设基于综合课程视角的中职公共艺术课程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教学改革发展的有益尝试与探索。只有勇于探索实践,才能不断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发展,提高中职学生的艺术素质,为其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1] 《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 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22/201304/150178.html.2014-3-21.

[2] 有宝华.综合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 高强华.学校组织与课程革新[M].台北:国立台湾师范大学,2002:371.

[4] 周俏纨.浅谈综合课程主题的设计:上海市实验学校主题式综合课程案例分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2):12.

(责任编辑:耿凤娟)

On Strategy of Art Course Construc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ZHENG Xian-heng1,XU Zheng-zheng2
(1. Shaoxing Keqiao Horticultural School, Shaoxing, 312000; 2. College of Textile and Garment, Shaoxing University, Shaoxing 312000 China)

.The art course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s taught in some areas of China by resorting to the state policies but due to difference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olicies and in the implementation capacity, the effect of the teaching reveals quite differen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the cour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mprehensive course, which enriches the curriculum theory and promot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ublic courses effectively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comprehensive course.art course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construction.strategy

G7...

.

1674-8689(2016)02-0071-04

2016-04-09

郑宪恒(1987-),男,山东莱芜人,绍兴市柯桥区园艺学校教师,硕士,研究方向:美术教育学、中职公共艺术教育。胥筝筝(1987-),女,山东莱芜人,绍兴文理学院纺织服装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中职公共艺术教育。

本文是绍兴市2014-2015年度职业与成人教育教科研课题“以培养学生艺术素质为导向的中职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建设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中职艺术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纸的艺术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