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转型发展策略
2016-03-01李新丽
李新丽
(新乡学院 商学院,河南 新乡453003)
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转型发展策略
李新丽
(新乡学院 商学院,河南 新乡453003)
2014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战略部署。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也是此类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部分开设会计学专业的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不明确,办学特色不突出,培养的学生存在严重的“同质化”问题,上述问题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教学团队缺乏实践经验,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教育观念陈旧保守。促进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转型发展可以从4个方面入手:基于社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使课程设置贴近企业的需求,更新教育观念。
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转型发展
2014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战略部署。《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分别针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问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国制造2025》都明确提出要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
中国境内的大学分为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应用型大学、高职高专院校等几类。其中,应用型大学主要面向地方培养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强、动手操作能力强、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会计学专业是目前各高校普遍开设的一个专业。截至2015年,国内开设会计学专业的本科院校达到630所[1]。由于每年都有大批高中毕业生报考会计学专业,近年来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人数激增,“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目前,部分开设会计学专业的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不明确,办学特色不突出,培养的学生存在严重的“同质化”问题,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
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必要性
(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据统计,德国的应用型科技大学培养了德国几乎全部的社会工作者和社会教育工作者、2/3的工程师以及接近1/2的企业经济师和会计师[2]。目前欧洲发达国家应用技术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比例一般为8∶2,而应用技术型大学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主要机构[3]。德国的应用型大学具有自己的特色:一是专业设置灵活。这些大学不追求学科的完整性,它们主动打破学科壁垒,根据技术(甚至工艺)来划分专业。二是注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应用型大学就读的学生通过4年的学习,不仅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他们在开展专业学习之余还要研修法律类课程、社会类课程和经济类课程。三是培养目标突出了应用性。这些大学主要为企业培养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同时又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美国在19世纪末创办的社区学院融普通教育、社区教育、职业教育于一体,这类学校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主要为社区服务。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区,促进社区发展,此类大学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办学定位等都尽可能地贴近社区的需要。例如,这类大学没有固定的人才培养模式,它们一般是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英国议会于1987年发布的《高等教育——迎接新的挑战》白皮书指出,英国的技术学院与其他地方院校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技术学院积极回应市场需求,灵活设置专业,灵活确定招生规模,通过校企合作来培养应用型人才,其师资队伍中有不少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法国除了有大学之外还有大学校(高等专业学院),大学是综合性高等教育机构,大学校是大学之外的教育机构。大学校有私立和公立两种,通常专注于某个单独学科的教育工作。近年来,由于就业形势严峻,一些学生在接受了大学教育后,往往又到大学校里继续接受教育。
(二)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据统计,目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占我国高校总数的1/3[4]。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力,但是,其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却不容乐观。201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49万,就业形势十分严峻[5]。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出的学生在市场竞争中并不具有优势,论科研能力,他们不如重点院校培养出的学生,论操作能力,他们不如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出的学生。在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用工荒”现象同时存在,企业需要大量高层次的人才,而地方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动手能力弱、专业基础不扎实,部分毕业生甚至对企业的生产流程一无所知。地方本科院校要想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应当调整人才培养思路,主动回应市场需求,努力实现转型发展。
二、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
目前,我国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例如,税法课程是技术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但目前很多教师过于注重介绍基本理论,忽视了教给学生纳税申报方面的知识。部分学生对纳税申报流程一无所知,毕业后往往不能胜任岗位要求。再如,很多教师在教授财务管理课程时比较注重财务分析,忽视了教给学生财务流程设计和流程管理方面的知识,导致学生毕业后实际操作能力弱,不懂得怎样运用财务知识对企业的绩效进行评价。会计学专业的毕业生应当具备较强的信息化处理能力,具备纳税筹划能力,应当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作出科学的经济决策,应当能够保证投资者的利益不受损害,还应当能够实事求是地分析企业的经营业绩。因此,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应当通过优化课程设置使培养的人才适应社会需求。
(二)教学团队缺乏实践经验
大部分高校教师都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很多教师基本上是从学校毕业后就到学校教书的,缺乏专业实践经验。会计学专业实践性较强,教师如果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指导学生学习就如同纸上谈兵。例如,在教授审计课程时,教师应当用大量的审计案例来印证审计理论。但是,很多高校教师都没有审计经验,案例教学往往无法正常开展。学生在没弄懂审计理论的情况下去死记硬背,学习效果可想而知。目前,很多地方本科院校还未建立起教师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平台。在这些学校,科研活动有科研经费支持,而实践教学活动却没有经费支持或者仅有少量经费支持,因此,教师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此外,很多地方本科院校没有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这也是导致教师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会计学的实践性很强,但目前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平台并不完善。在很多时候,学生只是被动地听教师讲解基本理论,而他们学习理论知识的唯一目的是应付考试,教师和学生很少研究如何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目前,高校的实践教学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二是安排学生在实验室里进行仿真模拟实验。在很多学校,学生直到快毕业时才有一次顶岗实习的机会,就是这样一次顶岗实习,还往往流于形式。事实上,很多学生的顶岗实习并不是真正顶岗,他们在企业从事的是与财务无关的工作。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的仿真模拟实验室不能满足教学活动的需要。比如,在信息化时代,一些高校的实验室模拟的仍是手工记账。
(四)教育观念陈旧保守
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是大势所趋,但很多学校在转型过程中遭遇到较大的阻力。一些研究者认为,落后的教育观念是阻碍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学校、家长、教师、用人单位都亟须转变教育观念。部分高校管理者对转型发展存在抵触情绪,他们担心转型发展会使学校由普通本科往高职高专方向转变,会降低自己学校的档次,进而对招生造成负面影响。部分学生家长对高校转型存在误解,担心学校转型后自己孩子的身份会由干部向工人、技师转变。部分教师对高校转型存在不正确的认识,他们看到高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就担心自己的身份会从学者变为技师。部分用人单位只要求前来应聘的学生有较高学历,不考察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认为高校转型并无必要。
三、促进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转型发展的策略
(一)基于社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在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用工荒”两个问题同时存在,说明当前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地方本科院校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之前一定要充分调研,要搞清楚社会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同时还要认真研究学校当前开设的课程,了解本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从而找出今后工作的切入点。
(二)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
所谓“双师型”教师,指那些既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教师。会计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出的学生应当是精通专业理论、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人才。目前,我国高校会计学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数量较少,素质不高,影响到教学工作的开展。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各高校应当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一方面,学校可以从企业聘请实践经验丰富、专业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的高级会计师担任兼职教师;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改革课程设置办法
在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过程中,地方本科院校不应当从原来单纯强调理论教学走向另一个极端,而应当做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开设的课程应当根据经济社会转型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确定,学校除了要开设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税法、审计等核心课程之外,还要开设写作类课程、研讨类课程、办公软件应用类课程,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习实训方面,要利用好学校和社会两方面的资源,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要注意引进企业的优秀会计师,让他们把日常工作中所遇到的典型案例带到课堂上,以加深学生对会计学基本理论的认识。同时还要注意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让他们了解会计学的基本理论是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的。
(四)更新教育观念
学校、家长、教师、用人单位都必须认识到,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不是“降级”,而是基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作出的战略调整,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是为了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地方本科院校应当着力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在供给侧改革的推动下,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将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产生深远影响。会计学专业是一个传统的专业,高校管理者应当从服务区域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城镇建设和社会管理出发,制定该专业转型发展的具体目标。
[1]高校重点专业解读之会计学[EB/OL].(2016-05-08)[2016-05-08].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508/21/140872_557384231.shtml.
[2]张道文.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10(1):72-74.
[3]刘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的人才培养和人文教育[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3):98-100.
[4]张丽萍.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难点探析与路径选择[J].理论月刊,2008(10):97-100.
[5]朱欣,徐远火.浅谈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困境及策略[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6):81-84.
【责任编辑王素】
2016-05-22
2016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河南省经济学团体联合会调研课题(SKL-2016-2154)
李新丽(1982—),女,河南项城人,硕士,研究方向:会计与资本市场。
G642.0
A
2095-7726(2016)10-007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