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新课改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2016-03-01黄继国
黄继国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西巩驿中学 甘肃定西 743021)
初中生物课新课改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黄继国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西巩驿中学 甘肃定西 743021)
初中生物教材的几经变更,要求生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跟随着改进。新课程标准,可谓是要求更高,标准甚严。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我们每一位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应牢牢把握“求实、求活、求新”的教学原则,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才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发展其智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成果。
一、教师的角色要转型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探索性实验、独立进行科技制作、研究一些新科技问题并完成相关的科研学习报告、进行社会调查以及扩展性学习等多项课题研究工作,这是旧课程无法比拟的。与此同时,新课程又能让老师们的教学能力、应变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取决于教师对研究课题的内容、过程、方法以及相关综合信息的熟悉和掌握程度。因此,要想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我们教师必须转变角色,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型教师”。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自己必须是一个高素质的教师,要善于“反思”,增加内涵,提高教师的学识和能力,提高教学的效果。
二、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师生互动”的根本目的是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因此,“师生互动”是否成功就要看学生是否在进行积极思维。实施“师生互动”,作为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心理、情感、体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去。
例如,在学习“伸肘和屈肘”时,可事先激发学生进行科技制作“肘关节模型”。课堂上,教师不急于讲解,而是先展示挂图和模型,同时演示自己的上肢,让学生一边实验一边分析,尔后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可以综合运用情景激发,师生互动,直观演示,将模型、挂图及自己的上肢对照起来,逐一指出肘关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尺骨、桡骨等各结构的位置及名称,再演示部分结构的作用,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探讨,从而得知伸肘和屈肘动作就是这样完成的结论。这种开放性的课堂,学生兴趣高涨,这样的课堂,真正的师生互动,促使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完成认识上的飞跃。在这样高昂的激情下,顺便让学生再分析体育课上的“引体向上、俯卧撑”等动作的完成中上肢各个骨骼和肌肉群发挥的作用,就是轻而易举的事了。
三、把握学生情感,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情感往往直接影响认知水平。一个人在愉快时,就容易通过感知觉接受外界信息,一个人在忧郁、苦闷时,往往不能接受外界信息,出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情形。教师就要根据情绪对学生认知活动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正面情绪来促进学生的认知过程,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例如,在学习“遗传与变异”时,关于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知识,学生觉得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如果教师在讲此知识之前,先讲个故事或谚语,比如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克隆”技术、“一母生九子,母子十个样”等,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处于愉快、兴奋的正面情绪状态下,再画出若干个从属关系的包涵图表来解释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学生就会容易理解及掌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应用情感调节,对提高教学质量是有很大帮助的。
四、创设问题情境,善于设计演示实验,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在生物教学中若能辅之设计合理的小实验,则将势必容易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课堂演示实验教学通过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现象,使学生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中学习,很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例如:”呼吸作用”演示实验,将点燃的蜡烛在分别装有萌发的种子(甲瓶)和煮熟的种子(乙瓶)里,观察蜡烛在两瓶内的燃烧情况。随着蜡烛的燃烧情况的变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会不断被激发。观察形象生动的演示结果,学生会产生强烈的认识冲动,并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经过教师的讲解和自身的积极思考,能很快掌握有关的知识内容。在对低年级的教学过程中,若采用一些适当的趣味性演示实验,可活跃课堂气氛,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学习的积极性都会有明显地提高。
五、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教学的有趣可以为培养初中生学习生物兴趣提供前提条件,即学生激动的学习情绪背景。至于能否使学生由此产生学习兴趣,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使学生激动的学习情绪体验稳定下来,成为稳定的心理状态,从而造成认识和情感方面的不平衡,形成学习需要,当学习需要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满足并伴着愉快的情绪体验出现后,才能产生学习兴趣。
例如,拿两只大土豆,把其中一只放在水里煮几分钟。然后把两只土豆的顶部和底部都削去一片,在顶部中间各挖一个洞,在每个洞里放进一些白糖,然后把它们直立在有水的盘子里。经过几个小时以后,生土豆的洞里充满了水,而熟土豆里仍然是白糖颗粒。
生土豆的细胞是活的,它好像一个孔道,能够使水分子通过。盘里的水 经过土豆壁渗入洞中。而煮过的土豆细胞已被破坏,所以没有渗透功能。请你尝尝放生土豆盘子里的水,有甜味吗?没有。为什么生土豆里的糖水没进到盘子里?秘密在细胞膜上。土豆的细胞膜好像筛子一样,只允许小于筛子孔的颗粒通过,大于筛子孔的颗粒就过不去了。白糖的分子比较大,通不过细胞膜,所以,盘里的水就不甜。懂得了这个道理,你再给花草树木 施肥时,千万不要用太浓的肥料水,否则,植物体里的水就会倒流到土壤里, 使植物打蔫甚至枯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学生的兴趣的培养,并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就能获得任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作为生物课改的实践者,对课改的方向要坚信不疑,对课改过程要努力探索,通过课改,激发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使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新课改一起成长。教学方式的改革,需要教师有一定的创造性,需要教师方方面面无私的付出。课改实施以来,我们进行了不断的探索,有付出,有收获,也有困惑,但我们深知,课改实验任重而道远,我将一如既往,不断播种希望,收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