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2016-03-01牛淑梅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年23期
关键词:高中生教材课堂

牛淑梅

(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 吉林梅河口 135000)

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牛淑梅

(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 吉林梅河口 135000)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也应遵循着学生的学习规律,不断提升教育的质量。本文主要从倡导以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建立以知识为基础的课堂、做好预习工作以及积极利用新媒体这几个方面介绍了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教育 课堂 学生 新媒体 高中政治

一、倡导以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有心理学专家曾表明,学生在思维上是否处于一个活跃的状态,一方面是学生自身的主观学习动机,另一方面要看学生是否存在解决具体问题的需要。思维源于问题,问题和思维是相互作用的。例如在学习《政府的职能》当中,教师可以首先设置一个问题,鼓励学生去思考“当下就业形势如此研究,作为一名高中生,该如何去面对和迎接就业呢?”这些问题让学生听起来好像和自己也有所联系,因为高中生下一步就是高中生,高中生一旦毕业首先要面临的就是这些问题。通过这样一个问题,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就愿意去学习,进而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1]

二、建立以知识为基础的课堂

知识与能力是相辅相成的,知识作为能力的基础,能力是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如果没有基础,那么能力将成为空谈。掌握基本的知识、理论与方法,是政治课堂教育的目标,也是学科具体传递知识的载体。如果没有具体的学科知识,学生在做题的时候也无从下手,很难对复杂的问题作出理性的判断与分析。所以,在进行课堂训练时,教师尽可能地把握住知识的本质,为学生传递出一些基本概念、内涵等内容,例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公共服务这些职能的体现,以及它们与社会的联系,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2]

三、做好预习工作

学生学习的过程,事实上就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它从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学生情感、态度的支配与影响。兴趣是刺激人们去学习最好的素材,兴趣并不是一种智力因素,却能够强化人体的学习动机。要想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就需要对学生的兴趣给予充分的重视。课前准备工作,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在课前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理解新课标的要求,仔细研究教材,理解教材所要传递的内容,这样在给学生讲解的过程中也会有一种直观的效果。高中政治教师要把握住教学的重点,预先对教材进行阅读和研究,根据知识点的难度以及学生的接受情况设置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在战场上,我们讲究擒贼先擒王,那么在讲授课本内容时,教师也要把握住知识的重点、难点,这就是学习中的王。多花费功夫在这方面,让教材知识和具体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更有助于学生去理解。不仅如此,教师研究教材,本身就是一个不断钻研、学习的过程,如果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分享这个过程,不仅可以充分地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打造高效课堂。[3]

四、积极利用新媒体

创设情景课堂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总的来说,利用多媒体教学是十分具有优势的。充分利用多媒体,实现对课堂内容的再现,这对于学生理解上的不足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在当下的政治教育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十分重要,而具体的教育目标的设定,则有效地体现出了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它可以控制着整个课堂,也是实现课堂效果的基础。课程改革在不同的课程都有各式各样的体现,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优化,高中政治教学也需要不断尝试新的方式方法。政治作为一项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学科,它以实验为基础,在教学中利用合作学习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在政治课堂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有一定的积极性影响,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升课堂质量。在新媒体时代,无论是教育的内容、工具还是具体的方法,均有一定的时代性与传媒特色。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在新媒体的引导下,通过各种渠道可以接受到各式各样的信息,更有助于学生去理解和发现新鲜事物。政治教育重点在于为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解决高中生的思想问题为核心而进行的实践活动,政治教育的服务主体的人,从事教育的也是人,所以,这项教育工作需要坚持以人为中心,以人文关怀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4]

结语

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以学生为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互动可以让学生从被动的模式转变为主动的模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将知识点更加透彻、深刻地融入到自己的脑海当中。这种教学改革对于教育的质量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在高中政治上,笔者认为应当顺应改革的需求,更新教育方法,更快、更好地适应教育发展的方向。

[1]王素华.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优质高效高中政治课堂的构建[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3,01∶67-71.

[2]吴美燕. 高中政治课堂的“应有品质”——以《文化与社会》一课为例[J]. 课程教学研究,2013,06∶71-73.

[3]赖永珍. 把“活水”引入高中政治课堂——浅谈高中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 文学教育(中),2014,05∶149.

[4]李长春.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应用“传递——接受教学模式”的必然性[J]. 科技创新导报,2014,32∶239.

猜你喜欢

高中生教材课堂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甜蜜的烘焙课堂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美在课堂花开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