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基层电视新闻的民生化视角

2016-03-01韩云政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6期
关键词:视角表达电视新闻

韩云政

(作者单位:华蓥市广播电视台)



浅析基层电视新闻的民生化视角

韩云政

(作者单位:华蓥市广播电视台)

摘 要:电视民生新闻的民生化视觉表达是电视媒体关注民生、关注百姓的应有之义,身处基层的电视媒体,要从百姓的角度,用百姓的眼光,用平民化语言,解读、报道、关注重大事件、时事政治和百姓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电视新闻;民生化;视角;表达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在《辞海》中“民生”解释为“百姓的生计”,这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民生化视角,就是从关注百姓生计、关怀百姓生活的角度出发。在电视新闻中,这类新闻属于社会新闻,在内容上主要关注普通市民、百姓的生活状态和生存空间,也就是“百姓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导向”。

1 基层电视新闻民生化的呈现形式

1.1 硬新闻软报道。电视新闻要符合电视生存和发展规律,才能提升竞争优势。硬新闻一直是电视新闻最普通的呈现形式之一,但硬新闻也应该是民生的题中之义,要想让硬新闻成为受众喜闻乐见的报道形式,就要在报道手段上摆脱原有较为宏大、刻板的叙事模式,具体而言就是用平民化视角,报道百姓关注关心的事件、政策等焦点热点,用平民化的语言,以“深”、“趣”、“软”为主,来解读,来报道。必要时甚至可以采取百姓直接与政府部门领导对话的方式,来畅谈时事政策、政府工作方向、市政规划、惠民政策等百姓关心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政府、媒体、百姓三方从平等的视角和姿态探讨大众关注的事。

1.2 把小新闻做深。目前基层电视新闻的民生化最大的不足之一就是报道普遍流于表层,两三分钟内讲述完一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就算了结,这样一来,各个栏目的节目信息量看上去很大,但真正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却很少。在当下这样一个传播技术发达的信息时代,要做到独家新闻很难得,因此要在不违背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对所报道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有意识的策划、设计,这样既能增加新闻报道的深度和温度,还能提高新闻的可视性,而把民生新闻做深做细正是目前基层媒体急需加强的。

1.3 突出服务特质。民生化新闻之所以被称为“老百姓自己的新闻”。其题材一定要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中来,要关注老百姓的生存、生产等现实状况,发挥地方电视台的区域传播优势,从栏目设置入手,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要求办出基层媒体自己的特色。例如,有的记者经常跟着110警车巡逻,拍摄一些现场性的片子,针对这一情况,栏目可以设置集警务与法律于一体的新闻板块,以民生看法的角度对新闻事件进行解读等等。

2 基层电视新闻民生化的路径选择

2.1 立足本土表达百姓心声。基层电视新闻的竞争优势在于本土化,需要记者、编辑立足于本乡本土,把握当地的社会文化形态,与节目相结合,使节目风格吻合当地的百姓收视习惯和需要,形成极具亲和力与亲切感的本土风格。而基层媒体的记者、编辑最熟悉本乡本土。新闻报道要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与市民需求及其相关结合点找素材。如群众关心关注的食品安全、教育卫生医疗住房等关乎民众方方面面的问题。在报道《最美邻居》系列报道中,我们从报题的30多个故事中择取了5个典型事例进行深入采访拍摄,采编制播了《刘仁同:省吃俭用 八旬老人行善修路》,《魏小平:与森林为伴 走出一片绿意》,《王洪芬:区区小事不用挂齿》,《杜中华:要把“傻”事做到底》,《黄富彬:我还要把民工当成亲兄弟》等报道,用当事人的故事,百姓的语言来叙事,更具乡土气息、现场感和真实感,收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2.2 贴近三农、走进三农。“三农问题”历来都被我国立为第一大要务,因此三农问题一定是电视新闻民生化的重要内容。农村信息资源和传播资源缺乏,农民少有机会成为新闻传播的叙事主体,但是“民生新闻”中的“民”应该是民生新闻的主体,而这个“民”既应包括城市居民也应包括广大农民。基层电视媒体要让农民有渠道和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说出自己的心声。因此,基层电视民生新闻栏目要在报道“三农问题”上做文章,及时反映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精神面貌和梦想,让更多的人关注农村的发展,关注农民的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2.3 深挖新闻,促进“小民生”向“大民生”的转变。在日常的民生新闻报道中,我们看到的大多是水管堵了、乱扔垃圾、吵架等等鸡毛蒜皮且没有多少新闻价值的小事,而这些小事在民生栏目的报道中,应把握有度,切忌过度报道,而这就需要记者编辑在深入实际生活的基础上,把民生事件放进社会大背景中分析解剖,挖掘提炼新闻价值,以小见大,提高民生新闻的厚度、深度和温度。此外,基层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应多视角、多方式增加民生新闻的本土化和贴近性。

2.4 创新报道形式突出细节挖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基层电视媒体的新闻节目除了会议报道和领导活动比例较大之外,少有涉及到民生类的报道,大多存在节目质量差,受众流失严重,关注度低等不足。民生新闻大多以画面纪实为主,因此要突出细节,做到每个细节都不能疏忽,以凸显其视角冲击力而文字记者应与摄影记者充分沟通,合理使用现场同期声,使观众收看节目时有身临其境之感更增加多民生新闻的印象。

2.5 注重舆论导向关注“国计民生”。 受众的需求是多样的,需要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需要生动的新闻故事,需要媒体的观点评论,与此同时,受众也越来越在乎话语权和参与感。可见,民生新闻也需要具有一定的舆论引导意识,既要反映民众的呼声,维护其的利益,更要支持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工作,帮忙不添乱,真正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让党和政府的“冲锋号”和老百姓的“圆梦声”齐头并进。

3 结语

基层电视新闻的民生化视角应摒弃传统新闻的“高高在上,俯视苍生,冰冷生硬,千人一面”的报道方式,转而采用“平视”的角度、故事化的方式,有温度的手法,镜头细节的拍摄来报道新闻。用百姓的语言报道新闻,用百姓的眼光观察新闻,站在百姓的立场,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从而赢得了百姓的赞美。

参考文献:

[1]张建业;基层电视台如何做好民生新闻[J];今传媒;2012年03期

[2]王贵平;提高电视民生新闻的品质与品位[J];新闻前哨;2009年10期

[3]李晓飞,姚守钦;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误区和前景[J];青年记者;2010年08期

[4]张晓平;浅议电视新闻民生化[J];《新闻论坛》 2013年05期

[5]张景云;电视民生新闻的特征、问题与取向——传播心理距离视角[A];新闻学论集(第30辑)[C];2014年

猜你喜欢

视角表达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之我见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油画创作过程中的自我情感表达分析
真实世界的寓言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宗教音乐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展现与表达研究
郭沫若与惠特曼诗歌比较研究述评
论电影中角色参与的心理快感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