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在电视新闻中的应用价值与形态
2016-03-01薛然
薛 然
(作者单位:太原广播电视台)
音乐在电视新闻中的应用价值与形态
薛 然
(作者单位:太原广播电视台)
摘 要:电视新闻的中最重要的就是声音要素,声音要素不仅仅是要求播报员能够口齿流利、声音清晰地向观众传达新闻或者评论新闻,还要求通过其中穿插的音乐来帮助观众更加愉快、迅速地获取电视新闻内容。本文简要分析音乐在电视新闻中的应用价值和具体形态。
关键词:音乐;电视新闻;应用价值;形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视新闻的表现形式也需要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和创新。音乐可以有效地丰富电视新闻的表现形式,观众在背景音乐的熏陶下能够在了解电视新闻内容的同时,感受到电视新闻背后的所传达的价值取向和思想态度。
1 音乐在电视新闻中的应用价值
1.1 衬底价值
音乐在电视新闻中有衬底价值。电视新闻主要通过生动跳跃的画面并配合播报员的新闻解说向观众传达电视新闻内容,但是在长时间、不间断的接受大量丰富图像与影音画面的情况下,观众很容易产生疲劳感。此时,再悦耳动听的解说在观众听起来也是索然无味。此时适当的背景音乐可以有效地缓解观众的审美疲劳感,让观众在长时间观看电视新闻的过程中,能够得到适当的休息和放松,观众在愉快轻松的状态当中也能够更好地获取更多的电视新闻内容[1]。
1.2 强化新闻
新闻也是有情感的,不同内容的新闻带有的情感也各不相同。例如,在播报新闻时,国庆大阅兵这样新闻内容明显带有激昂振奋的情感,汶川大地震这样的新闻内容则带有明显的哀痛情感,党的方针政策带有明显端庄严肃的情感态度。在报道带有不同情感的电视新闻时配上适当的音乐能够有效起到情绪烘托作用,通过音乐激发观众的情感和心理的双重共鸣,强化新闻的内在感染力,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和记忆电视新闻内容。
1.3 转场价值
音乐在电视新闻中起到了转场的价值。由于电视新闻内囊括了大量的信息内容,通常一次完整的新闻时间需要上百次甚至更多的转场。电视新闻画面之间的接连关系较小,一般播报员会在转场过程中配以适当的解说词,防止电视新闻在转场的过程中太突兀。一味地运用解说词进行转场难免会让电视观众产生疲惫感,此时运用适当的音乐进行转场能够有效使电视新闻更加自然顺畅的完成放送。
1.4 突出细节
恰当的音乐能够与电视新闻画面相呼应,更加突出强调电视画面传播的内在情感和深刻意义,通过音乐来帮助电视新闻全面地展示出其想要表达的意境,观众能够更加强烈的感受到电视新闻的感染力和冲击力,将新闻内容更加深化的传达给观众。例如,央视新闻在报道江西婺源油菜花盛开的场景时,当时配合着《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曲子,使观众能够更加形象地感受到油菜花盛开的美景,向观众传达出积极向上的、充满希望的新闻感情[2]。
2 音乐在电视新闻中的具体形态
2.1 标准配乐
在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这个栏目中,开始播放时,采用统一的标准配乐,即管弦乐,通过一段强有力的管弦乐表现出一股气势,增强新闻的庄严感和权威度。在随后进行具体的新闻事件时,根据新闻的严肃程度,有选择地播放节奏适当的音乐,主要以节奏舒缓的音乐为主。在《朝闻天下》进行天气播报时,用活泼灵动的小调音乐作为标准配乐,在长时间播放紧张严肃的社会或者国家新闻之后,电视新闻受众能够在观看天气预报的过程当中得到适当的放松和休息。在《朝闻天下》中,重要新闻和一般社会新闻,国际新闻和国内新闻的转场之间会配有节奏欢快的小调音乐,帮助观众迅速进入到下一则新闻播报当中。
2.2 内容配乐
根据具体的新闻内容,有时会适当播放相呼应的背景音乐来强化新闻内容,激发电视新闻受众的情感共鸣和心理共鸣,增强电视新闻的感染力。例如,《新闻联播》曾经报道过一则年轻高校女大学生只身走到大山深处义务支教3年,在下班的途中不幸被一辆大卡车撞到,最后不治身亡的事件。在播放这位年轻的女大学生的生前工作生活的影音材料时,配上了范玮琪演唱过的《那些花儿》,在歌词唱到:“他们在哪里呀,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的时候,电视新闻受众感受到了强有力的感染力和冲击力,在对年轻生命消逝表示惋惜的同时,也对她只身进入大山深处义务支教的行为表示尊敬。适当的音乐能够传达出当下新闻画面中播报员难以描述的意境,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深化新闻内容,可以说,在某些时候,音乐在表达情感的力度上甚至超越了语言[3]。
3 结论
音乐在电视新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播放不同的新闻,配上与其所传达的情感相符合的音乐,能够更加自然、顺畅地将电视新闻传达给观众,从而完成一次完美的电视新闻放送。
参考文献:
[1]陈辉,高鹏.音乐在电视新闻中的形态及其应用价值研究[J].当代电视,2014(11).
[2]董毅.电视新闻音乐的应用地位与形态特征[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7).
[3]高茵.电视新闻节目中音乐元素形态及其应用价值[J].新闻战线,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