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爱情电影发展思路浅析

2016-03-01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22期
关键词:爱情片喜剧爱情

聂 芳

(作者单位:中国广播艺术团)

中国爱情电影发展思路浅析

聂 芳

(作者单位:中国广播艺术团)

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赢来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势头。截至2015年12月3日,全国电影票房首次突破400亿元大关,相比2014年同期增长47.4%,其中59.2%的票房是由国产影片创造的。各类电影百花齐放,一次又一次刷新国产电影的票房纪录。但是,高幅的产量背后必然带来良莠不齐的市场。以爱情电影为例,大量打着“纯爱”招牌的烂俗影片涌现出来,既无内涵,又不具有故事性,它们的出现消磨着观众对电影市场的信心。那么,爱情片应怎样突破瓶颈,寻找未来的方向呢?这是值得电影人思考的问题。

中国;爱情电影;混搭;创新;口碑;瓶颈

爱情,是电影永恒的主题。在这个高速膨胀的电影市场中,具有浓厚商业气息的爱情电影依然成为国产片中产量较高的电影类型。纵观大银幕,爱情电影大有乱花迷人眼之势,这边各路新老女明星踩着8厘米的恨天高,手拿红酒,身披华服向观众矫情地展示真爱不易;那边,悲春伤秋、蓦然回首,年过三十的人们开始追忆起似水年华中匆匆而过的青涩恋爱。一方面《怦然星动》《恋爱中的城市》纷纷用各种资源抢占七夕等最好的票房时段,用大幅广告与排山倒海式的媒体宣传吸引着观众的眼球;但另一方面走进电影院的观众却对包围着众多明星的爱情大片并不买账,今年“爱情片”“青春片”无论从口碑还是热度都有所下降,连预期较大的《栀子花开》《何以笙箫默》等都没有形成预期良好的口碑和票房效应。更别说大多数平凡无奇的泡沫电影。那么,爱情片为什么会走入瓶颈,又将怎样寻找突破口,找到自己的方向呢?要想回答这个问题,笔者要就分别从电影创作者和观众的角度了解一下爱情片繁盛的始末。

1 爱情片受到众多创作者和出品方青睐的原因

在众多类型片中,爱情主题更容易引起当代年轻人的共鸣。《2014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就曾指出目前国内影院观众的总体情况为:女性观众占六成,25至39岁的观众占53.6%,18岁至24岁的观众占33.1%,也就是说,“90后”观众已经占到观众总数的三分之一。报告指出,从年龄层面看,“80后”“90后”甚至“00后”年轻人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市场上观众群的中坚。对年轻观众而言,电影的娱乐化产品属性远高于艺术属性。轻松喜剧爱情片、青春片好似为年轻女性观众量身定做,它的元素中既有年轻人最关心的爱情,也有年轻女性喜闻乐见的偶像。电影中无论是美女帅哥、时尚美景,还是青涩年华,怀旧情怀都大大迎合了年轻人当下的心理,在让人眼花缭乱的同时,更容易引起情感的共鸣。这也正是前几年爱情“快餐电影”大行其道的原因。

另外,低成本高产出的特性使青春爱情片受到众多新人导演、投资人的青睐。爱情电影拍摄场面简单,周期短暂,投资一般在几千万左右,如果宣传到位,票房上亿赚得利润并非难事。获得5亿多票房的《北京遇上西雅图》就是薛晓路的第二部作品,好口碑和票房让这部电影成为以小博大的经典里程碑。《失恋33天》,更是成为中国小妞电影的成功鼻祖,除了很好的票房收益外还引领了新的电影潮流。就连赵薇、苏有朋等著名演员都把自己转型为导演的第一部作品锁定在“试水”青春爱情片上。虽然近年来爱情电影前路摇晃未明,但以小博大的利益驱使还是大大刺激了投资人的激情,他们争相购买网络爱情小说IP,韩国过气电影翻拍IP,这样爱情电影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出现同质影片扎堆现象。

2 爱情电影票房惨淡的原因

从1922年中国的第一部爱情喜剧电影《劳工之爱情》到如今,中国爱情片走过了近百年。这其中爱情电影有过曾经的辉煌,但到了2015,中国电影进军400亿大关的鼎盛时期,很多呼声很高的爱情片到最后却落得雷声大雨点小,草草收场的惨淡下场。拿2015年上映的《恋爱中的城市》为例,杨幂、白百合等众多一线明星的加盟及卖力宣传,岩井俊二、关锦鹏等大咖作为电影的监制,剧中设计了5个爱情故事仍没能阻挡这部影片只有几千万的票房惨状。像这样的影片今年还有很多,不胜枚举。那么,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观众的电影审美眼光、观影专业程度、观影习惯都有了大大的改变。据《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超过三分之一的观众已具有重复观影的习惯,“喜欢反复推敲回味”成为多数人重复观影的原因,良好的口碑效应已经成为新一代电影观众越来越注重的选择依据。这些观众更有主见及思想,选择也更主动积极。拿国产青春片为例,逃不过“出国”“车祸”“堕胎”的老三样情节,从《万物生长》《栀子花开》,再到《既然青春留不住》,观众们逐渐开始有了些审美疲劳。一味的剧情同质没有创新、必将让爱情片走入瓶颈。而在2015年年末,一部诚意满满的台湾青春片《我的少女时代》,让大家眼前一亮。这个片子里没有背叛,主人公也不是受人瞩目的校花,正是这种暖暖情谊,普通的小细节俘获了所有观众的心,这不免也给了爱情电影一些新的启示。

其次,电影大卖的首要条件是文化内核符合时代主题,现在的年轻人的恋爱观也不同于上世纪的恋爱观。“90后”新生代观众更直接、更渴望看到轻松、时尚有时代特色的电影内容。拿2015年《怦然星动》《第三类爱情》举例。《怦然星动》用的是经纪人和明星谈恋爱受到阻碍的老梗。《第三类爱情》是根据几年前的网络爱情小说改编,讲述的是霸道总裁和美女律师的爱情故事。虽然,韩国导演的功力极具张力和美感,但是故事内核的陈旧还是让其达不到预期的高票房。有些电影剧情更是简单到脑残,分分合合简单设计让观众看到开始就能轻易猜到结尾。因为对于这类狗血设定,如果是茶余饭后消磨时间的电视剧大家可以接受,但是如果用作电影艺术,现在的观众是不愿意为此买单的。

再拿《前任攻略2》和《剩者为王》来做一个比较,虽然两部影片都不是很成功的片子,但是在比较中,人们不难会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剩者为王》在《前任攻略2》面前不堪一击,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类型。以《剩者为王》为代表的都市爱情片已经逐渐淡出市场的主流,而《前任攻略2》则赶上了“喜剧”+“电影火爆的市场潮流”,今年票房前三的国产片,《捉妖记》的“喜剧+魔幻”,《港囧》的“喜剧+公路”,《夏洛特烦恼》的“喜剧+爱情”,任何类型混搭喜剧元素似乎已经成为了国产片热卖的一大定律。所以爱情片要想找到自己的突破口,就也应该尝试着进行类型杂糅,这种杂糅和混搭让单一的爱情故事更丰富,更有趣。可以推断,未来的爱情片会出现更多的杂糅类型模式,像与喜剧、与高概念等科幻杂糅的类型很有可能是未来爱情片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同时,大胆的人设与新颖的故事,也是在爱情电影中可以挖掘和延伸的一个方向。正如前文所说,“90后”的观众更直接、喜欢更接地气、更真实的人物,他们可以是屌丝,甚至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但他们真实、乐观,面对困难有自娱自乐的喜剧精神。比如《滚蛋吧,肿瘤君》中的熊顿。这样的人物远比“霸道总裁”“温柔圣洁的白莲花”更受到新一代电影观众的认可。因此,笔者认为打破惯性思维去设计故事和人物,也是爱情电影未来发展的一个思路。

混搭与创新,励志与浪漫,大胆与深刻,笔者希望在今后的爱情片中观众能看到更多的心意和心思,而不是满满的套路。

聂芳(1982-),女,蒙古族,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编辑中级职称,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艺术学。

猜你喜欢

爱情片喜剧爱情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爱情片,让我们开杠吧!
国产爱情片,向左走or向右走?
不谈爱情很幸福
《喜剧总动员》喜剧人 放肆笑
爆笑喜剧
喜剧世界
类型延续与创新
爱情来了
解读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