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电视摄像角度和画面构图

2016-03-01刘丽霞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22期
关键词:拍摄角度角度受众

刘丽霞

(作者单位:河北正定县广播电视台)

浅析电视摄像角度和画面构图

刘丽霞

(作者单位:河北正定县广播电视台)

随着数码相机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摄影趋向大众化,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并了解摄像,因此,电视受众对电视摄像的质量要求会逐渐提高。而电视摄像的角度和画面构图对电视画面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针对电视摄像,结合具体的影视作品、体育盛事等,从电视摄像的角度和画面构图进行探究,以期为高质量电视摄像的呈现提供帮助。

电视;立体感;美感

电视画面中,人物和景物都是主要的构图元素,通过对画面构图进行调整,就会使电视画面在造型上有所变化,也会表达出不同的艺术效果。对于拍摄角度的选择,可以在所需拍摄物的周围选择多个拍摄角度,分别从高低的变化、方向的调整以及距离的变化等角度进行拍摄,从而保证高质量地完成电视摄像工作。

1 电视摄像角度对画面造型的影响

摄像角度是摄像机的镜头与拍摄对象直接形成的夹角。被拍摄对象与摄像机之间所构成的角度主要包括正面拍摄、反面拍摄、正侧面拍摄和反侧面拍摄角度等。

1.1 电视摄像正面拍摄角度

电视摄像所选择的摄像角度为正面拍摄角度时,摄像头的光轴与轴线之间所形成的夹角是0度。在对人物进行拍摄时,摄像头可以将人的正面相貌拍摄出来,会给人以稳重、端庄的感觉。例如:杭州今古时代电影公司拍摄的《我与拉拉》,是一部以抗震救灾为题材的电影,讲述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麦米在地震发生后,带着自己忠实的朋友小狗拉拉踏上了寻找“妈妈”的征途。在对麦米进行拍摄的时候,就采用正面拍摄,主体感增强,而且还会突出空间感。这种拍摄方式可以使画面与正常的视觉效果相符合,画面给人以庄重之感。

1.2 电视摄像反面拍摄角度

电视摄像反面拍摄角度就是摄像镜头的光轴和轴线之间所形成的夹角为180度。画面中所拍摄的人物是背对镜头,整个画面会给人以神秘、惊险的效果。在一些电视剧情中,如果出现谍报人员,往往会采用这种反面拍摄角度,一方面使人物的形象在整个电视画面中更为突出,另一方面人物的视觉效果更突出[1]。在电视节目的创作中,反面拍摄也是很常见的。很多美国西部片中刚开始不愿意直入主题,突出个人英雄形象,一般会有很多的背面拍摄镜头,来增加影片的神秘感,激发观众的好奇心。通过反面拍摄角度进行电视拍摄,可以用于表达人凌乱的思绪或者心理紧张感。例如:谍战剧《麻雀》,每当剧情走向紧张、转折之时,就采用反面拍摄,使受众单单通过人物背影就可以解读影视人物的内心,更具感染力。

1.3 电视摄像的正侧面拍摄角度

在电视摄像中,对拍摄对象采用正侧面的拍摄角度,就是摄像机的镜头光轴与轴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为直角,从画面的造型上来看,所呈现出来的是侧面形象。如果所拍摄的人物五官端正,采用这种正侧面拍摄角度效果是非常好的,而且拍摄空间的方向感和空间感非常强。这种拍摄方法有助于对人的情感等进行表达[2]。比如:电视拍摄的场景为采访,需要新闻记者和接受采访的人物都要在电视画面中出现。那么对于拍摄的要求是,要使用过肩镜头 ,让人产生“快”的感觉 。

1.4 电视摄像的反侧面拍摄角度

电视摄像选择反侧面拍摄角度,就是镜头光轴与轴线之间形成了135度的夹角。所拍摄出来的人物形象,包括低头沉思、埋头工作或者思考问题等,都会采用反侧面透视的方法表达人物,从而使物体的线条得以强调,而且还注重对空间透视度的协调[2]。如在《微微一笑很倾城》中,在男主人公肖奈工作时,通过反侧面拍摄,一方面可以刻画他的侧面轮廓,为这部浪漫的偶像剧营造更加唯美、柔和的气氛;另一方面,反侧面拍摄展现的是他整体的造型,以及更加自然、安静,符合工作的环境,更加体现他对工作的认真负责。

2 画面构图对画面造型的影响

2.1 画面构图的分布

电视摄像中,画面主体就是拍摄过程中主要烘托的内容。画面构图中必须有主体,而且主体所处位置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3]。比如:电视画面中,主体处于中下位置的时候,就会令人产生心理压抑感。这就需要根据电视要表达的内容而对主体的画面位置做出调整,以突出主体在画面中的地位。

电视画面中,主体可以通过环境的渲染、色调的搭配等方法呈现出来。画面的客体所发挥的作用是将主体的烘托效应部分突出,不仅促使电视画面更为生动,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装饰效果。如在《青云志》中的一个场景中,倾盆大雨以及黑暗、阴冷的夜晚,再加上小凡跪在地上接受惩罚的情节,烘托作用明显,会更加体现主人公悲凉和艰难的处境,推动剧情的发展。

电视画面中,背景所发挥的作用是将画面的主体烘托出来。一方面,通过镜头的远近,或者仰视和俯视的拍摄方法对电视画面的背景进行设计;另一方面,在设计画面背景时要注重安排好色调[4]。例如:大热的网剧《太子妃升职记》,大胆采用鲜艳的色彩搭配,甚至违反常规的审美,却体现出影视人物,尤其是女主人公离奇的身世与古怪、张扬的个性。而当时剧组为了节省资金而采用的鼓风机、简约的道具等却意外地烘托了这部搞笑、行为夸张的网剧,并迅速成为“梗”在微博、豆瓣等传播开来。可以说,背景的烘托作用毋庸置疑,甚至可以说远远超过画外音解说,因为背景的烘托是无声的,“无声胜有声”,受众通过自己的领悟,可以为影视剧勾勒更加多元的想象画面。

2.2 画面构图中焦段的选择

在电视拍摄中,对于图景的选择包括全景选择和部分景物的选择,这就需要做好构图处理工作。要使画面构图合理,给人以视觉美感、视觉震撼,就要注重焦段的选择,焦距合理使画面产生立体感。例如:在《四十九日·祭》中,有很多日本侵略者残忍屠杀中国人的场景,通过呈现整体的屠杀场景,产生视觉震撼,营造一种宏大的战争场面,因此也使受众对日军产生更加激烈的仇恨心理;此外,再通过近距离的被害同胞的面部表情的特写定格,使受众在对日军的仇恨情绪上增添对同胞遇害的同情、怜悯,甚至感同身受。最惊心动魄的故事,往往可以用最宁静的叙述完成,而且这种宁静,会让故事更为真实可信,不夸张,不渲染,让观看者回归拍摄内容的本身,也是初学者首要掌握的表现技巧。

2.3 画面构图的均衡

画面构图的均衡能够使电视画面在整体上给人以协调感。比如:如果所拍摄的场合非常重要,画面中的主体就要在中间位置,将单调的氛围塑造出来,即为“对称均衡”。与“对称均衡”相对应的“非对称均衡”,指的是画面均衡是利用观众的心理来实现的,主要是对画面中的各项元素合理运用。在构图均衡上,需要考虑的元素包括画面中各种人与物的空间位置安排、色彩的选择、空白区域在画面中所占有的比例以及观众的视觉习惯等。

3 结语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摄像技术不断进步。特别是近年来数字技术的普及,使摄像越来越受民众的喜爱与关注。电视摄像角度和画面对电视画面的完美呈现至关重要,相关工作者不能止步不前,要借助新媒体的发展,根据受众对影视作品的反应与要求,不断更新、提升摄像技术,促进电视作品质量的提升。

[1]周杨,苏晓民.无意识在绘画创作中的循变[J].文艺争鸣,2012(12).

[2]赵艳艳.中国当代摄影艺术语言形式发展探析[J].新西部,2014(36).

[3]杨金刚.摄像角度对画面构图的影响[J].声屏世界,2012(9).

[4][法]巴尔特.明室:摄影札记[M].赵克非,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46-153.

刘丽霞(1971-),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大学,初级四级摄像员,研究方向:摄像记者。

猜你喜欢

拍摄角度角度受众
神奇的角度
新闻摄像中的角度选择与应用
试析纪录片《航拍中国》的突破与创新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干跳”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角度不同
人啊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