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儿童诗创作的几点感悟
2016-03-01刘杨
□刘杨
引导儿童诗创作的几点感悟
□刘杨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把儿童诗歌创作带入课堂教学,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文章就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到学习诗歌的乐趣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儿童诗;教学;创作
儿童诗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学习诗歌的乐趣,在创作中受到美的熏陶,获得成功的体验?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悟。
一、给学生一双发现的“慧眼”
诗是情感的产物,是一种“热爱”,是一种“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艺术形式。教师在教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的过程中首先要培植学生的情感,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1.从阅读中体验真善美
教学时,教师通过对教材的处理,读文、赏诗、品句,不仅使学生受到语言文字的熏陶,也能使学生体验文章所要表达的美的情感,更激发起学生的创作欲望。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有篇短文《称赞》,讲小刺猬和小獾之间的故事。小獾的板凳做得不好,小刺猬热情称赞它认真,一个比一个做得好。小刺猬的称赞给了小獾勇气。后来小獾也用称赞的方式鼓励小刺猬,说它的苹果有滋有味,使小刺猬有了自信。文本字里行间射透着真诚、友谊与快乐。学完了这篇课文,学生对称赞有了深刻的体会,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了各种各样具有真情实感的童诗。有一位学生在课后这样写道:
称赞是一盏灯/在你我灰心丧气的时候/它开启一扇窗户/让你我的世界充满自信的阳光
称赞是一株紫丁香/在没有爸爸妈妈陪伴的夜晚/它芬芳了我的梦幻/是我不再害怕孤独的影子
同学的称赞是风/妈妈的称赞是浪/老师的称赞是帆
有了他们的称赞/我这条小船/即使在颠簸中也一路向前。
2.在生活中感受真善美
儿童对多姿多彩的世界十分敏感。生活中极其平凡的现象,在他们的双眼中都充满了好奇。同时,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为儿童诗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铸就他们的一颗“诗心”,使他们能从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日月星辰中感受到自然的和谐之美,从衣食住行、锅碗瓢盆、你来我往中感受到人情的淳朴之美。一位学生体验到了爸爸妈妈对她的爱,在她的笔下,爱的情感汩汩而出:
爸爸是海/妈妈是岸/我就是那小小的船/在大海中航行/在岸边停息
爸爸是太阳/妈妈是星星/我就是那弯弯的月亮/太阳照亮我/星星陪伴我
爸爸是树/妈妈是枝/我就是那茂盛的叶子/树给我养分/枝给我支撑
可见,只有给学生一双善于发现真善美的慧眼,让他们感受到美就在身边,真无所不在,爱无处不存。
二、送学生一对浮想的“翅膀”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想象是基础,诗歌创作尝试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灵活多变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适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唤起诗歌创作的需求。
1.观景设图,浮想联翩
儿童诗创作要求儿童的想象别具一格,它是跳跃的、非连续性的,它具有儿童特有的天真,但是这些都离不开鲜活的实物。教师带领学生春游或者秋游,让学生亲密接触大自然,聆听山野的松涛,品尝秋天的果实,观察游鱼的动态,看看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石头,和它们来一次面对面的交谈:如天上云彩你在想什么?草地上的孩子对春姑娘唱什么?山间的流泉为什么那么快乐?秋天的枫叶着妆去哪里参加舞会?正所谓“万物皆有灵,万物皆有情”,也许,在普通人眼里,许多事物都是静止的、没有生命的。但在学生的眼里,世界永远是动态的。石头可以思索远方的路,人也可以变成路边的标志。作为童话诗的创作者学生来说,就要变换角度,要俯下身子与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交朋友、拉拉手、说悄悄话,向它述说烦恼,倾吐心声……在物化和人化的世界里,他们的思维是无线的风筝,是纷飞的翅膀,他们的想象永远都像蝴蝶一样斑斓多姿。依托这样的想象,笔下的一切开始活灵活现,富有生机与魅力。
“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有时教师可以用图画代替实物,让学生再造想象。教师提供给学生三幅图:第一幅是一只蜜蜂在酿蜜;第二幅是蜜蜂飞走了;第三幅是空白,然后让学生发挥想象蜜蜂飞到了哪里,它把花蜜送给谁了?为什么送给它们?学生在脑子里迅速构思出地点和发生的事情,想象出十几种迥然不同的答案,然后以“甜甜的花蜜”为题,学生大显神通,描绘出妙趣横生的童诗世界。
2.依托媒体,再造想象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音响、色彩包括文字资源,引导学生把课文改写成诗歌,或者对已有的诗歌进行续写、改写。这种旁敲侧击、曲径通幽的方式能使学生另辟蹊径,从新的角度将思维进行拓展。比如,学过《神笔马良》,以《假如我有一支神笔》进行再造想象。有位学生写道: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会给不幸的蚂蚁画一双晶莹透亮的大翅膀/给它飞翔的力量/使它生活在爱的草坪上/永远逃过人们狠心的脚掌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会给劳累的妈妈/画一个十分能干的机器人/把餐厅、卧室和厨房打扫得亮堂堂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率先突破,帮助学生寻找创作题材,把握创作时机,让学生在诗歌创作中求得知识,求得发展。
三、赠学生一滴智慧的甘露
赠学生一滴智慧的甘泉就是要教学生领会写作儿童诗的技巧。儿童诗的创作技巧非常丰富,传统的诗歌创作方法有比兴法、直述法、夸张法、对比法、反复法、对答法等。现在学生通常用模拟声音、物体变形、重叠意象、设置问答等方法来编织意境,营造诗情。例如,小小牵牛花/开满竹篱笆/圆圆的/像喇叭/不怕风、不怕雨/不怕别人摘/不怕别人踩/躺在地上吹喇叭/嘀嘀嗒、嘀嘀嗒……小作者由牵牛花的形状联想到小喇叭,又联想到吹响的喇叭声,由于作者恰当、自然的联想,使这首诗生动活泼、充满韵味。
再如,学生的《秋天的问号》:是谁为你挂上香甜的果实/是谁为你披上金黄的羽翼/是谁为你送来南方的问候/是谁为你举起山谷的火把/这是将问题集中在一起。还有组合法:把不同的事物和现象串联起来,表达同一个意思,或者把事物几个方面的特点以节的形式表达出来。用这种方法创作要注意列举的事物、现象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要把握事物的各方面特点。
儿童对文学知识的吸纳具有感性,很少在理性的说教之中形成,而是在形象、生动的儿童诗品读活动中或者创作活动中有意识、有序列地渗透一些创作技巧,让学生细细品读儿童诗,使各种丰富的创作技巧融入精美的品读活动,再让学生在创作中领略儿童诗的窍门,从而熟能生巧,形成一定的技能。
四、拓学生一片灵性的“天空”
教师在课堂上把学生的精品读给全体学生听,并打印出来粘贴在班级的墙壁上,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字,产生持之以恒的动力。教师还要尽力拓展一片展示学生灵性的“天空”,让学生的成功欲望得到满足,如开展多种实践活动,诗歌朗诵会、诗歌创作大比拼、评比小诗人等活动,一方面有利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造才能,另一方面有利于在班级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创作氛围,促使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地发展。
除此之外,发挥网络的作用,利用网络空间将自己的作品贴在论坛上或者儿童习作网站上,进行网络作品交流,使学生拥有更多的交流机会。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创作的诗歌拥有更多的读者,还可以激发他们习作的社会性动机,有利于学生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向更高层次跨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姜佐.现当代儿童诗缺少童趣问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13.
[2]丁燕.低年级儿童诗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J].小学教学参考,2010, (34).
(编辑:杨迪)
作者简介:刘杨,湖北省公安县实验小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06-009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