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44”自主阅读教学模式助课改扬帆远航

2016-03-01汪祖云唐杰

新课程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学习方式阅读教学教学模式

□汪祖云 唐杰



“344”自主阅读教学模式助课改扬帆远航

□汪祖云唐杰

【摘要】文章基于新课改背景,探讨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采用新模式,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够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高效;学习方式;教学模式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验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可见,语文的“实践性”决定着语文阅读教学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多读与合作探究中感悟、积累语文方法与规律,提高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从而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课堂,“‘344’自主阅读教学模式”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助推器。

“344”自主阅读教学模式的内涵是:“3”是“3为主”,即“以读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4”是“4步”,即“(中高学段)初读感知、精读领悟、赏读升华、拓展训练,(低学段)初读正确、熟读感知、美读感悟、积累训练”;“4”是“4环”,即“学、议、展、练”。

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都明确提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可见,“学生主体地位”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教学的本质特性,更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教育教学的起点,也是终点。“‘344’自主阅读教学模式”正是以“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和思想基础的。

一、“4步”是“根”

在“3为主”的基本理念下,“4步”是构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效课堂的最有效途径,是行之根本。

落实“低学段”的“4步”时,在“初读”这一环节中,“读正确”是目标,前提是要切实落实生字词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动口读说,动脑思记,动笔划写,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首先,要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巩固所学生字,利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猜字谜、编字谜等多种方法识记汉字;其次,要创设快乐的识字情境,多形式呈现生字,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识字。

“熟读”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把课文读流利,巩固识字,感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敢于提出不懂的问题,为“美读感悟”做好铺垫。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思考,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善于归纳、提升。

“美读”,是读者与文本及情境对话的过程。首先,要在创设情境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利用多种形式阅读,在读中理解、读中想象、读中感悟、读中入境;其次,教师要多采用“交流式”切入,对学生的交流尽可能发挥其他学生互评互议、相互补充的作用。对于学生提出的重点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抓重点词句,边读边悟,不可让学生脱离文本泛泛而谈;再次,要让学生在读、思、议、悟中走进文本美美地赏,细细地品,深深地悟,并结合文本特点适时进行词句训练,让课堂教学灵动起来,使学生尽赏语言文字的魅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积累训练”时,文本中好词佳句的积累要当堂落实背诵;语言表达训练重在一课一点,不必面面俱到;写字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字形观察及间架结构的掌握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落实“中高学段”的“4步”时,在“初读感知”中学生主要完成4个任务,即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感知大意;尝试解决课后“思考题”;自主质疑,梳理问题。在初读中,学生要边读,边思考,边动笔,读后提出问题,初读感知重在对课文内容和对情感主旨的整体把握。“精读感悟”是最关键的一步,不仅承担着学习字词的任务,更重要的是承担着理解内容、体会情感、领悟写法的重要任务。同时,它也是落实“学语言”的一个重要步骤,既要“得言”,又要“得法”。为“赏读升华、巩固拓展”步骤中的“积累语言”“读写结合”“小练笔”的落实做好“情感铺垫”和“写法铺垫”。“赏读升华”阶段属于鉴赏性阅读,其主要任务有两方面:一是要引导学生赏语言——升华情感,二是要引导学生赏方法——揣摩写法。其主要做法有三种:读——诵读整篇课文或片段,积累语言,升华情感;理——回归整体,梳理写法,升华对文章中心的理解;写——结合学段目标和教材特点找出语言训练点进行小练笔训练。“拓展训练”这个阶段主要是在读的基础上,补充与单元主题有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自主读、合作议,以巩固和扩大单元训练成果。

二、“4环”是“魂”

“4环”是打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效课堂最有力的措施,是催化剂,是精髓和灵魂。在“学、议、展、练”4环节中,“学”即学生自主学习,“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环节,更是落实教学目标的核心,它是合作交流的前提,决定着展示交流的效度、深度。学生只有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疑,才能保证交流、展示的时效性。因此,要给学生充分的自读自悟空间,使学生读有时间、悟有时间。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如动手、动口、查资料和工具书等。自主学习的指导要做到目标明确、整合资源、“解放”学生、要求具体、提示巧妙,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要有耐心。

“议”即合作讨论交流,当学生对新知识疑惑不解,产生问题时,就要抓住时机释疑,解决问题。而“议”就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它能激励学生积极投入学习,调动全体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自始至终参与教学全过程,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议”的方式也有很多,要根据问题的大小和难易程度来灵活采用“议”的方式,如同桌互议、小组互议、大组互议、师生互议等。合作讨论学习时,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是不断变化的,有时是合作伙伴,有时是辅助者,有时是帮手,有时是促进者。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发挥好组织、调控、点拨、激励、评价的作用。点拨时要把握点拨时机、选准点拨内容,适度进行点拨。例如,在新旧知识连接处点拨,在学习新知关键之处点拨,在学生疑惑之处点拨,在学生争议之处点拨,在思维受阻之处点拨,在思维定势干扰之处点拨等,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确保合作交流的广度、深度、效度。

“展”即展示提高,是整个课堂的主旋律。通过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向全班展示学习成果,以学定教,让课堂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天堂。展示的形式可以是板演、讲解、表演、朗读、背诵、辩论、归纳、总结等。没有展示任务的学生要认真倾听、补充、纠错、点评。在学生展示提高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主导”并非等同于主体,主体仍然是学生。教学中,不能假借展示,把学生引到教师的预设之中,也不能用假展示来掩盖教师的串讲,要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所得、所悟、所疑。教师的“导”要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导思路,当学生思维受阻或狭窄时,要帮助学生打开思维,引导学生着眼于文本整体和重点来思考问题;二是导方法,当学生方法不当时,及时给予点拨指导;三是导情感,当学生展示精彩与独特时,及时给予表扬,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当学生出现偏差时,给予信心与帮助;四是导训练,围绕课文的重点,精心设计训练题,及时进行强化性、应用性、拓展性的训练。

“练”即当堂练习,也叫当堂训练,“新课标、新理念、新实践”活动中倡导:“人人参与有价值的练习,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练习,不同的人在练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在练习的环节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达成的需要,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练习或达标练习,达到强化知识、巩固提升的目的,让学生在体验中不断进步。更重要的是“当堂训练”要努力化知识为能力,通过口头、书面或动手练习来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堂训练的内容应具有针对性、量力性和典型性。“针对性”就是要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布置不同层次的习题,让优秀生“吃得饱”,中等生和潜能生“吃得了”,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量力性”就是指习题内容要结合教学的重难点,难度要适宜,既不拔高,又不过于简单,而且作业的数量要适量,以学生经过努力在15分钟之内能完成为限;“典型性”就是指习题要有代表性,既能体现重难点,又是知识点,更是考点和能力点。学生当堂作业时,教师要通过巡视,敏锐地观察和了解学生可能出现的不良习惯和疑难,并及时纠正点拨。

总之,“‘344’自主阅读模式”体现了语文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文本解读遵循了“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规律,学生学习遵循了从感知性阅读到理解性阅读,从品味性阅读到鉴赏性阅读的规律;体现了“以读为本”的语文教学思想,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在读中识字,在读中学文,以思促读、以议促读、以导促读、以练促读,即以读为主线,听说读写能力协调发展;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因为每一步都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达标”的基本理念;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起着导向、导思、导情、导法、导练等主导作用。

(编辑:易继斌)

作者简介:汪祖云,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实验小学教师;唐杰,湖北省十堰市房县红塔镇中心学校教师。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06-0018-02

猜你喜欢

学习方式阅读教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数据库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