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决不能有丝毫懈怠
2016-03-01海南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海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刘红建
□ 海南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海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刘红建
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决不能有丝毫懈怠
□海南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海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刘红建
一、提高认识,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上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就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5次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政治局第23次集体学习会,22次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要求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牢牢守住“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红线,树立底线思维,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做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李克强总理7次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强调要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以更大的努力、更有效的举措、更完善的制度,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党委和政府领导责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2014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决定》,明确和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和党政领导干部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实行了安全生产“一票否决”。罗保铭书记定期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听取安全生产工作汇报,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并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切实把安全生产工作抓紧抓好。刘赐贵省长逢会必讲安全生产,调研必问安全生产,经常深入基层暗访,反复强调安全生产工作每天都是从零开始。要时刻紧绷这根弦,决不能有丝毫懈怠,决不能有半点疏忽。要树立“一失万无”意识,做到万无一失。
因此,全省教育战线的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上来,统一到罗书记和刘省长的重要讲话上来,切实提高思想认识,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时时刻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坚持命字在心、严字当头,不能有丝毫懈怠。
二、认清形势,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责任制
虽然我省安全生产特别是教育系统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由于一些单位和个人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足、措施不力,教育行业各类安全隐患仍然比较突出,比如,全省相当数量的校车未取得校车许可,部分车辆特别是农用车辆违规改装,超员接送学生。部分未成年学生安全意识淡薄,无证驾乘摩托车导致的道路交通事故时有发生,据统计,2015年,全省共发生涉及未成年人驾乘摩托车事故196起,死亡52人,事故同比上升了22.5%,特别是2015年6月6日,屯昌县发生一起初中生驾乘摩托车导致3人死亡的较大事故,教训十分深刻。
从多年的事故调查情况来看,每一起事故的背后,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不到位的现象,由此被追责的领导干部也不在少数。在座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严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要求,切实担负起安全生产这个责任。其重点要落实“两个责任”:一是落实好行业监管责任。学校安全生产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交通、公安等各相关部门都要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认真履职尽责,省安委办也将积极发挥综合指导、协调作用,支持、配合相关部门抓好相关工作。二是要落实学校主体责任。各学校党政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必须要高度重视并履行好职责,认认真真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实践证明,安全生产重视抓和不重视抓,大不一样。各学校要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将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头、岗位,确保每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三、突出重点,切实抓好关键环节和部位安全管理
学校安全生产工作千头万绪,必须结合实际,抓好各项重点工作落实,确保安全管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一是要排查治理校车安全隐患。要严格执行校车使用许可制度和校车驾驶员资格审批制度,同时加强对农村地区和民办学校接送学生和幼儿车辆的安全监管,防止未获得校车许可的车辆,甚至农用车、三轮车,以及拼装车、过期报废车接送学生现象。二是要排查治理消防隐患。要保障安全疏散通道出口畅通,并对学校消防设施进行补充、更新、检修,确保消防设施运行正常。三是要排查治理校舍及设施安全隐患,该维修改造的要维修改造,该停用的要停用,该拆除的要拆除,坚决杜绝隐患酿成事故。四是要加强宣传教育。要针对学生、家长、教师等宣传教育群体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形式多样、富有实效措施,用典型案例开展广泛的警示宣传教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提高安全意识,形成关注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希望大家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再接再厉,以学生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责任心,采取强有力的工作措施,扎实做好学校安全生产工作,为全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