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论述类文本阅读筛选概括题的五种意识

2016-03-01□方

新课程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文本阅读意识

□方 明



例谈论述类文本阅读筛选概括题的五种意识

□方明

【摘要】由于“文学类文本突出‘情’,论述类文本突出‘理’”的文体特征,加上近年来高考命题又有偏重理性思维的趋向,所以,论述类文本备受高考命题者青睐,有“一统江湖”的趋势。筛选概括题又几乎成为论述类文本阅读必考题型之一,虽说考查的是“分析综合”能力层级,但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然而考生作答时却经常出现审题不清、遗漏要点、取舍不当、概括混乱、无文本意识等现象,基于此,教师在专题复习中一定要强化筛选概括题的五种意识。

【关键词】文本阅读;筛选概况;意识

筛选概括题是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的题型之一,相对其他题目来说比较简单。而就是这样简单的题目,考生也是频频失分,甚至不得分。针对这种现象,笔者在专题复习中有所思考,并尝试以培养考生五种意识来突破这类题型。

一、题干意识

“题干既是命题者对考生的限制,又是命题者对考生隐藏的提示。”考生在仔细阅读题干时,往往能通过一些关键词或句,捕捉其中隐含的重要信息,并揣测出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提示自己解题的技巧和范围。而考生却往往忽略题干要求,以至于所问和答案有部分偏离或完全偏离的情况出现。如2015年江苏卷论述类文本《罗丹的雕塑》中的第(2)小题。

(2)罗丹给雕刻带来的“根本性的变革”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这是一道典型的概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筛选概括能力。大多数学生能快速圈定答题的区域,画出关键句子,并做适当的整合概括,而本题的得分却很不理想,先来看看考生的答案。

学生答案:①以雕刻家的个人的认识和深切的感受作为创作的出发点;②其作品包涵了个人的生命全景;③大胆改造人体,恣意表现生命,白由表达想象中的诡奇形象;④雕刻融入了造型艺术,侵人诗,侵人哲学。

这个考生的答案极具代表性,多数考生都能把要点筛选出来并加以整合。从考生的答案看,只是罗列了“根本性的变革”具体表现,这是属于筛选范畴,却忽略了筛选后的概括。什么是概括?就是把具体的变成抽象的。我们可以从文本的一些前后关联、词语表述中概括为雕刻观念、雕刻内容、雕刻形式等方面。

由于不少考生缺乏题干意识,不能把握题干要领,往往造成了很多无故的失分。考生在平时的文本训练中一定要有能读题、会读题的意识,只有审清题干,才能言其他。

二、文本意识

文本意识是在阅读过程中对文字、符号等文本内容自觉关注的心理倾向。考生在阅读时,文本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答题质量的高低,很多考生阅读一遍文本之后,完全凭着感觉去作答,根本不在文本内容中寻找依据或支撑点。考生更多关注的是题干问了什么,却忘记了问题的提出是以文本内容为依托的。如2012年江苏卷论述类文本《笑的价值》中的第(1)小题。

(1)文章中“笑的价值”包含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这一道概括题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参考答案赋分设置了3点,每点2分。大多数考生基本上都能写出这3点,但是也有一部分考生却只能得到4分,先来看看考生的答案。

学生答案:①笑主要是而且纯然是属于人的;②笑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平衡感;③笑可以揭示人本来面目。

从考生答案看,多数学生失分在第一点上,文本中强

这是因为多数考生缺乏文本意识,只顾在文本中筛选有关信息,而不懂得相关信息的内在联系与作用。所以说只有考生在平时的文本训练中加强文本意识,注重文本的每一词句,每一标点以及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才能做到从容不迫、有的放矢。

三、取舍意识

在筛选概括题的作答时,千万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分不清主次,找不到重点。考生在作答之前,不仅要弄清题干要求,还要理清文本思路,这样才能准确地划出作答的区域范畴,从而进行筛选概括。而在现实生活中,考生只是凭着初读文本的感觉进行寻找,或凭空想象,或跳跃摘录。如江苏省宿迁市三校2015届高三下学期3月质量检测论述类文本《杂文·糠菜团子·豆腐渣》中的第(1)小题。

(1)眼下,能称得上“匕首”“投枪”的杂文,寥若晨星。在作者看来,当下“杂文”有着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章作简要概括。

这是道概括题审题点很多,“当下”“杂文”“特点”等都不可忽视,若少其中任何一个词都会导致作答的偏离。本题有一定难度,得分更是不理想,先来看看考生的答案。

学生答案:①吞吞吐吐,拐弯抹角,个人叹唱;②无病呻吟,不痛不痒,隔靴搔痒;③人云亦云,四平八稳,游离时代。

从考生答案看,第一,缺乏题干意识,没有概括杂文的特点;第二,就是缺乏取舍意识,不能合理划定作答区域。本篇论述类文本共分为六段:第一段是眼下“匕首”“投枪”的杂文,少而寡,寥若晨星:第二段是如今杂文多了“媚”“刺”,像糠菜团、豆腐渣:第三段是眼下的杂文是一种悲哀和尴尬;第四段是我们要寻觅真正的杂文;第五段是当下缺少好的杂文有时代和杂文家的两个原因;第六段是目前的杂文有太多的不如人意。从题干来看,本题属于局部筛选概括题,首先,考生要根据文本思路划定的作答区域应该为第一段到第三段,并在其中筛选之后进行概括。而从学生答案来看,考生显然只划定了第三段,忽视了第一二两段。第二段中有一处“多了些‘媚’,少了些‘刺’”显然是当下杂文的特点。而这处较为明显的答案是以一多一少形式呈现的,所以我们又得关注文本第四段真正杂文有哪些特点,并从正反两个方面考虑概括,而作答区域自然又扩大为第一段到第四段。

取舍意识是筛选的关键节点,如若取舍不当,所筛选的要点就会出现错误或有所遗漏。平时复习与训练中,考生必须加强对取舍意识的强化训练,这样才能确保筛选的准确性。

四、整合意识

在筛选概括题中,筛选相对于概括来说是较为简单的,很多学生都能准确地筛选出文本中关键的词语或句子。而这些筛选出来的词语或句子往往是零散的、交叉的、繁复的,这就需要我们在筛选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整合。而多数考生往往缺乏整合意识,把筛选的信息一一罗列出来。如江苏省南通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论述类文本《我们所希望的国画前途》中的第(3)小题。

(3)作者提出了哪些可以“给予中国绘画一个光辉的前途”的具体办法?

这是道筛选概括题,在审题上没有设置任何障碍,考生只需关注“哪些”“给予中国绘画一个光辉的前途”“办法”等三个关键就可以了。本题难度不大,但是从得分来看又有些不理想,先来看看考生的答案。

学生答案:①重视绘画写形的基本练习;②尝试创新绘画材料和工具;③区别于书法的技法与方法;④符合自然事物特点,再寻求抽象写意。

从考生答案看,考生对文本把握较好,能从“为矫正这些毛病,我们所望于中国绘画之前途,还有话说的”这句过渡性话语锁定作答区域为第五段到第七段,但是学生不能很好地把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合理的整合。考生答案②③都来自于文本的第六段。第六段大概意思是画家之所以囿于传统、模仿、抄袭,是因为原料、工具,而原料、工具的使用,又与书法有很大关系。从第六段的内容看,答案②③是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的,一般情况下不可拆分开来。故参考答案给了“尝试或创新区别于书法的绘画材料和工具”。

整合意识是概括的关键节点,也是答案形成的重要所在。如若整合不当,就会导致考生作答的混乱,甚至是遗漏作答的要点。平时复习与训练中,考生必须加强对整合意识的专项训练,这样才能确保所形成的答案准确、规范。

五、规范意识

语文考试不像其他理科考试,语文考试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文字表述,整个卷面的文字表述一般不少于1500字。考生卷面呈现的字迹是否工整、作答是否规范,直接影响语文考试的分数。所以说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乃至于高考语文作答时,考生必须要工工整整地书写每一个字,要保证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间隔。同时,还要分点作答,每点之前要有序号标注,每小点之间尽量保持一到二个字符的间距,以便阅卷者清晰准确地看清作答的呈现。这样才能优化考生的作答,争取最大化的得分。

总之,以上五种意识是解决论述类文本阅读之概括筛选题必备的品质。考生只有不断地训练中强化这五种意识,才能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从而突破筛选概括题乃至现代文阅读失分的问题。

(编辑:张婕)

中图分类号:G623.4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0-0113-02

作者简介:方明,江苏省海门市四甲中学教师。调了“笑尽管没有言辞,却是除人以外任何动物都发不出来的。”接着又用狗来举例子,证明如果狗笑的话会让人惊惧和恐怖。再结合题目中的“价值”一词,我们应该得出“笑可以使人与动物相区别”的结论,而不是“笑主要是而且纯然是属于人”的结论。

猜你喜欢

文本阅读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策略探析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等待”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出彩机会
高中语文文本阅读的元认知能力培养
论低年级合唱意识的培养
巧用迷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