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舆情视阈下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2016-03-01吕继艳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年22期
关键词:视阈舆情舆论

吕继艳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金华 321000)

网络舆情视阈下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吕继艳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金华 321000)

二十一世纪,信息科技高速发展,每个人都置身于主动或被动接受信息的漩涡之中。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到来自各种信息的冲击,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教育面临极大挑战。由于网络舆情具备多元化、匿名性、直接性、突然性等难以控制的特点,本文将从其特点及对青年思想影响的角度出发,分析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正确引导网络舆情想良性发展并使其对青年思想教育产生积极影响。

网络舆情 青年 思想政治教育 探究

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体,正日益成为广大青年获取信息的主要方法。网络的规划发展,以及众多论坛、网站发展的日益壮大,越来越多的青年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想法,网络舆情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与青年的生活密不可分,对其思想行为甚至人生价值观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何理性看待网络舆情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引导其对青年认知教育产生积极影响,是社会大众及其学校家庭所关注的。[1]

一、网络舆情基本介绍

1.基本概念

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流行的对社会问题不同看法的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网络舆情是以网络为载体,以事件为核心,广大网民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以及后续影响力的集合。网络舆情相关的关键性技术归结为:单体化技术与系统化技术两类。

2.表现方式

网络舆情其表现方式主要为:新闻评论、BBS论坛、博客、播客、聚合新闻(RSS)、新闻跟帖及转帖等等。随着网络舆论成为社会舆论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网络舆情也逐渐对有关部门的决策产生了影响。但由于网络舆论是个“自由超市”,加上内容“把关人”的缺席,网络舆论的局限性比起传统媒体环境中一般意义上的局限更甚。因此,必须对网络舆论信息进行有效的汇集以及整理,以作进一步的引导和控制。[2]

3.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推陈出新,除网络新闻,网络论坛等传统应用外,又出现了微博、Facebook、朋友圈等新形态的信息交互模式。范围广、交互性强、更新速度快的互联网传播从根本上改变了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关系,是对传统新闻媒介的传播模式的解构和颠覆。在网络这个人人共同拥有的信息平台上,传播者和受传者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共同享有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信息的自由和发表意见和观点的权利。

二、新时期青年群体的特征分析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断变化的社会现实必然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新时期的社会政策必然决定新一代青年的社会风貌。在全面开放的社会氛围的熏陶下,使得青年群体强烈的希望彰显个性展现自我,而无限广阔的网络平台则给他们提供了充分的表达空间。一位传媒研究者称:“互联网让每一个人都变成了信息的发布者,而且可以不经过审查。一方面,这可以让信息更加公开透明;同时,由于鱼龙混杂,你无法分辨它的真假。而对那些年轻的网民来说,情绪非常容易被煽动。”

此外,由于青年群体的成长环境、教育程度等不同,价值人生观等都尚未成熟,分辨事物好坏的能力较弱,而另一方面他们又是当前社会最为活跃的群体,这就特别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影响和塑造。如果能够抓住时机对他们进行正面引导教育,灌输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三、结合网络舆情,探索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1.引导网络舆情走向

网络舆情引导就是对监测到的网络舆情动向,通过网络信息评论员进行网络舆论导向,发挥“舆论领袖”的积极作用,对日常舆情进行引导。一方面可以开展即时性评论,及时跟帖批驳反面声音;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发帖、跟帖发表引导性评论,发布正面观点。根据传播学规律,“舆论领袖”在影响受众的态度方面作用明显,尤其当网络出现海量信息时,青年往往会无所适从,这时候他们更需要权威的“舆论领袖”的声音作为自身决策的依据。

2.关注青年网络诉求

网络信息内容庞杂多样,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不可否认它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搜索引擎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学习生活,有些学生甚至遇到问题不是问老师而是通过网络来寻找答案,他们对网络的诉求也日益增强。作为一块正在加速膨胀的思想阵地,互联网以其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等特点,越来越成为人们表达个人想法的渠道。由此形成的网络文化具有知识传承、思想渗透、舆论导向、道德批判等都有利于青年的身心健康发展。青年作为社会成员中的新鲜血液,具备无限的活力和探索精神,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渴望程度也高于其他社会成员。因此,关注青年网络诉求,并引导他们走向积极健康的思想政治领域,是目前对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因此,有关教育工作者应该接受网络舆情对于青年思想塑造带来的积极面,并且能够帮助青年化解或者摒弃网络舆情带来的消极影响,满足他们对丰富的网络文化的需求。

3.把握网络舆情引导的主动权

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这种教育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从小学生开始直至大学毕业,思想政治教育一直贯穿每个人的学生生涯。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主人翁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开始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探索,在这个过程中网络文化的入侵就变得非常容易。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先下手为强”,主动占领网络舆情高地,牢牢把握网络舆情的主导权和主动权,在学校建立舆情观察室,发挥网络电子数据的现代科技手段,严防非法网络文化侵犯青年思想健康。

结语

本文主要就网络舆情网络舆情视阈下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探究。首先针对网络舆情的基本概念、表现方式和发展现状进行了简要的阐述,而后针对新时期青年的特征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最后就网络舆情视阈下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所应面对的实情以及实施策略做出进一步的探究。最终希望通过相关的网络舆情视阈下的青年的思想教育的实施,提供一些更具个性化的参考和建议。

[1].程勤,王海涛.利用网络舆情拓展思想政治工作新视野[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6(06)

[2].甘忠涛.大学生网络舆情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J].学理论,2012(19)

**本文系金华市社科联2016年度课题“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青年群体舆情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106;金华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突发事件舆情引导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6Y05.

猜你喜欢

视阈舆情舆论
使用与满足视阈下解谜推理类综艺节目的创新路径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消费舆情
舆情
舆情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舆情
文化认同视阈下的海外统战工作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