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贵重仪器设备管理促进实践创新人才培养
2016-03-01梁高永
梁高永
(吉首大学资产管理处,湖南吉首416000)
加强贵重仪器设备管理促进实践创新人才培养
梁高永
(吉首大学资产管理处,湖南吉首416000)
提高高校的贵重仪器设备管理水平能促进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但在日常管理时存在重复建设、闲置浪费、维修保养不当、机制不健全、管理队伍不稳定等众多问题。为此提出在管理过程中加强贵重仪器设备购置前的可行性论证、执行三级验收流程和完善系列的管理制度的建议,提高贵重仪器设备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水平。
贵重仪器设备;设备管理;创新人才培养
引言
仪器设备是高校教学、科研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1],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反映了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水平[2]。按照《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教高[2009]9号文件规定,单价在人民币1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为高校的贵重仪器设备。近年来,随着学校转型发展脚步的加快和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科交叉融合程度明显加快,贵重仪器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对于吉首大学的学科建设、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的提升以及武陵山片区区域经济服务能力都起到了明显的推进作用[3]。但在对贵重仪器的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1 贵重仪器管理和创新型型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
1.1贵重仪器设备是引导学生创新实践和自由探索的重要物质基础
随着学校转型发展步伐的加快,利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专项资金项目、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学校的不断投入,贵重仪器设备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这些实验仪器设备的投入,对吉首大学的科研和教学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通过实验项目中的上机测试环节,可以亲自动手操作贵重仪器设备,进一步了解仪器各方面的性能参数,通过对这些平时在理论教材上常见的设备的实际操作,往往可以引导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特别是理工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在运用贵重仪器的过程中,默化潜移中接受到科研实验方法的初步训练,将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加强了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4]。
1.2贵重仪器设备是整合实验教学资源进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媒介
实验教学中使用贵重仪器设备目前主要有三种模式:以演示为主,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了解;虚拟仿真教学,以软件为平台模拟操作;开放式实验教学,以学生实际操作贵重仪器设备。三种方式在培养学生的角度来看,实际能操作贵重仪器的效果可能是最好的。利用贵重仪器设备开设的综合性实验教学课程,往往具有达到教学资源高度整合,学生覆盖面广,课程项目综合创新程度高的明显特征。以清华大学为例,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所开设的“仪器分析实验”课覆盖面极为广泛,包括了化学系、化学工程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及工程物理系等诸多院系的学生。它是仪器分析理论课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了掌握仪器的分析方法、理解仪器工作的原理的重要途径;同时,它也为学生今后的科研和工作提供了实习的舞台。
2 贵重仪器管理面临的问题
2.1重复建设造成贵重仪器闲置浪费,且缺少必要的维护和保养
贵重仪器设备目前主要实行分级管理,教学单位对贵重仪器基本上有相对独立的管理权和使用权。同时由于固化的实验课程所约束,仪器设备实验教师队伍等实验教学资源相对分散,为保障各单位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势必会造成在贵重仪器设备出现重复建设的情况。吉首大学目前实验教学资源还主要是二级单位“各自为政”的局面,比如,从课程开设的情况来看,像仪器分析课程,在化学与化工学院、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等学院都开设,而且是由不同教师在各自学院的实验室进行教学。教学资源较为分散,贵重仪器重复投资的情况还较多。同时,对贵重仪器设备特别是大型仪器设备的运行维护重视不够,仪器设备的运行维护经费不足,仪器设备维护、维修不及时,致使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不高。
2.2贵重仪器设备缺乏有效的共享机制,配套的规章制度不完善
设备开放共享机制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对现有仪器设备摸底、分类整合、管理使用、设备维护、考评考核、监督检查和奖惩等各个环节。在仪器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认识不足,贵重仪器设备的管理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共享机制,缺少必要的监督检查和效益评价体系,配套的规章制度还不够健全。
2.3缺乏高水平的管理技术团队,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严重滞后
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实验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建设一支“基础知识扎实、业务水平突出、结构合理、严谨治学、勤于服务、乐于奉献”的实验技术队伍,是管理好贵重仪器设备的一条根本途径[5]。目前高校实验教师所处的从属地位,人才评价、待遇和职称评审政策制约了实验队伍的发展,造成高水平的人才流失,人才结构极不稳定。
3 贵重仪器管理的几点建议
3.1做好贵重仪器购置前的可行性论证
贵重仪器的购置和审批要以申购单位教学、科研的发展规划为主要依据。申购单位需要填写仪器设备可行性论证报告,包括设备名称、规格型号、经费来源、申购数量、厂家、价格、技术指标、配置要求、调研校内同类设备、调研国内外同类设备、申购理由、选型依据、预计使用效率及预算依据、设备辅助条件和技术力量等各项指标详实的信息。从装备投资收益的角度来看,可行性报告中要引入贵重仪器预计使用效率指标的概念,贵重仪器设备的申购单位应从本单位使用申购设备用于教学(学时/周或年)、科研(机时/年)、社会服务(预期经济效益)和科研成果及发表文章等方面进行测算,杜绝公物私化。
学校职能部门对购置贵重仪器的审批时,要以学校发展计划、学科建设计划、专项投入规划和人才培养需求等方面因素为基础。具体而言,贵重仪器设备对申购单位来说,工作任务必要性不够,工作量小的要严格控制;要求更新的贵重仪器设备,要对原仪器的使用效益情况进行核实;贵重仪器应具备先进性和适用性,要对所选品牌、性能、技术指标和价格进行论证,杜绝伪劣产品入校;贵重仪器特别是价值高的设备,附件、零配件、软件配套经费以及购置后的运行维护费的落实能力要符合学校发展实际,除特殊需要之外,应控制盲目追求“国际一流”的仪器设备的情况,同时还要统筹规划全校范围内大型仪器设备的资源配置,避免出现“小而全”现象,造成设备重复购置;要考虑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人员及场地设施是否有保障,避免出现一些高校大型设备购置多年未拆箱和仪器设备闲置浪费情况出现;要考虑效益预测和风险分析,在发挥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同时保证实验室安全。此外,管理部门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对贵重仪器设备资料建立档案,定期对贵重仪器设备种类、数量、金额、分布及使用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和汇总,使得贵重仪器设备购置论证有据可依,做出的决策更为科学,切实保障学校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
3.2执行好贵重仪器的三级验收流程
一步开箱验收,根据合同清单逐一对仪器设备的主机、配件、消耗品、说明书、技术资料(纸质、电子)进行数量上的核对和外观上的检查。第二步技术指标和功能的验收,由专家、总工、仪器主管、主管仪器工程师组成验收小组,卖方对仪器设备安装过程、性能参数、技术指标、仪器设备的主要功能、附属功能和能够衍生的功能等进行说明和演示,安装工程师按合同要求逐项进行测试,验收小组现场查看,并随时进行询问,最后对测试报告和原始数据进行审核,形成验收意见。第三步技术培训验收,要求仪器的管理和操作人员参与设备安装和调试的全过程,以及各项注意事项,随时提问,做好笔记,要求安装工程师在设备安装完成后对仪器工作人员、感兴趣的教师和学生进行2 d培训,以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率。
3.3完善管理制度提高贵重仪器的使用效益
制度是一套规则体系,包括激励性制度、约束性制度、保障性制度[6],具体到贵重仪器设备管理。高校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应从改革仪器设备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入手,提高贵重仪器设备共享率的管理效率,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积极推进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提高装备的使用效益,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包含共享信息、开放仪器设备信息、资产管理、信息报道、科室管理、人员管理、规章制度、管理文档等众多方面。现阶段迫切需要在设备管理职能中引入贵重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评价机制,抽调专业技术人员或者委托第三方机构,成立贵重仪器设备考核评价小组来负责评价工作,制定符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贵重仪器使用效益考核奖惩办法,发挥导向作用。由于贵重仪器设备的特点要求高校必须要保证管理队伍的稳定性[7],这支队伍的业务素质、学习能力、工作态度与责任心是提高贵重仪器设备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的核心要素。
4 结语
贵重仪器设备是引导大学生创新实践和进行自由探索的重要物质基础,更是将实验教学资源整合和与创新人才培养联系起来的重要媒介。但是在管理中还存在贵重仪器设备闲置浪费,日常维护和保养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共享机制,结构合理、稳定且高水平的管理队伍建设滞后的突出问题,这就要求高校在贵重仪器管理工作中,充分按照学校办学层次、招生规模、科研水平等因素做好大型贵重仪器购置前的可行性论证工作,执行好贵重仪器验收流程,把好质量关,特别是要系统设计好贵重仪器配套的一系列制度,提高使用效益,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
[1]熊梦辉.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资源共享模式探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6):96-98.
[2]陈子辉,王泽生.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和共享[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2).65-67.
[3]梁高永.高校公共多媒体教室管理运营的现状及其对策——以吉首大学吉首校区为例[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3 (6):111-113.
[4]查珍,王苏凤,朱玉蓉.努力提高仪器设备管理水平[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3):96-99.
[5]张景兰,陈东来,吴国江.高校实验室管理探索[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1,3(2).18-20.
[6]廖辉,孙友林.校本化课程实施制度分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1,21(4):129-131.
[7]宋兴辉.大型仪器设备管理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1):61-65.
(编辑:刘楠)
Valuable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M anagement Strengthening and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Promoting
Liang Gaoyong
(Assets Supervision and Adm inistration of Jishou University,Jishou Hunan 416000)
Enhancing the level of the valuable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management in universities can promote the practice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Butmany problems just like duplicate construction,idleness,impropermaintenance,imperfectmechanism and other situation emerged in daily management.In order to enhance the precision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for teaching,research and community service,a series of recommendations include strengthening the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purchase before feasibility studies,3 levels acceptance and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system Provided.The suggestions of strengthening the feasibility demonstration,the implementation of three level of acceptance process and the improvementofmanagement system before the purchase of valuable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in management process are put forward,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ocial services for valuable instrumentand equipment.
valuable instrumentand equipment;equipmentmanagement;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G482
A
2095-0748(2016)21-0109-03
10.16525/j.cnki.14-1362/n.2016.21.48
2016-10-07
梁高永(1970—),男,湖南会同人,本科,吉首大学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资产管理与配置和实验室建设及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