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新闻精品评比中脱颖而出
——以清远广播电视好新闻评选为例

2016-03-01于海艳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12期
关键词:短消息精品语言表达

于海艳?

(作者单位:广东清新广播电视台)

如何在新闻精品评比中脱颖而出
——以清远广播电视好新闻评选为例

于海艳?

(作者单位:广东清新广播电视台)

新闻精品是新闻性、思想性、艺术性高度融合的新闻作品。在新闻精品评选活动中,哪些是评委在选拔优秀新闻作品时重点关注的内容?什么才是新闻精品作品必须具备的品质?本文以清远广播电视系统好新闻评选为例,提出如何规避新闻精品创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让新闻精品在评选中脱颖而出。

新闻精品评比;语言表达;题材

2012年1月15-16日,笔者有幸成为2015年度清远广播电视节目奖的评委。第一次以评委的身份和高度来审视整个清远市送评的广播电视新闻作品。

1 清远新闻奖是如何评选出来的

新闻奖是采取淘汰、筛选推荐、投票的方式进行的。2015年的清远广播电视节目奖,电视组评委共五人,在评选时,五名评委先审看同类作品,然后根据获奖比例,首先各自推荐淘汰作品。例如,电视短消息,共有22件送评作品,根据方案,要评出一、二、三等奖共13件,也就是说,第一轮要淘汰9件作品。评委阐述理由,各自推荐淘汰的作品,达成一致后,再由评委各自推荐、投票选出一二三等奖。

2 为什么有的作品被淘汰

在评审中,笔者总是听到省里专家的各种惋惜声:“挺好的作品,就是这个标题没概括好”“这个词怎么用在这里了,太不准确了”“这个题材也太老了”“这是什么导向,要把观众引向何处?”归结起来,在第一轮就被淘汰的作品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2.1 导向立意有偏差

例如,《清远的哥改行开黑车,网上叫板交通局》,虽新闻性、时效性都很强,但在采制过程中,用了很大的篇幅反映黑车司机公然叫板交通局及网友的围观,侧面上,似乎对这种行为给予支持、鼓励。只有在主持人最后的点评中,对这种行为表达反对立场,立意导向存在偏差。

2.2 语言表达不规范

例如,同属社区矫正类题材,清城区的《屡拒接受社区矫正 源潭八旬罪犯被撤销缓刑收监执行》,连州台的《援手帮教唤回囚子生的希望》,在创作手法上,清城区以时间为线索,多角度采访,呈现出八旬老人被收监的过程。而连州台则通过记录一名矫正人员对一名罪犯的悉心关怀,让其由心灰意冷到立志做一名遵纪守法、对社会有用的合格公民。故事性强,体现出党委政府对囚犯的人文关怀。但是,题目中的“囚子”引起评委的质疑,经查询,虽然网络里有“囚子”这样的表述方式,但现代汉语词典里,规范为“在监狱里关押着的犯人为囚犯”,并没有“囚子”一说。因标题语言表达不规范,尽管作品很好看,但第一轮就被淘汰了。

另外,电视专题《抗击黄龙病》中,有一句“为了弄清楚在此次砍果树运动中的更多细节” ,其中的“运动”一词表述不准确。《挂扶干部黄建忠的520》,乍一看标题,不明白520表达什么意思。看了新闻才知道,原来,5月20日强降雨期间,挂扶干部转移安置群众,作者想通过520“我爱你”的谐音来表达挂扶干部对群众的爱护。

2.3 同期声字幕不准确

现在,有很多台都有粤语节目,这无可厚非。但在采访同期声的字幕呈现上,要用规范的汉语言语序来表达。例如:“一千七八”,应该是“一千七八(百元)”,“有老有嫩”,应该是“有年纪大的,有年纪小的”。

此外,还有一些技术性问题,如采访声的采集用的是前麦,声音不清晰,很杂,画面质量差,有些画面没有用脚架,不稳定等。

3 获奖作品何以脱颖而出

这次评比,电视长、短消息,电视新闻、专题,电视文艺五大类共有9件一等奖,为何这些获奖作品能够脱颖而出?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3.1 大主题,小切口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英德台选取参加阅兵式的95岁抗战支前模范何秀英,拍摄记录下她参加阅兵式后的自豪与喜悦。将何秀英老人于相关的影视资料和历时文献图片结合在一起,让人身临其境。通过对比,展现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为了民族的自由与解放,勇敢抵御外敌的崇高献身精神。

从小切口入手,表现社会大主题。如电视消息《清远实施“互联网+精准扶贫”》,以连山大肉姜丰收却难卖为切入点,通过电商众筹项目,为连山直销生姜找销路。事件虽很平常,但联系到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三五”规划中提及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出通过互联网帮扶这一新举措,是提高扶贫实效的一种创新。大的主题从小切口进行报道,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而电视短消息《我市首张“三证合一”工商营业执照今日颁发》,则以从事航道工作的汤先生为切入点,及时捕捉到社会热点,并用动画特技手段,融入服务内容,符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主流价值观。

3.2 贴民生,引共鸣

践行“走转改”,深入群众挖掘新闻素材,报道老百姓切实关心的民生问题。当前,广大农村地区多为老人小孩看守,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农村想搞建设,没个牵头人、没有资金是不行的。电视消息《大南村:微信牵手 助力村建驶上快车道》,记者通过记录大南村篮球场竣工,村民理事会理事长梁金灶通过手机微信直播竣工过程的事,挖掘出大南村通过微信这一新鲜事物,成功激发起外出打工年轻人参与村建的热情,使村民抱成团,共同建设美丽乡村的故事。记者也就地取材,运用手机微信,与远在外地打工的村民现场采访,融入感强,画面生动,也充分发挥出电视新闻的特色。大南村的这一做法可以在各地推广复制,能够让受众产生共鸣。

3.3 有生活,接地气

题材鲜活,有生活、接地气的作品受到欢迎。如电视专题《“村晚”总导演》,通过理事长陈锦秋筹办乡村春晚的故事,展现出农村建设的新风貌。专题片人物个性突出,无论是语言、画面,还是后期编辑都很朴实。例如:陈锦秋在审看节目时,觉得节目不够好看,语言表达为“大家笑一笑,差点表情”、“等一下,我看不见牙的就取消你们的资格”、“肥婆,笑啊”这些朴实的语言和画面,引得现场评委大笑。这类题材接地气,生活味道浓的作品,无需配乐煽情,都很打动人心。

4 关于本次评比的启示

4.1 题材同质,想独有题材很难

这次评审,笔者感受最深的是,各台的题材都是大同小异。

例如,在短消息的22件参评作品中,有两件同属金融服务方面的题材,在27件电视消息作品中,有两件同属社区矫正方面的题材,有两件同属暴雨类题材,有两件同属好人类题材,而在23件电视专题、纪录片参评作品中,有三个台关注了留守儿童,题材同质化现象严重。

启示:虽然同质类题材的新闻比较多,但受到欢迎的是那些角度新、采制精的作品,比拼的是语言表达和创作手法,因此要在画面表达和后期创作等多方面提升记者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以什么角度做同一题材新闻?要更熟悉中央政策,给予记者更有用的指导。

4.2 乡村题材受欢迎

这次评审中,大时政类新闻很少,《我国首个世界珍惜动植物种源基地在清远动工》是其中之一,但仅获三等奖。评审中,更多的是贴近群众的民生类小题材新闻,尤其是农村类题材的新闻很受欢迎。如《西岸镇首创农事服务“超市” 让农民做起“甩手掌柜”》、《阳山:山区患者轻点鼠标即可求诊升级医院专家》、《村规民约出发一视同仁 村民遵守更自觉》等等,这些新闻,让人看了有新鲜感、有趣,耳目一新。

启示:今后,要多组织记者到农村,走进群众生活里,去感受和体悟群众的内心感受,发掘更多农村的新人新事,做出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

4.3 短消息类突发事件欠缺

这次评审,具有短小精悍、实效性强、节奏快等特性的短消息很少。一般情况下,我们知道短消息多为突发类新闻。但在本次评审中,属于此类题材的只有一条消防救援,一条省道抢修,一条保安救溺水儿童的消息。而消防救援的是消防官兵自己拍摄的,保安救溺水儿童用的是视频监控画面,过后补的采访,冲击力都不强。

启示:加强与消防、公安、武警、安监等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培训好他们的工作人员,让他们更熟悉用电视语言表达。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1]桂敬一.多媒体时代与大众传播[M].刘雪雁,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

[2]陆扬,王毅.大众文化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1.

于海艳(1982-),女,吉林榆树人,本科,研究方向:新闻传播研究。

猜你喜欢

短消息精品语言表达
试论电视新闻短消息的采写策略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浅谈广播短消息的采写
心经精品
心经精品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心经精品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小灵通里的父爱
家教语言表达的“八种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