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中小企业信息化(二)
——信息环境、信息化现状与信息化战略
2016-03-01丰成军谢新洲姚能伟
丰成军 李 纲 谢新洲 姚能伟
(1.武汉大学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武汉,430072; 2.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430072; 3.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北京,100871; 4.武汉邻盛在线科技有限公司,武汉,430050)
智能时代中小企业信息化(二)
——信息环境、信息化现状与信息化战略
丰成军1李纲2谢新洲3姚能伟4
(1.武汉大学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武汉,430072;2.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430072;3.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北京,100871;4.武汉邻盛在线科技有限公司,武汉,430050)
[摘要]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环境正在急剧变化,包括信息技术环境、国家政策环境以及智慧城市建设。智能时代信息技术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技术保证;国家信息化政策,如创建制造强国与两化深度融合、电子商务与消费拉动、互联网金融服务、大数据服务等,是企业信息化的强大推动力;智慧城市建设及电子商务等促进了全民信息素养及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但是,中小企业仍然是国家信息化政策的盲区,其所依循的四种信息化模式也都严重脱离企业实际需求,因此需要从方法论与技术路线两个方面进行探索,构建全新的理论原理及技术模式,化解中小企业信息化难题。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信息环境信息化政策
信息化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事关国计民生。企业信息化也是世界各国经济竞争的工具,我国政府也在积极推进。但是,对于中小企业信息化目前还没有专门政策,也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无法满足中小企业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进步,中小企业信息化有望成为我国经济转型的突破口。探索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方法论与技术路径,对我国经济建设意义重大。
1快速变化的企业信息环境
企业信息环境是指企业所处时代的信息化状况,包括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政府企业及个人的信息化应用、国家法律政策、企业员工的信息化素养等。中小企业通常处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其信息化必然受制于信息环境。
1.1信息化技术发展
企业信息化随信息技术发展而不断进步。早期主要是以计算机管理应用为核心的管理信息化。1985年,管理信息系统的创始人,明尼苏达大学的管理学教授Gordon B.Davis给了管理信息系统一个较完整的定义,即“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利用计算机软硬件资源,手工作业,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模型以及数据库人-机系统。它能提供信息支持企业或组织的运行管理和决策功能”[1]。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信息化逐步从管理信息系统延伸拓展到产品及工艺设计(CAD)、生产制造(PDM/MES等)、销售管理(CRM,ERP等)、办公自动化(OA)等,企业开始使用服务器来构建内部局域网。互联网出现后,集团企业为了实现跨区域管理,开始构建云计算中心;软件企业也开始利用互联网为中小企业提供基于云计算的企业信息化服务。淘宝、京东、亚马逊等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企业(B端)与消费者(C端)紧密连接起来,形成强大的电子商务体系,成为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成功典范。企业都在通过构建企业级或者是借助第三方的电商服务平台开展电子商务。目前信息技术已经发展到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终端、物联网以及智能产品为特色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体系,将企业信息化推进到一个全新的阶段——智能时代。
智能时代的企业信息化以智慧企业为特征,全方位运用信息技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根据我国《工信部两化融合(2013-2018)专项行动方案》的解释,企业信息化需要与工业化进行深度融合,包括产品工艺维度、管理维度以及价值链维度的信息化融合[2],将企业信息化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远远超出传统的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范围。
1.2国家企业信息化政策
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各经济发达国家都在努力利用信息技术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以美、德、韩、日为首的经济发达国家均制定了相关国家政策,举国之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尤其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美国在2012年提出了《美国国家制造创新网络计划(NNMI计划)》[3];德国政府在2011年的《国家高技术战略2020》中确定了推进制造业发展的“工业4.0”计划,并于2013年4月提出了《工业4.0战略实施建议书》[4];韩国政府也在2014年6月正式推出了被誉为韩国版“工业4.0”的《制造业创新3.0战略》,2015年3月,韩国政府进一步发布了《制造业创新3.0战略实施方案》[5]。
我国政府为了推动企业信息化、智能化,不但特别设置了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等,同时在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方面体现了国家宏伟战略,意义深远。针对企业在生产技术、市场销售、融资贷款等方面的刚性需求,国家分别制定了以生产制造为核心的两化深度融合及国家制造强国战略,以及以生产服务为核心的电子商务与互联网金融战略。
1.2.1两化深度融合与制造强国战略
两化深度融合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大国家战略,在国家十二五规划和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均有重要阐述[6]。工信部为此特别推出《工信部两化深度融合(2013-2018)专项行动方案》,并据此颁布了《两化深度融合评估规范》以及《两化深度融合管理体系要求》[2],期望以此来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在国家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的同时,针对德国工业4.0,我国政府又特别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7],同时设立国家制造强国领导小组,协同国家各相关部委,全力推进制造业的全面信息化智能化[8]。
1.2.2电子商务及消费拉动战略
互联网带动的电子商务成为新生代居民的新型消费模式。国家从十五规划开始关注电子商务,并逐步加大电子商务的政策力度[9-11]。2001年,当时的国家外经贸部成立国际电子商务管理司,以加强政府部门对发展电子商务的宏观规划和指导,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后外经贸部更名为商务部,同时成立信息化司,其下设立电子商务处。2011年6月,商务部信息化司更名为电子商务与信息化司。
为推动电子商务发展,国务院于2005年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5〕2号)[12],在网络技术、信息安全、网络支付、质量监督、物流、税收等方面给与大力支持。201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13],鼓励发展包括电子商务的信息消费。2015年国务院再次发布《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14],大力推进跨境电商。电子商务促进企业信息化,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促进企业销售模式变革
销售是企业的命门。电子商务是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在企业(B端)与消费者(C端)之间构建的一条互联网营销通道,其所依托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属于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商务因为其强大的竞争优势,极受用户欢迎,已经彻底颠覆企业传统的销售模式。目前,线上线下的O2O销售模式已经成为企业营销新常态。
(2)促进消费习惯变革
消费市场一直由厂家或卖家主导,消费者被动消费。当互联网及物联网技术逐步普及后,电商、微商快速崛起,网络购物成为90~00后的主流消费模式,消费方式、消费场所、支付模式、质量保证、物流服务、退货换货、服务监督等一系列新的服务体系与管理规范逐步形成,并逐步形成全新的互联网商业文化。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由早期的B2C逐步向C2B转变,C2B也将成为新常态。新常态下的企业信息化必然要适应消费习惯的改变,企业的信息化模式、技术手段、服务标准等都将因此而改变[15-16]。
(3)倒逼企业信息化
电子商务在产品销售、金融支付、物流系统上所展示出的高效协同、快捷便利,为企业确立了一个非常高的信息化标准,逼迫生产制造业参照电子商务的信息化标准实施企业信息化。同时,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变革,完全颠覆传统企业B2C的生产服务理念,逼迫企业在大数据分析、消费者需求分析、生产管理自动化等方面投入更多的关注,在企业内部数据共享、业务链无缝对接方面快速提升,从而适应电子商务的需要。目前很多企业的自建平台或者第三方电商微商平台,甚至包括线上线下的O2O系统,“都需要和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相集成,才能打造有竞争力的电子商务系统。对现有顾客和潜在客户的需求有深入的了解,以此为依据制定数字化的精准营销策略;加强与顾客的沟通,建立客户关系系统;健全供应链机制,实现企业与上下游的供应商及供货商的信息交互;以及电子商务带来的信息安全的挑战等等,这些问题都在倒逼着制造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17]。
1.2.3互联网金融推动战略
中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崛起,带动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电商支付所催生的支付宝、余额宝等,成为互联网金融的佼佼者,并带动了P2P、股权众筹、保险、投资理财等新型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兴起。
互联网金融目前主要集中在消费领域,在生产制造业领域还缺乏有效的对接渠道。互联网金融在消费领域募集的资金(包括余额宝类、支付宝类、P2P投资理财类)必须要对接到生产制造业才能形成资金流的闭环,进而形成价值增值。但是目前基于电子商务的互联网金融信息化水平远高于制造业的信息化水平,巨大的技术壁垒难以实现资金的自由流通。企业对资金的强烈需求必将推动金融业与制造业实现信息化对接,企业信息化也将因为互联网金融的推动而得到提升[18]。
1.3智慧城市建设
企业信息环境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我国智慧城市建设。2008年11月,在纽约召开的外交关系理事会会议上,IBM提出了“智慧的地球”的概念,经改良成“智慧城市”后上升为我国城市建设与城镇化建设的国家战略。为规范和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住房城乡建设部推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2013年1月29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截至2015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仍在不断推进中[19]。
智慧城市概念涵盖政府(Govenment)、企业(Business)和居民消费者(Custmors)三大领域,是信息技术与三大领域的紧密对接,分别称为智慧政务、智慧企业、智慧民生。受国家智慧城市政策的推动,智慧政务、智慧民生获得快速发展,与智慧企业形成相互促进之势。首先,智慧城市建设中智慧政务的全面推进,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管理信息化全面提升, 如智慧税务、智慧金融、智慧物流、智慧工商等都是企业不可或缺的政府服务,对于企业信息化的提升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其次,智慧民生推动家庭信息化及居民信息素养的提升,家庭电脑(含PC与笔记本电脑)、宽带入户、智能电视、个人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家庭信息产品日益增加,家庭信息消费也快速递增,家庭信息化水平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阶段。2013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13],2015年中国智能手机普及率大幅提升[20],这些都大大促进了居民信息消费与信息素养的提升,居民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互方式不断创新,频次快速增加,企业信息化也将因此面临全新的挑战。
智慧城市建设导致的“GBC”的相互融合,也在改变企业从业人员的工作习惯。从农业社会的以家庭为中心的传统农耕时代,到工业社会以工厂设备为中心的工业时代,再到目前以数据信息为中心的信息时代,就业模式也开始出现重大变革,其中SOHO族的兴起就是证明[21]:
(1)工作场所由工厂或办公室为中心变为以信息或数据设备为中心,配合互联网、物联网以及智能设备的技术支持,可以在任意地点开展工作,工作场所对员工的约束正在逐步消除;
(2)工作时间由原来的固定时间变为弹性时间,只需业务链的上下游通过信息装备实现相互支援,工作时间可以变得非常灵活,8小时工作制开始出现变革;
(3)工作单位由原来的一个单位工作或一个岗位工作演变为多单位、多岗位工作,一人多岗、一人多单位的工作模式开始出现;
(4)工作目的开始由原来的以生存为主演变为以兴趣快乐为主,工资不是工作的唯一目标,个人的感受、兴趣成为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
2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现状与需求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在技术上一直是追随大中企业的信息化模式,在政策上一直处于国家政策的盲区或边缘地带。虽然信息环境的改善为企业信息化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总体来说,中小企业信息化还是举步维艰,困难重重。
2.1信息化模式
中小企业根据其规模不同,在信息化方面采用的模式也各有差异。一般企业都会尽可能地节约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按照其信息化装备、应用软件种类以及集成化程度,可以将中小企业信息化分为如下四种类型:
(1)简易模式
(2)单机模式
单机模式是指一台或多台PC机,机内安装一套或多套专业应用软件,供单个员工或单一部门内部使用,如财务软件、销售软件。其特点是投入小、安装简单、使用方便。困难是无法多人使用,部门之间更是无法协同。
(3)服务器模式
随着企业人数的增加,企业通常需要安装服务器构建内部网络,解决应用软件的同步使用以及数据存储、决策支持等问题。所有的专业应用软件安装在服务器之上,通过服务器将各种软件提供给员工使用。这种模式使用服务器集中内容,同时每套软件可以多人同时使用,效率大幅提升。
(4)云模式
一个企业通常需要多种软件和平台,比如财务系统、HR、物流供应链管理、CRM、ERP等。 “云计算”这种商业模式通过对基础架构和物力资源、各种中间平台(如PaaS、多点租用基类共享、元数据驱动等),以及数据集中化应用存取管理、协作模式应用和工作流审批、表单、数据接口链接等各个模块进行梳理、整合、开发,最后将这一基础平台开放给客户。一方面软件开发者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根据企业需求开发各种软件以供企业租用,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使用从软件到硬件的各种服务、资源,提交各种运算需求等,极大降低了企业的采购成本和运维成本[22]。
以上几种模式虽然解决了企业业务流程的规范化及业务效率的问题,但是对于企业信息化软件所导致的信息孤岛问题都无能为力,在数据资源共享与决策支持方面仍然困难重重。
1.2 调查方法 根据全国哮喘防治协作组制定的统一方案、步骤和问卷,采用集中调查、分散家访和电话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首先使用儿童哮喘初筛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筛选出可疑哮喘,再进行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凡有病历者均核对病历,符合诊断标准的儿童填写正式调查表。
2.2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23]
中小企业数量巨大,对我国经济建设举足轻重。在全球经济衰退的情况下,要实现经济突围,必须依靠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而信息化是必由之路。但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堪忧,表现在:
(1)信息化意识淡薄
中小企业负责人信息化素养偏低,加上企业人数少,信息化难以为企业主带来显著效益,因此其信息化意识普遍淡漠。电子商务的兴起为企业主提供了现身说法,其信息化意识虽然有所转变,但真正的改变需要等到年轻一代(90~00后)企业主的成熟。
(2)重硬件轻应用,重软件轻数据
中小企业主对信息化的理解还停留在设备投资、软件投资上,对于信息化给企业主带来的数据资源及基于数据资源的决策支持还缺乏深刻理解。
(3)缺乏数据分析能力
中小企业主对于信息系统所提供的数据缺乏分析能力,难以实现决策支持。
(4)信息孤岛
信息孤岛最早是表示不同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障碍,现在已经延伸到企业信息化智能化过程中各个功能应用之间的数据共享障碍。迄今为止,即便是大中企业,信息孤岛也一直未能很好解决,影响决策支持及企业跨部门跨地区业务对接。
(5)资金不足
迫于生存压力,中小企业各种投入都非常谨慎,信息化投入通常很少。除非信息化能够确保企业扩大销售、提升效益或帮助其解决融资贷款困难,否则很难打动中小企业。
(6)人才短缺
传统的信息化模式具有较高的人才门槛。中小企业一是IT人才短缺,高级IT人才请不起,留不住,初级人才没法用;其次是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偏低,难以应对信息化技术,尤其是操作复杂、维护困难的技术系统。
(7)数据安全
我国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难免会有不规范之处,普遍担心工商税务等政府机关的检查,也担心客户资源、产品数据、价格数据等泄露。他们有着与大中企业完全不同的数据安全要求。基本上所有企业都希望将企业数据存放在自己可以掌控的范围内,而不愿将企业的核心资源如客户、进销存数据、财务数据等放到网上。
(8)政策盲区
目前国家的信息化政策主要关注大中企业,实行的是”抓大放小、以大带小“的不均衡政策。从国家推动的两化深度融合来看,《工信部两化深度融合(2013-2018)专项行动计划》重点就是推动大中企业信息化,中小微企业信息化则全靠市场来解决。由于这种政策上的不公平,导致中小企业在信息化方面难以跳出大中企业信息化模式的羁绊,在国家政策上也处于政策盲区,难以受惠。
2.3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
武汉邻盛在线科技有限公司及武汉邻盛智能设备有限公司在开展企业信息化产品研发与系统开发过程中,自2011年10月到2014年10月期间,组织专门团队针对近200家湖北、江西、广东等地的中小企业(主要是贸易型企业、服务类企业、加盟连锁类企业以及生产制造业企业四大类)进行过深入调研,经过总结,其信息化需求表现为如下11个方面:
(1)投资小——中小企业普遍资金紧张,投资能力有限。信息化难以直接创造收益,企业投入热情更低。一般企业以5万作为比较能够承受的价格范围。
(2)操作简便——中小企业员工素质偏低,传统的软件硬件分开模式,需要复杂设置和维护,员工不懂操作,难于培训,不容易推广。
(3)即买即用——传统软件开发有需求调研、架构设计、软件编程、调试、交付、维护等的作业流程,费时费力。中小企业变化快,加上人才限制,不可能按照传统的软件开发模式进行定制开发。他们需要购买现成即买即用的系统。
(4)免费维护升级——中小企业老板多数不是IT专家,对于软件的维护升级感觉如黑洞一般深不可测,在维护与升级过程中没有话语权。而目前很多软件企业都是靠维护升级的收费来生存。企业因为不懂技术,对维护升级费用心生恐惧,渴望能够免费维护和升级的系统。
(5)数据本地存储,安全可靠——互联网时代,云模式成为时尚。但是不断爆出的企业数据被盗、被倒卖、被泄露,让中小企业疑虑重重。还有技术问题导致的云服务系统故障甚至系统崩溃,致使企业业务中断,遭受惨重的经济损失。虽然云服务很时尚,但是企业主还是希望能够在云服务与本地数据存储之间做好平衡,保证数据系统的安全。
(6)数据共享,无数据孤岛——企业主普遍反映在管理企业中信息孤岛所带来的不便和痛苦。目前的企业信息化主要是部门信息化。部门之间、上下游之间、上下级之间的信息化还远没有达到企业家们的要求。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业务系统与管理系统尚不能实现无缝对接、数据共享,这给企业管理造成极大不便,也存在无数的管理隐患。尤其是企业主无法通过信息系统随时随地掌控企业核心资源(如人事考勤、客户、订单、原材料及产品库存、资金等),管理上极为不便。
(7)支持网络营销——消费端是目前信息化程度最高的领域。在传统的销售领域(B2C),电商、网络支付、现代物流等已经构成高度信息化的产业链。但是,在网络营销方面,销售端的数据信息与企业生产管理上的对接还很落后。企业主需要能够实现网络营销数据(如微信、微博、 网站、电商与管理系统)完美对接的信息系统。
(8)灵活性好——中小企业的业务内容和企业规模都是在不断调整中。企业对于现在的应用软件的灵活性表示强烈不满,他们需要在业务与管理上极为灵活的信息化系统,可以随时增加减少管理或业务环节,以适应企业规模或业务类型不断发展的需要;
(9)贯通产业链——现代信息化已经不单纯是企业内部的问题,从目前的高度信息化的消费端开始一直到原材料的供应商,产业链的信息化是目前企业信息化中的难关之一。企业家普遍希望信息系统能够贯通企业上下游,实现产业链无缝对接,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10)在线离线均可操作——互联网时代为现代企业的内外联络提供了保证。现代企业信息化系统,既要保证在无需对外联络时系统能在企业内网运行,也要保证需要上网对外联络时,可以在互联网环境下安全地管理和作业。
(11)远程控制和移动控制——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给企业与员工带来极大方便,企业家对于远程终端和移动终端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寄予厚望。为适应企业外出人员的远程操作控制,信息系统必须能够对接智能手机与远程终端,通过互联网以及移动终端完成相关业务与管理。
以上需求中,用户更多关注的是数据信息的全面贯通、企业主对于企业核心资源及数据信息的及时掌控、软件的灵活性(可以根据需要增减管理环节或业务环节)、简单易用质优价廉,这是后期从事中小企业系统设计开发的重要参考。
3智能时代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
综上所述,传统的信息化模式已经不适应中小企业的需要,在全球经济低迷,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必须重新制定战略,实现弯道超车。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普及、国民信息素质快速提升(尤其是90~00后的年轻创业人员)、国家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与企业信息化的背景下,结合我国大中企业信息化与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差异,有必要对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从方法论与技术方向进行探讨,进而指导企业信息化的研发。
(1)方法论基础
①互(物)联网的哲学原理。互(物)联网带给社会的变革和影响,远远不只是信息化本身,其产生和发展都有深刻的哲学基础和文化渊源,也将对后世产生无可估量的影响。探索互联网的哲学基础,有助于我们从文化与哲学的深度来理解这一新生事物,并指导后续的研究开发。
②企业信息化的管理学基础。企业信息化是企业管理的科学工具,各种信息化管理工具都必须遵循管理学的基本原则。
③基于生物神经系统的企业智能化模型。正如比尔盖茨在《未来时速——企业数字神经系统与商务新思维》[24]一书的主题所描述的那样,动物靠神经系统来应对激烈竞争的生存环境,企业也必须依赖发达的信息系统来应对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借鉴生物神经系统来研发企业信息化模型将有助于企业竞争力提升。
④中小企业竞争力及企业决策支持模型。企业信息系统是企业竞争的工具,需要依据企业竞争原理、竞争力指标及决策支持模型来进行开发。
⑤中小企业信息化政策。中小企业信息化离不开政策的指导与扶持。鉴于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属于政策盲区,需要专门研究,对症下药,才能有效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取得我国经济竞争优势。
(2)技术方向
①综合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包含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终端、智能产品设备几大方面。企业信息化将不再是互联网与计算机的简单组合,而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管过程中的全方位应用。以物联网为例,传统的信息化只是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与协同,而物联网则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打通,形成一个泛在的网络,构成一个信息物理系统。德国工业4.0也将这种系统称为信息物理深度融合系统(CPPS)[4]。
②正视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据此开展系统研发。
③由狭义信息化向广义信息化扩展。早期的企业信息化,主要是管理信息化(基于MIS的企业信息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信息化必须跨越MIS的范畴,向广义信息化扩张。根据工信部《两化融合评估规范》,在信息化综合集成方面就应该包含三个维度[25],即产品工艺维信息化、价值链维信息化和管理维信息化。德国工业4.0提出的CPS(信息物理系统)向CPPS(信息物理深度融合系统)的转化,与中国的两化深度融合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④兼容智慧政务、智慧企业与智慧民生(GBC)。智慧城市的兴起,将政府的智慧政务(G)、产业界的智慧企业(B)、消费领域的智慧民生(C)全部囊括在一起,形成一个超级规模的信息化生态。智慧政务中,有很多与企业有关的信息化系统,如统计、质量监督、工商服务、税务等,这些应用系统的逐步升级,也在逐步倒逼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升级。在智慧民生领域,一是智能电子产品的不断更新(如智能手机、智慧家居、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不断提升消费者的信息化素养,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甚至不断地创新消费形态,将原来的B2C消费颠覆为C2B消费。这些都成为企业信息化的另一巨大的倒逼力量。
⑤跨界业务融合的业务模式创新。新一代信息技术不仅带来全方位的信息化,而且表现出跨界渗透的趋势。很多行业的规则被互联网信息技术彻底颠覆,让很多传统企业感觉措手不及。比如互联网金融、滴滴打车、智慧物流等,都给传统的金融企业、出租车行业、物流行业造成巨大冲击。
⑥兼容新的商务习惯与商务模式。消费者是企业发展的终极推动力。中小企业信息化还将要面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变革(如网络支付)及新的消费习惯(如C2B)的冲击。
⑦适应员工的信息化素质。中小企业信息化必须与企业管理者及员工的信息素质相适应。随着我国信息化产品的不断普及,尤其是移动终端的大量普及和不断升级,企业员工对于信息化的体验在不断加深,理解在不断深化,信息能力也在不断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也应根据员工的信息化素质来进行设计,适应员工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管理信息系统[EB/OL].[2015-12-08].http://baike.sogou.com/v271648.htm
[2]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印发[EB/OL].[2015-12-08]. http://www.miit.gov.cn/n11293472/n11293832/n11293907/n11368223/15611783.html
[3]汪逸丰. 美国国家制造创新网络计划(NNMI计划)及其最新进展[EB/OL]. [2015-12-08]. http://www.istis.sh.cn/list/list.aspx?id=8457
[4]德国联邦教育研究部工业4.0工作组. 德国工业4.0 战略计划实施建议[N]. 机械工程导报,2013年7~9月:23-45
[5]韩国布局工业4.0 制造业创新转型[EB/OL].[2015-12-08].http://www.pcbinfo.net/InfoShow.asp?cls=100&sub=2&ID=201669
[6]丰成军,姚能伟. 智能时代中小微企业信息化(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回顾[J].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5,5(2):85-89,20
[7]国务院. 中国制造2025[EB/OL].[2015-12-08]. http://news.china.com/domestic/945/20150519/19710486.html
[8]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成立,马凯任组长[EB/OL].[2015-12-08]. http://news.qq.com/a/20150624/043192.htm?tu_biz=1.114.1.0
[9]国家十五计划纲要[EB/OL].[2015-12-08].http://wenku.baidu.com/view/bf8040b765ce0508763213fc.html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2015-12-08]. http://wenku.baidu.com/view/b8379860783e0912a2162a27.html
[1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2015-12-08]. http://wenku.baidu.com/view/ff48697a27284b73f242506d.html
[12] 国务院.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办发〔2005〕2号[EB/OL].[2015-12-08]. http://www.gov.cn/zhuanti/2015-06/13/content_2879020.htm
[13] 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EB/OL].[2015-12-08].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8/14/c_116945851.htm
[14]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EB/OL].[2015-12-08].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07/content_9707.htm
[15]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C2B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趋势[EB/OL].[2015-12-08]. http://www.docin.com/p-981981760.html
[16] 张周平.电商崛起改变消费习惯 趋势不可逆转[EB/OL].[2015-12-08]. http://b2b.toocle.com/detail--6227644.html
[17] 电子商务发展倒逼企业推进内部信息化[EB/OL].[2015-12-08].http://www.chinabaike.com/t/9541/2014/0420/2099529.html
[18] 商务部电子商务司聂林海:电商是互联网金融的根[EB/OL].[2015-12-08]. http://tech.qq.com/a/20130813/017610.htm
[19] 智慧城市[EB/OL].[2015-12-08].http://baike.sogou.com/v8702913.htm
[20] 2015年中国智能手机普及率将为44%[EB/OL].[2015-12-08]. http://news.91.com/data/1412/21768879.html
[21] SOHO族-搜狗百科[EB/OL].[2015-12-08].http://baike.sogou.com/v1730392.htm
[22] Wangxiao. 云模式——未来互联网的新商业模式_数据中心[EB/OL]. [2015-12-08]. http://datacenter.chinabyte.com/178/9137678.shtml
[23] 张博. 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的研究[D]. 鞍山:辽宁科技大学,2008:12-18
[24] 比尔·盖茨著,蒋显、姜明译. 未来时速——企业数字神经系统与商务新思维[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5] 工信部两化融合评估规范[EB/OL].[2015-12-08].http://wenku.baidu.com/view/6354fbd484254b35eefd345a.html
On Informatization of Middle and Small Enterprises(II)——Information Environment,Current Situation and Strategy
Feng Chengjun1Li Gang2Xie Xinzhou3Yao Nengwei4
(1.Smart City Research Institute of 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2.Information Management School of 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3.New Media Institute of Pei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4.Wuhan Linksame 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Wuhan 430050)
[Abstract]The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has being changed rapidly, including IT, policy and smart city construction. The IT at intelligent age provides the technological support for informatization of middle and small enterprises. National policies on informatization are the major promotion of informatization of enterprises, but it is dead zone to middle and small enterprises. The four models of traditional informatization of enterprises are not suitable to middle and small enterprises, so we need to explore the methodology and technical path to find the solution.
[Key words]Middle and small enterprisesInformatizationInformation environmentInformatization policy
[作者简介]丰成军,主任,博士,研究方向为企业信息化、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与信息资源规划;李纲,教授,副主任,研究方向为竞争情报;谢新洲,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情报学,传播学;姚能伟,学士,研究方向为工业互联网与企业信息化,智能制造与智能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G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71(2016)01-0073-08
DOI:10.13365/j.jirm.2016.01.073
(收稿日期:2015-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