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媒体就业时代的新闻创新创业教育
2016-03-01朱松林
朱松林
(安徽财经大学 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泛媒体就业时代的新闻创新创业教育
朱松林
(安徽财经大学 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当前,高校新闻教育主要以媒体用人需求为导向,新闻院系与媒体的无缝对接被认为是新闻人才培养的最佳模式。随着传播生态的改变,传统媒体市场份额和用人需求逐渐减少,新闻专业毕业生以非传统方式从事信息传播工作的比例越来越大。新闻教育的目标导向和课程教学需要面向市场作出适时调整。本文解析了新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诉求和目标转向,并探讨了“双创”导向下新闻课程改革的可能途径。
创新创业;新闻教育;转向;教学改革
最近发布的《教育部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内在要求和应有之义,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1]
当前高校新闻教育的目标指向是为新闻媒体输送从业人员,新闻媒体对其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是新闻院系设置专业和课程的重要依据。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进入了自媒体时代,传媒业传统的规范、价值观和社会角色都受到了挑战。借用克里斯滕森的说法,这是一个颠覆式创新时期,需要重新审视新闻业某些根深蒂固的假设。在新的媒体生态中,新闻传播的主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新闻内容价值降低,而用户关系价值增强的情况下,对新闻教育该怎样作出调整?反思这些问题,新闻传播教育的目标指向需要作出相应调整,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增加“双创”内容,以提高毕业生在新媒体生态环境中的就业创业能力。
一、新闻教育需要创新创业导向
随着新兴媒体的壮大,新闻传播主体日益全民化,媒介载体日益个人化,传播手段日益社交化,[2]传统媒体的新闻业务受到了严重冲击。如果所有新闻院系都致力于以媒体需求为导向,势必造成毕业生供过于求的局面。张昆教授针对国内70%的新闻传播毕业生走上非媒体岗位的事实,表达了当前新闻教育仍强调专业对口,束缚学生就业、创业方面想象力的担忧。[3]以媒体需求为导向的新闻教育不是创造条件帮助学生构想新的新闻实践,而是强化传媒业既有的规范和理念,因此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国外的新闻教育界已经并提出了替代性思路,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创新创业模式。[4]纽约城市大学新闻学院率先进行了尝试,致力于培养“能够创新传统媒体商业模式,或自主创办新媒体项目的创业者”。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奈特数字媒体创业中心主任吉尔莫也将他们的人才目标描述为“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数字媒体技能,以及传媒经济学和产品开发、经营和营销等知识,并理解新闻业新的发展趋势”。
新闻教育的“双创”导向既强调信息内容生产,也强调社会服务;既强调专业性实践,也强调反思性实践。借用经济学上的隐喻,“双创”教育是以新闻的需求侧为导向,强调满足新媒体时代的消费者需求。“双创”教育促使新闻学子思考当前新闻业面临的挑战,去创造新的实践取代现有的实践。
二、“双创”导向下新闻教育的目标诉求
“双创”导向对新闻教育的影响还没有得到系统研究,综合既有文献,新闻专业的“双创”教育有以下目标诉求。
首先,“双创”教育不是着眼于新闻业的当下或过去,而是新闻业的未来发展。吉尔莫指出,当前新闻业的经济结构造成了经营上的保守倾向,经济收入上的考虑妨碍了业务变革,对新闻业的未来缺乏远见。[5]
市场对新闻学子提出了三个方面的素质要求:一是对传统媒体工作技能的要求;二是对新媒体职业技能的要求;三是对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要求。如果新闻教育是为了满足第一种要求,新闻院校只需要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注重培养学生采写编评等传统业务技能;如果新闻教育是为了满足第二种要求,除了注重一般性报道技能的训练,还要让学生掌握各种数字媒体工作技能、跨学科知识,注重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如果新闻教育是为了满足第三种要求,需要在复合型人才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这超越了技能量上的简单增加,而是要求新闻教育有质上的飞跃。
其次,“双创”教育不只强调传媒学子的自主创业,更强调推动传媒创新。当下,传媒业格局正在经历重大转型,新媒体组织和机构纷纷崛起,它们以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与传统媒体展开竞争。创业是一种追求变革的活动,创业者是“致力于追求变革的特定群体”,创业精神是“发现、评估和利用机会的过程”以及“发生在既有组织内部或外部的创造、更新或创新行为”。[6]
对于创业者来说,数字技术不仅为他们带来了更多的新闻报道机会,也带来了经营机会。新闻报道机会主要是指发现被大众媒体忽略了的细分受众的需求,包括提供环境、教育、地方商业和文化等方面的服务信息。经营机会主要指创建能够满足特定用户需求的网络社区,除了获得广告收入,也能向社区用户直接销售产品和专门信息、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收取会员费、组织活动和获得赞助等。“双创”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让他们不仅胜任在未来媒体组织内部的创新要求,也能顺应新传播格局下自身职业转型的挑战。
三、“双创”导向下的新闻教育转向
“双创”导向的新诉求要求对新闻教育的侧重点作出调整,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从关注供给侧转向关于需求侧
“双创”导向要求新闻教育关注新闻的需求侧,即以各种形式消费和参与新闻活动的受众、企业组织和社区人群,以及他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学生对创业项目进行经济上的分析,也需要传授学生如何对产品销售对象进行分析。创业不是纯粹的经济概念,它既关系到经济生产,也关系到文化生产。创业活动在创造社会资本的同时,也需要获得社会资本的投入。创业活动要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和个人的利益。它要求关注用户体验,预测他们的需求,并从中发现创新的机会。考虑到传统新闻市场的下滑以及商业性新闻供应的增加,新闻教育需要从关注内容的生产和供应,转向关注用户需求和传播效果。只有让用户从新闻中获得更多收益,才能确保新闻业持续发展。
(二)从体制性关系网络转向社会性关系网络
对于记者来说,要想获得丰富的新闻线索,需要与各种信源建立良好的关系。一些组织机构出于工作原因,也会主动与记者打交道。总体而言,记者的信源很大一部分是可预测和惯常化的。因此,在以媒体需求为导向的模式下,新闻基础课程教学的重点是记者如何收集和制作信息,而不是如何建立和维护与不同类型信源的关系。传统新闻传播活动也要求记者与信源以及其他同行记者之间有职业性互动,但是这些互动是体制性结构所要求的,不一定是出于记者主动作为。
创新创业者要想获得成功,必须与合作伙伴、支持者、客户和消费者之间建立广泛而深入的社会关系。用“双创”理念指导新闻教育,必然需要制定相应的战略来理解和发展社会关系网络。教师要传授学生如何建立与专家、指导老师、协作者和同学之间的关系网络,让他们在新的传播环境中高效、自主地获得丰富的信息来源。在网络化环境中,培育和发展体制性关系网络以及非正式的社会交往网络,对信息传播者非常重要。
(三)从重视习惯积累转向重视工作反思
虽说记者的日常工作具有不可预测性,但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程式化的。突发新闻事件往往没有明显征兆,记者们的日常事务也非常繁杂。为了应对不可预测性事件,记者们往往借助某些例行程序来管理他们的工作。这些与正式或非正式例程相关的知识,构成了学生们新闻课堂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对这些例程的反思也需要成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们反思能力的要求有所差异。传统的新闻教育强调培养学生从事复杂、高难度报道任务所必需的习惯和技能,而“双创”教育则强调培养学生从经验和反思中学习和总结的方法。数字媒体传播时代,记者们过去的很多工作习惯已经被颠覆,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思考什么是行之有效的新例程。“双创”教育强调要在工作中进行自我反思,而不仅仅是积累工作习惯,这种反思能力更有助于学生应对环境变动的挑战。
(四)从培训技能转向鼓励创新
新闻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在实践课程中指导学生采访、写作、编辑、评论等业务能力的训练。不论媒体技术如何发展,这些基本技能都是从事媒体工作所必需的。在“双创”教育中,学生需要尝试新的报道形式、写作风格和合作方式。在反思中大胆尝试新的行业实践,是创新创业活动所必需的;不进行大胆尝试,就无法取得创新性成果。
除了尝试新的新闻报道实践,教师和学生也可以尝试改变记者在未来社会中的角色。例如,从新闻信息的记录者转变为解决社区问题的推动者、调解者和参与者。记者作为旁观者的角色已经受到了批判,而尝试新角色将有助于在实践中产生多种创新。
创业活动不仅仅是指媒体的经营方面,创业思维可以运用于新闻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包括如何与公众打交道、对新闻价值的判断、新闻的形式和记者的新角色。这并不意味着现有新闻课堂上传授的技能和方法失去了价值,而是强调新闻教育者在培养和评估这些技能时,需要设定新的目标和策略,努力更新学生们的观念。
四、“双创”导向下的新闻教学改革
在“双创”理念下,新闻人才培养方案中原有的课程模块需要有新的内容,并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一)专业基础课程教学
新闻专业基础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新闻媒体在人们生活中作用的能力。新闻院系一般将介绍媒体如何运作以及媒体运营目标、行业发展概论,或是基本学术理论之类的课程,设置为专业基础课。在只强调新闻实践技能训练的人看来,这些课程几乎都是多余的。他们认为学生们在掌握基本业务技能之前,不需要学习媒体理论导读或媒体概论之类的课程。其结果是学生们只能在业务技能实践中,片面理解新闻学。
“双创”理念能够解决这种目标上的模糊性。通过了解新闻的多种形式、媒体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学生们能够对新闻媒体服务公众的原因及方式有更明确的认识。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案例让学生结合实际进行思考,有助于他们自主得出对新闻传播目的的理解。只有学生们产生了主动追求职业理想的意愿,新闻教育者才能激发学生们对专业学习的激情、想象力和好奇心。学生们内在的学习动机,是提高新闻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专业核心课程教学
新闻专业的核心课程,一般是指采写编评等业务类课程。学生们需要在实践中学习基本技能,期末考核的成绩表明学生对技能的掌握程度。随着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技能要求的日益多样化,用传统方式传授的技能课程问题越来越多。飞速发展的媒体技术使教师难以及时掌握行业所需的最新技能,因而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如果传授相对过时的技能,又会降低专业对学生的吸引力,造成优秀学生在入学后选择转专业。“双创”教育鼓励教师采用更具建设性的方法,帮助学生完成重要的新闻工作,这些方法包括在线辅导、网络课程和翻转课堂等。在这些新型教学手段中,学生需要养成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与教师的线上和线下互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基于课程的业务技能教学效果,也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业务能力的责任意识。
生产原创性新闻报道通常被认为是学生应该掌握的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技能,很多新闻课程都重视这方面的训练。但是,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中,新闻教育也要重视其他多种实践能力。例如,计算机编程、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以及为用户提供服务等。这些原本不是新闻专业核心技能的内容,在“双创”教育中则非常重要。
(三)专业拓展课程教学
新闻院系为高年级学生开设专门方向的拓展性课程,是让学生做好进入特定类型媒体就业的准备。随着网络媒体用人需求的增加,新闻院系也增设了与网络和其他新媒体相关的课程。对于很多新闻院系来说,如何在媒体融合环境下重新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是一项严峻的挑战。以媒体用人需求为导向的新闻教育,强调按既有媒体组织中的部门岗位设置来训练学生的技能,所开设课程需要反映媒体编辑部的组织结构和传媒行业的业务流程特点。“双创”教育对方向拓展课程的安排则更加灵活,这并不意味着学生不需要选择特定领域进行深入学习,而是要重新确定方向课程的重点。
方向课程教学一般以制作作品为中心,学生们先是模仿专业记者们的作品,然后在老师指导下自己动手制作特定类型的内容。“在做中学”正是教学医院模式所主张的,并且已经被证明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双创”新闻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重新定位生产和实践要素。该理念要求根据社区和个体需求选择内容生产。传媒创业活动在刚开始的时候,都需要为信息需求方提供服务,并持续与社区开展协作。这对于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时间安排高校来说,存在一定的困难。
一些财经类院校已经提出了应对这些挑战的两种策略:一是将创业教学重点从强调对大公司管理转向培养学生的创业兴趣和能力,二是从应对创业挑战视角开发教学工具包和模型框架,再将它们运用到案例研究中。这已经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新闻教育可以借鉴这些经验,一方面用创业教育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另一方面用学生的创业活动反过来推动教学改革。
用“双创”理念指导新闻专业方向拓展课程教学,还需要鼓励学生以用户为中心,从最终用户的视角去构思主题、包装和产品,而不是简单模仿专业媒体机构的产品。让学生不但熟悉各种用户调查方法,而且能够将这些方法和思维方式运用到他们的内容生产中。这种理念在强调内容供应的同时,也强调用户的需求。
(四)实习实践安排
专业实习实践是新闻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环节。随着传统媒体市场份额逐渐萎缩,新闻院系安排学生到报社、电台、电视台实习的机会大大减少。在教学医院模式中,最优秀的学生有机会被安排到主流媒体实习。其他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则得不到有效的专业指导,提高业务能力的空间较小。
按照“双创”理念重新设定新闻教育中的实习计划,有助于解决当前实习制度中的缺陷。例如,在新媒体传播格局中,学生们也可以利用自媒体平台出版内容,使自己成为传媒竞争的参与者。
以“双创”为导向的新闻院系,应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多种形式的传媒创业活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选择他们希望学习的内容。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积极筹措专项资金,为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资助,确保他们能够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体验。为了鼓励学生反思实习实践活动并分享心得,教师要积极研究学生们的创新创业案例,并将其转化为指导今后新闻实践的宝贵经验。
(五)传媒素养教学
越来越多的大学将新闻教育确立为面向全校的通识课程,内容包括传媒素养和新闻业务技能等。传统的传媒素养教育只是针对非新闻专业的学生或公众,培养他们使用媒体助推个人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双创”理念中的传媒素养内涵更加丰富,包括个人为了适应新的媒介环境和社会关系变化,构建更大的社交网络而应该掌握的新能力,如信息的组织和联通能力、专注能力、多任务处理能力、怀疑精神以及道德素养等。这些新内涵也是新闻专业学生必备的职业能力。
有学者指出,当前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还比较低,这与创业者缺乏新媒介素养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因此,数字媒体素养也亟须纳入新闻教育课程体系。新闻专业学生与非新闻专业学生共同学习传媒素养课程,有助于打破传媒业的行业隔阂,提高记者和公民之间的互动和协作程度。公众已经逐渐成为新闻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主体,新闻传播是一种社交性实践,而不是专业记者所独有的活动。
(六)教学资源整合
新闻专业主义理念一直强调新闻采编业务要与经营活动分离,记者不必过问媒体的经营与管理,造成学生在主观上忽略商业技能的学习。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形势的变化,不仅给传媒业带来了颠覆性变革,也对新闻传播教育造成了巨大影响。学界和业界同样需要应对高速变化的环境,新闻教育者和记者们的角色都需要改变。在网络传播环境下,新闻媒体从原来的信息把关和传递模式转向对信息的聚合和策展模式。网络课程的普及,让学生在学校课堂之外也能够获得丰富的学习渠道和学习资源。因此,新闻教育者需要重新定位自己在这种环境中的角色,观念更新是推进新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首要任务。
“双创”教育除了师资方面的要求,还需要三种必不可少的资源:新闻资源、技术资源和商业资源。新闻院系不仅要加强学校内部的跨学科资源共享,还要积极寻求与社区以及愿意推动“双创”教育的各类机构之间的合作。
五、结语
与严格的专门领域新闻报道技能训练相比,新闻“双创”教育的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认可,重要的研究成果也很有限。“双创”一词并没有包含传统新闻教学的全部内容,但是一项显而易见的价值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新闻业的未来发展离不开大量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新闻人才,新闻院系也希望培养学生对传媒工作的激情和学生实现新闻理想的能力。不论传统媒体未来的命运如何,“双创”教育依然重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寻求真理的基本技能,并超越了学界和业界、技术和理论主导之论。新闻院系要抓住当前国家鼓励“全民创新、万众创业”的政策机遇,积极探索新的新闻教育模式,为新闻业的未来发展创造新的可能性。
[1] 教育部.创新创业能力将成为评价高校培养人才质量的重要指标[EB/OL] .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7/ 18/c_1119238289.htm,2016-07-18.
[2] 蔡雯.新闻传播教育的使命与创新:基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改实践的思考[J].青年记者,2016(1):60-61.
[3] 张昆.媒介转型对新闻教育的挑战[J].今传媒,2010(9):14-17.
[4] 沙玛,克里斯曼.公司创业领域中的定义性问题[J].创业理论与实践,1999,23(3):11-27.
[5] 曹爱民.西方新闻理论教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25.
[6] 黄鸿业.新媒介素养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定位与培养路径[J].传播与版权,2015(2):139-140.
G642
A
1674-8883(2016)18-0016-03
本论文为安徽财经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网络新闻传播实务》内容体系与教学模式优化研究”(acjyyb2014067)
朱松林,安徽财经大学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