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香港警匪片的艺术风格

2016-03-01王佳雯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12期
关键词:古惑仔杜琪峰警匪片

王佳雯

(作者单位:湖北文理学院文学院)

论中国香港警匪片的艺术风格

王佳雯

(作者单位:湖北文理学院文学院)

警匪片又名犯罪片,主要遵从的事件主轴为警察与罪犯进行殊死搏斗,通过警探和罪犯的力量对抗展开故事。作为独特的电影类型,警匪片通过警探抓捕罪犯并阻止犯罪行为来体现叙事价值,并在故事主线中穿插暴力内容,属于商业片范畴并为大众提供了复杂的娱乐欣赏性。纵观整个电影发展史,中国香港复杂的社会治安问题为警匪电影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故事蓝本。警匪片是香港电影类型的代表,本文主要从中国香港警匪电影的叙事细节、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等角度分析香港警匪片的艺术风格。

中国香港;警匪片;艺术风格

1 中国香港警匪片概况

警匪片又名犯罪片,主要遵从的事件主轴为警察与罪犯进行殊死搏斗,主要角色必然有警探和罪犯,作为电影类型,警匪片与黑帮片虽然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警匪片的中心在于通过警探抓捕罪犯并阻止犯罪行为来实现剧情主线,警探在其中是主角;黑帮片则是通过叙述帮派斗争和争权夺利来展现黑帮成员之间的兄弟情义,警探在黑帮片中多是配角。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都充斥了动作片的元素,并在故事主线中穿插暴力内容,属于商业片范畴并为大众提供了复杂的娱乐欣赏性。纵观整个电影发展史,出产警匪片最多的地区分别为中国香港和欧美,产生这种情况的因素较多,主要原因为中国香港地区复杂的社会治安问题和欧美地区枪支管理难度大。

警匪片通常通过反恐案件侦破、刑事案件侦破和打击黑社会犯罪展开剧情,贯穿于整个剧情的警察和匪徒之间的斗智斗勇和动作场面都是吸引观众去观看的重要成分,而此类电影的主旋律永远是正义战胜邪恶。警匪片能够在中国香港发展壮大主要是得益于较为开放的影视剧播放制度,而在内地,由于对于相关娱乐产品的管控较为严格,广电总局明确规定各大电视台不得在黄金时间段播放警匪片,使内地较难获得警匪片的发展空间。

警匪片可以按照具体差异区分为英雄片、警察片等多种子分类,产生区别的原因在于英雄片的主人公往往不是警察而是普通的公民,如《真心英雄》《英雄本色》等影片,在中国香港电影史写下了辉煌的一笔。而美国电影《沉默的羔羊》通过细致叙述FBI捉拿吃人魔的事件来展现出犯罪片所独有的视角。香港依靠独有的社会冲突展现出具备特色的《古惑仔》系列电影,通过深入的刻画黑帮团伙间的勾心斗角和主角间纯洁真诚的友情而归类为黑帮电影。

2 香港警匪片艺术风格

2.1 电影的叙事细节

要想故事讲的好,描写出正义的来之不易,就一定要有一个实力相当的对手。电影《无间道》中,导演为了两条故事线的对比用了很多工夫,首先是少年陈永仁(余文乐饰演)在走出警队大门时,少年刘建明(陈冠希饰演)说,我希望我是他,不知道此时的陈永仁是不是也一心想要留下,戏剧中的卧底冷酷帅气,如果放在现实生活里,是不是有人像Mary(郑秀文饰演)的小说里的主人公一样有二十几种性格,笔者想所有的人都会像刘建明和陈永仁一样迫切的渴望自己做一个人前人后如一的普通人,导演为了打造出两个身份相反境遇相同的人的同一性,着实费了不少心思。

要想故事讲的好,还要看组成整个故事的细节,电影细微的地方最能够体现出导演的用心和功力。《无间道》第一部开始就已经发现导演在电影的各个细微地方下足了功夫,韩琛(曾志伟饰演)对着小弟们说一将功成万骨枯,顺带提到死了的6个兄弟,镜头给到韩琛时后面桌子上摆放了6个骨灰盒,原来韩琛是带着这些新人来拜祭死去的兄弟,导演在扩展剧情的同时也丰满了韩琛这个大哥角色的性格。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个万骨也包括了韩琛自己的性命,而韩琛一手培养的刘建明(成年后由刘德华饰演)也照应了韩琛在故事的开始自己说过的话,很好地照应了主题。

当成年陈永仁(梁朝伟饰演)在卧底期间指出傻强连保镖的镖字都不会写的时候,是充满自信的。他在帮傻强写这个字时写得很顺畅而又连贯,却突然划掉又重新写了一个明知道是错的字,导演这一安排表现出了陈永仁卧底生活的无奈与悲凉。《无间道》中的陈永仁和刘建明的三次见面,从长大后算起,第一次就是在音像店里的见面两人坐在沙发上,虽然此时彼此是不认识的,但是却相处融洽;第二次见面就是在警局里的邂逅,此时陈永仁并未搞清楚刘建明的身份,可是两人已经不像第一次坐在沙发上那样轻松自然,已经展现出身份的对立;第三次是在楼顶天台,两个人已经变成了对立双方,可以说见面的戏码伴随着两人矛盾的升级而改变,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故事也更加曲折动人。

2.2 电影的艺术表达

传统的警匪片中警察是英勇无畏的正义符码,匪徒黑帮则是阴险奸诈的邪恶符码,“警匪片不像强盗片那样着重展示恶的毁灭,而是更多地表现善的胜利”。正义战胜邪恶是警匪片永恒的主题。《无间道》系列作为香港警匪电影的代表作,它传递了一种新的人物理念,电影中人物非黑即白的传统理念被淡化,导演并没有给角色好与坏明确的定义,人物的无奈都真实地反映了人性中非常真实的一面。《无间道》选取了黑帮题材但却从佛学理念中提炼人性,无间地狱影射了陈永仁和刘建明这两个卧底的宿命。陈永仁对于自己伪装的身份越来越适应,在逐渐演成另一个人的过程中迷失了原先的自己。片中的很多角色也附和了无间地狱的说法,韩琛作为黑社会大哥死的时候眼睛没有闭上,作为警察的黄sir也是如此,也许这并不是代表着做了坏事下了地狱要受苦,而是在人间有着极强的执念和此生未完成的事情才陷入了无间。刘建明作为杀了许多人的黑社会卧底却没有死也许他才是最可怜的要一辈子隐瞒他人,永远活在谎言里,活在自己营造的戏里,无止尽地假装自己是另一个人,可是他放不下也得不到,他的生乃是无间地狱中的大劫。

杜琪峰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香港最有影响力的警匪片导演之一,其拍摄的电影大多独具一格,显现出独有的风格,甚至可以说是反类型的。在过去近百年的电影发展史中,少有导演是通过固守类型实现大师的声誉,更多的名垂青史的大师级导演是通过反类型、改造类型实现自我声誉的升华。例如,科波拉通过黑帮电影实现《教父》形象的创造,黑泽明开创性的通过武士片讲述一个真理相对性的故事。杜琪峰能够获得如今的成就和地位,都是得益于他开创性的个人抒写风格特征,在电影叙事策略、人物形象和价值取向上都无不透露出反类型的性质。以林玲东和吴宇森为主导的香港传统警匪电影主张通过力量表达电影思想,电影主人公通常有着极强的能力并且在乱世中力挽狂澜、叱咤风云,在电影的结局中获人伦情感与江湖道义的双重胜利。杜琪峰的电影中却不断强调人物智慧的重要性。例如,杜琪峰导演的《暗战》既不像《喋血双雄》那种义气和道义的搏斗,也不像《高度戒备》中通过心理战推动剧情,杜琪峰的电影永远以智慧为主题,电影中的角色之间永远在进行智力游戏。在杜琪峰的大部分电影中,我们都能看到聪敏的劫匪和机智的警察,透过他们之间的较量,我们可以清晰地明白导演所推崇的不是暴力美学,而是蕴含着智慧的美。传统的警匪片都遵循压迫和反压迫的规律,简单的叙事模式线索无法充分调动观众的求索心,缺乏悬念的剧情,过于简单的起承转合都让电影效果大打折扣,一副概念化理想化的景象跃然纸上。而杜琪峰从叙事模式上寻找突破,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效果。《黑社会》《暗战》有着类型化的开端,却在结尾充满悬念。电影《放逐》中,阿鬼在“办事”时手枪颜色发生变化是在暗示阿鬼造假的既定事实,并能够在整部电影中发现许多散布的暗示。细节上的紧扣不是他制胜的法宝,能够让观众买单的关键是紧紧相连的布局,结局来得意外又在情理之中。而透过杜琪峰的警匪片,我们可以摸索到香港黑社会盛行的社会诱因是传统文化在整个香港的消解,香港经济的飞越引发社会底层思维的无意识、娱乐、世俗化,使传统文化不断消亡。香港警匪片所展示的不单单是警察和罪犯的殊死较量,更是社会的一种缩影,透过现象我们可以看到存在于整个香港社会的各种问题和社会群体不断摸索的过程。

2.3 电影的人物塑造

西方理论界认为:“英雄”是一种‘原欲’,英雄崇拜或英雄主义是不死的……为人最根本的欲望、冲动或意志,根源于人类的生存悖论。所产生的死亡恐惧……人类的生存悖论,即人是自我意识和生理肉体两个对立面的结合。”从这个意义上说,“英雄主义”情结已经作为一种大众心理积淀深深扎根于每个人的心中,成为潜在的心理意识,并时刻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每个人内心深处都会藏着一个英雄,即使被时间冲刷,被社会打击,却依然存在。香港电影《古惑仔》塑造了一个个身在江湖却依然正直的少年英雄的形象,每个人的青春各不相同,总会有人崇拜或经历过黑色的青春,而这系列的影片重温了每个人年少时的青春。影片详细完整地展现了陈浩南这个古惑仔的成长过程,在形象塑造上陈浩南正直、忠义的形象深入人心,在当时那个浮躁功利的年代,揭露批判了一些黑暗,同时也弘扬了一种忠义的精神,正是这些满足了观众对英雄的渴望,并宣泄他们对于命运不公抱怨的情绪。吴镇宇给陈浩南讲义字,拆开写就是我是羔羊,影射了当时陈浩南因为社会环境为了不受欺负进黑社会,而最终必然没有办法一辈子做古惑仔,电影的最终必然要引人向善,任你曾经如何风光也必然是风水轮流转,一个不小心就让自己陷入危险,作古惑仔终究不能长久。古惑仔兄弟去按摩店找巴闭,陈浩南的大哥问他是不是同性恋,开头没有过多讲述陈浩南的感情生活,这一问说明了陈浩南是洁身自好的,也为下面遇到黎姿饰演的小结巴做铺垫。

《古惑仔》系列电影用了大篇幅讲述了黑社会兄弟间的英雄豪气,其所承载的英雄梦更贴近现实,真实地展示了香港黑社会的发展历程。古惑仔系列的人物形象自然是要以陈浩南为首的兄弟们为出发点,重点来说陈浩南和山鸡两个角色,陈浩南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大哥,《古惑仔》系列无疑传递了义薄云天的概念,陈浩南在古惑仔电影里一步步成为了铜锣湾的扛把子,其实导演在陈浩南这一角色上赋予了其极重的英雄主义,从陈浩南的出身来看,他是一个很普通甚至会被人任意欺负的少年,他为了不受人欺凌能够出人头地,选择做了古惑仔,电影里明明是离经叛道的古惑仔,当他们凑成一团后却被赋予了义气和温暖的力量,甚至于这些兄弟给了彼此安全感。山鸡不同于陈浩南,导演在刻画陈浩南这个角色时是把他当作一个小英雄刻画的,陈浩南的英雄形象不仅体现在重义气,他是一个讲规矩的好的古惑仔的标杆,陈浩南讲规矩重情义的形象也为《古惑仔》系列电影代表了一个讲道理的江湖。山鸡这个角色却在各个方面比陈浩南更加真实,他好色、世俗,甚至谄媚,但这似乎这才是一个小混混较为真实的面貌。《古惑仔》系列中牧师这个角色出现了多次,虽然在电影里多以搞笑的方式出现,却是教人向善的,这个角色在一定程度上中和了《古惑仔》系列的暴力部分,电影也借牧师来影射进入黑社会后的结局,这个牧师的角色取材于曾是慈云山十三太保之首的陈慎芝,陈慎芝也曾在黑社会叱咤风云后来信耶稣忏悔,导演想借这个真实事例转换成电影中的牧师来告诫观众,要在题材比较黑色的电影中给观众一些正确的向善的指引。

提到《无间道》的人物形象是一定要从刘建明和陈永仁出发的,而他们的性格最有趣最吸引观众的可能是他们与复杂身份相反的简单追求和不断的自我斗争。陈永仁原本该是一名警察的,可他做了卧底就没有办法过任何他原先畅想的正常生活,他不得不每天活在打打杀杀的黑帮生活中,并为此付出了其他人用来成家立业的十年,他的斗争在于他害怕自己习惯了这样的身份和这样的生活,也害怕自己在长时间的生活中忘记了自己身为警察所应具有的正义感和责任感,他的追求仅仅是希望自己可以对着犯人说一句我是警察。而刘德华饰演的刘建明本就是韩琛的卧底,在影片最后却为了保住自己的警察身份而杀死了韩琛,我想他要比陈永仁所肩负的压力更大,也许是他渐渐希望自己是个好人,也许他仅仅是为了保护自己作为警察所拥有的一切,他的自我斗争在于他明明是黑社会派来的卧底,却渐渐希望自己真的是个警察,而他的追求也是如此。正是由于《无间道》系列电影中两位主角的自我矛盾才让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才让这一系列电影成为经典。

[1]罗卡.风云出英雄-吴宇森“英雄系列”与林岭东“风云系列”之比较[J].当代电影,1997(3).

[2]徐向辉.杜琪峰电影的哲学解读[J].理论与创作,2004(2).

[3]张江艺,吴木坤.映画神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叶辉.试论杜琪峰电影“类型”与“作者”的共性[D]杭州:浙江大学,2007

[5]刘亚冰,吴小丽.类型电影与类型批评[J].上海大学学报,2004(2).

[6]李启军.英雄崇拜与电影叙事中的“英雄情结”[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4(3).

王佳雯(1995-),女,河南新乡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编导。

猜你喜欢

古惑仔杜琪峰警匪片
古惑仔
少年“古惑仔”,其实你是成年人的伤
应采儿三招降服“古惑仔”
少年“古惑仔”,其实你是成年人的伤
《拆弹专家》逆袭五一档,这是香港警匪片复兴的开始么?
高圆圆的拒绝和杜琪峰的等待
从电影《窃听风云》看香港电影新模式
《东方电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