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民狂欢语境下的《我想和你唱》

2016-03-01牛丽娟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12期
关键词:素人明星音乐

牛丽娟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全民狂欢语境下的《我想和你唱》

牛丽娟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随着音乐类节目的遍地开花,它从鼎盛时期开始渐渐衰落,呈现出式微的态势,《我想和你唱》的出生重新点燃了市场,其崭新的网络直播和星素结合的特征赋予了音乐类节目新的生命。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后现代社会消费主义的冲击下,节目在一定程度上也暗合了当代社会的欲望图景。

狂欢理论;我想和你唱;快感;后现代

《我想和你唱》是湖南卫视最新推出的一档大型互动音乐综艺节目,首期播出后,以全国网收视率1.14%、收视份额7.94%的战绩夺得同时段的收视冠军,并且此后播出的五期均蝉联桂冠宝座,掀起了新一轮的收视狂潮。《我想和你唱》迅速跃升为大众茶余饭后的谈资,其以一匹黑马的姿态出现,在湖南卫视华丽的包装下,缔造了崭新的音乐综艺神话。本文主要基于狂欢理论、文化研究视角分析了《我想和你唱》的创新之处,探讨了它大受追捧的原因,以及其背后的文化表征。

1 创新:星素结合的狂欢形式

在“互联网+”的社会时代背景下,网络直播平台如雨后春笋般诞生,普罗大众展示自身才艺的平台走向多元化、平民化、自主化。《我想和你唱》结合了潮流走势,通过台网合作实现了电视产业的全媒体战略,将有3000万月活跃量的音乐社交APP唱吧同电视节目录制相结合,进行“互联网+音乐+电视”的合力碰撞,以此实现节目内容的多时空化、对象泛化。节目中的选手清一色来自“民间”,由网友的喜爱程度决定选手是否有机会登台与明星对唱。同时,节目以素人群众为表现主角、明星艺人成为配角为素人服务的星素结合形式,力求实现明星与素人的平等地位,素人不仅可以在网络中与偶像同框演唱,而且还能与偶像在舞台上同台合作,实现了线上线下、现实与虚拟的有机结合。

从舞台布置来看,《我想和你唱》的舞台背景由1000多块小屏幕组成,并由此组成巨大的半环形“合唱大屏”。节目指定与明星合唱的每位网友的视频都有可能出现在电子屏幕上面,这一段视频素材是节目介绍素人选手,直观展现互动形式的关键环节,节目组将网友参与的二重唱视频剪辑成了集锦,向观众和明星展示了明星与网友的合唱风采,开辟了以素人为轴心的音乐综艺蓝海。这些素人职业不同,有公务员、老师、学生、护士、工人、农民等;年龄不等,上到满头银发的耄耋老人,下到牙牙学语的垂髫儿童,“在狂欢的世界上,一切等级都被废除了,一切阶层和年龄都是平等的”。他们的出现重构了明星与普通人的二元关系,阶层属性与文化差异被巧妙置换为一场音乐的狂欢盛会。

著名学者巴赫金的狂欢理论认为“狂欢节”解构了世俗权威与社会等级结构,体现为它的全民性、平等性、颠覆性。在网络化的今天,人人都是话语权的拥有者,无论位高权重还是身份卑微,都可以在这个虚拟化的平台上肆意狂欢,“没有舞台,没有脚灯,没有演员,没有观众……这是展示自己存在的另一种自由(任意)的形式”。《我想和你唱》不仅以全民狂欢的方式收编了各类流行歌曲,如“广场舞神曲”《最炫民族风》瞬间即可引爆全场,而且模糊了明星与素人之间的身份特征,打破了星素之间强大的藩篱。“村口哥”高鸿涛同“雨神”萧敬腾激情合唱《怎么说我不爱你》,“民工黄致列”陈慧汇与陶喆亲密合唱《找自己》,“民间范冰冰”姐妹与羽泉深情对唱《彩虹》,他们用和谐与默契消弭了明星与素人之间的差异,为观众奉上了一场场视听的饕餮盛宴。

进而观之,节目风格更加接近“互联网+”一代人的交流和思维方式,鬼畜式的剪辑、网络化的语言、碎片化的拼贴,如“什么鬼”“小伙伴都惊呆了”“宝宝心里苦但宝宝不说”等网络语言频频出现。同时,节目秉持着“星素结合、全民嗨唱、轻松好玩、最强互动”的理念,别具一格地开辟了一个全民个性张扬的狂欢盛地。

形式上的耳目一新是《我想和你唱》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节目为观众带来的深层次的快感体验更值得探究。

2 快感:娱乐狂欢的感官体验

毋庸置疑,狂欢伴随着快感的产生,狂欢化是《我想和你唱》音乐互动综艺节目的外壳,而娱乐则是综艺节目亘古不变的宗旨。《我想和你唱》是KTV嗨唱式的游戏仪式,节目被设定为汪涵与韩红的“音乐PARTY”,聚会天生带有游戏狂欢的色彩,而节目的环节设置也充分展现了其游戏的本质,如节目流程中展现明星与素人同框演唱互动情况的环节,明星和鉴客团在观看互动视频集锦过程中的嬉笑逗趣以及观众在电视机前的观看构成了一种“双重观看”的奇观,激发了观众与明星心理交流的认同感,淡化了节目的竞争性质,转而为博得观众的愉悦以游戏的姿态出现。素人与明星在舞台上的轻松互动,以及各路奇葩素人在节目中无厘头的模仿与戏谑,“翻版周杰伦”“翻版林志炫”“翻版岳云鹏”等层出不穷的“山寨明星”悉数登场,素人们或时而变身为“葫芦娃兄弟”,或反转性别化为“九尾狐”,或在寝室恶搞自称“浴室乐队”。在第二期中,小沈阳与韩国选手更是以戏谑的方式上演了一场“来自乡村的星星”。“玩”重于“比”,输赢退居次要地位,用玩闹替代竞赛,将选拔变成了一种行为艺术。其目的不过是以期主体在节目营造的喜乐欢闹的热烈气氛中发出如同节日般的欢笑,从而获得释放与宣泄的快感。

在这个充满狂欢与颠覆的舞台上,个人生活状态的闪现也是节目浓墨重彩的一笔。毫无疑问,每个人都是“偷看的汤姆”,而置于私人空间的电视将窥视这一行为公开化、合法化,也成为窥视他人生活的一扇重要的窗户。《我想和你唱》在素人与明星同框合唱互动的关键环节,向观众展示了普通草根民众多姿多彩原生态的生活。有在工作间剥芦笋的大姐,在幼儿园跳广场舞的老师,有在工地一线的“民工黄致列”,在村口自娱自乐的“农民鸿涛”,这些普通人的生活状态不仅满足了观众的窥私欲,也使得观众产生了看不够的“观看瘾”,永远期待着下一个普通人会以怎样陌生而熟悉的方式出现。

《我想和你唱》打着真正以素人为中心的旗号,利用互联网虚拟平台的低门槛性,将选拔素人登台的权力赋予观众,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平等的话语权,观众不再是局外人、旁观者,而是直接的参与者、潜在的登台人,他们会因为其他网友的表现更能引起自己的共鸣或剧烈对照而行使自己的权力,享受作为评判者的快感,即个体在掌握权力的过程中拥有掌控局面的快感,使观众在无形的交流与认同中获得一种想象性的权力。

总而言之,《我想和你唱》这档在周六晚间播出的互动音乐综艺节目,让工作一周而疲惫的人们卸下了精神的枷锁,随着身体的摆动载歌载舞地沉浸在音乐的狂欢世界中,体验纯粹的感官享受。有学者认为这种逃避性的狂欢精神起到“社会安全阀门”的作用,“它通过提供特许的,受抑制和控制的表达愤懑的方式最终而有助于维持现行的权力结构”。同时,也会在节目议程设置营造的“拟态环境”中,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节目建构的美好、和谐、向上的意识形态,通过休闲、娱乐、消遣,短暂忘却现实的烦忧。然而,电视综艺节目作为大众文化的一个载体,又昭示了现代人类的哪些精神窘境呢?

3 文化:后现代社会的精神窘境

电视文化产品作为一种出生于后现代主义消费社会的精神性商品,服从了文化工业的市场价值规律和商品逻辑,正如阿多诺所说,“文化工业的技术,通过祛除掉社会劳动和社会系统这两种逻辑之间的区别,实现了标准化和大众生产”。《我想和你唱》在这样的大语境中不能独善其身,在“娱乐至死”的大潮中,带有一种机械复制时代的感性快乐,从而使人沉溺于前后颠倒、上下倒置的僭越中,留恋于猎奇怪诞的、欲望的肉体,节目中那些男扮女装的男性或女扮男装的女性,那些靓丽迷人的帅哥美女,那些“有趣的”素人们的插科打诨,在消解了宏大叙事的过程中,呈现为后现代社会的表征形式:拼贴、复制、无深度、碎片化。林志炫的《单身情歌》加入了中东韵味,小沈阳的《大笑江湖》揉进了戏曲风味,杨钰莹的《茶山情歌》混杂了苗族山歌的空灵,明星与素人如流水线一样在舞台上匆匆而过,节目将他们组接为零碎的片段,契合了“浅阅读”时代人们对无意义的追求和快餐式消费,通过追寻感官的刺激,逃脱日常生活无聊的牢笼。同时,节目以“不是K歌榜上的金曲我们不唱,没有金曲的明星我们不请”为口号,煽动大众对流行与偶像追捧,将无聊和欲望外化为对偶像崇拜与他人生活的窥探,用娱乐的态度抵御无聊,然而,“问题在于,后现代状态的愉悦与快乐并不长久,转瞬就变得无聊起来”,短暂的开心背后暗藏了更大的精神空洞。人们在迷失中“娱乐至死”,笑声代替了思考,认知被蒙蔽,进而沦陷为单向度的人。

在后现代社会中,物欲的满足填补了精神的贫瘠,在不断的消费中完成身份认同,于是,消费主义的狂风开始攻城略地,布尔迪厄指出:“在消费时代,商业逻辑对各个文化生产场进行了侵蚀和渗透”。《我想和你唱》中鉴客团化身为“广告团”,广告的植入从头至尾渗透于节目之中并与节目水乳交融,其过程既“直抒胸臆”、又“顺其自然”,韩红将某面膜唱进歌曲中,维嘉不时拿出某手机与鉴客团成员亲密合拍,于莎莎和刘维在与登台的素人互动过程中巧妙地将大众注意力引向某大白水,博德里亚称:“这个世界的气氛不再是神圣的。这不再是表象神圣的领域,而是绝对商品的领域。其实质是广告性的。在我们符号世界的中心,有一个广告恶神,一个‘恶作剧精灵’”。广告大行其道地做着“白色的弥撒”,用形象的符码编织着美丽的梦境与欲望的陷阱。

《我想和你唱》以一种创新的视野顺应了时代的剧变,其平民化的视角让明星走下神坛,获得了广泛的受众基础,为大众带来了娱乐的狂欢,然而它终究不过是电视行业流水线上的文化商品,资本是其有力的推手。因此,只有在消费主义的不断侵蚀中保持并提升节目的审美理念,成为景观社会中不被异化的一抹靓丽的风景线,才能在更为宽广的康庄之道上越走越远。

[1]陆道夫.狂欢理论与约翰·菲斯克的大众文化研究[J].外国文学研究,2002(4).

[2][德]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多诺.启蒙辩证法[M].渠敬东,曹卫东, 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俄]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六卷) [M].李兆林,夏忠宪,等,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4][法]布尔迪厄.关于电视[M].许钧,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5][法]让·博德里亚.完美的罪行[M].王为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6][挪威]拉斯·史文德森.无聊的哲学[M].范晶晶,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素人明星音乐
厉害了!90后青年企业家从素人华丽蜕变成集团老总,只用了六年时间
升级素人广告,方太似乎渐入佳境
升级素人广告,方太似乎渐入佳境
政治“素人”马克龙突围法国总统大选
明星们爱用什么健身APP
扒一扒明星们的
音乐
谁是大明星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