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眨眼”的词汇化

2016-03-01金香延

小品文选刊 2016年24期
关键词:动宾现代汉语副词

金香延

(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 吉林 延吉 133002)

论“眨眼”的词汇化

金香延

(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 吉林 延吉 133002)

“眨眼”的词汇意义是表示一种快速的闭眼动作,称为瞬目反射。“眨眼”发生词汇化后具有其他意义,能看作时间副词,而且具有篇章连接的功能。本文讨论了“眨眼”的词汇化过程及其发生词汇化的认知与条件。

“眨眼”;词汇化;共时;历时;认知与条件

引言

如“回头”、“转身”等身体动作可以表达时间义。“眨眼”同“回头”、“转身”等一样,“眨眼”是一个词组,它的基本义是眼睛快速地一闭一睁。其发生词汇化后其表示短时间义,形容时间极短;瞬间。如今没有针对“眨眼”的词汇化研究,其相关研究有一是身体动作状态等能表现为词语。李宗江(2011)《试析表示身体状态改变的词语的特殊功能》中,将“回头、转身、回身”等一类词语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其语境、语用功能,探究到其语法化是语用化的结果。二是具体身体动作的词汇化研究。李宗江(2006)《“回头”的词汇化与主观性》中谈到了“回头”由词组词汇化为一个时间副词的过程。本文将通过共时与历时的结合、细致的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眨眼”的词汇化。

1 “眨眼”的共时描写

1.1 释义“眨眼”

《现代汉语词典》①的解释:[眨眼1]:①眼睛快速地一闭一睁:眨眼示意。[眨眼2]:形容时间极短;瞬间:小燕儿在空中飞过,眨眼就不见了。“眨眼1”用作为动词,“眨眼2”用作为副词。

1.2 “眨眼”的句法功能

1.2.1 “眨眼1”

“眨眼1”后紧跟言语动词、运动动词、心理动词等。主语在“眨眼1”前出现,不能颠倒位置。如:

(1) 你眨眼卖弄,咱紧追不舍,正中下怀啊!(1993年人民日报)

(2) *眨眼你卖弄,咱紧追不舍,正中下怀啊!

若“眨眼1”后出现主语,除非“眨眼1”单独构成一个小句,但也只能跟“一”相结合构成“一眨眼”,并非“眨眼1”就能够成小句,如:“眼泪就含在眼圈里,一眨眼,眼泪就噼里啪啦的落下来。此句中的“眨眼”虽然表示实际动作,却不一定是真实发生的,只为后续动作“落”提供了可能性,而一般的“眨眼1”多用于过去式。

“眨眼1”表示实际动作,常和动词构成连动式。所以“眨眼1+V”是两个动作,但省略了“眨眼1”,句子的意思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如:

(3) 当他发现评委朝他眨眼示意时,大为兴奋,以为获奖在即②。(雷晓红《落选者的辉煌》)

在上述句子中省略了“眨眼”,它也不会意思改变,都表达示意的原义。

“眨眼1”作宾语的情况最少,在调查的语料中,仅有几例可以看出作宾语。

(4)大家笑笑,可不要眨眼。③(江建高《一张照片造就毛家饭店的一片辉煌》)

“眨眼1”作为动宾短语,动宾短语基本上能够充当定语,但是从语料库查找发现,并没有“眨眼1”能够充当定语的例句,可以在“眨眼2”中见到。“眨眼1”也不能用做状语成分,状语是修饰动作的词,“眨眼1”作为动词,未能做到状语成分。同样,可在“眨眼2”中体现。

1.2.2 “眨眼2”

“眨眼2”后面也跟动词,但不跟视觉动词或者言语动词,而是跟状态性动词,如:

(5) 断墙残垣、瓦砾遍地,烟雾中弥漫着血腥,眨眼便成了死亡的废墟!④(胡辛《蒋经国与章亚若之恋》)

(6) 一个活生生的人眨眼就变成一具尸体?⑤(胡辛《蒋经国与章亚若之恋》)

“眨眼2”词语还经常出现在“一……就……”这一紧缩复句中,《现代汉语八百词》认为“一……就……”表示一种动作或情况出现后紧接着发生另一种动作或情况。这时候“一眨眼就”表示的就是副词,很少有动词之义。例如:

(7) 可十年的时间还是一眨眼就过去了。(1994年报刊精选)

(8) 觉得那星们变得有些空洞,一眨眼就要消失了似的。⑥(李文娟《何玉茹》)

(9)但我已二十八周岁,一眨眼就到了而立之年,确实不能再耽搁了。⑦(陆步轩《屠夫看世界》)

以上三个例句中“眨眼”都表示与后面发生的动作衔接快速紧密。

“眨眼”是动宾短语,但它只能在“眨眼2”的情况下多作时间词的定语。例如:

(10)周围越来越黑了,眨眼的功夫,完全漆黑了。(读者期刊)

“眨眼1”作为动词,为能做到状语成分,而“眨眼2”是副词,也可作状语成分,但是通过语料查询,发现单“眨眼2”不具有状语成分,它只在“一眨眼”一词中才能够作状语成分。“一眨眼”词会在下面文章中解释。

2 “眨眼”的历时考察

2.1 “眨眼1”的产生

“眨眼”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离合动词,指意义上具有整体性但是结构上可以扩展的语义组合。因为汉语的双音节词多半是由常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结合而成,也就是说很多双音节词是由词组结合而成的。结合也要有一个过程,有的完成了结合过程,表现为结构紧密,不能扩展;有的还处在结合过程当中,于是一方面取得了词的特点,意义上具有整体性,另一方面又保留了词组的特点,在结构上可以扩展。在现代汉语中,离合词“眨眼”在结构上并不能扩展,较紧密。

“眨眼1”最早出现在北宋时期,常用在否定词“不”的后面,表示否定。如:

(11) 元炷香曰。此香为杀人不眨眼上将军。立地成佛大居士。⑧(《禅林僧宝传》)

(12) 翰至,不起不揖,翰怒诃曰:“长老不闻杀人不眨眼将军乎?”⑨(《五灯会元》)

(13) 问:“如何是大善知识?”师曰:“杀人不眨眼。”曰:“既是大善知识,为甚麽杀人不眨眼?”师曰:“尘埃影里不拂袖,尽戟门前磨寸金。”⑩(《五灯会元》)

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眨眼1”常用于“杀人不眨眼”中,形容极其凶狠残暴。

力量、晁瑞在《离合词形成的历史及成因分析》中对离合词的形成的历史进行了较深入研究,认为离合词最早出现在宋代,最早的离合词是动宾式的。这恰好证明了我们的分析,“眨眼”起初就是动宾词组,在北宋时期结合为动宾式的离合词。

2.2 “眨眼2”的产生

在分析语料的过程中,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到了明代,“眨眼”可以作两种理解,既可以理解为“人体动作眨眼睛”,也可以理解为“转瞬间”,例如:

例(14)中仍有实际动作含义,可理解为眨了眼睛,也可以理解为“转瞬间”。光阴转瞬间就会没有了,表示时间过去的很快,这里的“眨眼”已经有了隐喻时间的作用;这与“回头”的词汇化产生在明代存在相似点。但在例(15)中“眨眼”更接近于现代口语,直接理解为“瞬间”更恰当。

到了清代,“眨眼”虚化成了一个纯粹的时间副词,但最初它的虚化加了“一”成为“一眨眼”的时候成为了纯粹的副词,例如:

在上述三个例子中都可以到“一眨眼”是时间副词,表示瞬间的意思。但也是在清代末期“眨眼2”纯粹的成为时间副词,表示短时义;例如:

之后,“眨眼2”可单独为时间副词,常用在现代汉语中,形容时间极短;瞬间。

3 “眨眼”与“一眨眼”

在上文中不只一次提及到“一眨眼”,它的出现比较频繁。那么,“一眨眼”是“一”与“眨眼”的整合还是一个整体呢?在“眨眼2”的历时考察发现,首先出现的是“一眨眼”作为时间副词,随之产生的是“眨眼2”。所以说,并不是“一”与“眨眼”的结合,而是原先就有的形式,也表示时间副词。“一眨眼”与“眨眼”的区别会是什么?在“眨眼2”的共时描写中提到过“眨眼2”不能做状语,而“一眨眼”能够作状语,如:

这两个例子中就可以看出,“一眨眼”能够充当状语成分,它也属于话语标记。

4 “眨眼”词汇化的认知与条件

4.1 认知动因

认为“眨眼”词汇化的认知动因有隐喻作用。Lakoff & Johnson认为隐喻在语言中无处不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根据潜在的隐喻在思维和行动。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隐喻被认为是交际和认知的核心,其实质是通过一类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类事物。每一个隐喻都具有一个源域和一个目标域。源域和目标域在逻辑上属于两个不同的类别,而隐喻的实现就是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眨眼”从认知的基础—身体出发,根据相似性原则,将身体经验投射到空间和时间上,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例如:

(24) 有些非常显赫的公司眨眼间消失,这都是跟科技的整体发展、信息的快速流动有密切关系的。(1996年人民日报)

这个例子中“眨眼的动作”隐喻为“眨眼的时间”,表示时间过的很快。

4.2 “眨眼”词汇化的条件

在词汇化的过程中,句法位置的转换、结构关系的影响都是词汇化的重要因素。汉语的虚词大多由动词、形容词虚化而来,动词通常在句中充当谓语。“眨眼”在句中能够单独作谓语,也能够跟其它动词连用组成连动式作句子谓语,通过语料的调查我们可以证实。

“眨眼”从句法组合(动词性成分+身体部位名词性成分)到时间副词,整个结构不能再按照原来组成成分的意义相加来理解,而是要形成固定的单独记忆,句法成分之间的界限消失,就是一个重新分析的现象。Hopper & Traugott指出,最简单、也是最经常的语法化中发现的重新分析是融合。融合是指原本两个具有独立性质不同的语言单位,由于语义的不断虚化和词义的融合,最终合成了一个新的词语。“眨眼”在词汇化的过程中也发生了语义融合,发展出了其特有的意义,可表示“短时”。表示短时的语义进一步突显,修饰其后的动作,最终发展出了副词用法。

5 结论

本文首先对“眨眼”的进行了共时描写和历时考察,描写了“眨眼”的两种含义以及两种“眨眼”的句法功能,“眨眼1”和“眨眼2”在句法功能方面有着不同。随之考察了“眨眼”的词汇化过程,研究了“眨眼1”最早出现在北宋时期,常用在否定词“不”的后面,表示否定。到了明代,“眨眼”可以作两种理解,;既可以理解为“人体动作眨眼睛”,也可以理解为“转瞬间”。到了清代,“眨眼”虚化成了一个纯粹的时间副词,但最初它的虚化加了“一”成为“一眨眼”的时候成为了纯粹的副词。但也是在清代末期“眨眼2”纯粹的成为时间副词,表示短时义。其次,对“眨眼”和“一眨眼”进行了对比,比较它们是谁先产生的,也研究了有什么不同。最后,阐述了“眨眼”词汇化的认知动因和词汇化的条件。

李宗江(2011)首次提出了“表示身体状态改变的词语”的观点,并且对此进行了共时描写,我在此基础上提出“眨眼”的概念,对其范围进行了界定,以及探讨了其词汇化轨迹及成因。做到了个性描写与共性总结的相结合,以期能从多角度研究“眨眼”一词。

本文只限于“眨眼”一词的考察,并未细致的描写到“一眨眼”、“眨眼间”等其他成分词语,这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注释:

① 吕叔湘、丁声树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

② 雷晓红,《落选者的辉煌》

③ 江建高,《一张照片造就毛家饭店的一片辉煌》

④ 胡辛,《蒋经国与章亚若之恋》

⑤ 胡辛,《蒋经国与章亚若之恋》

⑥ 李文娟,《何玉茹》

⑦ 陆步轩,《屠夫看世界》

⑧ 《禅林僧宝传》

⑨ 《五灯会元》

⑩ 《五灯会元》

[1] 卞舒舒.试论“回头”的词汇化[J]. 理论界. 2010(01)

[2] 董秀芳.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修订本)[M]. 商务印书馆. 2011.

[3] 高增霞.自然口语中的话语标记“回头”[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4(01)

[4] 高增霞.现代汉语连动式的语法化视角[D].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2003

[5] 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6] 李宗江.“回头”的词汇化与主观性[J]. 语言科学. 2006(04)

[7] 李宗江.试析表示身体状态改变的词语的特殊功能[J]. 当代修辞学. 2011(05)

[8] 刘 坚 曹广顺 吴福祥. 论诱发汉语词汇语法化的若干因素[J]. 中国语. 1995

[9] 马清华.词汇语法化的动因[J]. 汉语学习. 2003(02)

[10] 沈敏.现代汉语短时类副词考察[D]. 上海师范大学.2008

[11] 王静.汉语词汇化研究综述[J]. 汉语学习. 2010(03)

[12] 吴福祥.近年来语法化研究的进展[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4(01)

[13] 毋冬梅.副词“回头”的语法化[J].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4)

H04

A

1672-5832(2016)12-0239-03

猜你喜欢

动宾现代汉语副词
基于HSK 作文语料库的动宾式离合词偏误分析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汉泰语动宾结构研究综述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短句—副词+谓语
从物性结构和语义特征看“动宾式动词+宾语”的语义基础
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动宾式离合词的教学
副词和副词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