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昌绪忠于信仰的科学大家

2016-02-29王杰婷

科学家 2015年1期
关键词:回国留学生

王杰婷

2011年1月14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当师昌绪从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的手中接过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奖证书时,在全场目光和镜头的聚焦下,这位91岁的老人笑得平静而坦然……

如今,大师已离我们远去,但是他平静坦然的笑容还依稀在目,我们在此怀念他。

什么是材料,它是怎样的一个学科,材料科学家又是研究什么的呢?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是以材料为主要标志的,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100万年前,原始人将石头作为工具,人类进入了旧石器时代;公元前5000年,人类进入青铜器时代;公元前1200年,人类开始使用铸铁,从而进入了铁器时代;20世纪中叶,金属材料在材料工业中一直占有主导地位……

简言之,制造飞得更快、性能更好的飞机,修建水利大坝、核电站工程,这些都与材料有关。而说到材料专家,人们就会想到师昌绪。

师昌绪是我国金属学与材料科学家,中国高温合金开拓者之一,他发展了我国第一个铁基高温合金,领导开发了我国第一代空心气冷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涡轮叶片。他倡导并参与了中国工程院的建立,建言大飞机等国家重大科技工程的立项实施,开创了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动咨询模式。20世纪六七十年代,师昌绪带队制造生产出了我国当时最先进的歼击机的核心部件……国产第四代战斗机歼-20的研制成功也与他有关。

但回顾自己的一生,他强调的却不是曾经傲人的成绩。作为老一代的 “海归”派,师昌绪没有多少豪言壮语,“作为一个中国人,就要对中国做出贡献,这是人生的第一要义。”

漫漫求学路

“1920年11月15日,我出生于河北省徐水县大营村的一个大家庭,当时算是地主家庭,有40口人。我已故的祖父是前清的进士,父辈有六个兄弟姐妹,我们这辈共有十几个……我家算是书香门第,有的是小学教员,有的是中学教员,层次最高的是县里的官员。”

也许是继承了家族优良的遗传基因,师昌绪天资聪颖,小学毕业后,自称“智慧平平”的他在全县统考中考了第一名,考上了当时很难考的保定第二师范学校,当时他的理想是毕业后成为一名小学教师。

那时,保定二师名师云集,教学思想先进,连课外作业都采取根据学生能力、兴趣和需要,由师生按月订立“学习公约”的方式来布置。对于师昌绪来说,那更是一段充满新奇的时光。学校拥有上千亩土地,每周总有三四次安排数以百计的学生组成浩浩荡荡的自行车队,到而今的清苑县城一带去耕种,师昌绪由此学会了给梨树剪枝,还改变了在家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

“在我整个的这一生中,二师对我的影响应该说是最大的一部分,因为那时正是我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师昌绪在《回忆与希望》的文章中这样谈到自己的母校。

1937年,初中毕业的师昌绪又赶上了日寇入侵。“为了不给日本人当壮丁,我们全家凡是有当壮丁体质的人都南下跑到了河南,我的三个哥哥也去了。”1937年年底,国民政府成立了冀察绥平津联合中学。随着冀察绥平津联合中学的搬迁,后改名为国立第一中学。师昌绪就在这里就读,3年后,他考上了国立西北工学院矿冶系。

师昌绪对于专业的选择也与他心中的实业救国有关。据师昌绪回忆,那时每当同伴们在一起玩耍,有人唱起《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大家都会失声痛哭,这对于他们来说,不仅仅只是一首歌曲,更多的是对于祖国被入侵所产生的一种悲痛之情。从那时起,师昌绪就形成了自己实业方能救国的想法。他经过深思熟虑最终选择学习采矿冶金,因为“采矿工作是最直接明了的,开矿、修路、炼钢……所以我就选择了国立西北工学院冶金系。”

“1945年,我大学毕业的时候,资源委员会向西北工学院要了5个成绩优异的毕业生,我就是其中之一。我被分配到四川电化冶炼厂去炼铜。”

1945年,师昌绪来到四川电化冶炼厂,正赶上国民政府组织留学考试,要招收一批学生出国留学。但师昌绪由于英文不好,所以没有考上公费留学。

“1948年,利用通货膨胀的机会,我借了100多美元,带了一些美元支票,换完留给家里的一些,我就出国了。我申请了密苏里矿业学院和加州大学,都被录取了,我决定去密苏里。”

师昌绪到了美国后,先是于1949年5月获得了密苏里大学的硕士学位,后又前往芝加哥附近的诺特丹大学攻读博士。

师昌绪自来到美国,他的研究工作可谓一帆风顺——“在密苏里大学矿冶学院攻读硕士时,他利用各种元素真空中的蒸气压不同的原理,从炼铅的锌熔渣中分离银获得成功,当时真空冶金尚处在实验室阶段,他的开拓性研究改进了百年来用锌提取液铅中金银的方法;他在欧特丹大学完成了有关铟—锑—砷三元合金相图的博士论文,为今天化合物半导体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麻省理工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其‘硅在超高强度钢中作用的研究为300M高强度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种钢材的应用避免了飞机起落架因韧性或冲击值不够可能导致的严重事故,成为上世纪80年代之前世界上最常用的飞机起落架用钢……”

爱国之情曾受挫

就在师昌绪攻读博士期间,他收到了北洋大学的聘书,本打算学业结束后便回国报效。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和美国发生了直接冲突,而且来势很凶。美国本以为能迅速结束朝鲜战场,但没想到与中国的这场战争比预期的时间长,并且只是打了个“平手”。美国政府认为他们为中国学生提供一切智力资源,训练出的中国学生也十分厉害,如今中美双方开战,自己训练出来的人回到中国,帮助中国建设,这就等于是反对美国。所以美国政府开始严格控制中国留学生回国。 “1951年9月,美国司法部禁止学习理工科和医学科的中国留学生离开美国回国,如果违反或企图离美,要处5年徒刑或5000美元罚款,或者二者兼施。”当时美国政府还公布了一份名单,是被明令禁止回到中国的35名学者,师昌绪也在其中。在这种情况下,师昌绪不得不在麻省理工学院谋得助理研究员的职务,但他并没有放弃回国的念头。

“在美国,我是个可有可无的人;但我是中国人,我的祖国需要我……回国的历程简直就像一场战争!”师昌绪这样形容。

1953年夏天,CSCA组织夏令营活动,师昌绪、李恒德、张兴钤召集了30多位中国留学生,共同商量回国的对策,“第一,一定要联合起来向社会公开,让老百姓都知道美国不允许中国留学生回国的事情;第二,要与国内取得联系。当时确实有不少美国老百姓给国会、报社写信,说他们不让中国人回去是非人道的。”

1954年5月,日内瓦国际会议上,师昌绪等中国留学生写给周恩来汇报美国政府扣留中国留学生详细情况的信件成为了美国无理扣押中国留学生的重要依据。同时,师昌绪等人还写信给当时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并且将信件的内容向美国民众派发,以求博得美国民众的同情。

后来,中美双方谈判解决了中国留学生回国问题。1955年春,师昌绪等76位中国留学生被允许回到祖国。

回国后,师昌绪便开始了在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的工作,他致力于材料科学研究,在高温合金、合金钢、金属腐蚀与防护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研究出了多项国家急需的战略材料及部件。他所研究的材料,被大量用在战斗机、战机、三峡大坝、宝钢、核电站等各类工程建设上……

不久,“文化大革命”的到来,使师昌绪的研究进程停滞了。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我受了点罪……他们给我带了很多帽子,其中一顶叫‘资产阶级野心家。比如说,党委办不成的事情,我写封信到厂里就办了。金属所有八个比较大的任务组,我兼任着四个任务组的组长,大概是管的事情太多了,他们想把我打倒。当时大字报特别多,有些人在单位不怎么干活,反而没什么大字报。那时候我被关了10个月,抄了6次家……屁股被打得皮开肉绽。”

身体上的疼痛师昌绪都忍了下来,但美国特务的这个罪名让他觉得爱国热情被挫伤了,他甚至想过自杀。

因为留学美国被扣上了美国特务的帽子,而当时的积极回国,如今变成了一种假象,成为了“取得共产党信任的一种做法”。无论师昌绪如何解释,都成为了一种诡辩。师昌绪就这样默默地忍受熬过了这段“黑暗的日子”。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一切恢复了平静,备受挫折的师昌绪也并未再对此事介怀。他把一切归结于“这些都是当时的社会所出现的特殊现象,我相信有些人是有私心的……这同时也是毛主席的号召被过分地实施后的结果,如今一切恢复平和,他(曾经迫害过我的人)求我办事,我也照样会办,这就是我的人生哲学。”

猜你喜欢

回国留学生
粉末冶金航空刹车片:三万里回国路,二十年砺剑心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扭转人才流失:普罗夫迪夫如何吸引保加利亚年轻人回国
刘佳炎:回国创业让人生价值最大化
留学生的“捡”生活
欧洲激辩“IS新娘能否回国”
《教室留学生》
《以身许国——那些从杜布纳回国的科学家的故事》新书首发
“留学生凌虐同学案”给谁提了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