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之子为何灾难人间
2016-02-29王杰婷
王杰婷
1997年初,赤道东太平洋海水还处于异常偏冷状态,而到了4月海温距平指数持续上升。
6月,智利北部连续两天的降雨量相当于过去21年降水量的总和,并引发了近十年来最严重的洪水,使得全国十三个大区中有九个大区被列为重灾区。
地处热带西太平洋地区的菲律宾发生了近几年来最严重的干旱,5个大水库水位明显低于常年,水稻和玉米种植被迫推迟。
6月,阿根廷和智利的边境地区出现了特大暴雪,一些地区积雪深度超过4米。
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水……
这些都是厄尔尼诺现象给人们带来的实际影响,据统计,那次1997/1998强厄尔尼诺事件,在全球范围内至少造成2万人死亡,给全球带来的经济损失高达340亿美元。
给人类带来如此大危害,影响全球气候的厄尔尼诺到底是什么?
上帝之子
厄尔尼诺一词源自西班牙语El Ni?o,是指在赤道太平洋中东部和中部的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偏暖现象。El Ni?o 这个词的原意是“圣婴”——上帝之子。“圣婴”之名的来历还有一段古老的传说。
太平洋东岸有一条秘鲁寒流。它从南纬45°附近一路向北,流到赤道的加拉帕格斯群岛一带,为太平洋东岸带来了大量冷水。这些北上的冷水使得下层海水携带着硝酸盐、磷酸盐等营养物质向上翻涌,浮游生物由此可以大量繁殖,这为冷水鱼类(如沙丁鱼、鳕鱼等)提供了丰富的饵料。由此,这里形成了全球最著名的大渔场之——秘鲁渔场。
19世纪初,生活在秘鲁渔场沿岸的渔民们观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有时候,在10月到次年3月期间,沿着海岸会出现一条暖流,随即海水温度明显升高,导致冷水鱼不耐高温而死。
这种现象总是在圣诞节前后发生,所以渔民们在无法从科学的角度解读此现象后,就把它理解为上帝之子“圣婴”在发怒而降下的天灾。
“上帝之子”确实有着无穷的威力。它大概每隔2年到7年就会到访一次,这种源于海洋的气候现象每次到访,都会引起海洋乃至全球的气候异常。因为,海洋温度的每个微小变化,均会使大气温度发生剧烈的变化,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异常天气出现。这也就是科学家们常说的“海气不分家”。
认知厄尔尼诺
20世纪60年代后期,气象学家们开始注意到这种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变暖的异常现象,并沿用了“厄尔尼诺”这个称呼。他们普查了二战后30多年的气象资料,发现每当爆发全球性大规模的天气灾难时,都对应着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科学家发现,厄尔尼诺现象有时出现在南美等国的沿海地区;有时遍及东太平洋赤道两侧的全部海域及环太平洋国家;有时厄尔尼诺甚至会影响到印度洋沿岸。于是,针对厄尔尼诺以及它与全球气候异常联系的研究,在气象科研界蓬勃展开,至今仍然是各国气象研究的热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观测手段也得到了长足进步,而借助这些手段,科学家对于厄尔尼诺的认识也愈加清晰。
当厄尔尼诺发生时,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的迅速升高首先直接导致了中、东太平洋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异常多雨,洪涝灾害频繁;同时,使得热带西太平洋降水减少,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一些地区发生严重干旱。它还会通过大气环流的作用,影响到中高纬度地区,从而造成全球气候异常,引起暴雨、暴风雪、飓风、洪水、干旱、高温等多种自然灾害,所以厄尔尼诺的影响不容小觑。
依据历史上厄尔尼诺出现时中国的情况,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它对我国造成的影响,归结起来主要表现为暖冬、洪涝和干旱。
而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近50年,在80%的厄尔尼诺年我国都出现了暖冬。究其原因,是因为冬季亚洲大陆受到强大的西伯利亚冷高压控制,但海洋上相对温暖,气压也较低。因而,空气会从高压部分流向低压部分,从大陆流向海洋。在厄尔尼诺发生的冬季,冷空气活动偏弱,而且更偏北,但是南方暖气团势力却相对较强,因而出现暖冬的几率较大。
除了暖冬,厄尔尼诺对我国最大的影响便是洪涝与干旱。我国夏季主要雨带都出现在淮河以南地区。1997年-1998年的强厄尔尼诺事件爆发后,夏季的雨带主要出现在了长江以南地区,造成了大范围的洪水。但当时中国北方,却出现了持续高温少雨的天气,是50年来最干旱的年份。一般夏季大暴雨或洪水过后,会出现冷冬,但由于此次强厄尔尼诺事件和气候变暖的共同增温作用,1998年冬季却出现了暖冬。
普通人对于厄尔尼诺的认知多是来自于自身对异常天气的感受,但界定厄尔尼诺现象有着严格的指标。目前,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主要通过NINO 综合区的海温距平均指数作为判定厄尔尼诺的依据。当NINO 综合区海温距平均指数持续6个月以上≥ 0.5℃时,便可认作是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如果该区域指数持续5个月≥ 0.5℃,并且5个月指数之和≥ 4.0℃时,也可以定义为一次厄尔尼诺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