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梦想 感恩有你
2016-02-29罗霞
罗霞
12月中旬的官渡一中校园阳光灿烂,暖意融融。来自官渡区一中、六中、古镇一小、古镇中心学校、龙马中心学校、东站小学和矣六中学的60余名师生代表相聚一堂,共同分享官渡一中毕业学生缪应江自强不息、拼搏追梦的故事。这也是省教育厅关工委和官渡区教育局关工委在开展“五好小公民”读书活动中,以身边典型激励广大学生为中华崛起而勤奋读书、励志成才注入的正能量。
学习上我不认输,只要能做的,就一定要去尝试2014年毕业离开官渡一中的缪应江,再次回到学习生活了3年的校园,从校舍、校服到师生,一切都是那么亲切、熟悉,如同有种回家的感觉。为了这次与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成长的故事,缪应江精心制作了演讲PPT,一大早就乘地铁从30公里外的呈贡大学城赶往母校。
缪应江的演讲从一张褪色的老照片开始。照片拍摄于15年前,是一个瘦弱朴素的小男孩与一位笑容满面的大姐姐的合影,两人其实非亲非故,仅仅是一次农家孩子与前来村里做志愿服务的大学生的偶遇。小男孩正是缪应江,这次偶遇,让原本只熟悉上山放牛的孩子心中有了一个梦想:“要像大姐姐一样,上大学、学知识,做自己想做的事。”梦想随着缪应江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清晰、坚定,即使是在小学毕业后被医生诊断为不治之症,并断言“活不过20岁”后,他依然没有放弃对梦想的追逐。
“要么快快地死去,要么精彩地活着”,缪应江选择了后者。从此,边治病边求学,成为他中学时代残酷而现实的生活。伴随着药香和书香,他不仅完成了初中三年的学业,并以优秀的成绩从家乡嵩明县考入官渡一中。2011年,当他踏入这所位于省城昆明的优质学校时,厚重的校舍建筑,多彩的校园文化,充满亲情的师生,都使疾病缠身仍自强不息的缪应江动力倍增。做班级语文课代表、在校刊《云秀风华》上发表作品、在班级文艺演出中当导演……缪应江的高中时代精彩而充实。
“考入医科类院校,当一个自己的医生,也为众多患者解除病痛”,2014年的高考,对于缪应江来说,是实现这一梦想的关键时刻。临考前,他与同学们一样,在教室外一幅“我不认输”的励志横幅上,郑重地签上了名字。至今,他都认为,那是写得最漂亮的名字。尽管时隔一年有余,但他仍清晰地记得自己尽全力去拼搏高考的点点滴滴。每天早晨,缪应江6点多就起床早读,除了整天上课,晚上还到通宵有灯光的自习区去复习。身体的极度劳累和疲倦,让他本来就虚弱的肠胃不思饮食,而睡觉则随时处于“秒睡”状态。
高考分数公布后,缪应江的考分已超过云南省高考录取二本最低控制线近30分,上一所二本院校已不是问题。然而,由于医科类院校报考竞争激烈,缪应江对能否如愿以偿实现梦想有些担忧。但他初心不改,不仅第一志愿填报了云南中医学院,其他所有的志愿也毫不犹豫地填报了省内外的中医类院校,以至于学校有经验的指导老师反复提醒他志愿填报的风险。缪应江早已想好,“宁愿选择复读,也要追求梦想。”
缪应江的执着坚持,感动了多年来关心他成长的省教育厅关工委。在录取过程中,这些爷爷奶奶们为他操的心,甚至超过了自己的子女。2014年9月1日,缪应江终于如愿到云南中医学院报到。尽管他所选择的中药学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包括要上山采集中草药标本等实践实习,但“不管吃什么苦,我都会坚持”,缪应江为放飞梦想做好了一切准备。
“从踏入云南中医学院大门的那一刻起,我就默默地告诉自己,要用中国人最传统的医术治好西方医学所谓的不治之症,去帮助更多的像我一样的患者,不辜负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将来回报社会。”初入大学的缪应江发现,大学的学习方式与中学区别很大,不仅每学期开出的课程多,对学习自律更是无形的要求。缪应江暗自下决心,必须比别的同学更努力,学好所有课程。“挂科”是大学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对考试成绩不合格的称呼。缪应江进大学以来,班上同学普遍发怵的高等数学、解剖学等科目,陆续有人“挂科”,而缪应江至今不仅没“挂科”,而且是全班17个男生中唯一不“挂科”的。
对化学实验、药理实验、中药鉴定等需要动手操作的课程,他迎难而上,“尽管我很慢很笨,却是做得最认真的一个,并力求做到最佳状态。”大一时,班上组织到新平县磨盘山采集中草药标本,缪应江与同学们一同翻山越岭、风餐露宿,走进了原始森林。一路上,他因疾病有些不协调的身体,爬坡下坎时都得益于同学们又拖又拽,他才得以艰难地走完全程。缪应江说,自己不愿意放弃任何学习实践的机会,也不愿意因身体不便向学校申请免考,“只要能做到的,就一定要去尝试,别人能做的,自己也要争取做到”。
我会更加努力,并承诺将所有的能量回报给社会
“感恩生命中相遇的贵人,我会更加努力,并承诺将我所有的能量回报给社会,请相信,我会活得更加精彩。”2014年9月,初进大学的缪应江就尽其所能,积极参加各种服务社会的活动。受主办方邀请,他参加了第四届云南道德大讲堂等巡回演讲,相继到昆明、楚雄的部分社区、企业和学校义务宣讲。他用自强不息、奋斗追梦的故事,向社会传播着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在聆听团队成员的成长经历中,积蓄着继续前行的动力。
“进大学后最值得我自豪的事,就是竞选为一个学生社团的社长,聚集起一个自强自立、愿意奋斗、关心帮助别人的团队,去服务和奉献社会。”缪应江说的这个社团,就是受到中国扶贫基金会扶持,在省内多所高校设立的“新长城自强社”。入学一年后,他积极参与社团组织的竞选,并成功出任自强社第11届社长。说起社团,缪应江言语间透着自豪。目前该社团有成员100多人,属省内高校较有影响力的社团之一,通过广东汉达康福协会搭建的平台,自强社已开展了多次“传递社会关爱 锻造自强之才”的活动。
2015年暑假,缪应江以队长的身份,带领6名志愿者前往文山州丘北县的平王洞小学,开展了为期15天的支教活动。学校地处偏远的深山里,学生基本是当地麻风康复村村民的后代。因为过去医疗技术的落后,疾病不仅让他们的长辈饱受了生活的艰辛,因病致残后还受到社会的歧视,孩子们也因此离群索居、缺乏社会关爱。当缪应江和志愿者翻山越岭来到平王洞小学时,孩子们小脸上从胆怯到惊喜的变化,让志愿们感到了此行的价值。为孩子们辅导数学、语文,带他们唱歌、跳舞、爬山、做游戏……15天的支教,志愿者和孩子们难舍难分。
2015年国庆节前,缪应江再次带领自强社的志愿者前往楚雄州双柏县上火地麻风康复村进行访村活动。这一次,他们特意募集了一些月饼带进山里,与因患麻风病而深居大山的村民分享了第一次有月饼陪伴的中秋节,这也是村里有史以来第一次走来了大学生志愿者。进村时,缪应江和同学们身背自己的生活用品,艰难地行走了几个小时的山路。在村访期间,大家打地铺,睡睡袋,每天还要采买食物自己做饭。山区阴冷潮湿,身体瘦弱的缪应江时常会感到四肢瘫软,带着孩子们去爬山时,不知摔了多少跤。然而,看到孩子们脸上绽放的笑容,焕发出童真时,缪应江忘却了所有不适。他特别希望,志愿者的村访,能像15年前那位大学生姐姐那样,在更多的山里娃心里播下梦想的种子,并迎来梦想成真的一天。
两次志愿者活动,让缪应江对生命的价值有了更深的思考。他主动联系高校社团开展公益演讲,已相继在云南中医学院、云南大学、昆明医科大学、云南财经大学和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与同龄人们分享着自己的思考。他记得,初到两个麻风村时,志愿者们心中或多或少都有些恐惧和担忧,然而,当他们看到那些因病致残的村民们,坚持用残肢收获着地里的玉米,耕耘着未来的生活时;看到他们真诚、友善地期待着志愿者们的眼神时,同样出生在农家的缪应江被深深地震撼了。乡亲们对生命的渴望、对生存的坚强,让他觉得自己曾经历的病痛,已远远不算什么了。为此,他把这些感受以及拍摄的图片制成PPT,在5所高校与同学们分享。许多同学边听边流泪,也被深深地感动着。
他执着追梦的故事感动了社会,也给我们上了一堂课
演讲中,缪应江不止一次地感慨,自己太幸运了,如果没有学校师生的帮助,社会各界的关爱,“不能想象自己今天会是什么样子”,他反复用鞠躬向母校,以及在座的师长们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
据省教育厅关工委主任助理张玉芬介绍,全国“五好小公民”读书活动开展10多年来,我省中小学积极参与,并以多种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在2013年举行的全国读书活动演讲大赛中,缪应江作为云南省的代表,来到设在北京大学的演讲台上,讲述了自己励志追梦的故事。他的演讲真实而朴素,感动了现场的所有听众,长达数分钟的掌声,就是对他获得大赛一等奖最真诚的认可。
作为演讲主办方之一的重庆《课堂内外》杂志有限责任公司总编辑刘信中当场承诺,缪应江如果考取大学,公司将提供6万元资助缪应江,让他因病致贫的家庭不再为孩子上学的费用担忧。2014年,如期考上云南中医学院的缪应江已获得首笔资助15 000元,及时地满足了他的学费和生活费所需。2015年的15 000元资助款也已捐赠到账。得知缪应江的感人事迹,教育部关工委副秘书长郭春开及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的张秋玲和李臣慷慨解囊,已经分期给缪应江寄来价值近20 000元的营养保健品。
缪应江成长的路上,社会的关爱始终与他相伴。上初中时,班主任一家热心地为他煨中药;上高中时,官一中免去了他的学杂费、校服费,宿舍管理员为他煨药、推拿治病,甚至用自己不多的工资定期为缪应江的饭卡充值。官渡区教育局关工委、昆明市教育局关工委都相继为他提供了数千元奖励,省教育厅关工委更是无微不至地关心他的成长。
缪应江回母校的演讲,让在座的省教育厅关工委主任吴家仁感慨良多,有两件事让他始料不及,“一是他的学业成绩让人鼓舞,二是去麻风村做志愿者的精神很了不得,这给在座的师长们上了一堂课。”吴家仁说,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库,希望缪应江好好学习专业课,在人生的成长路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缪应江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追求进步的品质,感动和教育了我”,官一中党总支书记严尔竣在听完缪应江的演讲后,用“感谢、骄傲、动力”6个字来概括自己的感受。严尔竣说,官一中是缪应江的母校,他的顺利成长靠的是他自己的毅力,也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要感谢缪应江,他用自强不息的正能量影响了学校的师生;学校为有这样一位学生或校友而骄傲。官一中受益于“五好小公民”教育活动,今后还将以活动为动力,争取培养更多像缪应江一样的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