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有反思才会成长
2016-02-29金甫
金甫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甲、乙两个女孩同时去一家事业正在上升的公司应聘。这家公司的招聘考试很奇特,应聘者必须连续考三次,而且每次都使用同一套试题。甲是一位很优秀的女孩,答题速度很快,而且每次都考了99分,成绩位居最前列。而乙却是一位善于思考并能坚持的女孩,每次考试都托腮拍脑,绞尽脑汁,冥思苦想。时而修改,时而补充,直到收卷铃响才把答卷交上去。结果她第一次考了95分,第二次97分,最后一次,与甲并列第一,考了99分。
如果公司在甲、乙两人中只录取一人的话,你会录取谁呢?我不知道你的答案是什么,但是我知道公司的答案,那就是,甲名落孙山,而乙榜上有名。为什么这家公司会放弃成绩一直位居榜首的甲,而录用看来成绩不如甲的乙呢?
公司总经理笑着对前来质问的甲女孩说:“女士,你次次都考了最高分,可惜你每次的答案都一样,一成不变。如果我们公司也像你答题一样,总用同一种思维模式去经营,能摆脱被淘汰的命运吗?我们需要的职员不单单要有才华,他更应该懂得反思,善于反思、善于发现错漏的人才能有进步,职员有进步公司才能有发展。我们公司之所以分三次用同一张试卷对你们进行考核,不仅仅是考你们的知识,也在考你们的反思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由此可见,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充其量只是经验的重复,无法实现相应能力的转化。他永远只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这个公式告诉我们,教师要获得专业成长,就必须学会反思,学会自觉地深入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学会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波斯纳的研究表明,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反思,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相反,一个教师具备了反思的意识,就有可能使我们教学中改变单凭教学经验进行教学或简单重复教学的现象;有可能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有可能使自己的素养得到极大的提高,实现由“传统型”向“智慧型”教师转变,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持久充满旺盛的活力。
每上完一节课,我们教师或多或少总有一些感悟,因为每一节课都是教师与学生生命与灵感的交融,都是思维与情感的提升,这其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苦恼与折磨。这些感悟,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教学灵感,我们需要加倍珍惜。这些感悟就是我们成长的支点,也是我们成长的足迹。反思让我们带着批判的眼光,带着思考的睿智,把我们的教学经验变成理论,把我们倾注了心血的教学投入提升为生命的哲理,在不断反思总结中提升我们的教学智慧和教学水平。如果没有对自己教学经验的继承和对教学教训的吸取,对教学的认识只能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其教学水平也只能停留在“一般型”教师层面,不能成长为“骨干型”教师。
有人把教师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敬业型的小老师,他们把教育当作职业;第二种是乐业型的能老师,他们把教育当作专业;第三种是志业型的好老师,他们把教育当作事业。无论我们是哪种类型的教师,通过教育科研、通过课题研究都会使自己受益终生,拥有幸福完美的教师人生。成长是一个过程,永无止境;反思也是一个过程,永无终点。我的教育之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将继续迎来一批又一批新的学生,将继续上好一堂又一堂的课,将继续面对一个又一个预想不到的教育难题……但只要我保持着对教育的激情和反思精神,我就会继续在激情中享受教育的快乐,在反思中提升教育的品质,在实践中丰富教育的智慧。
总之,自我反思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意识性不够,系统性不强,它可能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并容易导致教师产生封闭的心态,从而不仅无助于而且可能阻碍教师的专业成长。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从而有效地发挥反思的作用,使教师的专业技能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