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转化五重奏
2016-02-29殷丰勤
殷丰勤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浓浓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那么该如何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呢?
一、教育转化工作中应对后进生充满爱心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
在教育转化工作中,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高后进生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的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由于“亲其师而信其道”。
后进生的心理很脆弱,要加倍呵护,哪怕一个微笑的眼神,一个细小的动作,甚至教师的只言片语,都可能经他们的心灵以最强烈的震撼。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后进生的心理始终处于受压抑状态,有人形象地称之为“晒不到阳光的角落”。对于他们而言,长时间的被否定,受压抑,无异于一种漫漫无期的精神刑罚,他们的心理是矛盾的,一方面极其自卑,下意识地关闭自己的心扉,另一方面心理又时时燃烧着渴望,渴望改善自己的境遇。因此教师要用真诚的爱心去拆除学生戒备心理的障碍物,让他们能与老师情感上融洽起来,把两个积极性拧成一股绳,后进生的转化就有了可能。
二、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尊重后进生的人格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对学校教育在认识上和观念上都发生了变化,学生的人格也越来越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尊重,叫了多年的“后进生”又被悄无声息地改成了“学困生”。虽只是片言之差,却全然隐去了以往的歧视之嫌,且听起来更富人情味。因为在教师和学生的眼里,“学困生”只是由于各种原因在学习上暂时存在困难,成绩眼下还不够理想,但是通过师生的帮助和他们自身不懈努力,明天或是后天他们可能就是最优秀的学生。教师只有转变观念,通过课堂提问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得到了尊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尊严,这是一种恒久的动力,将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三、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赏识后进生的优点
古人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才也。”后进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如学习差的,他在音乐、美术方面有特长,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地加以表扬。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而对于部分在某些方面具有特长的同学,还可通过组织特定的活动,使其充分展露才华,从而增强自信。如有这样一位父母离异的学生,随奶奶一起生活,奶奶管不住她,父母在外地很少关心她,因此该生的生活很不稳定,影响了她的心理健康。她在教室里常做一些稀奇古怪的动作,以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她不讲卫生,不刷牙,不洗澡,垃圾乱倒乱丢。学习成绩更是出了名的差,老师见了她就头痛。后来,通过观察发现她热心班级管理,且在班上有一定的号召力。于是委任她为班上的劳动委员,专门负责班级的卫生工作。她从此工作积极主动,也注意严格要求自己,逐步改掉了以前的坏毛病,学习成绩提高得也很快。
每个学生的身上都蕴藏着他独特的个人潜能,教育的责任就在于把它挖掘出来,使它发扬光大!
四、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树立起他们转化的信心
使后进生进步,重新确立起自信心是转化工作的关键。歌德曾说过:“你失去了财富,你只失去了一点点,你失去了名誉,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气,你就什么都失去了。”教师要花工夫、下力气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在后进生通过努力取得成绩时既要立即肯定,又要提出新的目标。让他们看到希望,激发进步的内在潜力,确立起不断进步的信心。教师不能只是“恨铁不成钢”,而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不失时机地关心他们,引导和鼓励他们爬起来再前进。要相信后进生一定会进步,一定会赶上甚至超过优等生,成为一个品德优良、学业优秀的人。小学生犯错是难免的,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应该宽容学生。这种宽容,不是放任,而是对后进生的理解,理解后进生为什么犯错误,理解后进生为什么学业成绩搞不上去。只有在宽容的环境中,后进生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老师对他的关爱,只有在宽容的环境中,后进生才能学会宽容,他心灵里美的一面才能展示出来,丑的一面才能得到根除,也只有在宽容的环境中,后进生才能露出自信的笑脸。
五、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耐心期待他们转化
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的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如果没有一个长期、耐心教育转化后进生的心理准备,教师很容易丧失对他们的信心,甚至认为他们已经“无可救药,没有希望了”。要知道“一锹挖不出一口井来,一口吃不出一个胖子来”,雕刻一座石像尚需很长的时间,更何况是塑造人的灵魂呢?
郭沫若在做学生时就有几门功课不及格,但并不妨碍他以后成为一位著名学者;牛顿小时候智力很平常,班上成绩不好的学生中总少不了他;发明大王爱迪生曾因学习成绩不良被拒于学校门外;法国大革命家拿破仑读小学时成绩一团糟,以至于大家都认为他没出息;英国前首相梅杰,十六岁就辍学了……这些在学生阶段都被看作是平庸的人,后来却都成了世界上杰出的人物。让我们摒弃对后进生的偏见,多给后进生一些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后进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后进生的成长,积极探索新方法和技巧,努力加强对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或许另一个伟大的人物就在我们的手中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