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2016-02-29梅世贞
梅世贞
习总书记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全国人民应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的号令,把抗战精神发扬光大。
一、抗战精神的内涵
抗战精神产生和形成于抗战时期,是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并取得最后胜利的精神支柱,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
(一)奋勇抵抗、誓死不当亡国奴的爱国主义情怀 抗战时期,无论是军队,还是老百姓,都奋勇抵抗日本侵略者。1937年7月7日,当日本侵略军向卢沟桥一带进攻时,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奋起抵抗。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壮烈牺牲。民族英雄马本斋的母亲,被日本人逮捕后,拒绝给儿子写劝降信,绝食而死,集中体现出中国老百姓誓死不当亡国奴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团结意识 全面抗战爆发后,全国上下,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一起抗战。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指导下,全国各党派、各阶层、各民族,均放弃分歧和仇恨,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抗战,为取得抗战胜利聚集了强大的力量。
(三)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 抗战期间,中国军民经历了多方面的挫折和失败。军事上,太原保卫战、武汉保卫战、长沙保卫战等都以失败而告终;政治上,出现了汪精卫降日派;生活上,全国人民生活潦倒,困苦不堪。但是,面对这些挫折和失败,全国军民没有退缩,而是坚持抗战,最后赢得了抗战胜利。
(四)不怕牺牲、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拼死抗战,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一批抗日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中国军民不怕牺牲,血战到底的杰出代表。
二、大力弘扬抗战精神的现实意义
抗战精神虽然产生于70年前的抗战时期,但是,它并没有过时。今天大力弘扬抗战精神,仍然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首先,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会让全国人民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从而产生浓厚的爱国热情。列宁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其次,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使全国人民深深地受到抗战前辈们可歌可泣的事迹感染,从而把自己的爱国热情全部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去。
(二)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一是通过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能够引导全国人民在思想上更加重视中华民族凝聚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人们思想上一旦重视凝聚力,行动上自然就会想方设法增强凝聚力。二是通过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团结精神。中华民族的团结精神是抗战精神的重要内容,弘扬抗战精神就是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团结精神。而发扬光大中华民族团结精神的结果,必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其一,抗战精神本身是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说:“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其二,抗战精神激励全国人民克服困难。抗战时期,面对国力军力都很强大的日本侵略者,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奋力抵抗,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如今,我国国力和军力有了大幅度提升,在抗战精神的鼓舞下,完全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四) 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属性上看,抗战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产生积极作用。从内容上看,抗战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相同或相近。比如,抗战精神中的爱国主义、团结一致、不屈不挠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友善、自由、平等、文明等内容相同。因此,可以说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就是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 有利于净化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灵魂 目前,大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坚定,宗旨意识增强。但是,也有少数党员干部以权谋私,做出有损党的形象和人民利益的事情。通过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促使党员领导干部思想产生巨大震动。前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解放,冒着枪林弹雨,随时做好牺牲准备,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我们处在和平时期,待遇、生活水平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没有理由不做好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六) 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总体上看,当前世界是和平的,但是,还有一些地区战火不断。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能够警示世界上的军国主义分子,不要轻易发动战争。同时,促使全世界人民牢记战争带来的灾难和创伤,从而坚决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让全国人民继承和发扬抗战精神,打败一切敢于来犯的侵略者,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