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得志决胜清风店

2016-02-29夏明星张宁

党史纵览 2016年2期
关键词:我军敌人

夏明星 张宁

1946年6月,国民党悍然发动内战,人民军队奋起反击,解放战争拉开序幕。在华北解放战场,一年下来战场形势不容乐观:虽然我军相继进行了正太、青沧、保(定)北等战役,仗打得不算少,但指战员们对所取得的战绩并不满意。诚如杨得志所说:“我们感到,主要是未能集中兵力大量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敌人对北平天津保定三角地带的控制,敌我双方实际上仍处于胶着的对峙状态。”直到1947年6月,我军在华北战场仍很少有整师、整旅的歼灭战。究其原因,正如时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的聂荣臻所说,解放战争开始后,“军事指导上犯了一些错误,执行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的运动战的方针不够大胆”。“这使得我们的自卫战争,在这一年中胜利是很不足的”。“比起晋冀鲁豫等友邻区来,我们还是落后的”。因此,作为华北解放战场主力,晋察冀野战军指战员渴望早日打一个大胜仗,改变华北战场僵持局势。清风店战役,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展开的。

杨得志想抓罗历戎,罗历戎行踪诡秘

1947年9月中旬,东北野战军展开秋季攻势,势头越打越猛,国民党军被迫从华北战场抽调3个师出关增援。这样,华北战场上国共两军兵力对比发生了有利于我军的变化,而且敌人兵力部署也出现了漏洞。10月4日,时任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的杨得志、第二政委杨成武、参谋长耿飚等决定,抓住这个机会,再次出击保北,向国民党军展开攻势,在运动中打一个大的歼灭战。

当然,国民党军没有闲着。他们为防备中共军队乘虚而入,将主力部队作了相对的集中:1个军驻守大清河以北之雄县、霸县、新城;1个师守卫平津间交通线;1个旅配置于涿县、涞水、定兴一带;1个师配置在北河店、固城、徐水一带;2个师驻守保定;而主力中的主力——罗历戎的第三军,则镇守战略要地石家庄。除石家庄外,上述各地均在保北,位于平汉铁路线东西两侧。敌人的战略企图,仍然是要确保平津保三角地带。如果把这块三角地带比作一头牛,那么北边的北平就是牛头,东西两侧的天津、保定便是牛腿了。面对敌人如此布势,杨得志等决心既不砍它的头,也不剁它的腿,而是在保北实行中间突破,吃掉这头牛最肥的部分。

这次出击保北,战役决心是围城打援:即围攻既是北平南大门,又是平汉铁路咽喉之地的徐水,吸引敌人来援,以便在运动中歼灭他们。能否调动敌人的关键,是围攻徐水的部队动作要猛,要以最快的速度占领徐水,真正打痛敌人,否则,援敌是不会出动的。这个任务,杨得志交给了陈正湘、李志民领导的第二纵队,并将冀中独立第七旅配属他们指挥。杨得志等考虑,敌人援兵出动的方向,可能有两个:一是徐水以南的保定;一是徐水以北的固城、徐水东北的容城。至于石家庄罗历戎部第三军能不能被调出来,杨得志等研究认为:罗历戎是蒋介石嫡系,石家庄是支撑平津保三角地带的战略支点,因此罗历戎不会轻举妄动。

但是,杨得志等还是希望最好能把罗历戎调出来,并在运动中歼灭他。如能取得这样的战果,它的意义不仅是歼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更重要的是可以进一步孤立石家庄,并为最后夺取这座大城市创造有利条件。当然,要使罗历戎离开石家庄,钻进我军的口袋,比调动其他的部队要难得多。不过,杨得志等分析,这种可能性还是存在的:要使罗历戎和他的上司确实感觉到我军的决心,就要不惜一切代价拿下徐水;而徐水一旦被我军攻占,保定便危在旦夕,石家庄也将受到更大的威胁。这样一来,罗历戎就不会坐视。也就是说,要使罗历戎出石家庄,我军就必须以有效的战役行动,成功造成对方的错觉。

为确保攻打徐水没有后顾之忧,杨得志等决定:郑维山、胡耀邦领导的第三纵队,曾思玉、王昭领导的第四纵队负责打援;冀中独立第八旅等部队在石家庄外围活动,监视罗历戎的行动。杨得志等还考虑到,敌人援兵有从几个方向同时扑来的可能;如果真是这样,他们的兵力会大大超过我军,我军必须准备予敌以相当杀伤后,诱敌西进(东边是天津,于我军不利),迫敌分散,然后在运动中各个歼灭他们。晚年,杨得志也坦承:“只是我们没有完全预料到,此次战役的‘压轴戏’中,敌方的主角是罗历戎。”

10月14日,经过彻夜激战,第二纵队拂晓时分别攻占了徐水的南关、北关,3个突击连甚至一度突入了徐水城内。可惜,由于第二梯队动作稍慢,3个突击连没能坚持得住。在这样的情况下,杨得志等不为所动,仍然坚持围城,继续攻击,以实现打援的预定方案。

援敌终于被调出来了,他们从北面调集了5个师10个步兵团和1个战车团,沿固城、容城齐头并进,南下驰援徐水。我军第三、第四纵队奋力阻击,将敌人遏止于徐水、固城、容城之间的狭窄地带。

徐水、固城、容城是一个小三角地带,国共双方众多兵力集结于此,运动起来相当困难。战到17日,增援的国民党军还是猥集一团,昼攻夜停,双方在徐水、固城、容城之间形成杨得志等预料中的对峙局面。

而在石家庄方向,没有情报显示罗历戎出兵北援,杨得志等有点失望了!

“这个敌人是送上门的,战机确实难得”

为打破僵局,杨得志等研究决定:第二纵队仍在徐水一带,围城任务不变,夺城攻势不减,以迷惑敌人;主力向平汉铁路以西遂城、姚村地区转进,引诱国民党北路援军西进、迫敌分散,寻机在运动中各个歼灭。17日下午,第三、第四纵队开始向西运动。

这时,晋察冀野战军指挥机关在容城东马庄,位于白洋淀附近。为了使西移中的各纵队能及时与野司联系,也为了便于观察敌人的动态和接受上级的指示,杨得志等决定,野战军指挥机关随大部队转移;电台暂时留在东马庄,待部队全部出发后再向指挥机关靠拢。17日午后,杨得志等离开东马庄驻地,开始隐蔽西进,他们一行只带了几个作战参谋和警卫员在身边。那时候,部队没有汽车,一行人全部骑马。

回忆当年一幕,杨成武这样写道:

河北大平原的晚秋黄昏,阵雨初霁,清风送爽。刚刚收起青纱帐的庄稼地里,洒满金色的余晖。空气里含着浓重的秋露,湿润着战士们的征衣。战士们一队队、一行行,迈着齐刷刷的步伐,向西向西。路面软软的,走起来似有弹性。再没有比这个时候行军,更使人感到舒适了。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走出十几里。忽听后边传来一阵急骤的马蹄声,同时有人大声喊着:“首长停一下!首长停一下!有重要的情况报告!”

杨得志、杨成武、耿飚3人翻身下马,站在路旁,3人定睛一看:来者是野司的通信员。只见他满脸汗水,上衣都湿透了。通信员向3人敬了军礼,接着把两份电报交给了杨得志。电报是留在东马庄的电台收到的,是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拍来的敌情通报。电文极简单,大意就是:密悉:罗历戎率第三军出石家庄。现已渡滹沱河,向新乐开进。

回忆接到电报的感受,杨得志说:“战争中情况突变是经常的。罗历戎出石家庄我们也有所料,但情况变化得这样快,却是我没有完全料到的。二十几个字的电文,将牵动千军万马,真可以说是字字千钧。‘罗历戎是冲我们来的。’这是我看完电报后的第一个反应。‘整个战局将要发生重大的变化。’我想。”

新乐县,在石家庄东北,保定、徐水、容城西南。罗历戎北出石家庄的意图,显然是想造成对我军南北夹击的局面。这是一个野心勃勃又十分大胆的行动,罗历戎怎么敢有这个胆量?又怎么敢下这个决心?

杨得志此时还不知道,是蒋介石的野心“帮助”了自己。10月6日,正在北平的蒋介石当面交代罗历戎:可将第三军抽调一部到保定,加强机动部队。蒋介石认为:共军强攻徐水的兵力不足,要求罗历戎兼程北上夹击,想以此役解救华北危局。早在15日13时,罗历戎就率领第三军主力1. 3万多人,秘密轻装向北驰援。16日晚,第三军渡过滹沱河,次日才暴露行踪!

敌情发生了这样重大的变化,杨得志深知:野战军西移的预案必须改变,而且要快,不然,不但难以歼敌,且有可能陷入被敌人南北夹击的境地,那样便很被动了。于是,他大胆提议:“尽快抓住罗历戎,打掉他,歼灭他!这个敌人是送上门的,战机确实难得!”

杨成武、耿飚完全同意杨得志的提议,他俩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打!坚决地打!”

此时,北进的罗历戎部仅有1个师加1个团,而晋察冀野战军可以集中6个野战旅,兵力对比可达6倍。这一仗打好了,就可以扭转长期以来敌我双方对峙的局面。

“取胜的关键,仍然是无情的时间”

决心一定,面临的首要问题,便是战场的选择。在哪里打掉罗历戎呢?

在保定以北打,是敌人所求,绝对不行。仗必须在保定以南打,但又不能离保定太近。因为敌人不仅在保定有1个军,保定以北还有更多的部队。耿飚伏在地图上,围着清风店地区画了一个大大的圈,提议说:“我看就在这里打!”

清风店以北是望都、保定,以南是定县、新乐(罗历戎当时的驻地),对我军来说是个比较理想的战场。只是罗历戎部距清风店地区只45公里多,而我军主力离清风店地区最近者75公里,最远者达125公里以上,且正在继续西进。如果战场北移,我军的行程可以缩短,罗历戎部的行程会加大;但是,那样便离保定太近,不行。南移,我军的路程将更远,也不行。所以,能不能打上、打好这一仗,关键的关键在于:我军能不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在罗历戎部的前边,到达清风店。“兵贵神速”,时间就是胜利!

杨得志等3个人围在地图旁,以小时为单位计算着敌我双方行军的速度:我军正常的行军速度,一般为每小时5公里。现在情况异常,这样的速度显然不行,必须要强行军。强行军的速度,每小时可达7公里。但是,连续强行军很难按这个时速计算。因为4个小时以上总要吃点东西,十几个小时以上总要有点休息的时间。就算我们的战士不吃不喝不休息,按时赶到预定战场,巨大的体力消耗是很难保证战斗胜利的。另一方面,我军从来不打糊涂仗。当时,野战军3个纵队的大部分及上万地方部队,都在运动中西进,要他们掉头南下,就必须讲清楚这个带全局性变化的原因。这也需要时间。

时间!时间!一切的一切,都在于时间。

接着,杨得志等3人的计算更具体了:罗历戎部距清风店地区45公里,此时天已过午,国民党军队是不愿也不敢搞夜行军的。何况罗历戎根据蒋介石的通报,认为我军兵力不足,行军速度不会加快。即使他发现了我军的意图,他的部队由于一些军官眷属紧随不舍,一小时能走5公里就不错了。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从新乐县至清风店地区都属于解放区。罗历戎从石家庄北进,实际上是孤军深入。而我军在这个地区,有坚强的地方党和政府,有广大的、觉悟很高的人民群众,有原先布防于此的冀中军区独八旅和大量的地方武装、民兵。他们了解到野战军的战略意图后,会积极有效地袭扰和钳制敌人,迟滞其前进的速度。因此,罗历戎部到达清风店一带,最早也得明日黄昏。如果地方武装和民兵钳制得好,甚至可以迟滞他们到后日拂晓。就我们的部队来说,前3个昼夜在徐水地区,不论是攻城的,阻击打援的,都是在运动中激战,体力消耗大,减员也不少,现在强行军南下,困难自然很多。但是,要抓住罗历戎部并且消灭他,我军的主力无论如何,必须在24小时之内走完100公里左右的路程,赶到方顺桥以南的清风店地区。否则,不但这个仗能不能打上是问题,即使打上,要消灭敌人,困难将会更多、更大。反复思量,正如杨得志说过的:“取胜的关键,仍然是无情的时间。”

决心既定,绝不动摇。耿飚蹲在秋风萧萧的田野里起草命令:原攻击徐水归第二纵队指挥的部队不动,野战军其余各部接令后一律立即掉头南下,目的地是方顺桥以南的清风店地区。可以说,杨得志等处置得力:“从接到敌情变化的电报,到发出南下清风店的命令,总共用了不到半个小时。”

杨得志身边没有电台,就算找到电台,他们一时也无法与运动中的部队取得联系,于是,下达命令只得靠身边的参谋人员。好在我军当时的有线通信联络网搞得比较好,参谋们分头纵马赶赴较近的部队,采取接力的办法:有电话的用电话,无电话的派人;近的通知远的,远的通知更远的。他们向传达命令的同志反复强调:要快!要快!要快!

传达命令的同志出发后,杨得志等身边只有作战参谋余震和3个警卫员了,大家一齐动手把地图装好,掉转马头加速南下。

“这些激动人心的文字,今日读来仍感到热浪扑面”

18日拂晓前,杨得志等赶到新指挥所开设地。这时,野战军指挥机关还没有赶上来,3名警卫员中有两名外出警戒了。耿飚面对几部电话机在不停地讲话,杨成武、杨得志商谈着起草一个发往部队的战斗动员令,身边那名唯一的警卫员突然问:“首长们要不要吃点东西呀?”

是啊!从17日中午到现在,十几个小时过去了,连口水也没顾得上喝,他们3人确实有点饿了。耿飚手按着电话机,笑着对二杨说:“这里有我,你们二位,”他又指了指警卫员,“你们3位去做饭吧。不过要快一点,我们在这里停不了多久。”杨成武同意:“这个分工好。不过,做饭我不怎么在行。这样吧,司令员和小鬼去做饭,我去溜马。我们的马猛跑了一夜,不溜一溜不行。”

另外,杨成武认为,这一仗关系重大,急需要一个紧急战斗动员令,提出简单、明快、生动、有力的口号,传达到正在急行军的所有部队,化作行军、作战的力量。杨得志完全赞成他的建议。于是,杨成武一边溜马,一边推敲着紧急动员令的内容,等把马溜完,腹稿也就考虑得差不多了。

3个战友——司令员、政治委员和参谋长按照自己的分工,在天将破晓的华北平原无名小村里开始了工作。

杨得志的烹饪水平只能说一般,但总算把饭做熟了。耿飚一边吃,一边取笑说:“你这个湖南人,饭做得一点湖南味道也没有。”杨成武也打趣说:“司令员做的是河北饭嘛,不错,不错!”他一边吃,一边对警卫员说:“拿一些给余震和电话班的同志吃吧!”警卫员也笑着说:“不用了,人家做的肯定比咱们的好。”回首大战前夕那一幕,杨得志十分怀念:“这也难怪,我确实是个不称职的炊事员。但在大战前能吃上这么一顿饭,大家还是很高兴的。”

很快,各个渠道不断送来敌人的最新动向:不出杨得志等所料,罗历戎果然不敢夜行军,早早在新乐宿营了。罗历戎宿营做着“美梦”,我军却是枪不离肩,马不卸鞍,日夜兼程地往南赶。

当时,部队建议野战军首长重视两件事:一,吃饭问题;二,战场救护问题。指战员们说,吃饭关系到时间。一顿饭连做加吃,起码要个把小时,3顿饭就是三四个小时。省下这些时间,赶一赶能跑五六十里路!战场救护,关系到战斗力。仗打响了,要部队自己运送伤员,必然会影响战斗力。杨得志认为,部队的建议很重要。他一边告诉时任冀中军区司令员的孙毅、政治委员林铁和独八旅,要他们组织地方武装力量和民兵,不惜一切代价拖住罗历戎前进的速度。同时,他又通报晋察冀边区党、政负责同志,请他们组织群众全力支援野战军的行动。

接着,杨得志下令:指挥所前移,目标清风店!大家忙着指挥所的前移,杨成武仍坐在蜡烛下推敲紧急动员令。回忆那份紧急动员令,杨成武晚年说:“那个时候,起草重要文件,领导同志多是自己动手。”最终,一份充满战斗精神的动员令出来了,它是这样写的——

前线全体指战员:

配合兄弟地区反攻,打大胜仗的机会到来了!我们面前是蒋匪忠实走狗罗历戎亲率第七师和六十六团4个团。敌人轻率远逃,行军疲劳,孤军深入,心理恐慌,已经给我们造成打大歼灭战的充分条件,我们已调了绝对优势兵力和炮兵来歼灭敌人!

一、集中一切兵力、火力,猛打!猛冲!猛追!发挥三猛战斗作风。狠打、硬打、拼命打,毫无顾虑地冲垮敌人!包围敌人!歼灭敌人!

二、不顾任何疲劳,坚决执行命令!不顾夜行军、急行军!不管没吃饭、没喝水!不管连天、连夜的战斗!不怕困难!不许叫苦!不许怠慢!走不动也要走!爬着滚着也要追!坚决不放跑敌人!全体干部以身作则,共产党员起模范作用。

三、高度发挥作战机动性,哪里有敌人就冲向哪里,哪里枪响就冲向哪里,哪里敌人没消灭就冲向哪里!……谁消极观望就是犯罪!敌人顽抗,必须坚决摧毁;敌人溃逃,必须追上歼灭!

同志们!坚决、干净、彻底、全部歼灭敌人!活捉敌人军长罗历戎!活捉敌人师长、团长!创造晋察冀空前大胜利,看谁完成任务最多、最好,看谁胜利果实最大。

打胜仗的比赛!缴枪捉俘虏的比赛!为人民立大功!

对于这份动员令,杨得志非常赞赏:“我很喜欢这个开门见山、气势磅礴、火药味浓、鼓动性强、似乎千军万马就在眼前的动员令。……这些激动人心的文字,今日读来仍感到热浪扑面,催人发奋。”

“人民,只有人民,是我们坚强的后盾”

黎明时分,杨得志等来到大路上,只见几路大军全在跑步向南!一些干部背包上摞着从战士身上“抢来的”背包,肩上扛着从战士们手中“夺来的”枪支,一边跑一边用简明的语言为战士们鼓劲:“提前赶到清风店,坚决活捉罗历戎!为我军争光,为人民立功,同志们,加油呀!”

地方党、政府和解放区的人民,在短短的时间里为部队准备的一切,是杨得志等完全没有想到的:大路上,每隔50米左右就有一口大缸,缸里分别装的是开水、带枣的小米稀饭、加了糖的玉米面粥。为了保温,有些大缸的外面包上了厚厚的棉被。想得多周到呀!缸与缸之间,是临时架起的锅灶,锅里贴着当地老乡爱吃的玉米饼子。

映入杨得志眼帘的,是一幕幕人民战争的生动画卷:

乡亲们把带着“锅巴”的玉米饼子,送到战士们的手里,还是热乎乎的呐。

守候在大路两旁的大部分是妇女。她们提着篮子,端着簸箕,里边不仅有馒头、大饼、烧鸡、鸡蛋和大红枣、黄柿子,还有军鞋、毛巾、慰问袋和撕成绑带那么宽的新布条。

有些鸡蛋是染红了的,老大娘一边往战士们的口袋、挎包里塞,一边念叨着:“这是俺儿媳妇‘坐月子’用的。带上吃吧!多杀顽固军保俺过好日子。”

看到有的战士的鞋子破了,用绳子绑在脚上,大嫂们一拥而上,争着给战士换新鞋。有的战士脚跑肿了,新鞋穿不上,她们便把战士的脚揽在怀里,轻轻地挑泡、挤水,然后一层层地包上布条。

姑娘们把绣了花的慰问袋送到战士手里,悄声说:“里边有吃的有用的,还有信。”有些大胆的姑娘问战士:“你叫什么名字?能当英雄吗?”

有的老大爷把烧鸡撕成碎条,紧跟着脚步不停的战士,一边往战士的嘴里送,一边嘱咐着:“孩子,吃吧,打起仗来就没有工夫了。记住,千万小心,躲着点枪子呀,那东西不长眼。”

随部队行动的担架队多半是男青年,也有不少英姿飒爽的姑娘。战争年代的担架队员,不仅要在炮火中抢救和运送伤员,还要当向导,修工事,运粮草,捕捉和看管俘虏。他们的血汗,是和战士们流在一起的。

晚年,杨得志回忆清风店战役,动情地写道:

战后统计,在短促的时间里,冀中人民组成的民工队伍达10万人、担架11000副、牲口9600头、大车3400辆。战区一带数以万计的民兵,很好地保护了军用电线,保证了指挥联络的畅通。人民,只有人民,是我们坚强的后盾!

由于接到罗历戎出石家庄的情报后,野战军指挥所基本上是在马背上、在进军的途中,无法与军区联络,杨得志心中焦急:聂荣臻司令员找不到我们,一定很着急。于是,当野战军指挥所移到清风店以东温仁村外的一片松柏树林里后,他立即将作战部署和情况报告聂荣臻,并请求指示。

17日傍晚,接到罗历戎先头部队接近定县的情报。新乐到定县25公里,这个罗军长走了不止一昼夜。不是罗历戎不想走快,是中共领导的地方武装、民兵和广大的人民群众,阻挡了他的去路。罗历戎部所经之地,地雷、冷枪、突袭总是不断。他们在新乐是宿营了,可是并没有睡好觉。罗历戎部的粮草,他是准备靠沿途抢劫来补充的。而他根本没想到,解放区的人民群众实行了彻底的空室清野,有些村庄连水井都填死了。最使罗历戎恼火的是,解放区地方武装很有声势的袭击,让他摸不透虚实,有时还不得不摆出阵地战的架势来对付。

战役正式打响前,杨得志接到一个出乎意料的消息:时任冀晋区党委书记兼冀晋军区政委的王平到了前线。杨得志纳闷:他不是在阜平县参加晋察冀中央局的土地会议吗,怎么突然来到了前线,而且这么快?原来,王平是聂荣臻派来的。聂荣臻交给王平的任务,是统一组织指挥地方武装、民兵,尽一切可能迟滞罗历戎北上,为野战军南下争取时间。王平接到任务后挥鞭跃马,急速飞驰,竟把一匹膘肥体壮的高头大马,活活累死在半路上了。他又赶紧借了一匹马,以意想不到的速度赶到前线。对于王平的功劳,杨得志不惜笔墨:“这位身经百战的老战友,亲率一个独立团和上千民兵,有效地迟滞了罗历戎北上的行动。我们是清风店战役的主力部队,但在战役正式打响前,王平指挥的队伍已经开始战斗了。”

“打下去,熬下去,阻住敌人就是胜利”

各路传来的消息,都是令人鼓舞的,唯独留在保北的4个旅兵力,让杨得志等放心不下。这些部队,由第二纵队司令员陈正湘、政委李志民统一指挥,任务是摆开决战的架势,坚决阻击保定地区的大敌南下,以保证清风店战役的胜利。野战军主力南下后,他们在敌我兵力十分悬殊的情况下打阻击,为使敌人坚信我军主力仍在保北,不得不打阵地战。诚如杨得志所说:“4个旅要打出10个旅的样子,担子实在是太重了。”每当杨得志等通过电台询问他们的情况,得到的回答是:“请野司放心,决不让这里的敌人南下一步!”

战局的发展,可以说完全在杨得志等意料之中。我军全部赶到方顺桥以南并全线展开后,罗历戎部被阻止在清风店周围的高家佐、东南合、西南合,以及大瓦房、小瓦房等地。这时,这个不可一世的第三军军长才发现:挡在自己面前的,不是他很不以为然的民兵,而是共军的主力。他向他的直接上司、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报告,请求援兵。但是,糊涂的孙司令官却坚持己见:一天多之前,那里的战斗异常激烈,共军曾攻进了徐水城关,只是由于他孙连仲“指挥若定”,共军才“被迫”收缩“溃退”;如今,那里共军的攻击没有减弱,战斗依然十分紧张,故共军主力仍在保北一线。于是,这位战区司令长官对他的下属大吼:共军连辆汽车都没有,他们靠什么在20多个小时内,从保北赶到保南的清风店?他们会飞吗?他们是“神行太保”吗?大吼之后,他当然还要安抚:你放心北进吧!

这时,我军的战役合围已经形成。罗历戎所部不但不能北进,东、西两面的活动余地也不大了,即使他敢违令南返,唐河的渡口也已经被我军封锁了。

10月20日,清风店战役打响。由于我军急促赶来,对敌兵力部署的情况了解得不很详细,没有在战役合围的同时,在战术上分割敌人,给予很快地各个歼灭。21日,我军采取分割战术,把敌人切成若干小块,集中兵力,将罗历戎及其主力第七师所在的西南合外围扫清,打破了他的“梅花形”防御体系。

21日一天的激战,大概使孙连仲清醒了一些。据说,他曾坐飞机到了保北上空,亲自指挥那里的战斗。如果在那里取胜,即使造不成“南北夹击”的局面,起码可以帮助罗历戎突围:他在保北的部队有上百辆汽车,如果能摆脱我军,几个小时便可以赶到清风店地区。孙连仲很清楚,靠清风店以南石家庄的力量,是不可能解救罗历戎的,而且石家庄只有一些杂牌部队,他们是不敢出来的。

这样,我军在保北打阻击的部队压力更重了,战斗更苦了,责任也更大了。杨得志等随时将清风店这边的战况通报他们,要求他们也将那边的战况、特别是困难报告野战军指挥机关。陈正湘、李志民的报告很及时,但是没有一次提到困难。来电都很简单:围住罗历戎对我们鼓舞极大,祝全胜!战士们提出的口号是:“打下去,熬下去,阻住敌人就是胜利!”每当回忆这场恶战,杨得志都很感慨:“这个‘熬’字,使我们看到了保北战斗的残酷程度和干部战士坚忍不拔的决心。”战后,晋察冀军区和野战军前委公允地说:没有保北阻击战的胜利,就没有清风店阻击战的胜利。当时,杨成武说:“那边的同志们打苦了。”一向沉稳的耿飚,也不免着急说:“我们这里要快,要争分夺秒!”

为了加速战役的进程,杨得志等连夜决定集中5个旅的优势兵力,从东西南北4个方向向罗历戎指挥所所在地西南合总攻。另派少量部队,准备阻击保定方向可能出援的敌人。

22日凌晨了,我军向西南合发起了总攻。罗历戎很清楚,这是决定他命运的时刻。他把步兵、工兵、炮兵、通信兵,大汽车、小汽车、弹药车、军需车都集结在马家大院的四周。兵力是够多了,但这么多部队集中在仅400多户人家的西南合村,要想构成什么防线,是不可能的了。10点钟左右,我军全部占领西南合,活捉罗历戎。

战役刚刚结束,聂荣臻、罗瑞卿等便来到了前线。聂荣臻见到杨得志等,假装生气地说:“啊呀,你们怎么搞的嘛,我好一段时间都找不到你们呢!”

杨得志笑着说:“我想,这一仗打不好,肯定是要受批评的。”

聂荣臻乐了:“我看你们是只想着打好,没有想到受批评。所以就打好了嘛,打得很好嘛!”

“清风店大歼灭战胜利,对于你区战斗作风之进一步转变有巨大意义”

清风店战役歼敌2万余人,生俘第三军正副军长等将校级军官10名。战役结束后,晋察冀边区召开了祝捷大会,聂荣臻做了重要讲话。他高度评价了战役胜利的意义:“这次歼灭战打得很干脆,从军长至马夫没有一个逃跑掉。李文(国民党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亲率十六军、九十四军和九十五师等部的增援救不了他们,蒋介石在北平亲自指挥也救不了他们!”

当时,朱德总司令为战役的胜利,专门作了一首诗:

南合村中晓日斜,频呼救命望京华。

为援保定三军灭,错渡滹沱九月槎。

卸甲咸云归故里,离营从此不闻笳。

请看塞上深秋月,朗照边区胜利花。

10月23日,毛泽东致电聂荣臻等,高兴地说:“清风店大歼灭战胜利,对于你区战斗作风之进一步转变有巨大意义。”

清风店战役,是我军歼灭战著名战例。因此,国防大学首任校长张震认为,通过解剖这一战例,学习我军高级指挥员的指挥艺术,学习战役进程的各个环节的战术思想,并且利用这一战例进行想定作业,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结合上进行思考,能够提高学员的战役谋划能力。于是,国防大学首任政委李德生于1988年5月带领基本系指挥员班的学员,专程研究清风店战役。时隔40余年,我军新一代指挥员来到这里,面对先辈们留下的战争业绩,分析研究战例,进行想定作业,锻炼了谋略和指挥能力。这种做法,很受学员的欢迎。(题图为清风店战役形势图)

(责任编辑:张文军)

猜你喜欢

我军敌人
《突破口》,道出我军制胜密码
新时期我军军事人才建设的路径探索
人工智能在美军装备维修保障中的应用与启示
稀奇古怪的敌人
稀奇古怪的敌人
敌人派(下)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一段往事
骑着激光炸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