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元唐刻,一纸云烟

2016-02-29国胜连

海燕 2016年1期
关键词:刻石旅顺拓片

国胜连

开栏语

观照寻常古物旧玩,体味巧工心思,复原迷离真相,探究器物之美;从前贤旧闻、典章制度中解析蛛丝马迹,解析斑斓文化气象;鉴赏品评。细说收藏故事,陶冶情操,雅俗共赏。

旅顺的秋天,静关,又散发着淡淡的哀愁:飘渺,恰似依稀的天边云烟。

走进旅顺,仿佛就融入了历史。

2015年9月15日,旅顺博物馆联合辽宁省博物馆将两馆所藏罗振玉旧藏碑帖拓片按石刻年代(自秦到五代)精心编排,倾力推出了“墨林星凤一罗振玉旧藏碑帖展”,展期长达百余天。此展似与当下汹涌的文化界金石热潮相契合,但我更觉得是一桩推陈连湾乡邦文献的盛举,于是欣欣然意欲前往顶礼观展。我的好友孙海鹏先生在微信上广发召集帖,邀约同好,齐聚旅顺博物馆,特别倡言“看雪堂藏碑帖以及鸿胪井刻石展”。大连图书馆白云书院院长孙海鹏,好文史,喜读书,以赏鉴全石书画,搜罗文房为乐,曾潜心于大连地方史研究,著有《翼庐慵谭》《青泥诗文补》《将船买酒白云边》《连湾墨林记》等专著。我与海鹏先生交往有年,常就连湾墨林掌故,金石书画艺事请益,海鹏先生总是有问必答,面含微笑,妙语联珠。海鹏先生为人磊落大方,朋友求书索字,每每有求必应,手上积藏的一些小画拓片尺札丈房钱泉常于谈笑间随赠友好。我曾戏言,有朝一日仿效郑逸梅,编辑一部翼庐往来书信集。

10月最末的一个周日,天气已转凉,晨起我便邀上两位好友驱车南下,一路掠过蜿蜒飘香的秋景,避开太阳沟秋叶铺街来往如织的游人,如约迈进期待已久的旅顺博物馆,走近“墨林星凤”,细品雪堂费尽终生心血聚藏起的金石气象,呼吸着历代碑帖所散发出清雅经年墨香,仿佛荣享一场金石至尊的饕餮盛宴。当下之时能于煌然展馆一堂之内,亲见近百幅国宝级的雪堂大云书库旧藏,令人感怀。

“墨林星凤”是在旅顺博物馆的分馆二楼展览,而主馆正有“鸿胪井刻石展”,我连生惊喜。大唐先天二年,公元713年,睿宗皇帝派遣郎将崔忻,摄鸿胪卿官衔,以“敕持节宣劳靺鞨使”的名义,从长安出发,经陆路到达山东登州乘船渡海至旅顺辽东,前往震国都城敖东城,宣谕在震国建忽汗州和册封大柞荣官爵的使命。崔忻代表唐朝皇帝册封大祚荣为左骁卫员外大将军、渤海郡王,并在大祚荣管辖地区置忽汗州都督,从此去蛛揭之号专称渤海,正式隶属于唐王朝。为铭记此行之胜,开元二年春夏之交,崔忻归途选中了旅顺黄金山麓一块大如卧驼的巨石,凿下二十九字题刻“敕持节宣劳靺鞨使,鸿胪卿崔忻井两口永为,记验开元二年五月十八日”。这就是“开元唐刻”也称“旅顺口鸿胪井刻石”。

流连展馆中,崔忻题名以及明清五六处题刻波诡云谲,遒劲唐楷椎拓出的墨灰烟云,劫难流落异邦的孤寂哀伤,都在这里静静地呈现着。周末,展馆内却有些冷清,不知满城的人都跑到哪儿去了。记得海鹏先生曾动情说过:“我已经有近十年光景不做大连地方史研究了,但是对保存乡邦文献的那种深情依旧存在。我深信,任何一个游离于乡邦文化氛围之外的人,在其内心深处,一定有颗善护持之心,无论沧海桑田,这里都是我们赖以生长的地方。”他的心思,我明白。

午后,走出旅顺博物馆,本想再到洞庭街罗振玉故居和大云书库走一走。想到三四年前陪好友成都王家葵先生前来凭吊的情景:大云书库已经空空如也,故居残楼破败,落叶飄摇,这样不去也罢。车过旅顺火车站。我心中一下豁然开朗,旅顺博物馆正在作的“墨林星凤”与“鸿胪刻石”两个专题展,实有内在的关联。

1928年末,雪堂由津门迁居旅顺,续建大云书库。其间于1932年3月,赴长春参加伪满洲国执政典礼并任职。1937年3月退职返回旅顺寓所,整理刊行所藏古文物史料,直到1940年5月于旅顺逝世。大云书库以內藏南北朝写本《大云无想经》而得名,共藏有历代碑碣墓志、金石拓本、法帖、书画等30余万册。后来旅大光复,大云书库遭遇苏军兵燹,雪堂旧藏遂做云烟四散。今天辽宁省博物馆、旅顺博物馆的很多甲骨、青铜、陶器、书画等珍贵文物多源自罗家,各地图书馆也收藏有大量的罗家旧藏古籍文献。早在1916年,雪堂将敦煌石室藏经洞中所出的3种唐人碑文书法的唐拓本,即唐太宗李世民书《温泉铭》、欧阳询书《化度寺塔记》、柳公权书《金刚经》,收编为《墨林星凤》一卷影印行世,这就是此次旅顺博物馆雪堂旧藏碑帖特展取名的由来。

近百年解读“鸿胪井刻石”历史价值并进行系统历代文献梳理考证者,罗继祖堪称翘楚。雪堂哲孙罗继祖。初字奉高,改字甘孺,晚号鲠厂,自幼与祖父一起生活。接受严格的庭训,从塾师读古书、习书画,从未进过学校,没有任何学历,却学贯文史,博涉多通,成为大学教授,后来长期在吉林大学历史系任教。罗继祖在历史、考古、文博、图书、书法等领域皆有建树,尤其在文献学和东北史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

罗继祖在《东北史丛话》中说:“东北古石刻寥落,若辑安魏毋丘俭丸都山纪功刻石,高勾丽广开土王纪功碑,远在魏晋间,唐刻惟今旅顺黄金山下开元二年持节宣劳靺鞨使崔忻题名一石。俗称鸿胪井者。”崔忻“持节宣劳林揭”事,两唐书皆有明确记载,但“鸿胪刻石”不见经传。罗继祖明述其详:“此石首著于明毕恭《辽东志》,《大清一统志》亦具载之。光绪乙未冬,前登莱青兵备道刘含芳特构石亭复护井题记石旁,日本据旅顺时,载其归其国宫内省。现惟拓本,凡三行,廿九字,书法古隽,在唐人楷法中别具一格,后来杨惺吾书颇似之。”

在鸿胪刻石展厅中,最接近唐代实物的是一块复制的鸿胪井刻石碑,上面镌刻着唐代开元崔忻的题名和清代光绪刘含芳的题记。它见证了鸿胪刻石由石大如驼的天然刻石演变成短小尺方碑碣的蜕变,也揭开了罗氏拓本的源头。罗继祖说:“吾家尝觅善工模刻一石酷肖,可以乱真,后以赠旅顺博物馆,今闻无恙。当时椎拓数十纸存箧中,今已无一纸矣。”不知其所言是否就是此物。

2014年春天,海鹏先生结识了王德亮、杨玉璟、陆刚、祝扬等几位热心大连文物和文献保护的年轻朋友。一次聊天时,海鹏先生说小时候就知道旅顺鸿胪井,到现在几十年了,从来没见过“鸿胪井刻石拓片”,特别希望能够利用现代技术复制出“鸿胪井刻石拓片”。2015年6月,祝扬先生在宣纸上复制成功,所依底本为孙宝田旧藏拓本。当时,海鹏先生端着拓片,如见故人,百感交集,难以言表。很快我便从海鹏先生手上获得一张复制精良、现代电子合成版“鸿胪井刻石拓片”,海鹏先生欣然题跋:“井口铭貽是唐代,扇头迹赠皆明人。此乃钱箨石赠伊福增格句也,井口之铭即是此拓。”

看过旅顺博物馆双展后,我委托裱工将海鹏先生题跋“鸿胪井刻石拓片”裱好,现在每日朝夕面对,如对故人。海鹏先生正在筹划做“双勾鸿胪井刻石”拓片手卷,鲁九喜、刘一闻、徐容斋、吴香洲、扬之水等金石学家、著名学者、书法家、画家奉献墨泽,名家荟革,蔚为大观,前无古人,值得期待。

前两天,读到元大家松雪道人赵孟頫的一首七言诗《过崂顶》:“山海相依水连天,万里银波云如烟。挥毫绘成天然画,笔到穷处难寻源。”抬眼再看案上的鸿胪井刻石拓片,一片清芬,云烟氛氳。

责任编辑 董晓奎

猜你喜欢

刻石旅顺拓片
《韦洽墓志》拓片
五代南汉李纾墓志拓片
北宋《曲行殷墓志》拓片
拓片制作中的用墨技巧
海中刻石 拙中取意
秦始皇刻石还剩多少
旅顺道院暨世界红卐字会旅顺分会地址奠定记碑
大连至旅顺中部通道隧道消防系统设计
元氏所出十六国后赵时期界封刻石小考
重建祖屋之刻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