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生活方式可避免早产
2016-02-29章沁
章沁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妇产科主任胡娅莉教授曾做过一篇关于“中国妇女早产发生率——西方化生活方式的影响”的报告。早产特别是极早早产,不但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也是一些并发症如脑瘫、智力低下、心肺肾以及免疫功能不良等造成终身生活质量低下和大量医疗费用消耗的根源。因此,早产成为世界“成人疾病发育起源的重要研究课题”。
有关成人疾病发育起源的探讨和研究要追溯于20多年前,英国专家研究发现,很多慢性病,比如目前已经成为人类头号杀手的严重心脑血管病可能与宫内发育过程异常有关,提出了“成人疾病都起源于胎儿宫内发育阶段”的假说,引起国内外业内专家学者以及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相继开展了大量成人疾病发育起源的研究,以期引起全球公众的关注,对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非传染性慢性病的预防要从宫内胎儿孕育开始。
不同国家、不同人种的早产发生率不同,美国平均早产发生率近12%,其非裔美国人达17%;澳大利亚平均早产率为8%左右,但其土著人达14%;中国基于人群的早产率不详。为了有效预防早产,各国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研究,但仍然有50%的早产原因不明,需要进一步寻找探究。对这部分原因不明的早产医学上称之为特发性早产,初步笼统的归结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为了排除人种的影响,也为预测中国孕妇西方化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暴露后对早产率的影响,有针对性的提前采取预防措施,胡娅莉教授等,对江苏13个省辖市随机整群抽样3万多妊娠妇女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江苏省基于人群的早产率,城市为2.6%、农村为2.9%,农村与城市没有显著差异;并将江苏省早产率与香港、西澳大利亚同期调查的中国人早产发生率进行比较发现,香港地区的非居民(生活在香港时间短)早产率为5.1%,居民早产率为7.1%;西澳大利亚需要翻译帮助的中国人(新移民)早产率为2.5%,不需要翻译帮助的中国人(老移民)早产率为4.9%;而小于33周的极低早产率在江苏、香港非居民、西澳大利亚需要翻译的中国人则没有明显差异。
胡娅莉教授认为,同是华人,在遗传素质相似的前提下,不同生活方式对早产的发生率影响颇大。中国的早产率之所以低,可能与传统的生活方式保护作用有关。胡娅莉教授说,这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是生育孩子的年龄。92%的中国女性生育孩子的年龄在22岁~35岁之间,这是较好的生育年龄段。二是中国女性生育年龄吸烟者较少。江苏省调查的妊娠妇女中吸烟者仅为0.1%,西澳大利亚则为17.5%左右。众所周知,吸烟有害健康,对胎儿多器官发育有明显影响,也是公认的早产高危因素。三是妊娠期间节制性生活。中国人受代代相传的传统教育影响,在妊娠的前三个月和后三个月均会节制性生活的频率,使胎儿免受干扰。四是中国的一胎政策,多产率低。五,可能遗传因素也起作用,长期的进化或有一些遗传素质可能对中国人种的早产有保护作用。
毋庸置疑,良好的生活方式可减少早产。胡娅莉教授强调,还是中国人的传统生活方式好,应当坚持与提倡。女青年千万不可为追求时髦时尚而吸烟,不能过早地涉足性生活。性生活的开始年龄与妇产科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今宫颈癌发生率飙升的趋势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近年来,有调查数据表白,我国宫颈癌与癌前病变的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宫颈癌的增长幅度高达68.8%,成为死亡率增长最快的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