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新闻大众化角色定位的探究与实践

2016-02-29李月琨

科技资讯 2015年2期
关键词:角色定位大众化互联网

李月琨

摘 要 新媒体的产生,使新闻事业走上了一条新型发展的道路,为公共新闻的发展提供了可行性因素,大众成为公共新闻当下时代定位的角色。本文细致分析在新媒体环境中大众角色定位的具体情况。从背景,大众化类型以及产生的问题矛盾等多方面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 公共新闻 大众化 角色定位 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志码 A

在当今,随着科技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经济的快速飞跃,人们可通过数字化的阅读工具获取到自己所关注的新闻事件,比如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平台、手机客户端等。但是,作为新型媒体平台,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来不及解决的新问题。笔者以腾讯新闻网站为案例,从中探究新闻筛选的角色类型定位以及对公共新闻产生的作用与影响。

1公共新闻所处环境

1.1背景分析

1.1.1历史产生背景

公共新闻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新闻界兴起的一项社会运动。当时美国公众对复杂纷争的政治环境失去兴趣,降低了对新闻界的信任感,新闻界内遍布大量的“腥膻色的言论”,在这种背景下,“媒体与大众结合”的传播环境瓦解了。人们为了重建和谐公正的媒体环境,发动公共新闻运动。以社会公众为对象基础重塑新闻环境,改善公共领域,引导或发起社会公众来讨论问题,达成共识,解决社会面临的问题。

比如1993年,纽约州的《夏洛特观察者》日报在报道一场当地居民间与种族分裂相关的冲突时,没有着力去抓取那些很有刺激性的冲突场景和故事,而是对这个地区的居民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请他们就事件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报社的努力下,居民们开始选派代表组成代理机构,专门讨论解决问题的对策,并拿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最终使这场冲突没有进一步激化,社会生活重新回到正常轨道。这种“接地气”式的新闻报道以大众群体为角色定位,切合大众群体的自身利益,做到为公共服务的初衷。

1.1.2网络环境背景

近年来的网络媒体传播飞速发展,各类新闻网站层出不穷,人们逐渐从传统阅读手段中脱离出来,通过发达的通讯媒体,接收新闻资讯。根据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61.1%的用户通过手机新闻客户端获取每天最新鲜的时事要闻,其因素有很多,互联网具有数据量大,浏览便利,传输快,图文声像相结合的的特色优势,形成了新闻网站题材多样化,题材内容丰富性强,阅读便利化的有利条件。同时,腾讯新闻开设大众评论,对新闻事件进行讨论和观点的发表,产生互动效应。读者由被动转变成主动思考问题成为影响新闻事件的当事人。

1.2 新环境下矛盾的激化

在阅读腾讯新闻网站的过程中,笔者同时发现不少弊端,在当今激烈的行业竞争压力下,媒体人为追求经济效益,提高新闻浏览量,扩大宣传等目的,选取脱离大众生活,偏向极端和另类的主题来引起读者好奇心。比如 “郭美美事件”的相关新闻仅在2014上半年在腾讯新闻要闻上榜率高达7次之多,其中在2014年8月4日报道《专案组揭秘郭美美:每次性交易价码数十万》的新闻本身确实足够吸引读者眼球,然而发生郭美美事件这样的特例,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属于常态,但是作为大众共同阅读的新闻网站,发布者忽略了在读者中其中也有大量的未成年人群和学生群体,作为日阅读量过亿人次的网络媒体,过于频繁发布此类新闻,有碍普通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公共新闻大众环境诉求背道而驰。

多媒体平台运用于新闻媒体报道,从客观角度上对公共新闻的发展起到极大的助推作用,笔者认为还要从网络新闻的主题内容方面进行探究,从大众的视野选取事件,以老百姓当下最关注的民生为下着笔点,选择贴近群众,产生互动作用的内容即-——大众化角色的定位。

2 公共新闻大众化角色定位

“公共新闻”理论的学者,纽约大学新闻学系主任Jay Rosen教授提出:新闻记者不应该仅仅是报道新闻,新闻记者的工作还应该包含这样的一些内容:致力于提高社会公众在获得新闻信息的基础上的行动能力,关注公众之间对话和交流的质量,帮助人们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告诉社会公众如何去应对社会问题。例如19世纪30年代的美国《便士报》引发了美国新闻史上的"传播革命",建立了报刊以新闻信息集聚传播能力,其原因是内容面向社会中下层,以广大平民百姓为主要读者对象,让公众成为了新闻中的主体。由此可推,公共新闻与大众自身密切相关。

基于二者的关系,笔者认为,公共新闻需要紧紧围绕大众角色,大众角色的选取不单指报道中的对象。公共新闻中的大众角色还涉及:新闻报道者、新闻主题、新闻读者三方面,三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2.1大众化的新闻报道者定位

新闻报道者,同时作为自然人,对发生的事件会做出本能的认知反映。但在公共新闻报道中,新闻报道者需要站在大多数普通人群的思考角度去辩证报道新闻。在认真履行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要求的基础上,还要领悟职业伦理中亚里士多德关注行为者的中庸之道,康德关注行为过程的绝对命令,以及英国关注行为结果的功利主义。例如腾讯新闻网在对小贩夏俊峰2009年因摆摊被查,在城管局内刺死2名城管,被执行死刑这一案件做的报道。从2009年5月9日《沈阳小贩夏俊峰扎死两名城管案终审判死刑》的报道开始,报道者从多角度调查报道,先后报道了《夏俊峰案:公正必须看得见》、《王杨:小贩夏俊峰该不该被判死刑》、《王石川:“夏俊峰案”拷问城管制度》、《夏俊峰之子在学校被打成轻微脑震荡不敢还手》、《夏俊峰之妻:见了丈夫最后一面》、《夏俊峰案:需要有公正的司法给民众信心》并通过腾讯新闻视频纪实频道全程录制哀送亡夫的过程,用新闻图片的形式展示其子极具天赋的绘画功底。

新闻工作者能很好的把握住案件公正性与道德观的平衡点,给被告方和受害人一个公平的新闻平台。新闻对象从多方面选进行取,有被告的家属,有媒体评论,有读者论坛,有官方言论,通过多方位记录,多角度持续报道分析一位普通老百姓所遭遇的事故报道,在社会中引起很大的反响。引起大众群体对小商贩和城管之间关系的深刻反思。此则案件的系列报道很有代表性的反映了新闻工作者是大众群体的言论代表,并把维护社会效益、公众效益置于自己工作的首位。

2.2 大众化的新闻主题定位

新闻主题对象,就是对新闻题材的大众化选择。题材大众化,是公共新闻的基础。公共新闻要求,选取的题材是调查了解大量受众真正关心的信息和话题,而不是两极分化、走极端。

公众生活的大环境是旨在追求和谐。和谐社会需要公众的集体力量。从概率统计学角度说,绝大多数的人,以及他们的行动,是处于中间部分的,而不是处于极端的少数。但当今部分新闻报道往往只是关注处于“极端”的反常问题。通过“非正常”现象夺人眼球,以追求经济利益。过多报道极端事件,没有考虑到读者人群多样化,会逐渐改变受众的价值看法。尤其是当下对娱乐新闻素材选取问题尤为严重。据腾讯网报道,“锋菲”复合报道头条新闻上榜率在两天之内达到3次之多。瞩目的头条报道,是要报道最有代表性,最关注的社会问题。消极,低俗的娱乐报道仅仅代表大众群体中小部分人们发生的私人问题,此报道忽略了大众读者其中还包括未成年人群体,没有从大众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考虑出发,高频率出现在头条版面,会在潜意识里给大众尤其是未成年读者群体形成偏激的价值观和错误的婚姻观。

相反,腾讯出品的《中国人的一天》图片新闻专辑,从普通老百姓的平凡生活和工作为出发点,讲述身边你我他发生的故事,把关注点放在热爱生活的大众群体中,无论是采访者还是读者,都会产生共鸣。很好的体现大众角色的定位目的。

笔者认为,大众化的新闻主题对象选取还要有以下几点特征:1.主动性,即报道读者想要关注的内容,选取的题材需要表达出大众的诉求,而不是被动的接收信息;2.平衡性,题材内容的选取不能偏离大众,太过于极端,主要还是要选择跟大众息息相关的题材类型;3.互动性:报道的新闻在读者阅读之后,会作用于事件相关的人或事。

2.3大众化的新闻读者定位

新闻读者来源于大众群体。数字化信息时代为大众群体提供浏览新闻的便捷条件。在新闻发展史的初期阶段,由于人们的受教育程度有限,文化水平普及面狭窄,加上印刷技术、交通运输、报社机构数量少等客观因素,只有少部分上层群体有能力阅读报纸,关注新闻,从而导致读者范围狭小,报道涉及的内容也与大众存在距离感。在当今,随着科技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经济的快速飞跃,人们可通过数字化的阅读工具获取到自己所关注的新闻事件。尤其在互联网环境下,新闻网站发展迅猛,与传统的纸质、电视、广播不同,新闻网站不受版面、时间、印刷、运输等问题的困扰。以腾讯新闻网为例,据数字统计,该网站的日浏览量早在2012年已破亿次点击大关,各年龄层次,各行各业的人们都会通过新闻网站关注时事动态,与过去相比,新闻媒体通过网络平台在内容发布、更新效率、反馈评价等方面的特点为大众广泛关注新闻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公共新闻报道需要了解大众读者关注的方向才能持续发展。阅读对象是大众的代表,依托阅读对象,以阅读者为出发点敏锐的嗅探到大众的的阅读需求。例如2014年3月8日,马来西亚MH370航班失联事件,腾讯新闻对此进行的系列报道。从飞机发生事故的报道《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与载239人飞机失去联系》、《马来西亚航空失去联系飞机上有160名中国人》,到《对马航失踪的多种可能性原因分析》,进而拓展调查《马航飞机失踪最新消息:机长疑为政治报复改变航线》,全球对搜寻失联客机采取的行动《多国参与搜救失联马航客机》报道等等。新闻工作者在构思新闻主题时有意识向大众读者的角度靠拢,选取有用信息内容,每一则新闻都是大众读者最想了解的讯息,社会各界通过新闻咨询,时时掌握马航搜寻动态,作出相应的回应,媒体接收大众反馈进一步探究,一步一步落实失踪飞机的下落。切实的实现公共新闻全心全意考虑大众利益的特点。

3 角色定位在公共新闻报道中的问题和思考

3.1大众对新闻报道的的怀疑态度和信任危机

公信力下降,是近年来新闻媒体行业都会出现的问题。矛盾是由媒体与受众双方作用产生,存在几点突出原因:1.对事件的报道,总会逐渐偏离主题方向。例如2014年8月对“渐冻人”冰桶挑战的报道,初衷是为了让公众关注弱势群体,给予更多的帮助力量。但是在后续报道中,关注点逐渐转移到了明星的娱乐话题,最后不了了之。2.对新闻事件认知不够深入。2014年10月10日腾讯新闻《父亲扮女人卖卫生巾筹钱救女》的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但是作者在没有对当事人有更多了解的情况下报道了该新闻,后期《男子卖卫生巾救女获40多万善款后离开》事件在其它网站的反驳报道引起大众非议。3.受众读者需要提高自身的辩证思考能力和素质。网络平台可以充分发挥大众言论自由的权利,从评论中可以了解到当下人们的生活状态火热对社会的态度。但是从评论中来看,部分大众,主要在青年人群中,缺乏主观的思考辨析问题的能力,价值观比较偏激极端,对事件事件作出反对呼声。这种浮躁的状态,体现大众的公共意识认知程度不够高。

3.2经济利益与大众利益的权衡

当代社会竞争压力,让新闻工作者无法以“乌托邦”式的精神境界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媒体为了维持生计,促使其找寻刺激性,有新鲜感,非主流、爆料性的事情作为亮点,以赚得广告商的大力支持,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常常忽略了大众自身的需求,不能满足大众利益,不能完全站在大众角度看问题。

其次,由于相关的监管审核力度的疏忽和制度的不健全,让想要借媒体宣传私人利益的不法人士以钻空子的机会。不少新闻脱离大众,带有强烈的主观情感偏向,忽略新闻的客观性,形成炒作嫌疑,阻碍公共新闻的健康发展。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管制度,亟需加强对新闻行业法制化管理。

参考文献

[1]许凌云.新的媒体语境下中国公共新闻的思考与探索[J],现代传播,2014(7)

[2]宋薇.互联网语境下公共新闻事业的新发展[A]传媒新论,2012(8)

[3]王涤尘.网络报道彰显公共新闻特性[J]新闻传播,2010(6)

[4]刘荔.公共新闻理念下媒体公益的身份探索[J]新闻爱好者,2012(12)

猜你喜欢

角色定位大众化互联网
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电视新闻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与需求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