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服

2016-02-29冯宪

科学生活 2016年2期
关键词:胡服服饰文化汉服

冯宪

汉服,顾名思义,以古代汉朝的冠服体系为依据的服装也。近几年来,随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潮流的涌动,在年轻人当中兴起了“汉服热”。不少莘莘学子与年轻白领,把穿汉服、习古礼作为一种时尚。在端午、中秋、重阳等民俗节日中,穿着一身款式古朴、色彩艳丽的汉服,或操琴吹箫,或吟诗诵词,或相互作揖行礼,此举展现出来的是一种发思古之幽情的趣味,是一种形式上纪念和宣扬传统文化的行为。

从服装专业眼光看,现今出现的汉服的确带有古代汉服的影子,但绝不是古代汉服的翻版。应该讲,现今汉服只是以古代汉族人服装“右衽交领、宽袖绕襟”“镶领镶襟、深衣及地、腰间系带”等特征为基础,经过改良缝制而成,其所用材料、印染方式及缝制方法已无法复原古朴风貌。由于实用性与现代社会环境兼容性差,故穿着汉服只能局限在文化娱乐上,无法作为日常生活服装穿着。也就是说,在现今社会,它只能是一种传统历史服饰文化的符号。

其实,我国原先黄河流域中原地区华夏先民(秦朝末期出现楚汉相争,刘邦一统天下后才有“汉”之称谓)由于受到法古宗周的思想和儒家文化影响,“右衽交领、宽袖长袍”的服装造型早在先秦时期就已有之,并非只是在汉朝才出现,这可以从出土的陶俑文物上得到印证。到了我国古代两汉时期,受当时经济发展的影响,汉族服装的形态既保留了原先“右衽交领、宽袖长袍”的特征,又增添了曲裾深衣、偏衽笼袖、腰间佩挂组缓等主要特点。“组”是一种用丝带编成的饰物,可以用来系腰,“缓”是官印上的绦带,是汉朝官员权力的象征。

从服饰文化史的角度分析,把汉服仅作为汉族人的民族传统服饰,还是有一定局限性的。主要是因为,早在战国时期,相对于“汉服”而言,当时还有“胡服”一说,提及“汉服”就不能不说“胡服”。“胡服”源自当时是北方游牧少数民族穿着的服装,其男装特点是分为上衣和裤子,且上衣为短衫、窄袖、小袖口。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在服饰文化发展历程中,曾发生过“胡服骑射”的典故,它标志着民族服饰文化实现了交融。所谓“胡服骑射”是指汉族人在穿着打扮上向少数民族学习的事例,它是一项自上而下的服饰改革。春秋至战国前期,华夏传统服装多是长袍宽袖结构,不便于骑马射箭、灵活行动。为此,公元前307年,赵国的国君赵武灵王赵雍下达易服令,让士兵们改穿北方游牧民族式的紧袖短衣和长裤类型的“胡服”,并训练战马、建立骑兵部队。此举不但提升了赵国的军力,而且也促进了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民间交融,给中原人们的生产劳动与其他社会活动带来便利,在客观上起到了突出服饰实用功能的进步作用。应该讲,“胡服”是当时黄河中游农耕民族和黄河上游及北部边疆游牧民族服装经过碰撞、交流而融为一体所产生的服装形式,它既具有紧身窄袖、上褶下裤、圆领开衩等游牧民族服装的款式造型,同时在部分款型、织物、色彩、图案上保存了中原服饰质地细腻、色彩丰富及“右衽交领、镶领镶襟”等特征。因其合体便捷,完善了易于耕作、骑马作战等实用功能,并保留了中原服饰讲究“行之以礼”的文化韵味,符合当时中原经济、文化发展及民族融合的社会形态需求,能够满足人们穿着服装注重实用与修饰的需要,所以“胡服”便成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服装新款式。此后,华夏汉族服装款式便开始带有了其他民族服饰的特点。据称,汉族男子穿裤子的习俗,便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另注:裤不同于袴,袴无裆,仅为两条裤腿,始出现于我国古代的商周时期)。

引申开来,称我国是“衣冠大国”,是因为绵延几千年的“礼制服装”的概念一直得以传承。很早以前的人们从事各种庄重的礼仪活动时,就讲究必须有相应不同的穿戴。如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汉人礼制汇编文献《仪礼》,甚至对不同服丧期间、不同服丧者的穿戴规定都有过详细的记载。现代社会进步了,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环境也发生很大变化,实在已无法复制古代的生活场景,那种繁复的、影响行动和劳作的穿着打扮自然也就无法重回于现实生活。试想一下,现如今如果不穿内衣,身着“汉服”去挤地铁或公交车,行走不快不说,还会发生踩踏、走光等事故。另外,现今的“汉服”色彩过于艳丽,穿着后更多时候像是一种在舞台上表演的戏剧服装,因为生活不是在“演戏”,所以,如此的“汉服”是无法进入人们日常穿着打扮的主流行列的。由此而言,现今的“汉服”只能是在特定时间与特定场合的穿着用品,更多地是发挥着一种演绎功能,而且最好还必须让发型、配饰、鞋履与之匹配,才能更准确地营造出那种古代衣着的文化氛围。穿着者也就是短时地过把“溯源”之瘾,满足一时之乐而已。

前不久,著名作家王蒙在山东参加一档电视访谈节目录制时,与现场观众一起探讨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下焕发生机与活力的问题,也曾评论过现代人穿汉服现象。他认为现在孩子们穿汉服,总让人感觉有些不自然,因为现今社会生活环境毕竟不可与那个远去的历史朝代同日而语。王蒙先生认为,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悟道”和“用器”(也可称之为“用术”)之别,重要的是在于“悟道”。笔者十分赞同这一观点。由此看来,现代人穿汉服只能算是在“用器”,是一种浅显、外在的行为。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关键还是要“悟道”,即能够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包括那些修身明志、崇善明德、爱国恤民的哲理和要义。另外,传统文化总有其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传承它必须“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比如以往古代社会采用不同的服饰宣扬身分“等级”的做法,就应该摒弃。

现如今,中华民族已经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在服饰穿戴方面早已经是“百花齐放”,现代人穿汉服只能算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因为我们毕竟离开那个时代太遥远了。这种刻意复制历史衣着打扮的行为,只能算作是一种服饰文化演绎现象。现今社会要彰显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应该更加关注和讲究其历来“注重穿着场合和礼仪、注重修养和职业需求、注重对自己和对别人的尊重”等方面的穿衣之道,这才是对传统服饰文化的真正传承。

猜你喜欢

胡服服饰文化汉服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汉服新“江湖”
甘丹颇章时期藏族服饰文化解读
净美雪顿·美好生活——西藏民族服装与服饰文化展演活动盛大举办
上台说汉服
浅谈唐诗中的胡服
现代流行服饰文化视阈下的符号化消费
胡服东来①
再議胡服騎射
汉服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