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碛砂藏》随函音义韵部研究

2016-02-29李蓓蓓都兴宙

现代语文 2016年1期

李蓓蓓 都兴宙

摘 要:文章对《碛砂藏》及其随函音义进行了简要介绍,对随函音义的韵部系统进行了总结与描写,并重点分析了所得韵部系统的特点。《碛砂藏》随函音义韵部具有明显的系统性,但是相比《广韵》韵部系统,其相关韵部之间已经趋于合流,并且入声也开始演变,转入相应的阴声韵。

关键词:《碛砂藏》  随函音义  韵部系统

一、《碛砂藏》及其随函音义

《碛砂藏》全称《平江府碛砂延圣院大藏经》,刊刻于南宋末年,至元初完成,是现今可见的保存较为完整的一部雕版大藏经。《碛砂藏》版本众多,原本共收录两晋至宋代的佛经1521种,计6362卷,分591函,以千字文由“天”至“烦”编号。本文所据是沪版影印本,即1931年由上海影印宋版藏经会影印发行的《影印宋碛砂藏经》,该版存经1532部,共6362卷,计593册,是现今流传最广的版本。

《碛砂藏》随函音义是附在佛经卷末,对该卷佛经中的字词进行注音、辨字、校勘、释义的音义注解。我们所依据的《影印宋碛砂藏经》6362卷,卷末普遍附有音义。

二、《碛砂藏》随函音义韵部系统

我们对《碛砂藏》随函音义中的音切条目进行了穷尽式统计,不计重复,共得音切条目9564条。而后我们运用反切系联法对所得音切条目进行了系联,得出《碛砂藏》随函音义韵部系统共199韵,平声56韵,上声52韵,去声58韵,入声33韵。

《碛砂藏》随函音义韵部四声表:

平 上 去 入 平 上 去 入 平 上 去 入

东 董 送 屋 真 軫 震 质 阳 养 漾 药

冬 宋 沃 谆 凖 稕 術 唐 荡 宕 铎

锺 腫 用 燭 臻 栉 庚 梗 陌

江 讲 绛 觉 文 吻 问 物 耕 诤 麦

支 纸 寘 隐 迄 清 静 劲 昔

脂 旨 至 元 阮 願 月 青 迥 径 锡

之 止 志 魂 混 慁 没 蒸 證 职

微 尾 未 痕 很 恨 登 等 嶝 德

鱼 语 御 寒 旱 翰 曷 尤 有 宥

虞 麌 遇 桓 缓 换 末 侯 厚 候

模 姥 暮 删 潸 谏 黠 幽 幼

齐 荠 霁 山 产 裥 鎋 侵 寝 沁 缉

祭 先 铣 霰 屑 覃 感 勘 合

泰 仙 狝 缐 薛 谈 敢 阚 盍

佳 蟹 卦 萧 篠 啸 盐 琰 艶 葉

皆 骇 怪 宵 小 笑 添 忝 ? 帖

夬 肴 巧 效 咸 豏 陷 洽

灰 贿 隊 豪 皓 号 衔 槛 狎

咍 海 代 歌 哿 箇 严 俨 酽 業

废 戈 果 过 凡 范 梵

麻 马 祃

三、《碛砂藏》随函音义韵部系统特点

经过具体分析,我们发现,《碛砂藏》随函音义韵部系统有着两个显著特点。第一,韵部之间趋于合流。这种合流现象不仅表现在同摄韵部之间,还表现在跨摄韵部之间。第二,入声韵向阴声韵演变。《碛砂藏》随函音义中存在大量阴声韵和入声韵互切的现象,这表明当时入声韵正在向阴声韵演变。下面试对这两点举例分析。

(一)韵部趋于合流

1.东冬锺江登合流

《碛砂藏》随函音义中,东冬锺江登五韵出现了混用现象。例如:“熊、茸、琮、疼、憃”五字本分别属东、锺、冬、江、登五韵,但随函音义中其反切如下:熊,乎恭切;茸,而終反;琮,徂紅反;疼,徒冬反、徒紅反;憃,丑江反。“恭、终、红、冬、江”所属韵部与其被切字所属韵部不同。

2.支脂之微齐灰合流

《碛砂藏》随函音义中出现了支之齐混用、脂微混用、脂灰混用的现象。例如:眵,尺之反、昧兮反;逵,渠歸反;頤,在兮反;頹,隊槌切。“眵、逵、颐、颓”四字分别属支、脂、之、灰四韵,但其在随函音义中,“眵”切下字分别属之、齐两韵,“逵”切下字属微韵,“颐”切下字属齐韵,“颓”切下字属脂韵。

3.鱼虞模尤合流

《碛砂藏》随函音义中存在鱼模混用、鱼虞混用、虞尤混用的现象。例如:躇,直盧反、重朱反;刳,苦如反;株,知梳反;罘,子余反。“躇”属鱼韵,两个切下字分别属模韵和虞韵;“刳”属模韵,切下字属鱼韵,“株”属虞韵;切下字属鱼韵;“罘”属尤韵,切下字属鱼韵。

4.佳皆咍合流

《碛砂藏》随函音义中,不仅有佳皆混用,而且出现皆咍混用的现象。例如:筛,踈皆反;騃,午陔反。“筛”本属佳韵,而切下字属皆韵;“騃”属皆韵,切下字属咍韵。

5.真臻谆文魂合流

《碛砂藏》随函音义韵部系统中,不仅真谆臻混用,真魂、谆魂、文魂之间也存在混用现象。例如:頵,俱倫反;榛,匠隣反;揾,烏因反;惇,之倫反;濆,音焚。“頵”属真韵,切下字属谆韵;“榛”属臻韵,切下字属真韵;“揾”属魂韵,切下字属真韵;“惇”属魂韵,切下字属谆韵;“濆”属魂韵,直音字“焚”属文韵。

6.元寒桓删山先仙盐合流

《碛砂藏》随函音义韵部系统中出现了元桓混用、元仙混用、元寒盐混用、寒山混用、寒桓混用、寒删混用的现象。例如:縵,莫言反;騫,立乹反;犍,臣寒反、巳炎反;餐,七間反;瘢,薄寒切;刪,蘇干反。“缦”属桓韵,切下字属元韵;“骞”属仙韵,切下字属元韵;“犍”属元韵,两个切下字分别属寒、盐两韵;“餐”属寒韵,切下字属山韵;“瘢”属桓混,切下字属寒韵;“删”属删韵,切下字属寒韵。

7.萧宵肴豪合流

《碛砂藏》随函音义韵部系统中存在萧宵混用、萧豪混用、肴豪混用的现象。例如:遼,落霄反;桃,土彫反;撓,呼高反。“遼”属萧韵,切下字属宵韵;“桃”属豪韵,切下字属萧韵;“挠”属肴韵,切下字属豪韵。

8.阳唐江庚合流

《碛砂藏》随函音义韵部系统中则出现了阳唐混用、阳江混用、唐江混用、唐庚混用的现象。例如:囊,能王反;瘡,初良反;彷,步江反;粇,古衡反。“囊”属唐韵,切下字属阳韵;“疮”属阳韵,切下字属江韵;“彷”属唐韵,切下字属江韵;“粇”属唐韵,切下字属庚韵。

9.庚耕清青蒸登合流

《碛砂藏》随函音义韵部系统中,出现了庚耕青混用、清青混用、耕登混用、庚登混用、蒸登青混用的现象。例如:絣,必盲反;縈,紆英反;屏,必茗反;嫇,莫庚反、莫耕反;拼,比崩反;棚,步庚反;凝,魚登反、魚刑反。“絣”属耕韵,切下字属庚韵;“萦”属清韵,切下字属耕韵;“屏”属青韵,切下字属清韵;“嫇”属青韵,两个切下字分别属庚、耕两韵;“拼”属耕韵,切下字属登韵;“棚”属登韵,切下字属庚韵;“凝”属蒸韵,两个切下字分别属登、青两韵。

10.覃谈盐添咸衔合流

《碛砂藏》随函音义韵部系统出现了覃咸衔混用、盐添咸混用的现象。例如:讒,助銜反、助含反;黔,巨兼反、其淹反;鉗,巨淹反、巨兼反。“谗”属咸韵,两个切下字分别属衔覃两韵;“黔”属盐韵,两个切下字分别属添咸两韵;“钳”属盐韵,两个切下字也分别属咸添两韵。

(二)入声韵并入阴声韵

1.屋韵入语宥二韵

入声屋韵字和语韵字、宥韵字互切。例如:杵,尺目反;覆,夫伏反、方祿切、府目切。“杵”属语韵,切下字属入声屋韵;“覆”属宥韵,切下字皆属入声屋韵。

2.沃韵入姥韵

入声沃韵字和姥韵字互切。例如:沃,烏篤反、烏毒反、烏古反。“沃”属入声沃韵,前两个切下字皆属沃韵,而切下字“古”属姥韵。

3.燭韵入模姥麌三韵

入声烛韵字与模韵字、姥韵字、麌韵字互切。例如:局,渠吾反、其玉反、其五反;旭,呼玉反、許主反。“局”属入声烛韵,切下字“玉”属烛韵,切下字“吾、五”分别属模姥两韵;“旭”属烛韵,切下字“玉”属烛韵,而切下字“主”属麌韵。

4.術韵入遇韵

入声術韵字与遇韵字互切。例如:戍,思律反、悉注反、商遇反、傷句反。“戍”属遇韵,切下字“注、遇、句”皆属遇韵,但“律”属入声術韵。

5.陌韵入支微麻二韵

入声陌韵字与支韵字、麻韵字互切。例如:歧,渠移反、巨支反、丘逆反;郗,丘逆反;迮,側華切。“歧”属支韵,切下字“移”属支韵,“逆”属陌韵;“郗”属微韵,切下字“逆”属陌韵;“迮”属陌韵,切下字“窄”属陌韵,“华”属麻韵。

6.质韵入支脂至齐四韵

入声质韵字与支韵字、脂韵字、至韵字、齐韵字互切。例如:妷,余只反;呢,女吉反;溢,夷質反;唧,子奚反。“妷”属质韵,切下字属支韵;“呢”属脂韵,切下字属质韵;“溢”属质韵,切下字属至韵;“唧”属质韵,切下字属齐韵。

7.薛韵入霁祭二韵

入声薛韵字与齐韵字、祭韵字互切。例如:掣,尺列反、尺設反、尺世反、尺制反、赤計反。《碛砂藏》随函音义中掣字有五个反切,“掣”属薛韵,切下字“列、设”属薛韵,“世、制”属祭韵,“计”属霁韵。

8.药韵入宵韵

入声药韵字与宵韵字互切。例如:瓢,毗藥反、疋遥反、毗苗反、毗消切、符宵反、毗搖反。“瓢”字属宵韵,在《碛砂藏》随函音义中有六个反切,其中“遥、苗、消、宵、摇”五个切下字皆属宵韵,切下字“药”属药韵。

9.觉韵入笑效皓三韵

入声觉韵与笑韵字、效韵字、皓韵字互切。例如:剽,必角反;爆,布角切;搦,尼早反。“剽”属笑韵,切下字属觉韵;“爆”属效韵,切下字属觉韵;“搦”属觉韵,切下字属皓韵。

10.合韵入歌韵

入声合韵字与歌韵字互切。例如:珂,口何反、苦合切。“珂”属歌韵,切下字“何”属歌韵,“合”属合韵。

11.铎韵入箇韵

入声铎韵字与箇韵字互切。例如:愕,吾各反、吾个反。“愕”属铎韵,切下字“各”属铎韵,“个”属箇韵。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知,《碛砂藏》随函音义韵部系统共199韵,平声56韵,上声52韵,去声58韵,入声33韵。总体而言,其韵部具有明显的系统性,但实际上,其韵部系统中相关韵部之间正渐趋合流,入声韵也在向阴声韵演变。

参考文献:

[1]影印宋碛砂藏经[M].上海影印宋版藏经会,1935.

[2]谭翠.碛砂藏随函音义研究价值发微[J].古汉语研究,2011,

(2):32-37.

[3]丁声树.古今字音对照手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1.

[4]周祖谟.广韵校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4.

[5]都兴宙.敦煌变文韵部研究[J].敦煌学辑刊,1985,(1):

44-60.

(李蓓蓓 都兴宙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31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