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诸葛亮“谨慎”北伐有玄机

2016-02-29吕方

领导文萃 2016年2期
关键词:魏延曹魏蜀汉

吕方

公元227年,诸葛亮向蜀汉后主上书,慷慨誓师北伐曹魏,千古奇文《出师表》令我们感动至今。然而,在北伐中他的战术却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与气壮如山的誓师陈词形成巨大反差。陈寿评价诸葛亮在北伐中的表现:“奇谋为短。”那么,果真是由于诸葛亮的战略战术失误主导了北伐的进程与结局,还是战争背后另有玄机呢?

诸葛亮北伐战术受制于蜀汉地理交通条件

诸葛亮北伐进取祁山(今甘肃礼县东)之初异常顺利,曹魏的南安、天水、安定(今甘肃省陇西、天水、镇原)三郡很快叛曹降蜀。魏国朝野惊恐,此时,蜀军占据着明显的上风。面对如此大好战机,诸葛亮却开始犹疑不前。

蜀汉驻军的汉中地区与曹魏控制的关中(函谷关以西,长安附近地区)之间,横贯着雄壮的秦岭山脉。蜀汉固然可以据险自守,然而崇山峻岭也造成交通阻隔、消息闭塞。当时刘备去世不久,蜀汉几年都没有军事动作。曹魏方面以为蜀汉争荆州大败之后,无力向东进取,便放松了对蜀的戒备,在关中地区的防守兵力不多,主将也比较平庸。但是,诸葛亮不能探知敌方详情,因此不敢积极进取战斗,乘胜追击,进而控制陇右。从表面上看,是诸葛亮的战术不当导致蜀军失去了获胜的先机。然而,其根源却在于“未知中国强弱”,蜀汉军才会“疑而尝之”。而且,这一问题还对蜀军造成深远影响,行动迟疑、临机不能决断,基本成为诸葛亮战术的一贯表现。诸葛亮多年的敌手司马懿评价:“亮虑多决少。”

诸葛亮的战略选择还透露出蜀汉的人才战略特点。人们一向忽视蜀汉的人才地理因素。“蜀兵轻锐,良将少”,蜀汉人才短缺也与地理因素密切相关。当时天下分为九州,而蜀汉仅仅占据一个益州(今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一带),战士人民也只占天下的九分之一。蜀汉偏安一隅的政治地理形势,限制了其他广大地区人才向巴蜀流动。而“良将少”也加重了蜀军孤陋寡闻,“蜀僻陋一方”与“才少上国”内在包含着互为因果的联系。

蜀汉一向依赖四方天险屏障的地理优势与曹魏抗衡。曹操曾亲自率兵出斜谷(今陕西眉县西南秦岭),与蜀汉争夺汉中,刘备“敛众拒险”而守,曹操也无所作为,只得回师长安。然而,正是在汉中争夺战之后,曹魏改变战略,将蜀汉的地理优势转化为其被动的劣势。曹操放弃汉中,将防线收缩至关中长安、陈仓(今西安、宝鸡)一带,牢牢控制住关中防线,从而对蜀汉形成严密的包围与巨大震慑。诸葛亮北伐苦苦纠缠在秦岭山麓南北,始终无法突破进驻陇右、关中地区。正如曹操所言,有了秦岭的环绕,汉中就像一座天然的牢狱,易守难攻固然不假,然而自身也被限制其中,无所作为。

诸葛亮“谨慎”战术受制于蜀汉经济力量

曹魏负责关中防务的将领叫夏侯楙。夏侯楙是魏征西将军夏侯渊的儿子,曹操的女婿,是一位缺乏军事经验和谋略的公子哥。诸葛亮与属下讨论作战方略时,魏延说:“夏侯楙既年轻软弱,又没有谋略,这一点对我们很有利。请给我五千士兵,和五千后勤兵。我从褒中(今陕西汉中市西北)出兵,沿秦岭山麓东进,从子午道向北,十天以内直袭长安。夏侯楙见我忽然到达,必定会惊慌逃走。这样长安城里只剩下御史和京兆太守。敌军仓库与百姓的散粮足够我军食用。等敌方增援人马赶到,至少需要20多天。而您带大军从斜谷来,也一定可以赶到。这样的话,咸阳以西都在我军控制之下了。”

在秦岭之上,有几条沟通长安与汉中的横向谷道,从东向西依次是: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和散关道(故道)。魏延主张从汉中西北出发,沿秦岭而东,先头部队从子午道直捣长安。子午道是连结长安与汉中的一条便捷而又险峻的通道。诸葛亮认为这个路线难行,太过冒险,否决了魏延的计谋。他采取了一种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战术方针。

诸葛亮不用魏延的“子午奇谋”,表面原因是行军路线过于险要,实际上他有更深层的思虑,导致他无法选择这样的奇谋。蜀汉国力脆弱无法支撑后续战争,无力冒险,无力支撑正面抗战。魏延所献“子午奇谋”计划通过一次出兵而基本控制长安与陇右地区,可谓是大胆独特。孙子主张用兵的原则,贵在神速进取让敌人措手不及,走敌人意料不到的道路,攻击敌人戒备不严密的地方,这样可以占领先机。魏延的策略体现了孙子“兵贵神速”与“出其不意”的精髓。诸葛亮最终没有采取魏延的策略,根本原因在于蜀汉国内不具有支持后续战争的潜力,即便如愿控制长安与陇右地区,然而又如何应对曹魏大军的争夺与反攻呢?奇正相生,出奇制胜还需要军事实力来保存和扩大这个战果。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曹降蜀之后,“三郡归降而不能有”,蜀军获得三郡,却苦于无力据守。蜀军仍需要与力量数倍于己的曹魏军队进行正面交锋。蜀魏战争的本质仍然是两国的军事实力的较量,而军事实力则依赖于国家支撑战争的潜在能力。

军队长期在外作战,国家的财力就会不断消耗,如果经济基础薄弱,财力必然捉襟见肘,最后导致战争的失败。诸葛亮的战略战术选择,与蜀汉国力衰弱有不可忽视的关系。诸葛亮北伐速战取胜的努力失败后,最后一次北伐做了持久战的准备,并且终于认识到军粮供给是战争胜利的首先问题。在公元234年,诸葛亮下令“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但是,此时距离曹魏最初屯田时间已经有整整38年了,双方在军事经济方面的实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摘自《各界》)

猜你喜欢

魏延曹魏蜀汉
曹魏的书法新纪元
神兮 魂兮——感怀于许昌水系建设和曹魏古城修复而作
诸葛亮死后留下四位人才 他们力保蜀汉江山30年
刍议曹魏屯田的背景及影响
蜀汉“大赦”初探
三十六计之欲擒故纵
原来如此
立刻·立即
立刻·立即:课桌上的“三八线”
原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