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让座被骂”是一种道德绑架

2016-02-28张玉胜

农村青年 2016年7期
关键词:购票弱者座位

张玉胜

“未让座被骂”是一种道德绑架

张玉胜

在福州的公交车上,一位老人因身边的女学生没给自己让座,就破口大骂对方缺德、畜生不如,态度极其恶劣。女学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解释没让座的原因是“来了月经”。这件事被曝光后,网友议论纷纷,有的问:来月经要写在脸上吗?有的说:让座是情分,不让座是本分!

让座原本是一件举手之劳的温馨善举,如今却沦为如路遇老人跌倒该不该扶起一样的社会纠结。面对老人谩骂女学生“不让座”、女学生回应“来例假”的尴尬一幕,“年轻人该不该让座”再度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

公交车的座位属于循环往复、轮流使用的公共服务性资源,其基本分配原则就是购票上车、捷足先登。面对僧多粥少或供不应求的资源短缺矛盾,最简单和最公平的处置办法就是有秩序地实施先来后到和依次乘坐。这正如掏钱购物的市场交易一样,购票乘车就是乘客与公交车签订了客运服务合同,权利与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不可能搞厚此薄彼。乘客在没有剩余座位的情况下仍然购票上车,只能视为其自动放弃要求公交公司提供座位的权利。由此说来,让座不过是一种出于同情弱者的道德行为,并非人们的法定义务或某个群体独享的特权。任何人都没有理由要求别人为其让出已经占有的公交车座位。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当为相互体谅、彼此关照的统一整体,过分强调哪一个方面都难免有失偏颇。把“老”和“幼”作为关爱的对象,更多的意涵当指对弱者的体恤与帮助,未必就能简单地以年龄段划分。“年轻人为老人让座”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文明惯式,彰显的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敬老之意。这既非年轻人必须践行的专利,也绝非老年人天经地义的福利。

明白了这层道理,人们便不难理解上海地铁那句提示语“给需要帮助的人让个座”的科学性,也会更热情地为河南郑州老年人打出“给年轻人让座”横幅这件事给予点赞和称颂。

基于“让座是情分,不让座是本分”的朴素道理,以秽语谩骂或掌掴殴打的暴力行为“逼座”,无疑就是违法悖德的“过分”之举。且不说女学生不让座无可厚非,其“来例假”的不舒服也当被列入老幼病残孕中的“弱”者行列,凭什么不能享用“爱心”专座呢?美德原本是缘于远离暴力和自觉自愿的关爱与奉献,强迫他人对自己实施让座善举,无异于蛮横无理的强盗逻辑,更何况有辱人格的破口大骂?此等蛮横无理的逼让,非但不能救赎美德的回归,反而极易导致行善者的心灰意冷甚至逆势反弹,使得让路之路越走越窄。

公交车犹如一个小社会,车厢文明需要榜样的带动和氛围的烘托。要想使让座不再纠结,不仅需要年轻人尊老敬老的向善而为,也需要老年人理解体谅年轻人的心态平衡,而受惠者知恩图报的言谢和鼓励更当不可或缺。常言道:争着不足,让着有余。只要每个人从我做起,将心比心,相互礼让,“让座”纠纷何愁不烟消云散呢?

(本栏责编:红孩)

Liuzy.555@163.com

猜你喜欢

购票弱者座位
不同的购票方法
强者和弱者
换座位
直击痛点的“候补购票”可多来一些
铁路候补购票服务扩大到全部列车
巴士上的座位
弱者
换座位
跨省“人身安全保护令”,为弱者保驾护航
不要把孩子从弱者变成失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