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个儿子“争养老妈”,是人间大孝还是另有隐情?

2016-02-28王贞勤

农村青年 2016年7期
关键词:刘阿姨儿媳妇老二

王贞勤

两个儿子“争养老妈”,是人间大孝还是另有隐情?

王贞勤

2016年5月21日,上午。

山东省济南市某小区内,一辆急救车闪着蓝光疾驶而至,令人心悸的鸣笛声惊动了许多居民。大家得知,住在儿子家的刘阿姨吃安眠药寻了短见。

不少邻居都见过刘阿姨,六十出头,是从农村进城帮儿子看小孩的。

在常人眼里,含饴弄孙是一种福气。而且,大家都听说,刘阿姨的两个儿子相互争抢着要养母亲。刘阿姨怎么会想不开呢?

能干的妈妈和争气的儿子

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刘阿姨和她的家庭。

刘阿姨1955年出生在山东省单县,23岁时嫁人,丈夫在部队。后来,刘阿姨随军。

1985年1月,刘阿姨的丈夫转业回老家山东省定陶县,不用说,她和两个儿子也一同到了定陶。两个儿子,当时一个6岁,一个4岁。

刘阿姨的丈夫被安置在县直事业单位。刘阿姨也有班可上,在一家效益不错的企业。她的两个儿子分别就读于县城的小学和幼儿园。

次年,即1986年,刘阿姨和丈夫拿出所有积蓄在城郊买了一个小院,一家人总算有了安身立命之地。刘阿姨贤惠能干,不仅做得一手好菜,还把家里拾掇得窗明几净。有这么能干的女主人,生活即使不富裕但也有滋有味。

时间过得飞快。

1996年,刘阿姨的大儿子(以下简称老大)相当争气,以优异成绩考上山东师范大学。两年后,她的二儿子(以下简称老二)也不逊色,考进济宁医学院。

两个儿子都成了大学生,这让刘阿姨和丈夫做梦都会笑醒。街坊邻居都夸他们教子有方,这又让刘阿姨和丈夫见了谁都笑眯眯的。

不经意间悲剧降临

不幸总在人们不经意时降临。

1999年3月,刘阿姨所在的企业破产,她成了下岗工人。

两个月后,刘阿姨的丈夫因单位里一起安全事故突然身亡。

祸不单行,悲剧叠加,谁赶上谁受不了。

刘阿姨哭得死去活来。

男人是家庭的顶梁柱啊!塌了,咋办?这个家咋办?两个上大学的儿子咋办?

面对孩子,刘阿姨擦干泪水,坚定地说:“爸爸虽然没了,但妈妈还在。妈妈就是扒房子要饭,也让你们读完大学!”

把每一分钱攒起来

为了给儿子挣学费,刘阿姨在县城租房开了一个杂货铺。

她把挣到的每一分钱都攒下来,自己连件新衣服也舍不得买。

有人见她一个人供两个大学生念书,日子挺苦,劝她再找个伴儿。她淡然一笑,谢了人家的好意,依然埋头挣钱。两个儿子知道妈妈为他们付出很多,经常哭着打电话说:“妈妈,我们以后一定让您做天下最幸福的母亲!”

2000年7月,刘阿姨的大儿子顺利毕业,考入济南市一所中学当老师。两年后,她的二儿子也大学毕业,成为青岛市一家医院的医生。

2004年春节,兄弟俩回老家过年。见老大把女朋友带回来见自己,刘阿姨高兴极了。在她眼中,这个准媳妇长得十分漂亮。听说准媳妇大学毕业后在济南一家电子科技公司做技术员,刘阿姨颇感欣慰。

2006年2月,老大所在单位团购住房,价格比市场上便宜不少。老大告诉妈妈,他准备买一套三室的。刘阿姨说,买一套两室的就行。老大对妈妈说:“那三室中有一室是给您准备的!”

刘阿姨激动不已,立即去银行把几年攒下的积蓄全部取了出来,一共11.5万元,交给老大作首付款。老大手捧带着妈妈体温的钱,眼睛湿润了。

得到儿媳妇夸奖

当年底,刘阿姨的大儿子把新房装修完毕,随后和女朋友举行了婚礼。

应老大请求,刘阿姨来到济南。一辈子勤快的她把老大家收拾得干干净净。而且,只要见到老大和媳妇换下的衣服,她就赶紧洗净晾干;小两口一下班,她就把可口的饭菜端到桌上;吃过饭,儿媳妇要洗碗,她拦住说:“你们上班已经很累了,还是我来干吧!”

儿媳妇要给婆婆买菜钱。她不收,理由是:“我不但有遗属补助,还有退休金呢!再说,也花不了多少钱!”

面对这样一个婆婆,儿媳妇不知该怎么夸,对丈夫说:“咱妈既能干,又大方。有妈在,我们比住宾馆还舒服啊!”

一个月后,因惦记自己的小生意,刘阿姨要回老家。大儿子和儿媳妇都舍不得她走。儿媳妇挽留说:“妈,您那个生意别干了,今后就长住济南吧,我们也好照顾您!”

儿媳妇的话十分中听。刘阿姨笑盈盈地回答:“你们的孝心妈领了。不过,老二还没有娶媳妇,将来也要买房子,妈还得帮衬他一点。再说,妈在你们这儿住着,家里的店铺照样要交房租不是?”

不久,老二的婚事也有了着落。

2007年初,刘阿姨的二儿子有了对象,女孩虽然出身青岛农村,却在一家广告公司做业务员,对刘阿姨的老二非常体贴。

2008年8月,为了老二的婚事,刘阿姨又拿出近两年积攒的10万元钱,帮老二在青岛按揭购房。老二结婚以后,同样把妈妈接到家里;在老二家里,刘阿姨同样尽心尽力,以致二儿媳妇对她这个婆婆赞不绝口,希望她长住青岛。

对刘阿姨而言,不论是济南老大家,还是青岛老二家,她都住得很开心,两个儿媳妇也都特别待见她。回忆起来,她说,那段时间“喝口凉水都比蜜甜”……

成了免费保姆和“提款机”

接下来,第三代问世。

老大得了个儿子。刘阿姨乐坏了,到济南没日没夜地照看孙子、伺候儿媳妇坐月子。

一晃,孙子满月,刘阿姨也累得不轻。

听她的意思想回老家休息一下,大儿子头一次对她拉脸子:“妈,我们留您住在济南,还不是为了照顾您吗!”儿媳妇也劝道:“妈,您那个小店赚不了几个钱,盘给别人得了!今后,您就安心住在济南带孙子吧!您要不来,我们只好请保姆了。现在,保姆的工资普遍高,我们还要还房贷。太难了!”

“你们千万不要找保姆啊,我这就回去把店铺盘了!”刘阿姨心疼儿子和孙子。

她的杂货铺就这样盘了出去。

办完这件事,刘阿姨火急火燎地从老家赶回济南。她大气没喘匀,又被大儿子数落一顿:

“怎么才回来?这些天把我累坏了……”

刘阿姨很不高兴,心想:你知道累,妈就不知道累了?

从此,以往那种幸福的感觉逐渐消散。刘阿姨开始真正体会到啥叫“保姆”。

每日清晨,天还没大亮,她就起床。做饭、刷碗、买菜、打扫卫生、洗衣服、带孙子……几乎每一分钟都有事情要做。

“累得腰酸背痛!”她后来说。

另外,老大和媳妇再也不提给钱买菜的事儿了,似乎习惯了她的“自掏腰包”。而且,连小孩的奶粉钱也由她出,她甚至还管交水电费和物业管理费。

她的确考虑过老大一家不容易,认为自己应该帮一下。可长此以往她就感到吃不消了。毕竟,她老了,多少也要给自己存点看病钱吧!

再说老二小两口,一直想过舒服自在的生活,所以很怀念妈妈在身边的日子。老二见妈妈到济南后“一去不回”,很不爽,就不断打电话催妈妈来青岛……

老大老二抢妈妈

2011年2月,刘阿姨又喜添孙女,是老二的孩子。见妈妈成了济南那边的“常驻大使”,有了借口的老二便在电话里对哥哥说:“你孝顺妈妈了,也得让我孝顺孝顺啊!现在我也有小孩了,是不是让妈妈到青岛住一住?”

让老二始料不及的是,岳父岳母从乡下赶来,主动要求带孩子。这样,刘阿姨依然留在济南。

刘阿姨不知道,她的老二很不待见岳父岳母,不是嫌岳母唠叨,就是烦岳父抽烟。久而久之,他受不了,就说服媳妇把这一对老人送回了农村老家。然后,他直接到济南把妈妈接来青岛。

没过一个月,济南那边的老大给妈妈打电话,说孙子天天找奶奶……

刘阿姨亲手把孙子带到两岁多,自然对孙子感情深。听说孙子想她了,立刻红了眼圈。可孙女咋办?如果马上回济南,对老二显然不公平呀!

手心手背都是肉啊!犹豫再三,刘阿姨婉拒了老大让她回济南的请求。

老大又把电话打到青岛,找老二说话。老二的媳妇“炸”了,质问丈夫:“他(老大)是你妈的儿子,你就不是了吗?妈住他家里让他孝顺了两年多,咱至少也得在青岛孝敬她两年再说!”

有媳妇撑腰,老二直接回绝了哥哥。

此事没完。

兄弟俩吵过后,妯娌俩又接上茬。济南的给婆婆打电话告状,青岛的当着婆婆面数叨济南的不是……

刘阿姨难过极了,两个儿子从小就没红过脸,如今却为“尽孝”大动干戈。她心里明镜似的,知道老大跟老二两家争的不是她,而是免费保姆和“提款机”啊!她甚至傻傻地想,如果像老伴那样早早地死了,也不会受累生气。

谁的孩子谁抱走

2012年11月的一天下午,刘阿姨怀抱孙女到公园散心,遇到几个年龄相仿的姐妹,互相便聊起家常。

听刘阿姨道出烦恼和委屈,几个女人七嘴八舌议论开来:有的说,小孩应由两边老人轮流带;有的说,让儿女请保姆,老人给赞助一定的保姆费;还有的说:“谁的孩子谁抱走!”

“我们已经抚养了下一代人,到这个年龄了,没有能力也没有义务再去抚养下下一代人了!

“不管怎么说,两个儿子将孙子孙女‘捆绑’在老妈身上是不应该的。”姐妹们认为刘阿姨“不该一开始就惯着他们”。

晚饭时,刘阿姨含蓄地给老二和媳妇说了下午的见闻。没想到,这下“捅”了蚂蜂窝。老二和媳妇轮流斥责她,认为“替儿孙忙碌和付出其实也是一种幸福,是让你享受天伦之乐。很多人想获得这种幸福,儿女们还不给机会呢……”

原来,在儿子们眼中,让老人住家里照顾第三代是“享受天伦之乐”,是子女对父母“天大的孝顺”。但是,有多少子女真正了解老人的需求?

刘阿姨知道,两个儿子并不真的了解她的心思。她虽然渴望天伦之乐,但更渴望老年人应该享有的安逸、舒适生活。她已经苦了大半辈子,特别是老伴早逝之后,她既当爹又当妈,好不容易才熬到现在,本该享享清福了,没想到又成为第三代的“仆人”。

难道老人对子女的所有付出都是理所应当的吗?

难道子女对老人的最大孝顺就是让老人“住家里”“带小孩”吗?

刘阿姨心里有太多解不开的结……

天天晚上失眠

刘阿姨开始失眠了。因为让她生气和伤心的事情还有很多。

比如:

两个儿子都声称困难,连保姆也请不起。其实,并非这么回事。据她估算,老大两口子一年至少有40万元收入,而一年的房贷不过3万元。“不然,他们也不会买一部20多万元的车”;老二一年的收入起码也有20万元,并且也购置了一部10多万元的车,而一年的房贷不过2万多元。尽管他们的收入不算低,可都“惦记”着她那点小钱。她虽然有遗属补助,有后来补办的退休金,但由于老家是山东最不发达的地方,她又是从企业退休的,两种收入相加每月才2500多元。这点儿钱,都花在两个儿子家了……

劳累,再加上心情很差,刘阿姨天天晚上失眠,就找医生给开安眠药吃。

2013年3月,在老二家“服役”两年的刘阿姨被老大接回济南。之前,老大和老二吵得不可开交,缩在沙发里的她两眼呆滞,如坐针毡。她眼睁睁看着两兄弟终于吵完,相互达成“让母亲每家轮流住一个季度”的协议。

离开青岛很匆忙,匆忙到老大两口子连饭都没吃。

就这样,刘阿姨过着济南、青岛“轮流转”的生活。

随着孙子和孙女渐渐长大,刘阿姨越发感到“力不从心”“十分疲倦”……

心里五味杂陈

2016年4月,刘阿姨又“轮”到老大家。

有一天,看老大和媳妇兴高采的样子,刘阿姨便打听缘由。老大告诉她:“我们刚去了医院,孩子他妈妈又怀上了。现在国家放开了二胎,我们想再要一个女儿……”

国家允许生育二胎的消息,刘阿姨也听说了,只是没想到老大两口子响应国家号召这么坚决和迅速。看儿子、媳妇如此高兴,她这个当妈的,除了说几句“顺杆爬”的话,还能说什么呢?她的心里五味杂陈。

晚上,她辗转反侧,想了很多:两个儿子各有一个孩子,已经让她“焦头烂额”了。尽管随着孙子和孙女一天天长大,她肩上的重担最终可以卸下来。但如果二胎接踵而至,还让不让她活下去?她已经60多岁了,很希望过清闲日子,可这样的日子恐怕到死也过不上了。

此后多日,刘阿姨天天陷入一种莫名的焦躁之中。

4月21日,刘阿姨忽然接到老家邻居打来的电话,说她住的地块政府准备搞商业开发,现正在逐户测量旧居面积和签订征收补偿协议,让她赶紧回去一趟。

两个儿子听说后极度兴奋。

刘阿姨是在老大老二陪同下回老家签订“补偿一套95平方米的回迁房和52万元现金”的旧居征收协议。在路上,两兄弟又为如何分配52万元现金的事争吵开来。车快到济南时,两兄弟终于达成“均分”的口头约定。刘阿姨问:“你们都分了,我手头没一点积蓄,将来有病了咋办?”

“我们给你看啊!”两个儿子不耐烦地回答。

发现妈妈吞服了安眠药

上了岁数,病说来就来。

2016年5月3日。

这一天,刘阿姨感觉胸口难受,急忙叫老大带她去医院。

经检查,是冠心病。医生开药后嘱咐她不要太劳累。

回到家,她让老大给弟弟打电话商量她治病的事。

没想到两兄弟又争吵起来。老二两口子认为,妈妈在谁家服务,谁家就应该负责给妈妈看病。

老大挂断电话后,一边大骂弟弟不孝,一边安慰妈妈说,冠心病是慢性病,只要平时坚持用药和劳逸结合,一般不会有大事。

此后几天,老大两口子也确实像那么回事,把打扫卫生和做饭、洗衣等家务活揽了过去,只让妈妈买买菜、接送一下孙子。

刘阿姨顿感轻松许多,但好景不长。

也许是老大夫妇太忙,也许是他们看妈妈无大碍,一周不过又把所有家务活撂给了她。每天晚上,一想到自己给儿子付出那么多,换来的却是无情和冷漠,尤其是老二连个问候电话也不打,刘阿姨就泪流满面,彻夜难眠。她觉得心真的凉透了。

去医生那儿开安眠药是每天上午,她趁着出去买菜的工夫。

她每次都会把情况说得很严重,故意让医生给多开一些。

2016年5月21日,早晨。

刘阿姨做早饭时因为忙着服药,结果饭糊了。儿媳妇大发雷霆,说她现在天天像丢了魂似的,再也不是原来那个既能干又细心的妈妈了。

她希望老大出面劝媳妇几句,但老大一直佯装没听见。

她喃喃地说:“以后不会这样了,不会了……”

到单位上班后,老大忽然觉出早晨妈妈讲的话不对,担心有啥意外,急忙给妈妈打电话,可连续拨打几次都无人接听。他慌了,往家赶,发现妈妈服下私藏的安眠药,已经陷入昏迷状态,就拨打了120……

可怜天下父母心。也许,这个真实的故事能让我们意识到什么?

善待我们的妈妈吧,让她们有个舒适健康的晚年;

孝敬我们的妈妈吧,让她们真的做个最幸福的母亲……

(责任编辑:红孩)

Liuzy.555@163.com

猜你喜欢

刘阿姨儿媳妇老二
儿媳妇比女儿还贴心
聪明媳妇
脾气暴躁的刘阿姨
聪明的姑娘
难以分类的垃圾
郑老二
老二为什么比老大精
拿第一
借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