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纸媒新闻标题在当代的制作特点与传播优势
2016-02-28阿坝日报社四川阿坝624000
毛 莎(阿坝日报社,四川 阿坝 624000)
浅析纸媒新闻标题在当代的制作特点与传播优势
毛 莎
(阿坝日报社,四川 阿坝 624000)
摘 要:新闻界有句行话:“看报纸看标题。”今天,电视、网络等媒体高度发达,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快捷的传播手段、让人身临其境的感官效应,无疑具有纸质传媒不可比拟的传播优势。而纸质媒体也具有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权威性强,可以反复观赏等不可替代的优势,其存在的时空条件亦很优越。当今社会是大数据时代,人们对时间非常吝惜,制作好新闻标题,吸引人们有兴趣读下去,是纸媒必须面对的课题。而那些经久不衰、脍炙人口的新闻标题,让人们至今耳熟能详,如《人民的领袖毛泽东》《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东方风来满眼春》等。
关键词:纸质媒体;新闻;制作特点;传播
在报纸的制作过程中,编辑、记者必须充分调动自己的智慧,有效地利用版面和标题,让标题真正成为新闻的眼睛和窗户,给读者形成强大的冲击力,让读者看过标题后,能够与文章的“灵魂”产生共鸣,让人产生要读下去的欲望;要有效地利用好读者“看题”和“3秒效应”,起到应有的宣传效果,发挥纸媒的传播优势。
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不仅文、图、声、像兼备,老少皆宜,且信息量大,对纸质新闻媒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面对网络媒体方便、快捷、自主的信息操作模式,报纸要想在这个过程中占有更多的受众,就必须从标题上进行创新。因此,标题是否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事关整个报纸质量的好坏,其重要性可想而知。报纸新闻标题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其创制、编排充分体现了制作人员的思想水平、文化素养、新闻功底等综合能力,更是读报人能否接受,是否愿意读下去的关键所在。新闻标题对受众要有深刻的哲学把握,把人文关怀建立在社会主流文化和道德价值观的基础上,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状态。
好的新闻标题,必须一开头就能抓住读者,使其有兴趣读下去,这也是我们民族地区报纸这几年来苦苦追求的。例如,2015年2月13日是阿坝州召开“两会”的时间,冰天雪地,临近春节,不少人归心似箭。为了留住读者,我们从人们关注的热点难点入手,开辟了“代表委员心声”“注目焦点”“提案议案关注”等特别栏目,有效地避免了标题的格式化、公文化,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把读者最关注、新闻最新鲜、看点更突出的作品呈现给读者。例如,《扶贫开发有新招:效益兼顾》,使政协委员的建议不仅突出了主要事实,而且使新闻标题显得很新颖,关注度大大提高,吸引了众多读者。
以我们生活中新近的经济新闻为例,专业性新闻标题要注重解读。经济新闻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人群,既有专业人士又有非专业人士,解读可以让经济新闻的专业性与通俗化有机结合。例如,2015年3月起上调成品油价格,每吨涨500元。在接到这条新华社电讯稿后,《阿坝日报》如果制作的标题仅仅是《3月起每吨成品油价格上调500元》,未免太政策化。这个标题对这一政策的“新闻点”表达得不突出,因为大多数读者不做成品油批发生意,其中不少人是有车一族,所以他们想了解的是,每升汽油、柴油涨多少钱,虽然这个问题新闻正文中有答案,但如果放到标题中,会更吸引人。笔者在制作时把标题改为《汽油和柴油又别短暂5元时代:今起每升又各涨0.4元和0.46元》,在标题上大大突出了这项政策的“新闻点”。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标题就是新闻的头彩,起着提示和评价新闻内容,引导读者阅读,组织和美化版面的重要作用,加上图片配置,给读者带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2014 年7月,在日常采访中笔者发现,国家为支持少数民族旅游地区扶贫开发,每年1个县要投入几千万元发展种养殖业。但一些投机取巧的人钻空子,承包一片土地,建几排猪舍,养几百头猪,包一片林地养几千只跑山鸡,看似轰轰烈烈,但当国家扶持资金一到手,就匆忙卖猪卖鸡,草草收场。这些存在的问题,既有政策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因而笔者将标题写成《猪跑了?鸡飞了?扶贫资金扶了谁?》,文章标题中3个问号,加之配上的2张空空如也的猪圈、鸡场,见报后一下子吸引了读者,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防止了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一篇新闻如果标题制作得好,精气十足,读者在选择的时候,只要那么轻轻一瞥,就会产生“立睹为快”的兴趣;反之,则一眼瞟过就不再理睬了。纸质媒体在面对来自声像媒体和网络媒体的挑战中,要更加努力探索,不断升华标题,使标题具有新颖性和独特性。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除了要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外,更重要的是要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这样才能采写出优秀的新闻报道。无论什么样的标题,只要符合社会主流思想,受众喜爱的就是成功的。所以说,标题是抓住读者阅读的第一要素,其作用至关重要。
中图分类号:G2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2-014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