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报人世界》与《报学》的理论取向研究

2016-02-28肖爱丽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0期
关键词:报人燕京大学新闻学

肖爱丽

(天津师范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天津 300387)

《报人世界》与《报学》的理论取向研究

肖爱丽

(天津师范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天津 300387)

《报人世界》和《报学》两份学术刊物创刊于20世纪初期的燕京大学新闻学系。本文利用内容分析法研究两份刊物的理论取向,以期推动对该阶段燕京大学新闻学系在新闻界和报界的理论研究。

燕京大学新闻学系;《报人世界》;《报学》

一、刊物的创办背景及基本情况

20世纪初,由外国创办的各种报纸在中国显露出强大的影响力。对中国新闻界产生影响最大的便是欧美国家。这些报业发展强国虽然给中国报业带来了一定的垄断压力,但同时也打开了中国了解西方报业发展的途径。此时的燕京大学新闻学系在实践教学上创办了多种出版刊物供学生和业界人士学习实践,《报人世界》和《报学》便是其中之一。

《报人世界》于1935年出版第一期,由燕京大学新闻学系在北平主编、刊印,目前只能看到第1期和第4~7期,停刊时间不详。刊物“旨在服务报界,当思有以弥补之道,故特辑此刊,对欧美各国新闻界之理论,现状,技术,发明,消息等,作有系统之介绍”。[1]此刊物“为不定期性质,内容材料,虽无一定限制,唯以介绍诸凡与报业报学及报界有关系者为主”。[1]

《报学》于1941年8月1日出版第一期。需特别说明的是,该刊物仅出版了一期便再无后续。《报学》由燕京大学新闻学会出版委员会主编,委员会主席为李寿朋。创办此刊的原因在于编者“感到中国需要一个标准较高的报学刊物,……多少年来,许多次的试验,始终没有令人满意的结果。…… 因此我们想到从一面介绍一面研究当中找出路。介绍报学比较发达的国家对于报学研究的情况与结果,拿中国的情形来对比,来试验。合者引用,不合者想法子去改良”。[2]

二、《报人世界》和《报学》的理论取向

《报人世界》和《报学》作为同一时期燕京大学新闻学系主办的学术期刊,在理论研究上有着相同的契合点。

(一)关注西方报学研究,借鉴欧美研习结论

受当时社会环境及燕京大学新闻学系的特殊办学经历影响,《报人世界》和《报学》对西方的报学研究有着强烈的尊崇心态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报人世界》的全部文章和《报学》的部分文章皆为译文,内容均与欧美各国新闻界有关。新闻学系认为“我国报业,虽与欧美诸国,相差尚不可以道里计,然而本身之长足进步,实不容否认”。[1]由此看出,燕京大学新闻学系以欧美国家的报学发展为榜样,以期发展自身能力,与其并肩前行。

(二)关注报业发展趋势,学习他国办报方法

《报人世界》和《报学》的一大目标便是通过文章了解欧美国家的报业情况。从刊发篇数和内容上可以看出该刊物最关注的是未来报业的发展趋势,尤其认为技术的革新将带来报业的发展变化。编者认为“欲谋与此日新月异之世界并驾齐驱,以与无线电广播及其他物质发明竞争,则必更有新的革新,以充分发挥其功能”。[3]无线电的存在虽然对新闻有所影响,但“新闻纸确实有它特殊的功能”。[4]除了关注报业的发展趋势,各国的成功办报经验亦在编者的关注范围,办报者、行业内部甚至国家领导人对报业的重视程度皆为影响报业发展的因素。

(三)重视宣传分析,探讨舆论影响

燕京大学新闻学系虽然在成都复课时期(1942~1945年)才将舆论学引入课程计划,但对它的关注从北平时期(1929~1941年)就已开始。燕京大学新闻学系认为“宣传工作为战后新闻之事业,在一切社会事业,政治文化等方面,皆有之卓越贡献。惟是宣传之运用,亦有须善为处置考虑者”。[5]李寿朋谈到对宣传的认识时讲道:“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直到现在,二十多年当中,曾有好些人费了不少的功夫研究‘宣传’,给‘宣传学’打天下。……关于宣传分析的系统研究,目前还不是很普遍。在中国恐怕还很少有人听说过‘宣传分析’这几个字,研究更谈不到了。”[6]因此,《报人世界》翻译了大量和新闻及宣传有关的文章,研究如何运用舆论宣传把握政治命脉;《报学》刊物也另辟专栏,翻译相关文章,带动国内对舆论宣传的研究风向。

(四)看重职业保障,力求制度完善

燕京大学新闻学系认为“是以新闻从业员之本身职业安全保障,实为不可忽视之问题。我国新闻界同仁,对此似少努力……或者吾国报界同仁,亦能奋然兴起,以自保其权益也”。[7]因此,从对新闻记者每周工作时间的研究,到对版权法的讨论都是围绕新闻从业者及其劳动成果的制度保障展开。除此之外,新闻记者的筛选制度和法律保护皆为该系的研究对象。记者是新闻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本身的重视体现了燕京大学新闻学系较为完善的研究领域和远见卓识。

综上所述,燕京大学新闻学系在20世纪初期紧跟报业发达国家的脚步,对报业的认知有着较为全面的界定。其中对于新闻自由、舆论宣传等方面的关注,处于国内研究的前沿,对此时期中国新闻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更值得欣慰的是,燕京大学新闻学系没有将视线全部放到欧美报业强国上,后期对于国内自身的研究立足本土,值得肯定。但可惜的是,身处国家动荡的年代,《报学》忽略了对于战时新闻的探讨,仅将视角划定在对报业的学术研究中,甚至对于新闻自由这样的本质性内容都不再关注,有失新闻教育在社会责任方面的担当。

[1] 燕京大学新闻学系.报人世界:发刊词[J].报人世界,1935(1):1.

[2] 李寿朋.报学:发刊词[J].报学,1941(1):1.

[3] 燕京大学新闻学系.二十五年来新闻事业之转变[J].报人世界,1936(4):6.

[4] 燕京大学新闻学系.明日的新闻[J].报人世界,1936(5):7.

[5] 燕京大学新闻学系.宣传与新闻[J].报人世界,1937(5):16.

[6] 李寿朋.宣传分析引言[J].报学,1941(1):180.

[7] 燕京大学新闻学系.欧洲新闻从业员之职业保障[J].报人世界,1937(5):1.

[8] 齐辉,王翠荣.燕京大学新闻教育的理念与实践[J].教育评论,2010(01):139-142.

[9] 肖朗,费迎晓.燕京大学新闻学系人才培养目标及改革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07(28):92-97.

[10] 邓绍根.中美新闻教育交流的历史友谊—密苏里新闻学院支持燕大新闻学系建设的过程和措施探析[J].国际新闻界,2012(06):57-65.

G219.29

A

1674-8883(2016)20-0110-01

肖爱丽,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报人燕京大学新闻学
中国地市报人
《中国地市报人》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中国地市报人》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旅游类本科院校关于《新闻学概论》的教学改革与特色建设
新中国成立前后燕京大学外籍教师的去留抉择
中国化、世俗化与世界化:司徒雷登的大学教育观
燕京大学社会教育述评
新闻学理论在网络媒体时代的变革与创新
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
《难忘王府井》:藏书家姜德明的报人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