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短剧表演:思想道德实践教学新方式

2016-02-28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夏代云

新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短剧排练历史

□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夏代云



历史短剧表演:思想道德实践教学新方式

□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夏代云

青少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宝贵人才资源。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思想道德与政治教育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的当今社会,中国学生更应该努力“读懂”中国历史,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一思想道德实践教学新方式:学生历史短剧表演

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是学生思想道德与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实践教育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模式下,以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践教学方式多种多样,但一个总的特征是凸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探索创新精神,目的是为了达到实践教育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素质。因此,积极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方式就是思想道德实践教育的题中之意。“学生历史短剧表演”是一种新的实践教学方式。下面以“抗战历史短剧表演”做一案例分析,以资探讨。

历史短剧表演是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推出的形式新颖的实践教学方式,是“一主三辅”实践教学模式(课堂实践为主,校园实践、网络实践、社会实践为辅)中校园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暨海南解放六十五周年,学院开展了抗战历史短剧表演的校园实践活动,规定题材所涉时间为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抗战”胜利,每个历史短剧表演时间为10~12分钟。以思想政治教育性为原则,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学生自愿报名组团,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大班为单位,每个大班可报一个剧目,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几个大班联合报一个剧目,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和录制,教师指导、协助与督促。评比方式是,各剧组首先自行组织表演并录像,然后把表演录像上报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从中挑选出几个优秀剧目展开进一步排练,最后集中公开汇演并授奖。

活动实施的第一阶段为教师指导与发动。在发动阶段要求学生:一是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性,结合中国近现代史课程特点,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旨;二是历史短剧要体现故事性,在兼顾叙事完整性的同时,突出重点情节,充分利用旁白和背景图片讲清楚故事发展的主要脉络;三是台词要简洁、上口,易于表演。由于绝大多数大学生没有深入研读过剧本,更没有写作过剧本,于是教师采用样本教学的方式,组织学生观看了几例剧本样本,让学生对剧本拥有感性经验。第二阶段,学社自主组团在课余时间进行编剧、排练、表演和拍摄。学生自愿报名组团,剧组的组织兼管理人员为班长和导演,负责确定角色与分配任务,一应事宜均由学生自行负责,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原则。教师负责审查剧本的主题与内容,传达学院的后续工作安排,做好上传下达的协调性工作,并做业余指导,提供必要的协助。第三阶段,教师把学生录制的短剧交给学院,学院评选出若干优秀剧目集中排练,在全校集中公开演出。学院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若干。

二学生历史短剧表演的积极意义

学生历史短剧表演实践活动把平面静态的书面知识变成了立体的动态活动,体现了“实践育人”的思想,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90后”的大学生的历史学习主要停留于书本知识,不了解革命历史剧中的历史人物,难以体验他们为革命事业而身先士卒、不惧死亡的崇高情怀。为此,他们查阅史料和图片,观看影片,了解当地风土民俗,尽量把历史人物还原到当时的历史语境中。饰演国民党小兵的学生在经过多次纠正动作和台词后写道:“要把历史剧表演得生动、真实,就必须深入理解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只有了解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才能真正明白历史人物的言行举止的意义及其可能有的心情,才能贴切地表演出历史人物的性格及行为特征。”学生们普遍感到:“生动的历史教育让我们学到的不仅是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还引发了我们对祖国的满满自豪,从而起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作用”。

2.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兴趣。在讲授型课堂里,老师辛辛苦苦地讲,口干舌燥,学生对着教材被动地听,兴味索然。但是让学生自编自演历史短剧,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点选择主题,查阅资料,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从而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等都有了极大的展现空间,学生自然产生了学习与研究中国革命历史的兴趣,学习主动性极大增强。学生们亲眼看见同处一方天空下的同学在舞台上表演,看到同龄学子与自己在同一个舞台上表演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受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历史在舞台上重现,无论是大人物也好,小人物也罢,一个个粉墨登场,好不热闹。历史不再是故纸堆里的旧事,不再是书本上冷冰冰的文字,而是真正鲜活的画面。在一幕幕的场景转换中,我们记住了一段段动人的历史故事,熟知了一个个鲜明的历史人物,历史得以轻松地走进我们的心灵”。

3.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从历史短剧的选题到编剧,从台词到动作,无论是编剧和后勤,还是导演和演员,都经历了一番探索与创新的洗礼,培养了探索创新精神。历史短剧从选题到编剧、修改、排练均由学生完成,很多学生是第一次编写剧本,编剧对他们来说是巨大的挑战,但是“编剧伙伴们从接下任务的那天起就查阅资料,一次次开会讨论,逐字逐句推敲剧本,最终写下并逐步完善《红色娘子军——吴琼花的故事》剧本”。学生演员积极探索如何用肢体和台词以艺术的形式恰当地表现角色,通过一次次的排练,一次次的思索和讨论,以恰如其分的动作、语言准确地把历史人物展现出来,在一步一步的探索、一点一滴的创造中,学生们得以养成主动探索、努力创新的精神。

4.培养学生不畏艰难的精神。学生排练时遇到了很多困难,正是在这个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学生们培养了不畏艰难、吃苦耐劳的情怀和精神,懂得了“付出才有回报”。第一个困难就是缺少道具。由于经费少,学生们主动动用了在校园内能够找到的所有道具,如军服、军鞋、军帽、桌子、椅子、棍子、杯子、椰子树;还自制了很多道具,如用废旧作业本叠成纸手枪,把椰子树叶的叶柄部分裁制成日本军官的军刀,用废弃的红色条幅制作五角星、臂章等。第二个困难就是演职人员召集。由于演职人员较多,分散在不同班级,课程安排多,各班级的课表时间安排不同,很多同学在周末要参加团课、党课、志愿服务等,个别同学偶尔由于个人原因不能参加排练,加之海南的四月和五月酷暑难当,因此导演要召集齐所有成员,是一件颇费脑筋的事情。但是同学们克服了这一切困难,“一路上有大家,苦一点我也愿意。”由于当时的天气是每天一场大雨,所以《红色娘子军》剧组的学生们经常在湿漉漉的草地上、砖石路面上、水坑里排练,饰演琼花、琼花丈夫和南霸天的三个学生演员一遍遍摔倒在满是泥水的地面上,一天得换洗几身衣衫。饰演女主角琼花的女学生膝盖摔得青一块紫一块,彩排时空调没修好,又为了在换幕时减少换装时间,穿着两层衣服表演,演到下午,她中暑了,可她没有叫苦喊累,体现出不畏艰难的可贵精神。

5.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学生们普遍认为历史短剧表演能为班级和学校争光,集体荣誉感得到激发,集体主义精神得到增强。文学院由于男生少,自愿报名时全部是女生,导致大部分人不得不女扮男装,但随着排练的一步步推进,男生们为了班集体荣誉而不断加入,还原了历史事件中的真实性别。同学们认为:“剧组是一个团队,光荣与耻辱共同承担。剧组的成果是所有人的血汗付出。无论分内分外的事情,只要能帮上忙的,大家都尽力去做。”排练时同学们难免有各种分歧和摩擦,但“一路走来,我们已然成为一个凝聚在一起的团体。抱怨归抱怨,但更多是坚持,是团结,是紧紧拥抱在一起的心。”

6.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美是最能打动心灵的,欣赏美、追求美是青少年最常有的心态和行动。很多学生之所以报名参加历史短剧表演,主要是想体会自己在舞台上面对灯光时的感受,希望自己的学生生活多一抹绚丽的色彩,体现出对于美的热烈向往和大胆追求。学生们在历史短剧表演中学到很多有益的舞台表演经验,提高了审美情操。同学们体会到了表演是一门综合艺术,语气、声调和节奏都有助于表现剧情,要充分利用肢体语言表达剧情;演员在舞台上的恰当排位和运动不仅能够表现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还能使舞台的视觉效果变得丰满。负责技术的学生在演播室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剧情的发展亲自进行各种灯光、音乐、动画背景的选择和切换,也让他们大开眼界、兴趣盎然。

7.在情感互动中升华学生的情感。历史短剧表演深度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其从感性世界上升到知性世界、价值世界和意义世界,实现情感升华,达到道德培育的目的。

学生们在排练过程中懂得了感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来自不同班级,是这次历史剧,让我们彼此了解,由以前的陌路人变成荣辱与共的好朋友,深切感受到了同学之间的关爱与默契,收获了珍贵的友情!”老师在课堂外与学生交往增多,师生协同解决各种不同于课堂教学内容的事宜,师生之间的情谊也得到了空前升华,而且促进了后续的课堂教学。学生们在表演中所遇到的挫折中也学会了正确地面对磨难。《白沙起义》剧组在录制时满怀希望,却没有入选汇演名单,但学生们坦然待之:“尽管很遗憾,但是经历过,我们也满载着收获。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红色娘子军》剧组表演时排名第一,最后汇演时只获得了三等奖,但同学们的心声是:“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但是我们仍然认为我们是最棒的,因为我们认认真真地付出了。”

总之,历史短剧表演让学生自己在舞台上演绎历史故事,把静态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变成动态的立体情景,学生以身心在场的体验方式“读懂”中国历史,实现自主学习,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培养其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提升其爱国主义情操、集体主义精神和审美情操,在情感互动中升华其情感,体现“实践育人”的思想,值得进一步探索,因地制宜地推广。

(本文系海南大学中西部学科建设提升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XBJH-XK028)

作者简介:(夏代云,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副教授,哲学博士,研究方向:科学技术哲学,社会科学哲学,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短剧排练历史
广电总局:推动短剧创作繁荣发展 构建现代短剧传播格局和市场体系
舞动未来
A quieter world during the lockdown
微短剧的“前”与“钱”
两个大忙人
合唱排练的方法研究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探析电视栏目短剧《吴忠故事》之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