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金融崛起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2016-02-28□姚

现代金融 2016年5期
关键词:工具商业银行客户

□姚 重

互联网金融崛起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姚重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基于银行卡的网上支付已成为近年来最具特色和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支付方式,各大电商、银行业机构以及第三方支付机构纷纷参与进这个全新的规则中,传统的支付方式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本文主要探讨新型支付工具的特点以及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从2010年6月人民银行面向第三方支付机构颁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至2015年9月8日,人民银行共发放了270张支付业务许可证。至此,运用新兴互联网技术提供新型支付工具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从默默无闻的边缘角色光彩夺目地走到了支付清算领域这个舞台的中央,并宣告着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基于银行卡的网上支付模式已成为近年来最具特色和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支付方式,从国内到国外,从政府到民间,各大电商、银行业机构以及第三方支付机构纷纷参与进这个全新的规则中,传统的支付环境势必遭到颠覆。

一、新型支付工具对传统支付工具的冲击

(一)方便快捷的用户体验撼动了传统支付工具的地位。新型支付工具能够以破竹之势冲击传统意义上银行业主导的支付环境,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其能够通过互联网和移动平台良好地满足客户对于收付款、转账汇款、水电费缴纳、购买机票火车票等日常需要频繁接触的支付和结算需要。2009年以来,第三方支付市场的交易规模保持着以年均50%以上的增长率迅速扩张,并在2013年成功突破17万亿元的基础,同比增长38.71%,2014年交易规模达到23.3万亿元,2015年交易规模达到31.2万亿元。尽管各大商业银行的网银也能满足客户的同类需要,但无论是简单易用方面还是廉价快捷方面,商业银行网银都不能在这些第三方支付平台面前拥有足够的优势,而一旦失去对终端客户的约束和控制,银行业的传统支付工具主导地位也必将失去。这一后果的具体表现为银行中间业务收入进一步降低,而这对各大商业银行进行产业转型、增多创利点的发展道路不能不说是增加了一个无法忽视的障碍。

(二)搭载营销的互联网信贷理财产品加速了金融脱媒的趋势。作为商业银行重要的金融业务,信贷和理财产品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如今商业银行这一重要的盈利手段也被新型支付工具所动摇。如今国内市场最成功的例子非余额宝莫属,这个支付宝和天弘基金合作推出的基金产品凭借着其低准入门槛和灵活开放的特点吸引了大批互联网使用者。余额宝不仅没有削弱支付宝最原始的支付结算功能,而且还能满足客户对资金增值的需要。它作为一种货币型基金风险相对较低,除此之外不需要专业知识的指导和随时可取的便捷特性让其迅速成为了全球第四大货币型基金,即便是在现今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余额宝依然能保持2.5%左右的年化收益。新型支付工具带来全新基于互联网信贷产品的另一显著特征是P2P平台的兴起,P2P(Peer-To-Peer Lending),即点对点信贷。P2P技术的应用让有闲置资金且有出资意愿的个人客户和有贷款需求的个人客户通过网络发布出来,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等的劣势,让双方更容易达成借贷事实。互联网以及移动平台业已架空了银行一直扮演着的收支和中介的角色,因此金融脱媒进程也会进一步加快。

(三)低成本获取高信息量给客户带来了安全隐患。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繁荣和新型支付工具的诞生,客户信息安全这个议题也屡次被推向了公众视野。传统意义上诸如客户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手机号码、联系地址这些核心客户资料难以被外界接触,然而随着市场对新型支付工具需求的增大,银行也不得不将这些信息与支付平台共享。客户核心资料的共享表面上只是造成了客户的流失、收入的减少,实质上这一变化使得客户资料开始不再成为无可触及的隐私,监管手段尚不完善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新型支付工具时时刻刻都在有意或无意中将客户的信息泄露出去,为电信诈骗等新型犯罪的滋生提供了温床。

二、商业银行应对冲击的措施

(一)扬长避短,发挥商业银行优势。互联网金融以及新型支付工具对传统银行业在支付结算领域垄断性的优势产生了冲击,但是经过多年经营传统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仍然具备了许多互联网产业无法比拟的优势。商业银行拥有较高的信用度和丰富的支付结算经验,这是目前以年轻人和小微企业为主要客户的互联网金融难以与之抗衡的。以此优势为指导,商业银行一方面应加强自身监管,继续维护高信用度的正面企业形象,杜绝因内部人员作案带来的声誉风险,另一方面应利用已有的结算、清算、信贷等领域完善的信息基础构架和数量众多的实体网点优势,在互联网金融尚未涉足的诸如大额支付、结售汇等支付结算领域抢占先机,向客户营销方便快捷的服务,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如此一来可以避免在支付清算领域重蹈被第三方支付平台蚕食鲸吞的覆辙,更可为未来支付手段的尝试和探索提供有利的先导条件。

(二)技术创新,正面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应用于互联网金融以及新型支付工具的新兴技术给用户的使用习惯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随着智能手机技术的改进和价格的降低,自2013年以来,PC端的访问量逐渐下降,移动端的访问上升明显,全年增幅由7.4%上涨至9.9%,移动互联网已经逐渐开始成为网民上网的主要选择。在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下,移动端支付工具发展迅猛,在2015年双十一购物节期间,天猫移动端交易额仅22秒就已经破亿。移动端操作系统iOS和Android比例为3∶7,iOS9占比14.1%。各大商业银行应对冲击也绕开了第三方支付平台与操作系统开发商达成了合作。最近的一项业内著名事件便是Apple Pay登陆中国市场。Apple Pay即苹果支付,是苹果公司在2014苹果秋季新品发布会上发布的一种基于NFC的手机支付功能,于2014年10月20日在美国正式上线。2016年2月18日,这项业务终于在中国大陆生根发芽。苹果支付服务即通过支付该服务的苹果设备将银行卡扫描进该设备中,将实体卡转换成虚拟卡用以支付的服务。这项服务对早已熟悉支付宝等新型支付工具的中国用户来说似乎也相当容易接受,因此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加强技术革新、寻求外部合作也不失为有效的竞争策略。

(三)互相学习,搭建高效可行的互联网平台。尽管由于宏观金融市场的制约和银行业本身行业规范的限制,商业银行无法原样复制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竞争手段,但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结合自身实际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竞争之路。商业银行拥有海量的个人信息以及客户核心数据,通过分析和整合搭建出具有自己银行特色的互联网平台也并非难事。目前四大国有银行在搭建基于银行的互联网平台上都有所建树,农业银行推出了“E商管家”,工商银行推出了自己的快捷支付品牌“e支付”,建设银行推出了跨境移动支付产品龙卡电子钱包,中国银行开发了能够将移动终端与线上APP连接的中银小掌柜mPOS。在此基础上,各大商业银行也应抓住小微企业这一拥有巨大潜力的客户,打造供其方便使用的在线支付清算及融资平台,并为其及时提供咨询和反馈,达成银行与小微企业的双赢。

(四)通力合作,创造安全高效的新型支付环境。无论是外部新技术的推广和环境的演化还是内部自身结构转型的要求,商业银行都不应单纯作为比赛的参与者,更应作为主导者来树立面向公众的全新形象。商业银行对外应积极普及个人信息及隐私保密的重要性,以形象深刻的案例为公众起到警示作用。对内应切实做好客户核心资料的保密工作,并积极寻求与国家机关、金融机构以及搭建支付平台提供新型支付工具的电商进行合作及信息共享,进一步完善互联网金融体系的建设。

(作者单位:农业银行昆山分行)

猜你喜欢

工具商业银行客户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准备工具:步骤:
为什么你总是被客户拒绝?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巧用”工具
如何有效跟进客户?
做个不打扰客户的保镖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